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地区水源环境与水性疾病问题的分析 - 浏览网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29761544 上传时间:2018-01-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喀什地区水源环境与水性疾病问题的分析 - 浏览网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喀什地区水源环境与水性疾病问题的分析 - 浏览网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喀什地区水源环境与水性疾病问题的分析 - 浏览网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喀什地区水源环境与水性疾病问题的分析 - 浏览网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喀什地区水源环境与水性疾病问题的分析 - 浏览网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喀什地区水源环境与水性疾病问题的分析 - 浏览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喀什地区水源环境与水性疾病问题的分析 - 浏览网(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喀什地区水源环境与水性疾病问题的探讨喀什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844000) 朱常忠水是生态环境的命脉,也是人类生存的命脉。我区荒漠生态绿洲的特征决定了水在我区的重要性。水维系着全地区荒漠生态的各个环节,构成了由大环境因素控制下的生态脆弱性与形成完整灌溉体系的绿洲内部良好生态环境的强烈反差,水资源在地区生态构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过量引水、水资源的浪费等原因,使得河流断流、土地盐碱化、沙化加剧,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因此,水源环境问题是我区生态环境中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国内外十分重视对水源环境和水性疾病的研究,对于水源环境的恶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危害以及对人身体健康的影响进行

2、了大量的研究,水性疾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我区对于水源环境和水性疾病的研究缺乏,治理不力,致使介水肠道传染病常年不断,时有暴发流行。尤其是伤寒在我区两大河系的下游常发生暴发流行。同时水源环境的恶化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和危害。本文对喀什地区水源与水环境现状及饮用水质与水性疾病的调查结果分析,为改善我区水源环境与最终消除水源污染引起的水性疾病提供依据。一、喀什地区水源环境与水性疾病的现状喀什地区水源环境不但受到严重的生物性污染,还受到生态性污染的威胁,水资源环境的污染一方面对喀什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和危害,另一方面水源污染危害到我区各族人民的身体健康。大量的研究实例表明,喀什地区人们

3、由于饮用被污染的水源水,致使介水传染病伤寒、痢疾、病毒性肝炎、急性腹泻等传染病等常年发生,时有爆发流行,这些介水传染病发病具有上游发病低下游发病率高的特点,也证实系水源污染所造成。为防止介水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国家、自治区、地区花大力气进行农村改水,但由于经济条件所限,改水覆盖面还不足以阻止介水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同时,一些所改的水水质较差,有可能造成其他水性疾病的发生。(一)喀什地区水源环境现状1、喀什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喀什地区地域辽阔,位于祖国西陲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塔里木盆地的最西部,三面环山,北有天山山脉,西靠帕米尔高原,南接喀喇昆仑山脉,东面是开阔的平原。地势是西、南、北三面环山

4、,东面朝塔里木盆地开口。总面积约为 16.2 万平方公里。是古丝绸之路通往中亚各国的重要门户。喀什地区辖 12 个县市,喀什市是新疆境内唯一的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以维吾尔为主的多民族居住地区,也是闻名世界的旅游胜地。2、气候特点喀什地区处在暖温大陆气候区。因地形复杂,气候差异较大,大体可分为五个气候区。(1)平原气候区、 (2)沙漠荒漠气候区、(3)山地丘陵气候区、(4)帕米尔高原气候区、(5)昆仑山气候区。年降水量在 3070 mm 以内日照长,蒸发强,气候干燥。 。3、水资源状况喀什地区水资源总量为 77.72 亿立方米,地表水平均资源量 108.75 亿立方米,年消耗量 86.33

5、 亿立方米,地下水年平均资源量 95.56 亿立方米,实际开采量 3.73 亿立方米。2喀什地区有叶尔羌河流域和喀什噶尔河两大河系,大小河流共 9 条,其中较大河流有叶尔羌、提孜那甫、克孜、盖孜、库山等五条河。喀什地区河水年径流量 1145.7 亿立方米,还有地下回归水 50 亿立方米。河水特点是枯、洪期差异较大。6-9 月洪水期的终流量的 60-80%,此时水位涨落急剧。昼夜变化明显。4、生态环境状况:喀什地区辖 12 个县市,总面积 16.2 万平方公里,山地占 57%,沙漠戈壁占 23%,平原绿洲面积仅占 18.8%,森林覆盖率 3%左右,天然草场多为荒漠草场,植被稀疏。喀什地区东临塔克

6、拉玛干大沙漠,其他三面为喀喇昆仑山、帕米尔高原、西天山所环绕,终年降水稀少,蒸发强烈,空气干燥,多浮尘天气。居住在绿州的各族人民的生活用水主要靠雪山融水。(二)水环境污染情况1、水环境生物性污染情况。喀什地区水源生物性污染十分严重,同时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发展,水源污染还会进一步加剧。2000 年对克孜河和吐曼河水质及污染状况进行检测,超标项目主要有粪大肠菌群 100%超标,BOD25%超标;2004 年检测克孜河水质超标的项目主要有粪大肠菌群超标 100%、氨氮超标 25%、BOD 超标 25%,吐曼河水质超标的项目有粪大肠菌群超标 100%、BOD 超标 67%、COD 超标 50%、氨氮

7、超标42%。说明克孜河和吐曼河水源生物性污染情况在不断加重。近几年对叶尔羌河水质监测结果来看,也有不同程度的污染。2、水环境生态性污染(1)地膜污染:喀什地区地膜残留量平均 7.4kg/亩,最高达到 15.8kg/亩。地膜污染土壤后势必造成水源的污染。(2)化肥污染:由于化肥的不合理使用和利用率低,使化肥残留于农田、水体和空气中,对水源环境造成生态性污染。(3)农药污染:喀什地区农药使用量呈现整体上升趋势,2000-2001 年平均使用 285.9 吨,比“九五”期间增加 2.8 倍。1999-2001 年喀什地区使用农药造成生产性中毒 20 人,非生产性中毒 25 人。长期不合理地使用农药造

8、成水源环境和农业生态系统平衡失调。(4)畜禽养殖业污染:喀什地区畜禽养殖业较为发达,而 96%以上的畜禽养殖业没有综合利用和没用污水处理设施,已成为农村水源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三)水环境污染造成水性疾病产生与蔓延。喀什地区由于水环境的污染,造成水性疾病不断流行,水性疾病已成为喀什地区夏季危害人体健康的主要疾病。1、喀什地区两大河系区域水性病如霍乱、痢疾、伤寒等肠道传染病发病具有上游发病率低,下游发病率高的现象。为了解喀什地区叶尔羌河流域的饮用水质和水性疾病发病情况,1997 年喀什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的课题“叶河流域饮用水质与水性疾病调查” ,对此进行了专题调查。其结果为:(1)叶尔羌

9、河的水质的特征为:高硬度、高硫酸盐、高氯化物的“三高”水源;缺碘现象十分严重;存在程度不同的高氟区。地面水污染主要是沿河两岸居民向河中排放生活污水和医院排出的未经消毒处理的污水。(2)水性疾病发病情况:调查发现叶河流域氟斑牙的患病率以上游的叶城县最低为 21.93%,下游的麦盖提县最高达 47.37%,中游的患病率为 30.72%,3患病率有从上游到下游增高的趋势。叶河流域缺碘现象较为严重,上游、中游、下游地方性甲状腺肿患病率分别为 12.88%、21.01%、13.68%。叶河中游流域一带为严重的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区。(3)叶河流域肠道传染病调查结果:叶河流域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 3种介水

10、传染病的患病率上游分别为 4.16%、2.80%、2.65%;中游分别为4.65%、3.32%、2.10%;下游分别为 33.16%、2.90%、5.01%。自上游到下游有明显的增加趋势。同时饮用地面水者三种介水传染病患病率明显高于饮用地下水者。急性腹泻病的发病情况也有自上游到下游增高的趋势。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与细菌学检验证明,历次大的急性腹泻病暴发流行都与饮用水污染有关,如在某次流行时饮用河水居民发病率为 86.7/万,饮用井水者发病率为 5.6/万。就1981 年的急性腹泻疫情统计看,叶河流域的上游叶城县发病率较低为 7.8/万,越往下游发病率越高,其下游的麦盖提、巴楚发病率最高达 48.3

11、/万。可见介水传染病的发病与水源污染存在着密切相关,因叶河下游污染较上游重,下游发病率也高2、喀什地区伤寒的高发和流行是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历次伤寒的爆发和流行都与水源污染有直接关系,因此,伤寒是喀什地区水性传染病的典型代表。近年来喀什地区疾控中心对喀什地区 1953-2000 年伤寒疫情的动态分布、流行特征、病原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评价,并将疫情按照辖区内的喀什噶尔河和叶尔羌河两大河系进行比较分析,可见两大河系区域都存在着上游区域发病率低,而中下游区域发病率高的现象。喀什噶尔河区域的 6 个县市 47 年中累计报告伤寒病例 42367 例,年均发病率为 99.57/10 万;叶

12、尔羌河流域的 6 个县 47 年中累计报告伤寒病例 54071 例,年均发病率为 123.03/10万。两大河系之间发病率无显著性差别,但都存在上游发病率低而下游发病率高的现象。二、喀什地区水源环境开发与水性疾病防治(一)生活饮用水的治理和水性疾病防治现状1、农村改水工程水质综合评价防病改水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喀什地区 95-97 年三年农村防病改水投资 19701.76 万元。建自来水厂 182 座,打机井 175 眼,深层手动泵井 1064 眼、深层手动泵井 1600 眼,铺设管道 6971 公里、改水收益人口121.60 万人,占全地区总人口的 39.85,其中饮用自来水的占

13、 97.15,手动泵的占 1.00,其它占 4.27,同时还解决了 262.55 万头牲畜的饮水问题。目前喀什地区还有 78 万农牧的饮水问题有待解决。2、农村改水工程水质综合评价改水后的水源水质问题分级受益人口,9597 年对 454 改水水源水质进行了检测,其中达到级水的优质水源有 40 个,占 8.77,级,级源 149个,占 32.82%,大于级水的水源 265 个,占 58.37。454 个水源的改水受益人口为 913221 人,其中可饮到级水的受益人口 135064 人,占 14.79,饮用级,级水的受益人口 520305 人,占 56.97%,由于本地的特殊地理环境,存在高硬度、

14、高氯化物、高硫酸盐的三高水源情况以及高氟情况,加之本地缺水,寻找优质水源比较困难,影响了水源的级别,致使有一半的受益人口饮用大于饮用级水的水源。改水后的饮用水质,色度、浑浊度指标 90%以上符合、级水标准,总硬度、氯化物、溶解性总固体等化学指标赤只有 10%左右大于级水标准。有431 份深井手动泵水源水样的氟化物含量超过级水标准,要求必须增加除氟设备方可饮用。70%以上的水源水微生物学指标符合级水标准,7 份深井手动泵水源水和 10 份浅井手动泵水源水的细菌总数大于级水标准,8 份深井手动泵水源大肠菌群大于级水标准,这类水源已经过加氯消毒处理后方允许饮用。(二)水资源开发与水性疾病防治中存在的

15、主要问题1、喀什地区水资源环境问题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危害。生态环境问题突出面临的最大制约因素是水。喀什地区是典型的荒漠绿洲,灌溉农业区,西南山区的冰雪融化后形成了叶尔羌河和喀什噶尔河两大流域、九条河流,年流经量平均 117 亿平方米。这些河流实际流量及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形成春旱、夏洪、秋缺、冬枯的不良现象,年地表水利用率不到 40%;地下水资源丰富,可开采量达 34.56 亿立方米,但已开发利用的不到 2 亿立方米。有水库 56 座,均为中小型平原水库,库容有限。水资源未能充分利用,主要矛盾表现在:(1)洪涝、干旱与农业生产的矛盾:干旱是喀什地区生态环境最显著的基本特征。河流春季水量只占全年来

16、水量的 10%,而夏季来水量占到 60-70%。每年夏季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防洪。山中没有大中型水库,对农区来水起不到调节作用,不能控制和有效利用宝贵的水资源,水土流失等问题还未得到应有的重视,高节水建设进度慢,规模小,层次低,管理工作较薄弱,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加强。(2)水资源紧缺和水资源大量浪费的矛盾:喀什地区水资源本来就不宽裕,春季和 6 月份供需矛盾尤为突出,缺口很大,而另一方面,地表水引流水域太长,渗漏损失严重,经河床、渠道、水库渗透后,真正用于农作物的水量利用率只占三分之一左右,加之采用大水漫灌的落后灌溉方式,不仅浪费水资源,还造成土壤滋生盐渍化。(3)水源开发利用少,严重缺点导致地下水不能充分利用的矛盾:喀什地区地下水丰富,多年已配套机电井近 4000 眼,但因缺电,春季干旱时很难完全发挥作用。(4)农业生产用水和生态环境保护用水的矛盾:喀什地区是新疆的一个农业大区,每年以 56 万人口增加,粮食面积也在相应的扩大,为脱贫奔小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