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二练习题8231957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9780746 上传时间:2018-01-25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872.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一、二练习题8231957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专题一、二练习题8231957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专题一、二练习题8231957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专题一、二练习题8231957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专题一、二练习题8231957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一、二练习题823195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一、二练习题8231957(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历史 第 - 1 - 页 (共 8 页)成都市青白江中学高 2014 届历史必修二专题一、二练习题 ( 2012-3-17)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 )1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A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B农业耕作技术的提高C铁犁牛耕的出现 D 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2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 “俗语云: 百年田地转三家 ,言百年之内,兴废无常,必有转售其田至于三家也。今则不然, , 十年之间,已易数主。 ”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是A政府“不抑兼并” B 地主阶级掌握封建政权 C 重农抑商政策 D封建土地私有制3毛泽东曾经指出: “我看中国就是靠精耕细作

2、吃饭。 ”下列哪些言语反映了“中国就是靠精耕细作吃饭 ”“湿耕泽锄,不如归去” “六月不干田,无米莫怨天”“肥是农家宝,庄稼不可少” “且溉且粪,长我禾黍”A B C D 4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传统经济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时期, 下列有关该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逐步形成 传统的小农经济形成并开始成长“工商食官”制度逐渐被打破 传统的经济政策开始产生A B C D 5 “草市”一词最早见于南北朝时的记载,如果将“草”理解为草率、粗略的话,下列解释错误的是A.主要设于城郊临时贸易之处 B. 属于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C.有别于城内正规的“市 D. 政府不实行行政管理6南越王国是

3、秦末汉初时赵佗建立的一个独立王国。上世纪 80 年代,在广州出土的南越王墓是南越国第二代国君的坟墓,里面出土了大量文物,广州市政府在其基础上,建成南越王博物馆,参观南越王博物馆你可能A看到有青花瓷器 B 看到有波斯等国传入的一些物品C只看到少量的青铜器,而看不到铁器 D 听讲解员讲述当时南越国人采用曲辕犁耕田高一历史 第 - 2 - 页 (共 8 页)7 元典章记载: 1289 年四月,初置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木棉提举司。”责民岁输木棉十万匹”。至 1299 年二月,还不满十年的光景,户部每年收受各处行省木棉布匹,已“不下五十余万(匹)”。这反映A元朝的棉纺织业已经遍及长江南北 B 棉

4、纺织业成为官营手工业重要部门C棉纺织税收成为元朝最主要的收入 D 元朝政府重视棉纺织业的推广8李莽是汉武帝时期的一介平民,下列对其社会生活的描述最符合历史事实的是A.经营盐铁买卖,生意非常兴隆 B. 为妻子买了一件“工官”工场制造的精美绸衣C.从长安城的 “市” 买了两斤鱼回家熬鱼汤 D. 在长安夜市的酒楼上喝得酩酊大醉彻夜未归9清朝前期,福建泉州、漳州生产丝绸,所需原料购于江南,载往镇江染色后运回织绸。这反映当时长途贩运贸易活跃 区域分工明确 生产社会化明显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A B C D 10. 贾广兴在龙门石窟群中的商业窟一文中说: “在驰名中外的洛阳龙门石窟群中 , 有三个鲜为人知的商

5、业窟 , 为研究唐朝时期洛阳商业繁盛情况及中国商行、社团组织 , 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龙门商业三窟分别为北市彩帛行净土堂、北市丝行像龛和北市香行社造像龛” 。此材料最能够反映出A唐朝前期洛阳开始出现商帮 B 洛阳城的社会分工十分发达C洛阳龙门石窟普遍出现了商业化的倾向 D 洛阳城商品经济发展影响了石窟艺术11下列不属于清王朝实行抑商与禁海政策的理由的是A.“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B.“开矿必当聚众,聚众必当妨乱”C.“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 D. 防范“外夷”侵犯和沿海的反清斗争12从右图的城市布局上可以看出,都城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它反映出城市的A政治功能强化 B 经济

6、功能增强C建设规模扩大 D 帝都建制成熟13 桑弘羊上书汉武帝指出: “今意一总盐铁, 非独为利也, 特以建本抑末, 离朋党, 禁淫侈,绝兼并之路也。 ”桑弘羊建议由国家管理盐铁的直接目的是A增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 B加强对人民的统治 C限制土地兼并 D巩固封建统治秩序14冯梦龙在三言两拍里有很多关于社会现象的描写,其中有这么一段话:杨八志(陕西商人)与李氏商议道: “我年近三旬,读书不就,家事日渐消乏。祖上原在闽、广为商,我欲凑些资本,买办货物,往漳州商贩,图几分利息,以为赡家之资,不知娘子意下如何 ?”该材料反映了A商业活动对人们观念的改变 B 八股取士扼杀人才C重农抑商的社会风气 D 资本

7、主义萌芽出现高一历史 第 - 3 - 页 (共 8 页)15下列文字所描述的经济现象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宗庙之牺(指宗庙中用来祭祀的牛)为畎亩之勤”“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A B C D 16据张居正传载:“古之为国者,使商通有无,农力本穑。商不得同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农商之势常若权衡 , 故余以为欲物力不屈,则莫若省征发,以厚农而资商;欲民用不困,则莫若轻关市,以厚商而利农。”据此判断,张居正主张A重商抑农 B农商并重 C扶持商业 D重农抑商17北宋苏洵说: “耕者之田资于富民 ,

8、而田之所人,已得其半,耕者得其半。 ”这反映了当时实行的这种经营方式是A租佃式经营 B田庄式经营 C自耕农式经营 D井田制经营18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 , 可以做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A 19 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B 1853 年顺德县志载: “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 ”C 20 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 ”D 1850 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 “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 , ”19甲午战后

9、,有些爱国工商业人士发出了“实业救国”的呼声。同时,有人指责既已允许外国人在华投资设厂开矿,如果再对本国民间投资设厂限制过严,也于理不合。因此,清政府只好放松限制,允许民间设厂。体现出清政府允许民间办厂的原因有 允许外国人设厂,再限制民间设厂于理不合 “实业救国”呼声的压力 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与列强进行商战A B. C. D.20下表为五口通商时期中国丝茶出口情况表 ,影响丝、茶出口总值变化的因素有年份 茶(磅) 丝(包)1843 17727750 1787 1849 82980500 16298 1858 103564400 85970 丝、 茶生产日益商品化 小农经济完全解体列强对华

10、经济侵略加剧世界市场初步形成A B C D21 1916 年 1 月农商公报记载, “济南棉花之行情,日日变动。其原因,一方为需要供给之关系,他方为占输出棉花之大部分者日本,因之大阪行情时时变动,故济南市场亦高一历史 第 - 4 - 页 (共 8 页)因之受影响焉。济南重要之花行,有每日致电大阪询问行情者。 ”这反映出A中国已沦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一个部分 B 中国农产品的市场价格由日本决定C中国近代农产品生产的商品化、专门化趋势日益明显D 中国政权和海关的半殖民地化的现实状况22发昌机器厂最初只是由铁匠方举赞和孙英德合伙设立了一家打铁作坊,工人有四五人,专门为外商船坞打造修配船用零件。约到

11、1869 年,开始使用车床。 1876 年制造第一艘小火轮,到 1890 年已发展成为拥有车床 10 多台,可以容纳 200 人工作的工厂。关于该厂的说法不 正确的是A由传统手工作坊发展为机器工厂 B它是中国最早的近代工业企业C性质上属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D 是近代西方工业文明洗礼的产物23 “ 1914 年 2 月,农工商部公布了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 ,规定糖类、棉毛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之列, , 此后,农工商部多次发出训令,要求所有公共机关的日用消耗品一律专购国货。 ”从中可获取的准确信息不 包括A政府倡导使用国货 B政府实施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C民众抵制洋货的斗争 D重视发展轻

12、工业24 1912 年、 1920 年中国民族资本工业发展状况行 业 1912 年 1920 年 平 均 年 增 长 率()棉纺织业 华 商 纱 厂 纱 锭 数(枚)509564 1598074 ( 1922年)12 1 机 器 面 粉业华商厂产量(万包) 1966 ( 1913年)8316( 1921 年) 19 8 电力业 华商厂发电容量 (千瓦)12013 29602 11 9 机 械 采 煤业华商矿产量(吨) 416558 3279757 29 4 表中信息反映出这一时期纺织业、面粉业等轻工业发展迅速 重工业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扩大 民族工业体系比较完整A B C D

13、 25下面表格为“ 1943 年关内与东北地区重要工业品产量比较表” ,它反映出的实质是高一历史 第 - 5 - 页 (共 8 页)A东北煤、铁等资源丰富 B 因日本掠夺性开发,东北殖民地经济的特点日渐显露C东北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 D在国民政府大力扶持下东北工业生产呈现良好态势26 一战期间, 中国民族工业获得迅速发展, 但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却把这一发展称之为 “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他判断的主要依据是A中国的社会环境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B 中国民族工业结构不合理C中国正处于军阀割据的混战状态 D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27右图是 1933 1936 年中国轻工业年(月)平均指数增长

14、表 。它所示经济发展状况的主要原因有国家基本统一 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对国民政府的支持 国民政府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A B C D28右图为某学生绘制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线图”。该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它是A.A B 段 B.B C段C.C D段 D.D E段29某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一则材料:民国某年 1 月至 8 月, 1 美元同当时中国货币的兑换比价从 17.8 万元上升至 1108.8 万元。据此可推断A该现象发生在国民政府开展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时期B该现象不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 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美元升值D材料反映的现象严重失实,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生30下图是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结构示意图,其中对近代中国历史发展进程具有进步意义的经济形态是A. B. C. D. 高一历史 第 - 6 - 页 (共 8 页)成都市青白江中学高 2014 届历史必修二专题一、二练习题 ( 2012-3-17)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 )题号1 2 3 4 5 6 7 8 9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