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阶段李清照诗歌总结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9788411 上传时间:2018-01-25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8.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阶段李清照诗歌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学阶段李清照诗歌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学阶段李清照诗歌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学阶段李清照诗歌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阶段李清照诗歌总结(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阅读李清照的一剪梅 ,回答后面的问题。一剪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在全词中有何作用?运用了什么手法?请试作分析。答案:承上启下的作用。采用比兴手法,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两句相合;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则给人以“无可奈何花落去”之感。词的下阕就从这一句自然过渡到第五句。 (此题应从结构上进行分析,位置居中应该是过渡,运用的手法是比喻和起兴。 )2。阅读下面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谒金门冯延巳风乍起,吹

2、绉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挪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一剪梅李清照红耦香残玉蕈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冯延巳谒金门以“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开头,简要分析其妙处。( 2)试比较两首词在抒情方式上的差异。答案:以此开头,相当于传统意义上的“起兴” 。初看仅是写景,细看景中又寓有人情, 池水被春风吹皱的自然景象又暗含孤独女子触景生情的微妙情态。 为全词定下了感情基调, 对词的内容有所提示。 冯词主要是通过景物、 人物动作的描写含蓄委婉地表达

3、了自己的盼夫之情。李词多直抒胸臆,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 却上心头”五句酣畅淋漓地抒写了自己对丈夫的思念之苦和情爱之深。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题目。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注 卷帘人:站在窗口卷帘子的侍女。这首词用精炼的语言写了一段对话。其中“绿肥红瘦”是什么意思 ?请作简要赏析。答:答案:意思是叶子肥大了,花儿更稀少了。 “绿肥红瘦”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绿”代指叶子, “红”代指花儿。作者精心选择这两个色彩对比鲜明的词语形成对比,强化了春末夏初的景色特征,给人以鲜明的印象。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 1

4、) ( 2)两题。清平乐李清照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 挼,读 ru , “揉搓”之意。( 1) 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 词人对 “赏梅” 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请结合词句说明写了哪几个阶段的怎样感受?答:(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赏梅的不同感受。请选择其中一种手法来说明。答:答案: ( 1)写了三个阶段的生活感受: “常插梅花醉”写了词人早年陶醉于赏梅; “赢得满衣清泪”写了词人中年在赏梅时伤心流泪; “故应难看梅花”则写了词人晚年没有心思赏梅。 ( 2)例如:采用了对比的手法

5、,把早年因生活的欢乐闲适而陶醉于赏梅、中年因生活的幽怨而在赏梅时伤心流泪以及晚年因生活的沦落飘零而没有心思赏梅这三个不同阶段的不同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 表现了词人生活的巨大变化和飘零沦落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 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上阕写过去,下阕写现在,以昔衬今,表现出当时作者飘零沦落、衰老孤苦的处境和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5.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留。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1) 这首词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地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答:(2) 词的下阕在挖掘主人公的内在情感方面更加细腻更加

6、深邃, 有人评价说: “短幅中藏有无数曲折。 ”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简述理由。答:答案: ( 1)词人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用深沉忧郁的旋律,抒发了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塑造出处于流荡无依、孤苦凄凉环境中的自我形象。 (2) 同意“短幅中藏有无数曲折”的观点。词的下阕以“闻说” “也拟” “只恐”作为起伏转折的契机,一波三折,感人至深。上阕词人还在留泪, “闻说”一句陡然一扬,听说双溪正是春光明媚、游人如织,引出出游之兴;词人一刹那的喜悦心情悄悄泛起心头。 “也拟”二字婉转低回,说明词人出游之兴并不十分强烈。 “轻舟”一词为下文的“愁”重作了很好的铺垫和烘托,至“只恐”以下两句,则是铺足之后来一

7、个猛烈的跌宕,使感情显得无比深沉,有韵味悠长的艺术效果。6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忆秦娥咏桐李清照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吹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注:本词作于南渡之后。请找出这首词中直接写作者“情怀”的一句并简析该句在词中的作用。叠句“梧桐落”有怎样的表现力?请简要分析。答案: “断香残酒情怀恶” ,这一句直接写词入 “情怀” ,该句贯串笼罩全篇的感情。“乱山平野烟光薄”的景色,使词人倍感“情怀恶” ,而“情怀恶”更增添了秋日黄昏“梧桐叶落” “心还寂寞”的萧索冷落和不尽苦衷(或道出了词人国破家亡的无限悲痛)叠句“

8、梧桐落” ,进一步强调出落叶在词人精神上、感情上造成的影响。落叶片片,像无边的愁绪一样,飘落在她的心上;风声阵阵,像锋利的钢针扎入她受伤后孱弱的心灵。诗人触景伤怀,引出后句“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国破家亡的伤痛,背井离乡的愁悉一下子涌上心头。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忆秦娥咏桐李清照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吹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注:本词作于南渡之后。请找出这首词中直接写作者“情怀”的一句并简析该句在词中的作用。答:叠句“梧桐落”有怎样的表现力?请简要分析。答:答案: 下面提供两个参考答案,学生能答对其中一个即可。

9、其一: “断香殖酒情怀恶” ,这一句直接写词入“情怀” ,该句贯串笼罩全篇的感情。 “乱山平野烟光薄”的景色,使词人倍感“情怀恶” ,而“情怀恶”更增添了秋日黄昏“梧桐叶落” “心还寂寞”的萧索冷落和不尽苦衷(或道出了词人国破家亡的无限悲痛) 。其二: “又还寂寞” 是直接抒情。 突出表现了词人失去亲人和故乡长期郁积的孤独之感、亡国亡家之痛等复杂难言的心情。 。“ 又还” 一词是全词境界的概括和升华 (使全词意蕴深广) 。叠句“梧桐落” ,进一步强调出落叶在词人精神上、感情上造成的影响。落叶片片,像无边的愁绪一样,飘落在她的心上;风声阵阵,像锋利的钢针扎入她受伤后孱弱的心灵。诗人触景伤怀,引出后句“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国破家亡的伤痛,背井离乡的愁悉一下子涌上心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