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园诗话》研究文古清胡适引用 《随园诗话》 的几条信息作为某作者的证据是有价值的资料吗, 其能成为有效证据吗?考证学的原则和方法是:无证不信, 阙疑存异, 孤证不举然而作为证据的材料虽然不一定非取自信史不可,但也绝不能取舍良莠不分何况阙疑存异, 《随园诗话》何止阙疑,就其性质, 原本属于一部诗事聊斋 完全不适合作为学术研究的科学证据即使作诗人的行实记录都谎话连篇 因为袁枚作诗话并非出于考证诗人本事的目的, 而且袁枚诗话很多所谓诗人根本就不会作诗 于小说更是毫不关渠, 所以更不能用作小说及其作者相关联事物的证据其为伪证的原因太多了!仅略陈数款要点如下为简略计,以下暂称其为“随园”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为求公允,本文愿以旁观者的视角全景检阅《随园诗话》 ,不加之任何先入为主的偏见因此首先从古籍杂书的纵横角度相比较,其次考察众家各类评论,兼以证据的科学性略加检查胡适的取舍方法最后再分析袁枚的三则涉红诗话原文以纵向的视角,与金匮石室, 《六经》 《语》 《孟》之外的各类杂书比较, “随园”不属于有志于为正史拾遗补缺的稗官野史《齐东野语》自序:外大父掌帝制朝野之故,耳闻目接,岁编日纪,可信不诬余侍膝下,已有叙次。
老病日至,忽漫不省忆为大恨追念一二于十百,乃参之史传诸书,务求事之实,不计言之野也可见《齐东野语》的作者周密周公谨是何等周密谨慎!袁简斋何存半点周公谨之慎!“随园” 不属于小说野史: 《三言》 序: 野史尽真乎, 不必也, 尽赝乎, 不必也 《六经》 ,《语》 , 《孟》 ,谭者纷如,归于令人为忠臣,为孝子,为贤牧良友,为义父节妇,为树德之士,为积善之家经书著其理,史传述其事,其揆一也从此意义上看“随园”又著何理?述何事?其揆与三言一类的小说远非一也冯犹龙,撰书为寓理;袁犹猿!诗话为游戏行止相去甚远随园”不属于述野史、谈掌故、辑文献、有闻即录,只为猎奇,没有偏见,不需为金钱而奉承世人的笔记文学也不属于有意于辩证典故真相正理的闲话随笔: 《容斋随笔》原序:文敏公洪景卢,聚天下之书而遍阅之搜悉异闻,考核经史,捃拾典故,值言之最者必札之,遇事之奇者必摘之,或加以辩证,或系以赞繇,天下事为,寓以正理随园”不过诗俗事为,且仅寓诗才灵性之理耳袁枚寸步之履无法洪迈横向检阅,即使与历代诗话者相比较,随园最低俗不雅!《后村诗话》作者刘克庄,如《诗史通鉴》之司马温公,采撷正史,摘取典故,议论根据都来自史实记载并加以解读。
《沧浪诗话》作者严羽,如理学家朱元晦,议论富于禅宗哲理,条陈罗列清楚,言简意赅,没有闲话,废话《姜斋诗话》作者王夫之,如诗衙断案的酷吏判官,议论苛刻,裁决无情,甚至语言刻薄,诗坛之谏议御史以姜自况,可谓老辣与以上三家诗话对比, 《随园诗话》是一部什么书,其实就是关于诗人和诗文创作灵性的《诗话聊斋》 ,贱收贵卖的诗瓷当铺玩赏家, (袁枚不通长短句,有诗无词,因而脆弱,故称诗瓷,一笑 )收费附庸风雅真假诗人广告公司是一部诗坛《子不语》 膏腴在于“话” ,脊骨在于“诗” 随袁与《后村诗话》相比,没有刘克庄广引历代人物典故的深邃史家博学袁枚所引掌故大都取自坊间传闻,来自严肃史书甚少子才不克随袁与《沧浪诗话》相比,没有严沧浪清晰讲述诗词创作的通用要领法则,总揽全局的清晰思路 袁枚不讲作诗的基本通常要领,只是强调灵性,说到底就是作诗的小聪明, 但为初学者忌之: (香菱笑道: “我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 ,说的真有趣! ”黛玉道: “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 )袁枚推介的恰恰就是这类小灵性简斋不严随袁与《姜斋诗话》相比,没有王船山义正词严辩驳真理,敢于得罪人的倔强态度,以及一己真知灼见。
袁枚为了名利目的, 绝不不敢得罪人,特别不敢得罪是当时权贵, 对要路公卿甚至推及其子女亲属只有不着边际的奉承袁枚的诗话对时人没有批评,都是揄扬,好好先生随园无辣或者正因如此,恰如红楼梦作者自云: “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适趣闲文者特多 ”一般读者更喜读袁简斋的《随园诗话》 因为《后村》 《沧浪》 《姜斋》更似诗词研究的理治之书而《随园诗话》就是关于诗词的适趣闲文!吾人喜读后村,沧浪,姜斋诗话,也喜读随园诗话概因《沧浪诗话》是诗话主食,诗体生长必不可少 《后村诗话》是副食大菜,汲取营养也不可或缺 《姜斋诗话》则是蒜酪芥姜,不其用则不知甘酸苦辣而《随园诗话》则是茶语饭后的口香糖,咀嚼不缀,香甜溢于物表,久之则残余胶体沾粘皓齿朱唇,不甚雅观化学物质也不可吞咽入腹,否则病之台湾女作家林海音 50 年代小说《晚晴》 : “意外的,姚亚德竟失眠起来他躺下去,一时觉得不困,便从床头随手拿了一本书, 是《随园诗话》 ” 这里姚亚德是台府机关住集体宿舍的中年职员, 《随园诗话》是民国及至台湾中小文员人手一册的消遣书,卧闲不寐的口香糖,养心安神丸《诗话补遗》卷五第三八条: “自余作《诗话》 ,而四方以诗来求入者,如云而至。
殊不知诗话,非选诗也诗话必先有话,而后有诗” 袁枚采撷闲话更重于诗,就难免没话找话,道听途说(蒲松龄剪径邀单聊,袁简斋侃山录诗话) ,豆棚闲话,姑妄言之恰如“苏子瞻在黄州及岭外,每旦起,若不招客与语,必出访客有不能谈者,则强之使说鬼,或辞无者,则曰:姑妄言之” 历代各家诗话已将作诗法则反复阐明留待袁枚的只有灵性说,即知识以外的灵性,灵感,小聪明袁枚在到处搜寻灵性警句,灵性诗人,以及诗人的灵性一旦找到一些蛛丝马迹就夸大其词找不到就牵强附会因此大话谎话连篇累牍,臆断梦呓,信口编造,浪漫美化了无数诗仙,诗翁,诗兄,诗弟;诗太,诗姐,诗妹在袁简斋脑海中形成了诗人优伶剧场效应能诌出一两句合辙押韵,甚至打油之诗,只要略有巧思,不是通篇抄袭,即为灵性袁子才大肆收罗扫货不遗余力, 然后乱点鸳鸯谱,随意封神榜,令乐于玩赏诗话佚趣之人读之皆大欢喜,安神养心,不亦乐乎?!袁简斋自问,何罪之有后人胡引滥用,胡假虎威而且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胡适找不到强如猛虎的证据,就以失眠者床头随手可得的猿猴游戏般的证据充数 )故又曰“胡假猿威” ,与我猿何干!况且,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说谎纵然有罪,何由起诉?只好参阅其他与袁枚不论亲疏之旁观者的评价批语。
《三国演义》作为本事有籍可查的历史小说,众目睽睽之下尚且胡编乱造肆无忌惮,孙坚斩华雄安在关羽身上, 刘备阵杀蔡阳安在关羽身上, 张辽袭杀文丑安在关羽身上, 孙权草船借箭安在孔明身上,蒋琬耒阳县理事安在庞统身上 etc, etc历来编造故事,张冠李戴并没有人深究对于诗话当铺袁捡摘,转卖“二手”诗事闲话之所在,必欲去除董家假子吕布( “二口”传闻散布) ,只能关张!即使刘关张于虎牢关也未能竟全功, “白门”楼生擒吕布还待其自家之人老袁至好诤友赵观察云松尝草就控袁讼词, 却投告无门: 《两般秋雨庵随笔 * 瓯北控词》 :“ 为妖法太狂,诛殛难缓事:窃有原任上元县袁枚者,前身是怪,括苍山忽漫脱逃;年老成精,阎罗殿失于查点早入清华之选,遂膺民社之司,既满腰缠,即辞手版园伦宛委,占来好水好山;乡觅温柔,不论是男是女盛名所至,轶事斯传借风雅以售其贪婪,假觞咏以恣其饕餮有百金之赠,辄登诗话揄扬;尝一脔之甘,必购食单仿造婚家花烛,使刘郎直入坐筵;妓宴笙歌,约杭守无端闯席占人间之艳福,游海内之名山人尽称奇,到处总逢迎恐后;贼无空过,出门必满载而归结交要路公卿,虎将亦称诗伯;引诱良家子女,娥眉都拜门生凡在胪陈,概无虚假。
虽曰风流班首,实乃名教罪人为此列颖具呈,伏乞按律定罪照妖镜定无逃影,斩邪剑切勿留情重则付之轮回,化蜂蝶以偿夙孽;轻则递回巢穴,逐猕猴仍复原身 ”赵翼云松是与袁枚蒋士铨齐名的当时诗坛三大领军之一,进士出身,任观察使此“控词”虽为诙谐戏笔,但都是写实没有一句虚话戏笔时露批判的锋芒,据袁祖光《说元室述闻》记; “简斋读之笑曰: ‘我未患头风,瓯北乃欲效陈孔璋耶 ?” ’意谓赵翼仿陈琳檄文骂曹其实袁枚面对“瓯北控词”很尴尬,无法否认赵翼所“控” ,只能自我和稀泥,厚着脸皮哼哼哈哈敷衍了事从而确切证明《随园》之话极不严肃,揭露其“轶事斯传,百金榆扬,虎将诗伯”的本质 (所以即使关张也解决不了问题,最终还得“赵云” )更有伍拉纳之子舒敦舒仲山《批本随园诗话》摘录部分批语如下:1) “乾隆五十五六年间,见有抄本《红楼梦》一书或云指明珠家,或云指傅恒家书中内有皇后外有王妃,则指忠勇公家为近是” 诗话卷二第 23 条2) “傅文忠本不识字,何由知诗?子才《诗话》中之与鄂文端、傅文忠论交,皆借以吓骗江浙酸丁寒士,以自重声气耳郑板桥、赵云松作文贱之不足取也” 诗话卷九第 40 条3) “此等诗话,直是富贵人家作犬马耳。
毕秋帆家本棉花巨商,以乾隆年中通榜,中举,由中书值军机处,继至大魁,皆于敏中等之力毕太夫人诗既不佳,事无可记,选之何为?所以郑板桥、赵云松斥袁子才为斯文走狗,作记骂之,不谬也” 诗话卷一一第 1 条 . 4) “毕秋帆高身长面,类山东人其先世以棉花卖买起家, 子才称其诗比梅村,奉承太过,秋帆亦必不敢当” 诗话卷一一第 3 条 . 5) “余十二岁随家母到随园三次饭后见其太夫人,并其妾四人,皆不美同声报怨“此处不好,四面无墙,闹鬼闹贼,人家又远买食物皆不方便鸱鹗豺狼彻夜叫唤,不能安睡”云云亦可笑电” 诗话卷一一第 30 条6) “随园之先,故属吴姓” 诗话补遗卷一第 56 条7) “一部《诗话》助刻资者岂但毕秋帆、孙稆田二人?有替人求入选者,或十金或三五金不等,虽门生寒士,亦不免有饮食细微之敬皇皇巨帙,可择而存者十不及一,然子才已致富矣” 诗话补遗卷四第 56 条8) “高丽书贾来京,凡遇厂肆新出诗文小说不论美恶,无不购归,本无名动外国之足言即琉球,安南国人来购书者无不如是随园之诗或尚指名购取,至云以重价购刘霞裳诗不得,怏怏而去,则真臆说也” 诗话补遗卷四第 68 条9) “福康安则膏梁纨挎, 一无所用之童呆。
所作诗文皆孙士毅代笔,福康安并不多识字也” 诗话补遗卷六第 47 条10) “李晓园名亨特即李翰之子, 与余为至戚 字且不多识,何有于诗?此亦由贿嘱而来者可笑! ”诗话补遗卷七第 23 条11) “高丽贡使一岁两次到京,新旧书画捆载回国,并不问为谁何之作也余在厂肆,曾开字画店, 故知之甚深 若谓指名购袁、 刘之诗, 则欺世语” (见 《诗话补遗, 卷七第三四条)12) “鄂公留子才饭断无之事乾隆二年以后,上令鄂公专在御园静养,日赐人参三钱,除计划大事外, 从不与外人交结 虽内外大臣且不能一面, 子才一外用知县何从留饭?更何从有此深谈?造言欺人一何可笑” 诗话补遗,卷八第 35 条舒敦是与袁枚生前多有来往,逝后尤存关心的晚辈世交之人,与袁枚绝无仇隙然而批语所揭露的部分事实正是赵云松控词以外的确切确凿证据 或曰孤证不举, 赵观察, 舒公子则是多证共举,试图抵赖,胡搅蛮缠,都无法掩耳盗铃所以从《随园诗话》的内容本质特点,到袁枚行为的盈利目的,再到袁枚最亲近交往的知情人的批语控词,无不证明《随园》是一部谎话连篇,极不严肃的闲话随笔,诗话当铺老伙计唱收唱付的油嘴说词合集汇编 作为不登大雅的闲书, 其谎言之多, 为至亲好友都实在无法忍受。
胡准博士却如获至宝, 用作信史,采为证据胡准博士的学术文章糊弄人到了熟可容忍的地步胡适两万字所谓考证,没有提供任何具有学术意义上的科学证据,何曾有自正史,信史, 哪怕齐东野语的类型 在全篇皇皇两万言的文章中, 胡适如获至宝作为作者考证的核心材料, 不过就是世人不屑评论的 《随园诗话》 中关于红楼梦的几句闲话而已 胡适自鸣得意考证学的原则和方法是:无证不信,阙疑存异,孤证不举作为学术论文论点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