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共性技术服务平台的实践与经验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29761439 上传时间:2018-01-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内共性技术服务平台的实践与经验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国内共性技术服务平台的实践与经验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国内共性技术服务平台的实践与经验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国内共性技术服务平台的实践与经验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国内共性技术服务平台的实践与经验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内共性技术服务平台的实践与经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内共性技术服务平台的实践与经验(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内共性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实践与启示摘要:在我国加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的大背景下,大力建设科技创新技术服务平台,是贯彻落实“科教兴国” 、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本文对我国共性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江苏苏州电子信息产业质量与可靠性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和实践,从科技创新平台需求出发,研究了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规划、建设、运行管理和机制、服务模式等,希望为我国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体系的建设提供参考和支持。关键词: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实践;启示一、背景: “十五”以来,在信息产业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

2、支持下,通过科学规划,政策引导,整合资源,合理布局,我国科技创新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正逐步成为国家和区域科技创新技术服务的主力军,政府科技工作的有力支撑。2006 年 8 月信息产业部颁布了关于加快推进信息产业自主创新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到“十一五” 末,初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比较完善的信息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为全面加强对信息产业自主创新的支撑,大力发展建立发挥政策引导,营造创新环境。明确提出信息产业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包括信息产业共性技术服务平台等 5 个主要服务平台。对于共性技术的定义,国内学者张振刚认为共性技

3、术作为“竞争前阶段”的技 术,具有准公共品的性 质,其衔接了基础研究和面向市场的商业技术开发,能应用于一个或多个行业,是产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的基础, 也是提升产业 自主创新能力的根本和基础, 具有很强的经济带动作用和巨大的社会效益。共性技术是一种能够在一个或多个行业中得以广泛应用,处于竞争前阶段的技术,在共性技术研究成果上,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生产或产品需要进行后续的商业化研发,形成企业间相互竞争的技术或产品。共性技术是对整个服务外包有重大影响的技术,这类技术影响面广,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对整个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产业整体的技术积累、产业 整体的质量水平提高具有深远的影响。大多数企业只能拥有应用

4、性的技术,对共性技术有很大依赖和要求,共性技术的支撑作用和引导作用是自主创新中不可替代的。共性技术的公共性和基础性决定了企业难以支独付其高昂的成本,且其技术难度和研发费用远远超过应用技术。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平台建设是贯彻落实“科教兴国”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我国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科技基础条件的装备水平和资源的利用率,提升科技创新和研发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个持续和长期的任务。二、国内共性技术服务平台的现状目前各地从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需要出发,依托优势企业、科研院所,全力打造一批科技创新研发平台;并纷纷提出加强“自主创新”,针对“促

5、进产业技术升级”和“ 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 两个层面紧密部署,其建设呈现两大共性:一是坚持政府引导,建设一批科技创业平台、共性技术服务平台;二是坚持产学研结合,整合和凝聚国内外科技资源。浙江省在浙江省公共科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中指出:各级政府主要负责公共科技基础平台的建设和管理,行业创新平台由科技厅会同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建设和管理;区域科技创新平台由市、县负责建设和管理。省、市、县各 级政府每年要安排经费 用于公共科技条件平台建设;政府资助的平台建设经费主要用于提高平台整体创新能力、科技服务水平和关键性仪器设备的添置。上海、广州、深圳、宁波、重庆、苏州等城市纷纷加大对信息科技平台的投入力度,目前

6、已初步建立起一些较为完备的信息科技服务平台。由此可见,围绕科技创新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作为地方政府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提升源头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希望在全国范围的科技创新竞赛中赢得先机。三、我国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经前期建设,虽有一定的积累,但相对于发达国家总体上依然十分薄弱。由于体制和政策等方面的限制,科技创新的基础资源条块分割、部门封闭、单位所有的局面,缺乏共享机制及政策,利用率低,分散重复、资源浪费的现象十分突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很少考虑到区域间的资源共享与合作通过调查,各地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纷纷上马,面向科技服务平台建设的项

7、目不多,上马的平台项目各自规划,很少考虑到区域间的资源共享与合作。2、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区域发展不平衡由于各地产业发展的不平衡,导致面向科技创新服务水平相差很大,经济发 达地区向科技创新服务水平相对较高,省会城市的面向科技创新服务水平相对较高,沿海地区面向科技创新服务水平相对较高。3、信息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行业服务功能有待进一步加强大部分平台只是为企业提供场地、物业管理和一般的咨询服务,缺少与科技信息、知识产权、创投资金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有效融合。4、多数技术机构规模小、服务单一相当一部分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依托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而建,相应的技术机构并数量不多,且总体上普遍规模较小,技术研

8、发力量薄弱,服务单一,整合和共享的水平不高,没有站在行业或产业发展的高度上,对行业技术升级没有形成强有力的辐射作用。我国四、国内共性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实践和启示2007 年,信息产业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华东分所的“江苏苏州电子信息产业质量与可靠性共性技术服务平台” 建设项目是一个成功的典范。信息产业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副所长谢少锋(兼电子第五研究所华东分所所长)在平台建设初期阶段就高度重视该调研,大力推动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的制度创新、机制创新,通过该电子信息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使 长三角电子信息企业从电子信息产品的设计、生产、使用全寿命过程中的质量和可靠性设计、管理、控制、检测、评价以及其他服务技术得

9、到一站式的服务和解决,对长三角地区电子技术服务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并取得初步的成效,经过一年多的运作实践,服 务长三角企业 1000 多家,培训专业技术人员 4000 多人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对其成功的经验总结如下:1、国家在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的规划和管理方面应考虑:平台建设规划时应符合国家“十一五” 规划和 产业政策,以区域科技创新为服务重点,以资源整合和能力建设为主线,突出重点,以建设共享机制为核心,以信息共享带动实物共享,通过观念创新、制度 创新、技术创新,充分运用 现 代信息技术和已有科技基础条件资源,搭建具有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为促进地区信

10、息产业发展提供有效、高质的服务和强有力的支撑。同时还要注意以下方面:1) 重视前期调研,做到详细的调查和资料整理分析,包括产业结构、产业布局、 产业发展、 仪器设备配置、 资金来源、人才培养、运行管理、对外交流等。2) 各地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是国家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组成部分,是对国家平台建设的补充和地方实际的反应。注意国家、区域和地方的衔接。以需求为导向,考虑地方建设平台的特点,建设不同形式的市或县级或镇级的科技中心、创新中心、培训中心和建设市、县级科学馆等,应因地制宜,防止流于形式和重复建设。3) 对平台建设承担主体的选择,根据行业的服务情况,要充分考虑承担建设单位的资质、实力、以及行业影响力

11、。 。4)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引导研究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作用,通过制度变革与政策调整,实现多元化投资。5) 加大配套政策的支持,为信息产业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在融资和财税政策方面提供支持和保证。6) 形成资源共享和开放的机制,加强对大型科学仪器的登记与档案管理,建立大型科学仪器设备信息查询系统。建立相关领域的科学基础数据库,实现科技信息公开与共享。2、承担平台项目建设单位的选择一个合适的平台建设承担单位应具备以下条件:(1)实力雄厚的科技集团实体支持和仪器设备资源使用和共享。(2)具有全面、成熟、高质量服务技术水平,有一定规模,能够承担国家或区域的科研、技术服务、技术交流、普及教育和专业归口的行

12、业管理等职能。(3)强大的专业技术队伍支持。科根据平台建设的需要能迅速调集到技术专家和管理人员,组织建设该平台。(4)规范的运作管理体系。3、共性技术服务平台的资金来源建设资金的来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银行贷款为支撑,吸收社会投资和境外投资的多元化科技创新投入。各级政府要增加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投入,改善投资方向,提高科技经费使用效率,科技经费的使用要向提供开放服务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重点倾斜。逐步实现多元化投资,在信息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中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持续的投入来保证平台的有效建设和长远发展。加大配套政策的支持,为信息产业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在融资和财税政策方面提供支持和保证

13、。4、共性技术服务平台的管理体制遵照国家机构的管理规定,按照1SO9001、ISO9002、ISO17025国际标准对校准检测实验室能力认可的通用要求等相关管理要求及认证机构认可要求进行运作,并按独立法人的事业单位进行管理和开展业务。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创新管理体制,最终形成符合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发展的管理体制。5、共性技术服务平台的运行机制引进先进的管理机制,平台以客户需求为中心,按市场规律的运作,为企业 提供优质高效的技术服务,为政府提供支撑。经济上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贯彻个人收入与效应挂钩的原则。引入竞争机制、评价机制、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使“ 平台”进入自我累积、

14、自我发展的良性运转。6、高效的服务体系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平台是为产业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持,要为更多的企 业和研发机构提供技术支持,要实现对信息产业的支撑,必然要求在服务模式上进行创新,形成一套高效、低成本的服务模式和用户拓展方案。在服务方式上,以客户满意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原则。按照客户需求,针对 不同的企业的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技 术服务,同时充分发挥公共服务平台的技术和资源优势,提供集成化的、捆绑式的、量身定做的服务。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在服务途径上,采用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引进、设备 等资源共享、信息服务、 产学研合作开发和人员培训等多种方式。五、结束语通过对信息产业部电子第五研究所

15、华东分所“江苏苏州电子信息产业质量与可靠性共性技术服务平台”成功建设的研究,本文从科技创新平台需求出发,研究了科技创新共性技术服务平台的规划、建设、运行管理、服务模式、相应的机制等,希望 为我国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体系的建设提供理论参考和支持。参考文献:1 刘万义.面向信息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研究D.苏州: 信息产业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华东分所,20072 信息产业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和 2020 年中长期规划纲要.信息产业部,20063 操龙灿,杨善林.产业共性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研究J.中国软科学, 2005(11)4 薛捷,张振刚.国外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的经验分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6)5 李纪珍.产业共性技术供给体系M. 北京: 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