组织自主、合作、探究式拓展阅读活动的探索——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读本》的使用策略研究

上传人:li45****605 文档编号:29816094 上传时间:2018-01-25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60.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织自主、合作、探究式拓展阅读活动的探索——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读本》的使用策略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组织自主、合作、探究式拓展阅读活动的探索——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读本》的使用策略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组织自主、合作、探究式拓展阅读活动的探索——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读本》的使用策略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组织自主、合作、探究式拓展阅读活动的探索——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读本》的使用策略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自主、合作、探究式拓展阅读活动的探索——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读本》的使用策略研究(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组织自主、合作、探究式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 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个性化的阅读,是高 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的课内学习是在教师 启发和引导下的求知与探索,课程规定性的教学要 求往往对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阅读和个性化 阅读形成制约。而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则可以自由 地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阅读能力和生活经验,在主 动积极的情感活动中,获得丰富的内心体验和独特 的审美感受。可是,鉴于当前高中学生实际阅读条 件和能力的限制,这一理想的目标和方式往往难以 在自由阅读中得以实现。为此,苏教版高中语文教 科书的编写者为学生的课外阅读编写了必修和选修 各模块的读本。 但是,限于使用方法的缺乏,对读本

2、的独立阅 读和个性化阅读目标往往难以落实,不少教师学生 在实际使用中,常常流于随便翻翻,甚至束之高阁。 因此,有效地、创造性地使用读本,是当前有待教 师在实践中探索、解决的问题。 依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师应是学生学习活 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当“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 动性,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和其他有关资料”。我们 认为,对读本的创造性使用,也应当在这一要求指 导下进行。所以,结合苏教版选修教科书现代散文 选读的教学,我们以读本的使用 为典型范例,尝试进行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配套 读本的使用策略探究。 学生在课外的自由阅读中固然可以获得“润物 细无声”式的潜移默化,但是,要使学生从实际阅读 中

3、获得显性的成效和进步,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 语文素养的提高,就需要教师通过教学设计,组织自 主、合作、探究式拓展阅读活动,从而使真正意义上 的独立阅读和个性化阅读的价值得以实现,效率得 以提高。 读本是教科书的补充和延伸。如苏教版的 (现代散文选读读本既与教科书现代散文选读 参照呼应,又相对独立,自成格局。现代散文选读 教科书在传统散文文体分类的基础上,从题材与表 现手法把文本分为写人、记事、抒情、写景、状物、说 理六个专题,并以专题为教学构建多重对话探讨的 平台,创造开放的、期待个性与创新的空间。(现代 散文选读读本的专题设置与教科书相同,体例也 与教科书类似,有利于阅读能力的迁移,这就为实

4、现 学生的独立阅读和个性化阅读的目标提供了有利 条件。 在组织自主、合作、探究式拓展阅读活动中,我 们首先确立了指导学生独立阅读和个性化阅读读本的要求。通过交流,教师和学生 产生共识。现代散文选读的课程目标要求在人文 性方面,通过现代散文的研读,认识社会、了解历史、 思考人生、感悟自然、陶冶情感、砥砺思想,提高散文 鉴赏水平;在工具性方面,要掌握散文鉴赏的基本方 法,提高解读作品的能力,对不同作家、作品以及作 品的风格与艺术特色有一定的判断力,并且能将自 己的阅读成果以鉴赏和评论的方式进行交流;还要 理解散文的表达功能,了解散文文体知识,建立散文 文体意识,掌握散文写人、记事、写景、抒情、状物

5、、说 理的基本方法与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构思的 过程,提高自主阅读能力和审美判断水平。那么, (现代散文选读)读本的独立阅读和个性化阅读的 要求,不应是漫无目的的随意阅读,也应依据现代 散文选读的课程目标,从整个模块,到具体的专题, 应当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进行,也应当以教学目标 为标准来检验。 其次,我们认识到,(现代散文选读)读本的独 立阅读和个性化阅读毕竟属于课外阅读,无论如何, 在阅读要求上应当与现代散文选读的课程要求有 明确的区分。合理地使用读本,不仅是教学方法 的问题,更是落实课程标准精神的问题。在课内教 学内容已经基本占满了规定学时的条件下,不应再 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读本只是

6、教科书的补充和 延伸,而不是课内教学内容的拓宽与加深。比如,虽 然要求做到个性化的阅读,但见解的表达不应如现 代散文选读的课程目标的要求那样,要“学习写作 散文评论与散文鉴赏文章”来“将自己的鉴赏心得与 同学和老师交流”。 o !j ! , 基于这样的认识,为指导学生进行独立阅读和 个性化阅读,我们利用语文阅读课的时间,以阅读鉴 赏与演讲交流的方式,设计了(现代散文选读)读 本的自主、合作、探究式拓展阅读活动,进行了创造 性地使用读本的尝试。这个活动主要由以下几个 环节构成。 1确立自主学习目标 (1)了解专题组元的特点,明确阅读要求。学生 结合教科书专题的学习要求,通过现代散文选读) 读本的

7、专题导语,了解读本专题选文在人文性和工 具性两个方面的特点,以及各篇选文的特点,从而明 确自主学习目标。例如,状物散文“人与物的对话” 专题的导语是:“这是一组有关物的散文,文中的物 丰富多彩,经过作家的叙述、描写和说明,它们 都不再是客观的事物,而带有许多的意味。不要说 老桥、园林、钟与钟声,它们早已成为人文的符号,即 如自然界的花鸟虫鱼,也有那么多令人着迷的费解 的奥秘,它们与人类的精神生活也是那么密切相关。 看来,如何将客观之物写得有意味是我们需要思考 的问题。”让学生分析这段导语,并联系教科书相关 专题的学习要求,如理解状物散文的一般特点,区别 其与科学说明文的区别,认识状物常见的表现

8、方法, 体会人与物的对话关系,当能明确专题的学习目标 及各文本的特点。 (2)阅读文本,整体理解文意。学生应能从概括 内容要点、分析主旨、鉴赏表达特色等方面宏观把握 文本的各要素及特点。比如,写人散文“活生生的这 一个”专题中的美国印第安人作家斯莫玛代的雨 山行,是一篇与学生通常阅读的散文相比思想内容 独特、风格差异较大的作品,因此,能宏观把握文本 的各要素及其特点是个性化阅读的前提。在学生交 流对文本解读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通过宏观把握的 训练,学生在理解作品时注意到了文本的几个特点: 作者以回到作为本民族奇奥瓦人“古老路标”的雨山 来凭吊奶奶的墓这一事件作为线索组织材料,从民 族的“古老路

9、标”的角度交代了背景,回顾了民族世 代生存的领地、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包括民族起源传 说、对太阳的崇拜和民族的迁徙过程,以及被白人入 侵、奴役的经历。从凭吊奶奶墓地的角度引出了对 奶奶的回忆,不仅记述了民族的生活,如居所、饮食、 服饰、宗教等,更“为的就是到现实世界去看看她在 心里看的更完整的东西”,也就是民族的文化和精 神。作者借这些内容表达了自己的感慨:印第安文 遭到入侵者破坏之后,只留存于以奶奶为代表 、 一一 f一 一一 广 = 、 =二【1I I t=一 r t , I【 rj J _ , l J _、,L=二一 。 、 删糊0 的老一代人的心中,他们肯定自己的身份,坚守自己 的信仰,

10、遵守民族的习俗,死后与祖先一样葬在祖先 的领地雨山之侧,但他们之后,民族、宗教、文化就无 以延续了。学生就是这样通过宏观的概括分析,为 探究文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探究文本的思想内容及表达技巧 对于文本的探究,要求学生能在自主阅读、把握 要点的前提下做到以下三个方面:能发现有价值 的问题,能提出有见地的观点,能进行有依据的 阐述。其中,对于什么是应当发现的有价值的问题, 什么才算是有见地的观点,教师应当指导学生有明 确的认识。教师可以结合课内教科书文本的研习, 并利用课程标准中散文选修的教学目标和高考考试 说明中对散文文本解读能力的要求,结合具体的范 例进行指导,要求学生至少能从内容和技巧两

11、个方 面来研读文本,探究问题。在进行有依据的阐述方 面,不要求学生写成文学鉴赏和文学评论,只要求列 出表述的纲要。这既是出于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考 虑,也是出于对口语表达能力训练目标的强调。 (1)发现一个有价值的问题。要求学生在阅读 同一文本时,能够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针对文本的 内容和表达的特点,分别发现一系列值得思考的问 题,这样就可以多方面地探究文本的价值。比如,在 研读抒情散文“是什么让我们感动”专题中的韩少功 遍地应答的过程中,学生发现的问题有:作者是怎 样表现“无人之地也不孤单”的?大自然又如何“遍 地应答”?作者说“天地间全无人迹”,又说“其实有 很多人”,再到“我在无人之地”,

12、这样说是否矛盾? 作者写白鹭“把我误会为鱼”,而小鱼又“把我当成一 只落水的大鸟”,其用意是什么?“这里无处不隐含 着一代代逝者的残质,也无处不隐含着一代代来者 的原质”,其中的哲理是什么?怎样理解上帝是“不 在场的在场者”?为什么说“寂静中有无边的喧哗”? 作者是如何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之情的?等 等。学生通过寻求对这一系列问题的解答,来主动 地、深入而全面地解读作品。 (2)能提出有见地的观点。要求学生针对所发 现的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寻求解答,如研读写景散文 “文字绘出的图画”专题中苏童三棵树时,学生认 为作者笔下的树被赋予了一种符号化意义,这类被 赋予了符号化意义的事物,其寓意通常不是

13、单一的, 而是朦胧的并且是各味杂糅的。作品中的“树”代表 了“我”幻灭的愿望、“我”精神的迷惘和“我”追寻的 梦想。“我”一直在寻找着属于“我”的树,其实就是 。 一直在克服迷惘,追寻人生的真谛和本质。 (3)能进行有依据的阐述。这其实是对学生解 决所研究问题提出的表达要求。因为我们只要求学 生以演讲的方式来表达与交流,只要准备演讲的纲 要,从演讲的要求看,应当做到的是观点明确、依据 有效和论证有序。其基本形式就是从问题到观点到 依据。如解读说理散文“感性与理性同样有力”专题 中林语堂论树与石,学生探讨了文本中涉及的中 国人对树与石有着特殊的审美观点与情趣的问题, 认为中国人偏好古雅庄严的石头

14、,是因为这能给人 一种“危”的感觉。学生在进行阐述时,就先一一列 举了文本中所写的中国人偏好欣赏的悬崖、峭壁以 及山顶上差一点就要滑落但始终不会滑落的飞来石 等,指出这些都不但具有古雅庄严的特点,而且都给 人以“危”的感觉,最后得出探讨的结论:这种感觉的 实质是对于一种惊心动魄的美的追求。学生在演讲 中这样表达,就做到了条理清晰,言之有据。 现代散文选读的课程目标是“着眼于鉴赏陶 冶”,“重在发挥想象和联想,注重情感和审美的体 验”,从这一要求出发,教科书的编写者倾向于主张 散文是一种融记叙、抒情、闲谈和幽默为一体,集多 种文学元素于一炉的文学样式,它以个人的感觉和 体验,开放的结构和自由自在

15、的表达,诗性地表现了 人的生存状态和心灵的深度。基于这样的认识,我 们在引导学生进行“发现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探究 时,侧重于要求学生注意发现和研讨文本所表现出 的散文的风格特点。一是散文的文气,曹丕说“文以 气为主”,所以读散文理应读出文气。如有学生探讨 了韩静霆书生论剑中的文气,认为作者以直观感 性的描写,多角度的渲染,表达了对青铜剑器的敬畏 与崇拜,呼唤今人也应如古人一样有剑的豪情,从而 使文章具有气势、气力和气韵,形成了一种刚健的风 格。二是散文的笔调,林语堂认为,笔调体现了散文 写作的自由自在,率性而为,不为任何形式所拘。有 学生探讨了丰子恺学画回忆中的笔调,认为作者 对童年学画的回忆

16、,从儿童的视角,展现了当时自己 的稚嫩、简单、纯真的心态,也流露出了成年人对童 一 J ! , 年充满趣味生活的留恋。这样的笔调,展现了作者 的个性与性灵。三是散文的氛围,就是作品中所笼 罩着、洋溢着的一种特定的氛围与情调。有学生在 探讨沈从文街时,认为作者写湘西小镇一条长街 上人们的生活,感慨长街寂寞,是因为男人都被抓去 给军队做“夫子”了,只留下妇女和孩子孤寂的生活; 又说长街不寂寞,只不过是人们年复一年地过着日 常生活,实质是在困苦中度日和在无奈地守候。形 成这样的氛围,固然与作者描述的生活场面,以及选 择的独特的象征和意象组合有关,也是作者的心灵 感受和他所描写的形象相互交感内化而形成的。四 是散文的味,这是作家独特的艺术思维和气质的体 现。有学生在探讨余光中的沙田山居时,注意到 了作者写在自己在沙田山居,海与山牵动着他的心, 但心里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