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下学期复习背诵资料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册下学期复习背诵资料汇总(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6 课 社戏 小说 选自呐喊,体裁是短篇小说。 1 注音:归省 x ng 惮 d n 欺侮 w 撺 cu n 掇 duo 凫 f 水 篙 g o 橹 l 撮 cu 棹 zh o 楫 j 行 h ng 辈2解释: (1) 委实:实在。 (2) 依稀:隐隐约约。 (3) 自失: ( 听得出神 ) 忘了自己。3填空: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表现出孩子们驾船技术娴熟。)6. 人物性格:双喜(聪明机灵、考虑周到、办事果断)、六一公公(善良淳朴、热情好客)7. 本文的标题“社戏”既是全文故事情节发展的 线索 ,又是故事内容的 概括 。
2、本文以 到赵庄看社戏为线索 ,先略写在平桥村的快乐生活,再详写从平桥村夜航到赵庄看戏的全过程。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劳动人民纯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展示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诗情画意的儿童生活画卷,表达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对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看社戏的情节发展:月夜行船、船头看戏、月下归航。8. 重难点句子 : A.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的到说不出的大。“轻松”“舒展”两词用得非常精彩,与上文的沮丧、压抑形成鲜明的对比,传神地表现出了“我”得以能去看戏时欢喜轻快的心情。“说不出的大”夸张地表现身体的轻松。B.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
3、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A 环境描写; B描写角度:听觉、嗅觉、触觉、视觉。C.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从修辞格的角度看,连山仿佛是兽脊,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连山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又是运用了拟人方法,这两种修辞方法的运用,使得语言生动形象。从景物描写的角度说,这是以坐船人的感觉来进行描写,连山的形状像兽脊,在朦胧的月光下颜色淡黑如铁,因为高低起伏,则像是踊跃飞跑,这句描写的精彩之处是用动词“踊跃”来写山,把静态的连山写活了。这种以动写静,衬托了船行之
4、快,又衬出了想看到社戏的急切心情。D.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回望”两字表现“我”依依不舍的心情,“罩”字通过视觉表现戏台如梦如幻的情景,再次以仙境比拟社戏,与来时呼应。这句充满了梦幻般色彩的描写,表达了儿时眼中社戏的美。E. 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这一句用了一个富有童话色彩的比喻,新奇而贴切,又有水乡特色,反映了儿童富于幻想的特点和愉快的心情。写老渔父的喝彩则是通过旁观者的赞美来衬托孩子们驾船技术的娴熟高超,从侧面描写归航之快。9. 六一公公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六一
5、公公的形象本文主要是通过语言来刻画的。 对于孩子们偷他的豆,只是责备“不肯好好地摘,踏坏了不少”,听说摘豆是为了请客,马上说“这是应该的”,他并不是吝啬的人; 后来他又亲自送豆, 表现了他热情好客的性格。 “我” 夸了他一句, 他 “竟非常感激起来” ,体现了他老实厚道的农民本色。第 17 课 安塞腰鼓 散文 作者是刘成章1注音: 亢 k ng 奋 晦 hu暗 羁 j 绊 蓦 m?然 冗 r ng 杂 戛 ji 然而止2解释: (1) 亢奋:极度兴奋。 (2) 羁绊:缠住不能脱身,束缚。 (3) 蓦然:突然,猛然。(4) 冗杂:繁杂。 (5) 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6) 戛然
6、而止:声音突然中止。3修辞:比喻 ( 生动形象 ) 、排比(增强语势)、反复(强调情感)4. 主题思想:借安塞腰鼓表达生命、力量之美。第 18 课 竹影 散文 选自丰子恺文集,作者丰子恺,原名丰润,现代画家、散文家1注音 : 惬 qi a意 水门汀 t ng 徘 p i 徊 hu i 参 c n 差 c第 19 课 观舞记 散文 作者是冰心,选自冰心全集1注音 : 褶 zh裙 颦 p n 蹙 c 粲 c n 然 嗔 ch n 视 叱 ch咤 zh2解释 :(1) 本色当行:做本行的事,成绩十分显著。 (2) 嗔视:生气地看。(3) 叱咤:形容威力极大。 (4) 尽态极妍:使仪态和丽质最充分地显
7、示出来。第 20 课 口技 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作者林嗣环,字铁崖,清代人。1注音。 呓 y语 齁 h u 声 中间 ji n 力拉崩倒之声 曳 ya屋许 h许声 几 j 欲先走2解释 : A 会宾客大宴 会:适逢,正赶上。 B 施八尺屏障 施:设置,安放。 C 少顷:一会儿。D既而:不久,紧接着。 E 妇抚儿乳 抚:抚摸,安慰。 乳:喂奶。 F 众妙毕备 毕:全、都。G未几:不久。 H 意少舒 少:稍微。 舒:伸展、松弛。 I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间:夹杂。J 虽人有百手 虽:即使。 K 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说出。 L 奋袖出臂 奋:畅起、举起。M两股战战 股:大腿。 N 几欲先走 几:几
8、乎。3通假字:满坐寂然:坐通座,座位上的宾客。4. 填空: (1) 凡所应用,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2)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5翻译: (1)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只听见围帐里醒木一响,全场静悄悄的,没有敢大声喧哗的人。 (2)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全场客人没有不伸长脖子, 凝神听着, 微笑着, 暗暗赞叹着, 认为妙极了。 (3)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奋袖出臂, 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不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挽起袖
9、子,露出手臂,两腿发抖,几乎要抢先逃走。 (4) 凡所应有, 无所不有。 应有尽有。 (5) 倒装句: 会宾客大宴。 (应为“会大宴宾客”,宾语前置。 ) 正碰上由家人大摆宴席请客。6. 词类活用:京中有善口技者(善,形容词作动词,擅长;京城中有个擅长口技艺术的人。 ) 、宴(举行宴会) 、妇抚儿乳(喂奶) 、名(说出)7. 时间线索:少顷既而当是时未几忽俄而忽然8. 文章赏析: 全文以 时间 先后为序,由施屏障始,写口技表演者模拟夜深人静时一家四口被“深巷 中犬吠”之声惊醒,复而入睡及深夜“火起”几个场景,间以描写听众的神态动作等反映,到撤屏障 止,通过正面和侧面的描写,高度赞扬了口技艺人高
10、超的表演技艺。 1. 精彩的场面描写。本文的场面描写十分生动、形象、细腻。文章的第一段就描写了 表演的场面 ,对表演的典型环境、人物、道具、表演的效果都作了细腻的描绘。从文章的第 2 至第 4 段,作者按口技表演内容一词描写了三个场面: 深夜人静一家四口被“犬吠”惊醒后的喧闹场面 ; 一家人复睡入梦,闹而复醒的场面 ; 深夜失火、救火的场面 。这几个场面描写使文章情节波澜迭起,摇曳多姿。总之,文章这些精彩的场面描写,对显示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烘托人物,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2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本文描写口技表演,抓住了表演者和听众两个方面:一方面 描写
11、口技艺人的表演,直接表现其高超技艺,这是正面描写 ;另一方面描 写听众的神态、动作,以听众的反应烘托其高超技艺,这是侧面描写 。在描写表演过程的三段中,都是先写口技艺人的表演,后写听众的反应,从而使表演和效果有机地联系起来,以听众的反应为烘托,从侧面表现口技表演之“善”。此外, 课文首尾两次清楚地交代了极简单的道具 ,表明口技不是靠其他器物发声,而仅仅是靠一张嘴发声 , 突出其技艺在“口”, 也是从侧面表现表演者口技不凡 。本文运用侧面描写表现这场口技表演的魅力,烘托表演者的高超技艺,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3文章的语言准确生动、逼真传神。重难点句子1 京中有善口技者。 这个句子介绍了口技表演者。
12、这个全文的开篇句,是本文的一句总说,即全文意在说明这位“善口技者”的技艺之“善”。“善”字是全文内容的总纲。2 口技人坐屏障中, 一桌、 一椅、一扇、 一抚尺而已。 这个句子交代口技表演者所用的道具。 “而已”语气助词极力渲染道具简单,别无它物,以示口技人的表演主要凭他的“口”,衬托口技艺人技艺的高超。3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抚尺也叫“醒木”,民间艺人在表演开始或结束时,都要拍一下抚尺,以示开始或结束。“寂然” “无敢”点染表演即将开始时全场肃穆紧张的气氛,为下文的精彩表演张本。4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作者借写宾客惊慌欲逃的神态、动作来烘托口
13、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说明口技表演者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绝妙境界,使听众仿佛置身火场,不禁以假为真,完全进人口技表演所营造的情境之中而不能自持。5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与开头的句子呼应,重现道具,强调其表演工具的简单,突出其技艺在“口”,点明题旨。第 21 课 伟大的悲剧 人物传记 选自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作者是奥地利 (国名 ) 作家茨威格1注音:拽 zhu i 战栗 l 毛骨悚 s ng 然 履 l 行 怏 y ng 快不乐 吞噬 sh 羸 l ?i 弱 告罄 q ng 2 解释: (1) 毛骨悚然:形容十分恐惧。 (2) 怏怏不乐: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3) 语无
14、伦次: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 (4) 风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3. 文章赏析:伟大的悲剧,题目中“悲剧”与“伟大”似乎是矛盾的,其实并不矛盾。失败、死亡的“悲剧”性结局的确。令人悲哀,但其中体现的英雄气概、崇高精神和人格魅力,足以变成一种“伟大”的力量,震撼人心。本文的题目 点明了主旨 。4. 文章赏析: 1. 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英国人普遍讲求绅士风度,主张诚实、守信、坦然面对成功和失败。这种文化传统熏陶下的斯科特,不能不接受这项为他人的业绩作证的任务。正因为他的这一行为
15、,其人格才显得无比的高尚,赢得了人们的尊敬。2. 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 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 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 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联系上下文就不难看出,“心中的海市蜃楼”是指斯科特在离开这个世界前心中回忆的美好的往事和他对遥远的祖国、亲人和朋友的怀想,它们与现实的严酷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海市蜃楼是美好的,却是根本无法实现的。这样写更加突出了悲剧效果,给人心灵的震撼和冲击。3. 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的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这是对挪威国旗的特写。在风中飘扬的挪威国旗,让斯科特联想到胜利者阿蒙森似乎站在那里耀武扬威,洋洋得意,这更加刺激他们作为失败者的敏感的神经,令他们的内心痛苦万分。4.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这两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斯科特崇高的赞誉, 意思是斯科特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虽然失败了,他的肉体倒下了,但是他的心灵经受了考验,变得无比的崇高。有价值的、美的毁灭当然是伟大的悲剧。这两句话在全文中可作为主旨句,起点题的作用。5. 茨威格为何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却充满激情地为失败者斯科特书写这悲壮的一幕?作为一位最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