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家沟煤矿地质调查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9783292 上传时间:2018-01-25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309.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丁家沟煤矿地质调查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丁家沟煤矿地质调查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丁家沟煤矿地质调查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丁家沟煤矿地质调查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丁家沟煤矿地质调查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丁家沟煤矿地质调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丁家沟煤矿地质调查(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甘 洛 县 海 棠 镇 丁 家 沟 煤 矿地 质 调 查 报 告项目负责 帅富明报告主编 帅富明报告审核 袁 杰主管总工 袁 杰队 长 陈绍江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二零七地质队二七年十月目 录第一章 概 况 . 1第一节 目的和要求 . 1第二节 矿区位置与交通 . 1第三节 自然经济地理 . 2第四节 以往地质工作评述 . 4第五节 本次检测工作概况 . 4第二章 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山开采情况 . 5第一节 地层、构造 . 5第二节 煤 层 . 6第三节 煤 质 . 7第四节 矿山开采技术条件简况 . 8第三章 煤炭资源储量 . 10 第四章 结 论 . 11 附 图顺序号 图号 图 名 比

2、例尺1 1 甘洛县海棠镇丁家沟煤矿矿区范围暨地形地质图及井上井下对照 1 2000 1 第一章 概 况第一节 目的和要求2007年 9月,甘洛县海棠镇丁家沟煤矿委托四川省地矿局二七地质队进行矿区地质工作, 目的是查明矿区地层及煤层分布情况, 为煤矿企业下一步生产提供依据。具体要求是: 根据煤矿提供的现有地表地质及井下采掘资料, 收集前人普查勘探地质资料,进行地质调查,经综合整理、研究。第二节 矿区位置与交通甘洛县海棠镇丁家沟煤矿位于甘洛县城 290方向, 直距约 24.0千米,行政区划属甘洛县海棠镇。煤矿于 2005 年 4 月取得采矿许可证,证号 5100000530191,生产规模 1 万

3、吨 / 年, 矿区由 1 4 号拐点围限 (见表 1 1) , 面积 0.199平方公里,开采深度 +2260米至 +2100米标高,开采 C1煤层。有效期限 2005 年 4 月至 2008 年 4 月。表 1 1 矿区范围拐点坐标拐点号 X Y 1 3217185 18262238 2 3217460 18261868 3 3217789 18262120 4 3217556 18262510 由于即将到期,业主已向有关部门申请增扩资源,扩区后矿区范围由 5 个拐点围限而成(见表 1 2) ,面积 0.86Km2,开采深度2 +2300 +2050米标高,生产规模 6 万吨 / 年,开采

4、C1、 C2煤层。表 1 2 扩区后矿区范围拐点坐标拐点号 X Y 1 3217185 18262238 2 3217421 18261752 3 3218164 18261371 4 3218479 18262180 5 3217563 18262485 矿区南西缘有甘洛县至石棉县公路通过,矿区有 2 公里乡村公路与之相接,至甘洛县城约 40 公里,至甘洛火车站约 39.5 公里,交通方便。见交通位置图(图 1) 。矿区周边无相邻矿山,无资源纠 纷。第三节 自然经济地理矿区地势北西高南东低,最高标高 2558 米,最低点为矿区丁家沟 2160 米。相对高差 398 米。矿区内无大河流,有数条

5、树枝状小溪沟,汇入丁家沟向南汇入田坝河注入尼日河最后流入大渡河, 其水位动态变化受季节性降水控制,为常年流水,流量 2 6m3/s ,雨季最大流量可至 8m3/s 左右。本区为亚热带潮湿气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最高气温为 37.7 ,最低气温 2.6 ,年平均气温 17.7 。雨量充沛,常年降雨量 1300 毫米左右,其中七至八月降雨量近于年降雨量的一半,降雨量略大于蒸发量,相对湿度 78 81,宜于农作物生长。矿区为彝汉杂居区,粮食作物以玉米、薯类为主,水果、花生、油菜等经济作物次之。3 4 第四节 以往地质工作评述1993 年四川省地质矿产局二零七地质队曾在区内进行区域地质调查工作,

6、提交有中华人民共和国 1 5 万田坝幅区域地质图说明书 。本世纪初攀西地质队对矿山进行过普查工作。上述地质工作为本次工作提供了一定基础地质资料。第五节 本次检测工作概况本次调查工作自 2007 年 9 月初开始,在全面收集已有的矿区地质、采掘资料之后,进行地质调查工作。主要开展了 1 2000 地形地质测图, 实测主要巷道, 深入井下调查煤层特征并观测部分坑道采掘情况, 最后进行室内综合整理。 于 2007 年 10 月下旬完成报告编写工作。5 第二章 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山开采情况第一节 地层、构造一、地层区内出露地层有二叠系下统阳新组、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三叠系上统白果湾组及第四系地层。(一)

7、二叠系下统阳新组( P1y)分布于矿区南东缘,为灰深灰色厚层状生物碎屑灰岩,夹燧石团块及条带。 富含珊瑚、 蜓及腕足类生物化石。 下部及上部夹深灰灰黑色炭质粘土岩薄层。未见底,厚度 300米。(二)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 P2 )分布于矿区南西部。 为暗灰深灰色致密状、 斑状、 杏仁状 (气孔状)玄武岩,具致密块状、斑状、杏仁状构造,柱状节理发育。与下伏阳新组呈喷发不整合接触。(三)三叠系上统白果湾组( T3b)为矿区含煤地层。未见顶,为其中下部,岩性以深灰色粉砂质页岩为主,夹炭质粘土岩,泥质粉砂岩,细砂岩,距其底 80 米、 180米处各夹一层厚 20 米、 30 米的褐灰色厚层状中细粒

8、岩屑长石石英砂岩 (地质图上按非正式地层单位表示为 S) 。 底部及下部分别夹 C1、C2煤层。与下伏峨眉山玄 武岩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四)第四系 厚 0 35m 主要为残坡积物,分布于缓坡地带,为泥、砂、岩块等混杂堆积。沟谷地带分布有少量洪冲积物的砾、岩块、砂混合堆积,中密稍密状。二、构造矿区居于扬子地台(级)凉山陷褶束(级)碧鸡宁南凹6 褶束(级)西缘之大垭口向斜南西端。区内构造简单,大垭口向斜向轴部从矿区南东缘通过。该向斜轴向北东,轴部地层为白果湾组,西翼为阳新组至峨眉山玄武岩组,东翼被海棠断层破坏,矿区为其北西翼,呈一单斜构造,地层倾向50 110,倾角 30 45。区内断裂主要为海

9、棠断层( F1)走向 40,断层面西倾,倾角70 75,发育 10 余米宽的碎裂岩化玄 武岩、灰岩,二叠系下统阳新组冲于三叠系上统白果湾组之上,地层断距约 250 300 米,西盘发育牵引向斜。此外区内于巷道掘进中发现小型断层, 其宽 10 30 米的层间断层带,带内见 数条断距 1 2 米的小断裂构造,走向北西,为顺层压性断裂。第二节 煤 层矿区煤层有 C1、 C2煤层。一、 C1煤层1、 煤层层位C1煤层赋存于白果湾组,距底界 0 3m左右。纯煤厚度最大 3.00m(ZK228), 一般变化较大, 在现风井东巷 120米处尖灭。地表标高 2280 米以上亦未见踪影。2、煤层结构C1煤层为单

10、层结构,偶夹数层 2 3cm炭质粘土岩夹矸。3、煤层顶底板顶板: C1煤层顶板为灰色细砂岩、泥质粉砂岩。底板:为灰、褐黄色薄层状粘土岩,含植物根化石及碎片,局部为黄灰色杏仁状玄武岩。二、 C2煤层1、煤层层位7 C2煤层赋存于白果湾组下部距底界 25 35m。距 C1煤层 30m左右,从生产巷道及地表观测表明,该煤层延伸较稳定。2、煤层结构单层结构,厚度 0.35 0.45m,平均 0.40m。3、煤层顶底板顶板: C2煤层伪顶为深灰色炭质粘土岩夹 2层 0.15 0.20m薄煤层及多层煤岩条带,厚 0.8m。顶板为深灰色粉砂质页岩。底板:煤层为深灰色薄层状粉砂质粘土岩,含植物化石及碎片。第三

11、节 煤 质根据业主提供资料:一、 C1煤层煤质矿区 C1 原煤以亮煤、镜煤为主、次为半暗煤,黑色;条带状结构、线理状结构;水平层理构造。煤光泽半亮 - 半暗,具参差状、棱角状,阶梯状断口,较脆,硬度中等,容重约 1.41T/m3。灰分 25.51 27.99%;挥发分 5.15 7.90%;固定炭 63.76 67.82%;全硫 0.41 0.60%;发热量 5500 6500 大卡,平均 6000 大卡。根据中国煤炭分类标准( GB5751 86)划分,矿区 C1属无烟煤( WY)煤质属低硫无烟煤,可作动力用煤及民用燃煤。二、 C2煤层煤质C2煤层原煤为亮煤半亮煤,局部为亮煤;黑色,条带状结

12、构,水平层理构造,光泽半暗半亮,具参差状、棱角状断口,性脆,硬度中等,容重约 1.45T/m3。发热量 3500 4500 大卡,平均 3800 大卡。8 根据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 GB5751 86)划分,矿区 C2属低硫无烟煤,可作动力用煤、民用燃煤。第四节 矿山开采技术条件简况一、水文地质条件矿区地表水,主要为丁家沟及其支沟流水。矿区地下水主要为白果湾组砂岩孔隙裂隙水。白果湾组主要为粉砂质页岩,为良好的隔水层。砂岩孔隙裂隙水受大气降水补给, 沿岩层渗流, 以泉的形式排泄。水质类型为 HCO3 Na Ca2 型水,泉水流量 0.003 0.187 升秒,矿化度 0.013 0.264 克

13、升,动态变化受季节影响。矿区内 C1、 C2煤层部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之下, C1煤层埋深 80500m, 地表至煤层有若干层粘土岩为隔水层, 地表水不构成矿床充水主要因素。矿床充水主要因素为砂岩孔隙裂隙水及老窑水。区内煤层开采历史较长, 采空区有积水 , 对未来矿坑可构成充水。二、工程地质条件矿区工程地质条件较简单。 矿区工程地质岩组可划分为松散结构软弱岩组、粘土岩致密结构半软弱岩组、砂岩块状结构半坚固 - 坚固岩组、灰岩 - 粘土岩半坚固岩组。1松散结构软弱岩组由第四系冲洪积物、残坡积物构成,松散未固结,含水潮湿 - 饱和状态,为不良工程地质体。第四系位于地表,对开采 K10、 K9煤层无影

14、响。2致密结构半软弱岩组由 T3b 中的粘土岩、粉砂质粘土岩、炭质粘土岩及煤层构成。岩矿层质软,抗压强度小,易塌落、位移,为不良工程地质体,特别是矿层顶板的粘土岩,对采矿有明显的影响。9 3粉砂岩、砂岩半坚固、坚固岩组由 T3b 粉砂岩、砂岩层构成。地表砂岩裂隙发育,风化严重,岩石较疏松呈半坚固状态, 为不良工程地质体。 地下深部砂岩岩石结构完整,抗压强度较高,为良好的工程地质体。粉砂岩呈半坚固状态,抗压强度也较高,为较好工程地质体。三、瓦斯、煤尘爆炸及自燃矿山在进行采掘、堆放、运输等工作过程中,应当注意,当煤尘及瓦斯浓度过大,则有爆炸危险。无煤层自燃现象。有煤尘爆炸危险。四、环境地质条件矿山为硐采煤矿, 对环境破坏小,据矿山提供资料,矿坑水有害元素含量低,对地表水体无污染。多年来,从未发生过矿坑突水、瓦斯爆炸、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10 第三章 煤炭资源储量一、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