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易错点警示——“力与运动”易错点扫描

上传人:li45****605 文档编号:29799409 上传时间:2018-01-25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444.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物理易错点警示——“力与运动”易错点扫描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考物理易错点警示——“力与运动”易错点扫描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考物理易错点警示——“力与运动”易错点扫描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考物理易错点警示——“力与运动”易错点扫描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考物理易错点警示——“力与运动”易错点扫描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物理易错点警示——“力与运动”易错点扫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物理易错点警示——“力与运动”易错点扫描(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力与运动,易错点才刁才苗 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唐坊高中 董继霞 受力分新中存在的问题 误 1对静摩擦力理解不透而产生的错 (2009&津)物块静止在固定的 斜面上分别按图示的方向对物块施加大 II,H等的力FA中睡直于斜面向上B中F 垂直于斜面向下C中F竖直向上D中F竖 直向下施力后物块仍然静止则物块所受 的静摩擦力增大的是( ) 囝囝目l 本题学生最易错选答案 B 因为正压力增大。物块不容易滑动 会 让某些同学误认为是静摩擦力增大的结 果 这些同学出错的原因主要是对静摩擦 塑 墼兰堡盟 翌童生 生 31 力理解不透。增大正压力,并不能增大静摩 擦力,而是增大了最大静摩擦力 本题要求 确定静摩

2、擦力的变化应该由物块受力平 衡来确定,与正压力无关。 A B C D 图1 T薰 髓瞄墨 对物块受力分析,由 平衡条件知A、B两种情况不会改变 静摩擦力的大小C中F竖直向上静 摩擦力减小,D中F竖直向下静摩擦 力大小由mgsinO变为(rag+F)sinO(0 为斜面倾角)故D对 误 2受力分析不正确而出现的错 (2009山摸底)如图2所 示一质量为,n的物体恰能在质量为 的斜劈上匀速下滑,斜劈保持静 止 现用一沿斜面向下的外力雕此 物体使物体加速下滑设此过程中 斜劈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 支持力 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2 AF 零FN=(m+M)g B腼为零,FN=(m+M)g c 为

3、零, (m+ ) D 为零, (m+ ) 囝囝 本题学生易错选答 案D。对 的受力分析中 学生可能会 认为 有水平向右的运动趋势因而 会认为 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即 腼为零。又因m沿斜面加速下滑。有 竖直向下的加速度的分量故对 压 力变小,因此会认为 4(m+M)g。 翻隧蟹盈 解本题的关键是分 清m在不同运动状态下m和 的 受力情况。由题目知,m恰能在质量 为 的斜劈上匀速下滑可知r,受 力平衡则有m对 的作用力竖直 向下,大小等于mg,故 在水平方向 无运动趋势,此时摩擦力为零 当施 加力F后F就是m在沿斜面方向上 所受的合外力从而使m产生沿斜 面向下的加速度但m对 的作用 力没有发生变化

4、因此m对 的作 用力仍然竖直向下,大小为mg, 仍 无运动趋势受地面的摩擦力为零, 受地面的支持力为( +m)g,因此答 案A正确。 运动的描逋中存在的问题 1因受J-j分析不清引起过程分 析错误 (2009z:苏)在无风的情况 下跳伞运动员从水平飞行的飞机上 跳伞下落过程中受到空气阻力,下 列描绘下落速度的水平分量大小 竖直分量大小 与时间的图象,可能 正确的是( ) A C O B D D 图3 囝盈目l 本题学生在解答过 程中很容易认为空气阻力方向竖直 向上。这样就会误认为水平分速度不 会随时问变化。因此否定AB两个答 案。而竖直分速度肯定是逐渐增大, 空气阻力不会随速度增加而减小故 错

5、选答案Cn 囵匠 运动员从水平飞行 的飞机上跳伞具有水平初速度因 此人做的是曲线运动故人受的空气 阻力不是竖直的而是时刻与速度方 向相反这样空气阻力可分解为水平 分量和竖直分量因此运动员水平分 速度 就会逐渐减小水平方向空气 阻力也就随之减小因此在水平方向 塑堡塾兰堡盟 翌壹 兰生 32 上运动员做的是加速度逐渐减小的 减速运动故答案B正确 在竖直方 向由于运动员所受的重力大于空气 阻力的竖直分量因此运动员的竖直 分速度逐渐增大引起竖直方向空气 阻力也逐渐增大运动员的竖直分运 动应该是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故 CD错误 正确答案只有B 2受力分析有误引起的运动分 析不清 (2009宁夏)如图4所

6、示,一 足够长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 上一物块静止在木板上木板和物 块问有摩擦 现用水平力向右拉木 板当物块相对木板滑动了一段距 离但仍有相对运动时撤掉拉力此 后木板和物块相对于水平面的运动 情况为r ) 图4 A物块先向左运动再向右运 动 B,物块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增 大直到做匀速运动 C。木板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变 小直到做匀速运动 D木板和物块的速度都逐渐变 小直到为零 翻盔阻本题学生易错选答 隶D。地面光滑。水平拉力作用在木板 上从而使木板和物块都运动容易 使学生认为水平拉力是物块和木板 运动的共同动力 当动力撤除后。物 块和木板定要做减速运动最后静 止。对于物块和木板,由于它们存在 相对

7、运动故它们的受力各不相同 要正确解出本题就要分别对它们【进 行受力分析根据它们各自的受力情 况研究其运动情况 目隧墨盈 由于物块相对木板 有相对运动且始终相对木板向左运 动,因此木板对物块的摩擦力向右 所以物块相对地面向右加速运动直 至相对木板静止而做匀速直线运动 对木板进行受力分析撤掉拉力前 木板向右做加速运动在水平方向上 木板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F物块给 木板水平向左的滑动摩擦力厂有 f=ma。撤掉拉力后它们仍有相对运 动,即 ,木板所受合外力为 厂,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故木板开始 做减速运动 当它们速度相等时二 者相对静止它们之间也不再有摩擦 力由于水平面光滑则一起向右做 匀速直线运动 故正

8、确答案为BC 错误 3追及相遇过程不清而出现的 (2009,山摸底)在一条平 直的公路上甲车由静止开始以加速 度。做匀加速运动在加速阶段与同 向匀速行驶的乙车在公路上相遇两 次 已知第一次相遇时甲车速度不为 零乙车的速度为 则下列判断不正 确的是( ) A甲车开始运动时乙车一定 在甲车后面 B第一次相遇时甲车的速度 一定小于 C第二次相遇时甲车的速度 一定小于2 D第二次相遇时甲车的速度 一定等于2 囝图 追及相遇问题往往 是学生易错的问题尤其是相遇两 次,故本题极易答错。过程分析不清 是出错的主要原因。第二次相遇时, 关于甲车的速度给出两个选项。这就 要求同学们一定要把甲车在第二次 相遇时的

9、速度求出来才能决定这两 个选项的正确与否 酗隘隘瞄 甲车由静止做匀加 速运动乙车以速度 做匀速运动 要想相遇两次则首次相遇时甲车速 度必小于乙车速度且是乙车追上甲 车否则不会有第二次相遇故AB 正确。由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 甲、乙两车运动时间和位移都相等 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即 : ,7j甲= (其中 ,甲为甲、乙第二 次相遇时甲车速度, 为第一次相遇 时甲车速度),且有 ,故 : 2 。由题目知0v ,因此可得 2v,可知C正确,故本题正确选 项为D 4速度图象理解有误 (2009国)两物体甲和乙 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在004 s时 问内的 一t图象如图5所示。若仅在两 物体之间

10、存在相互作用则物体甲 与乙的质量之比和图中时间t1分别 为( ) 图5 t1 040 ts A 和030 s 3 B3和030 S 1 C 币0-28 s 3 D3和028 S 囝囝目_ 将图象与轨迹混淆 是错解的主要原因。观察图象,很容 易认为在 时刻甲乙相遇。并且对题 目中的条件 若仅在两物体之间存在 相互作用”不能分析其具体含义从 而无法求解两物体的质量比 雹墨譬蜀 根据速度图象的特 点可知甲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 动乙做初速度为4ms的匀减速运 塾兰 塑 童史 生 33 T 动,二者在 时刻速度相等,由图中几 何天尔1哥 04 0-t1= 1,解得f。=。3。s。 Q40 4 又根据题

11、目中的条件“若仅在两物体 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知甲、乙两物体 相互作用过程动量守恒故有4m = 1(m +m ),解得 :_3,答案B正 mL l 确 牛顿运动定律运用中出现的 问题 1超、失重概念不清而出现的 错误 (2009广东)某人在地面上 用弹簧秤称得其体重为490 N他将 弹簧秤移至电梯内称其体重,t。至t 时间段内,弹簧秤的示数如图6所 示,电梯运行的 一t图可能是(取电 梯向上运动的方向为正)( ) 540 490 440 tl 2 圈6 1 I t 。 。 tl t2 3 。 如 A B 八 一 fl 2 幻一o tl t2 t3 r、 图7 T 囝强 由于对超重和失重 概念理解

12、不清学生会感觉此题的过 程很乱导致对运动情况及受力情况 分析不清从而造成错选。超重状态 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在竖直方向 上可能有两种运动形式:加速上升或 减速下降:失重状态物体具有向下的 加速度在竖直方向上也有两种运动 形式:加速下降或减速上升。 雹匠 由图6可知,在to-t 时间内视重为440 N 小于实际重 力为失重状态此时加速度的方向 向下而电梯的运动方向有两种可 能分别为减速上升或加速下降。题 目中规定电梯向上运动方向为正则 可知AD均可能正确 、在f叱阶段视 重为490N等于实际重力可判断电 梯处于静止或匀速运动阶段;在G-t 阶段视重为540N大于实际重力电 梯处于超重状态具有方

13、向向上的加 速度处于加速上升或减速下降状 态分析以上三个阶段的运动状态及 ”一t图可知正确答案为AD 2向心力理解有误 如图8所示一一个竖直放置 的圆锥筒可绕其中心轴O0 转动简 内壁粗糙筒口半径和筒高分别为月 和h筒内壁A点的高度为简高的一 半 内壁上有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 求当物块在4点随筒做匀速转动且 其所受到的摩擦力为零时筒转动的 角速度 图8 h 一 翻盔 物块随筒做匀速转 动时,物块要受到向心力作用,在对 物块进行受力分析时学生易把向心 力作为物块所受的一个单独的力画 出这是对向心力概念理解不清造成 的错误。一之要注意:匀速圆周运动 是合外力提供向心力 雹隧 鬣 因物块在A点随筒

14、做匀速转动且其所受到的摩擦力为 零对物块受力分析有: 物块受重力和筒侧壁的支持力, 它们的合力提供物块随筒做匀速圆 周运动的向心力 设简转动的角速度为 圆筒侧 壁与水平方向成0角则有: mgtanO=mra 旦tan皓鱼 r= = 2 R 整理得: : 尺 3竖直面内变速圆周运动的理 解有误 过山车是游乐场中常见的 设施 图9是一种过山车的简易模型 它由水平轨道和在竖直平面内的两 个圆形轨道组成B、C分别是两个圆 形轨道的最低点,半径尺1=20 m、R2= 14 m 一个质量为m=10 kg的小球 (视为质点),从轨道的左侧A点以 l20 rns的初速度沿轨道向右运动 A、引司距L1=60 m

15、。小球与水平轨道 间的动摩擦因数 =02,圆形轨道是 光滑的 假设圆形轨道间不相互重 叠。重力加速度取 10msz计算结 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数字。试求: 第一圆轨道 图9 (1)小球在经过第一个圆形轨道的 最高点时,轨道对小球作用力的大小。 (2)如果小球恰能通过第二个圆 形轨道, 、C间距,J应是多少? 堡墼堂堡堕 童史堂圭塑 34 囝圈 竖直面内圆周运动 包括绳带物体做圆周运动和杆带物 体做圆周运动两种情况 当物体运动 到最高点时的临界条件是学生最易 出错的地方 在最高点对于杆带物体 的情形由于杆可对物体提供支持 力因此最高点的最小速度为零。而 本题的轨道形式等同于绳带物体在 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的情形在最高 点轨道不可能提供向上的拉力只可 能给物体向下的压力因此在最高点 的临界状态是:压力为零时。只有重 力提供向心力从而得到最高点的最 小速度值 翻隧蟹盈 (1)设小球经过第一 个圆轨道的最高点时的速度为 由动能定理得: -itmgL,一 2R =专m 一 脚 小球在最高点受到重力mg和 轨道对它的作用力F根据牛顿第二 定律得: n 整理以上两式代人数据得 ln0N (2)1球恰能通过第二个圆形轨 道设小球到第二个圆形轨道最高点 时速度为 则有: m m 由动能定理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