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同舟,威武不“曲”

上传人:li45****605 文档编号:29799405 上传时间:2018-01-25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452.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雨同舟,威武不“曲”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风雨同舟,威武不“曲”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风雨同舟,威武不“曲”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风雨同舟,威武不“曲”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风雨同舟,威武不“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雨同舟,威武不“曲”(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8月15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在中南海举行。会议开始时,胡锦涛、吴邦国、温家 宝、贾庆林、李长春、李克强、等全体起立。向在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中遇难的同胞默哀 风雨同舟,威武不“曲 没有恐慌、无助。 店铺逐步开张,志愿者忙个不停,受灾群众谋划未来舟Itttg-+ 活呈现出了新景象:平和、有序、互助。 新华社记者邹伟赵超刘奕湛 国旗低垂,江河呜咽,诉说无尽哀思。 8月15日,在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发生第7天,举国 进行哀悼。一条黑色的横幅悬挂在舟曲东街村的废墟上, 横幅上是一行白色的大字:沉痛哀悼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 遇难同胞。横幅下方摆满了花圈,两侧坍塌倾斜的楼房上 也悬挂着黑色

2、的条幅。 白龙江呜咽着从舟曲城边流过,江水对岸的山上,汉 藏两种文字写成的标语“藏乡江南,泉城舟曲”,无言地诉 说着这座小城曾经的美丽。 14 堰塞湖上的生命之舟 8月12日,舟曲灾后第5天。 甘肃陇南市境内突发暴雨,引发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 质灾害,致使多处交通路段堵塞,电力通讯设施中断,机关 单位、厂矿企业和居民住房进水或倒塌。暴雨灾害造成8个 县区15个乡镇20个村受灾,被困人口1万余人。灾情有进 一步扩大的趋势,抢险救灾工作也在紧张有序地进行中。 水位高涨的堰塞湖上,是一艘艘往来穿梭的冲锋舟; 岸边,是等候过江的人群。 “有了这些冲锋舟,救灾物资和受灾群众才能更快地 往返于南北两岸之间

3、,否则要绕行很 远的山路才能到对岸。”舟曲县地税局 干部窦文举感叹,“感谢部队官兵,他 们缩短的是两岸的距离,拉近的是生 命的希望。” 泥石流灾害发生后,大量泥沙冲 入河道形成堰塞湖,舟曲县城中心地 带被淹,两岸的直接陆路通道被洪水 无情阻断滨河大道已在水下数 米,最深处,路灯和电线杆只能在水上 露个头儿,两岸之间已是一片汪洋。解 放军、武警官兵在堰塞湖上迅速搭起 一条移动的“水上生命线”,将救灾物 资、救援人员及受灾群众源源不断地 运送于南北两岸。 在武警甘肃总队兰州支队的一艘 冲锋舟上,笔者见到了更多令人肃然 起敬的面孔舟曲本地人祝刚,还 有他的志愿者伙伴们,靠手提肩扛,将 食物、饮用水等

4、一箱箱救灾物资运到 南岸,每天来回十几趟。 “我们不辛苦,就是为乡亲们做点 事,更辛苦的是他们。”祝刚指了指坐 在身旁的武警战士们。 说话间,冲锋舟已接近岸边。船头 的战士跳进水里,将冲锋舟拖到岸边的 浮板上,然后扶住船,让乘客们稳稳当 当地走下来。 “我们这几天都是这样,一共4艘 冲锋舟,从早上6点开到晚上9点,再 晚就不敢开了,因为太黑,看不清哪里 是河道,哪里是电线杆子。”一名怎么 也不愿透露姓名的武警战士说,“还有 更辛苦的人,刚过去那条船上有我们 的班长。这几天他的脚都泡烂了,嗓子 也喊哑了。” “我们最初的任务主要是搜救,现 在是搜救和运输相结合。”在南岸维护 秩序的武警甘肃总队兰

5、州支队副参谋 长白建忠告诉笔者,8月8日晚上到达 舟曲灾区后,官兵们立刻展开对堰塞 湖两岸被水淹没的居民区进行搜救。 一发现被困群众,就迅速靠过去救援。 截至8月11日15时,已经成功搜救 出20多名被困者,安全转移数百名受 灾群众。 不到两公里的“水上生命线”上, 还有更多的“生命之舟”在劈波斩 浪兰州军区某舟桥团8月9日上 午到达舟曲后,官兵们开着20艘冲锋 舟对洪水淹没区域展开了拉网式排 查。 “只要有一丝希望,就要尽百倍努 力营救。”团长屈孝明说。 截至8月11日,舟桥团已经出动 冲锋舟500多艘次,人员1000多人次, 在堰塞湖淹没区域成功解救出16名被 困群众,转移疏散群众800余

6、人。 战士们背着挎包,里面是馒头和 水。为了多抢救一些群众,除了领导命 令下舟外,他们从早到晚几乎都是在 舟上度过,巡逻、搜救、转移群众、运送 救灾部队渴了,就喝口水;饿了, 就啃一口馒头;困了,就让冲锋舟靠 岸,靠着船舷歇一会儿。 “让我们感动的还有很多群众,他 们把冲锋舟空出来,宁愿绕行十多里 的山路到对岸,也要为其他被困的群 众争取时间。”舟桥团战士刘鹏说,“能 够救出更多的人,是我们所有人最大 的愿望。” 奇迹守望悲恸 “快让开,这是给解放军送馍馍的 车子!”8月9日上午,三美商砼搅拌 站副站长马淑琼焦急地指挥着村民, 将满载馒头和饮水的一辆摩托三轮车 开往十几公里外的舟曲县城。 8日

7、凌晨,曾经的“藏乡江南、泉 城舟曲”被一场罕见的特大山洪泥石 流灾害重创,昔日秀美的山中小城顿 时满目疮痍。 15 灾后第1天。在泥石流的冲击下,舟曲县城内东街两 边低矮的建筑几无幸免。街道上的土黄色泥浆,一脚踩下 去,能陷到膝盖,令人心悸。 在通往县城唯一的国道上,解放军和武警的卡车载着冲 锋舟和橡皮艇冲向受灾最严重的北街村、月圆村和三眼村。 灾害过去35小时,舟曲县城上空毒辣的阳光令人眩 晕。就在救援者感到无望的时候,奇迹突然出现。 8月9日上午9时50分,被困35小时的74岁老人杨 金凤被军人成功解救。 “当时想的就是听天由命,没想到能活着出来,现在特 别高兴。”杨金凤对笔者说。她的两手

8、分别打着生理盐水和 葡萄糖吊瓶,眼睛蒙着自布,生还的喜悦使她特别健谈。 杨金凤住在北街村东街一栋居民楼的一楼,由于地势 北高南低,他住的那房间与地下室无异,能够幸存实属奇 迹。 “房间格局和位置救了她。”武警曹新历说,“首先她的 房间是整个屋子的内间,其次,泥石流是由北冲向南,而老 人当时正在屋子西北角,冲进房间的泥石流没直接冲向 她,而是被墙壁阻隔了一下。” 杨金凤记起,泥石流冲下来时轰轰作响,她当时非常 紧张并下意识地从床上下来穿好衣服。刹那间,汹涌的泥 石流冲进屋内,把她冲到家中五斗橱的顶端,脑袋一片空 白。等到清醒过来时,她发现自己上身抖个不停,下半身被 埋在淤泥里。 “起初腿抽筋了,

9、后来试了一下腿能动,就本能地开始 挖泥,想法把腿从泥里抽出来。”杨金凤说,房间被泥堵了, 一片漆黑,她只好边挖边歇,不知挖了多长时间,才把腿抽 了出来。 医生说,外孙的守候也是杨金凤能获救的关键原因。 泥石流发生后,她的外孙几乎一直守在房间外,大喊“婆 婆”,终于听到里面有动静。 几十名藏族群众自30多里外的果耶乡勒阿村赶到舟 曲县城参与救援。 57岁的藏族汉子郭次然说,全村几乎每家每户都抽调 一个青壮年赶来,和解放军一起找寻淤泥下的亲人。郭次 然的妻子至今还被埋在县城东街的一个平房里。 勒阿村村民许旦别的母亲也被埋在那问平房里。“我 们会一直守在这里,直到亲人被找到。”45岁的许旦别说, “

10、解放军来救我们的亲人,他们很出力!” 在救援现场,穿戴传统饰品的藏族妇女们带着馍馍、 矿泉水和方便面,一边为救援者提供食物,一边祈祷。面对 16 厚达数米的泥浆,不少女人哭红了眼睛。 为了生命的延续 灾难带来的重大创伤侵蚀着每个人的心,汶JI J如是, 玉树如是,舟曲亦如是。 甘肃舟曲泥石流灾害发生后,灾情牵动中南海。温家 宝总理亲临受灾一线后明确指示,只要有一线希望,绝不 轻言放弃。不放掉一个机会,不耽误一点儿时间。 泥石流灾害发生后,舟曲县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妇 幼保健站等大部分医疗防疫机构却被泥沙淹没。因缺水断 电,伤员的救治遇到很大困难。舟曲县人民医院院长杨寿 辉告诉笔者,由于汶川地

11、震灾后重建的原因,舟曲县医院 住院部被临时安排在距离医院门诊部3公里外的地方,伤 员的检测在门诊部,而治疗又要回到住院部,天气炎热,加 上这段路途的颠簸,伤员的安全有很大危险。 卫生部部长陈竺8月8日当天到达现场了解了这些 信息后,果断决策,提出转运全部伤员至医疗条件更好的 周边市区。至此,伤员转运工作拉开序幕。 泥石流不同于别的灾害,搜救出幸存人员的可能性很 小,但一次次的搜寻、一次次的救援,换来了一个个重生的 生命。卫生部应急办公室主任梁万年说,虽然现在搜救出 幸存者的希望越来越小,但对于每一个被救出的生命,我 们都要保证他们接受到最及时有效的治疗。 梁万年说,由于现场医疗设备受损,伤员转

12、运是必须 采取的措施,实施重症病人的转运是多次应对灾害的经 验。转运伤员任务下达后,甘肃省卫生厅在第一时间协调 后方医院,腾出一定比例的床位,随时接收灾区转运出来 的伤员,并从兰州、定西调运29辆救护车投入到转运工作 当中。 8月9日下午,由于天气条件不断变化,转运的命令一 改再改。原先商定的直升机转运一度取消,下午3时左右, 突然接到部队信息,可以空中转运。卫生部部长陈竺跟随9 辆开往直升机起落点的救护车前往,下午5时,转运开始, 直升机即将起飞,在场的所有人员将伤员从一辆辆救护车 上搬下来,再抬上直升机。下午6时,在距离舟曲城关镇13 公里外的一片空地上,4架装满伤员的直升机徐徐升起,灾

13、害发生48小时时间以内,首批需要转运的17名伤员飞离 舟曲。晚上9时,14名伤员通过救护车驶离舟曲奔赴兰 州。 由于飞行窗口期的短暂,直升机转运伤员的工作不能 经常化,大部分伤员还是通过陆路转运出去。舟曲至兰州 将近500公里的路程当中多为山路,如何保证转运安全? 甘肃省卫生厅厅长刘维忠告诉笔者,面对一些重伤员,汽 车转运风险有多大,经过卫生部专家和省级专家评估筛查 后,选出可以通过陆路转运的伤员,并在每辆救护车上配 备2名专业医护人员。 跟部队协调直升机,从兰州、定西调运救护车,甘肃省 紧急医疗救援中心主任王军介绍说,截至8月11日,76名 伤员以及2名急需剖腹产手术的孕妇通过空中和陆路已

14、全部转运到兰州军区总医院、甘肃省中医院、甘肃中医学 院附属医院、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以及 天水市第一医院、天水市第二医院和岷县医院接受治疗, 并且病情稳定。 8月9日,转运31名伤员; 8月10日,转运11名伤员; 8月11日,转运34名伤员。 为了生命的延续,医疗救治人员依然坚守着,期待奇 迹的再次出现。 希望点亮未来 没有恐慌、无助。 店铺逐步开张,志愿者忙个不停,受灾群众谋划未来 灾后第4日,舟曲百姓生活呈现出了新景象:平和、有 序、互助。 8月11日下午1点,马青原和他的员工合力清走了门 前堆积的淤泥,他所经营的清香茶店重新开门营业了。“工 商局号召商户尽快恢复营业,我毫

15、不犹豫地把员工重新聚 集起来,用最快的速度把店开了起来。”马青原对笔者说。 42岁的马青原是甘肃定西人,来舟曲经商已经12年,在 他的意识里早已把这里当作了家。灾害发生后,马青原看到解 放军来了,马上从仓库里搬来水和食品分发给官兵。 重新开业后,小店里的顾客络绎不绝。“我们把价格降 到了最低,绝不会借机涨价。有些顾客身上没有钱,我们就 把东西送给他。”马青原说。 开快餐店的刘辉是当地人。这天他一直忙里忙外,服 务的对象却不是顾客,而是救灾指挥部的工作人员。 泥石流过后,刘辉一家人平安无事。第二天一早,他跑 到店里,把冰柜里存放的鸡鸭全部煮熟,当天下午就送到 了救援人员那里。随后的两天,他又把店

16、里存的米熬成粥, 免费分发。 “现在店里的东西都吃完了,不能营业了。我看到救灾 指挥部的办公场所十分紧张,就把店门打开给他们当办公 室。”刘辉告诉笔者。 虽然不是共产党员,刘辉的胸前却戴着一枚党员徽 章。“这是我主动要来的,戴上它象征着一种责任,会激励 我为救灾多做一点事情。”刘辉说。 在舟曲县城,银行、超市、药店、五金店等一些商业设 施相继重新开张。虽然抢险救人、清除淤泥、开通道路等工 作仍在进行中,但店铺的开张无疑使人们看到了恢复正常 生产生活的序幕正在拉开。 早上7点,城关镇锁儿头村的村民李春贵起床出门, 去给部队官兵送开水。 锁儿头村是离县城较近的一个村子,村支书张润林 说,这几天,锁儿头村的许多村民白天要步行40多分钟到 县城协助救援。 “大事干不了就干小事。”跟锁儿头村的村民一样,志 愿者杨静也在默默地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人。 8月11日下午,烈日当头,娇小柔弱的杨静满头大汗, 还在上中学的她和同学两个人抬着1箱矿泉水走了几里 路。“以前在家里几乎没干过累活,看来关键时刻自己还是 可以的。”杨静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