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水浒传》招安原因探析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16.12KB
约12页
文档ID:29760202
《水浒传》招安原因探析_第1页
1/12

1 《水浒传》招安原因探析02 级中文本科五班 付辉华 学号: 020580305 内容提要: 政治腐败,社会黑暗,好汉逼上梁山,但根在正道社会,忠君报国,积极招安政府的衰微,力量的薄弱,面对反抗,采取妥协政策政府招安,梁山向往招安梁山与政府达成协议,实现招安主题词 : 《水浒传》 招安 原因 探析《水浒传》 中的招安是梁山武装团体规模不断扩大, 实力逐步增强,其内部组织结构多次改组,演变发展的结果,是梁山好汉们愚忠的表现, 更是统治者无力镇压而妥协让步的一种明智选择 《水浒传》中的招安蕴涵着中国封建社会统治阶级思想文化的意识, 这也恰恰是浓郁的封建传统思想文化环境孕育了招安一、政治腐败,社会黑暗,逼上梁山,魂归故里梁山好汉何以上梁山?其途径有二 “逼上梁山” 与 “梁山逼上” 《水浒传》中的 108 位好汉可算是英雄豪杰,才能非凡,但为什么会沦落到水泊里做了盗贼?社会的极度黑暗, 朝廷的腐朽, 正道社会抛弃或难容具有正义的英雄豪杰, 致使他们去寻找自己心目中伦理价值体系——聚义梁山,替天行道逼上梁山”是“乱自上生”的根源社会的黑暗,政府的腐朽在《水浒传》中作了深刻细致的描写高俅为首的奸臣也是宋微宗皇帝包庇的一帮奸臣贪官扰乱朝纲,混淆是非,颠倒黑白,侵蚀朝廷,2 染黑社会。

高俅发迹的经历及其对王进、 林冲的迫害就可知道恶势力在宋朝社会中的危害 新任知府高廉因高太尉而升迁, 并依其势力而在当地无所不为 高廉妻舅殷天锡则倚仗姐夫权势, 在当地横行害人,迫害柴皇城家破人亡 高廉因高俅而发迹并滥施淫威, 殷天锡倚仗妻舅为非作歹,横行地方,可见“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高俅的恶势力在延伸,其危害是由上到下,由点到面的再如,蔡京之子蔡九知府逼反宋江宗法制度影响下的封建政权社会,任人唯亲,扩展自己权势,近臣、权贵控制朝政,导致皇权社会政治黑暗,统治阶级内部腐朽,朝廷腐败,社会动荡不安此外, 诸如政府司法部门的黑暗与腐败导致社会的不公 好汉们吃了官司在官府老爷审案时要上下打点银子, 发配上路给押送的公人银子,到了发配地也得给牢城差拔、管营常例钱,甚至只要肯使钱,可买通公人在押送路上结果了囚徒 “司法腐败才是最大的腐败”导致社会的黑暗与混乱社会制度的不公, 也同样会导致社会的不安与动荡 当时社会重文官轻武官,官吏等级森严,吏有才艺,立了功也不会升为官,社会制度弊端使武官责任重大却受到轻视, 不被重用, 清风寨的文武两个知寨不合,花荣终究走上梁山官吏等级径渭分明,使吏中的俊才豪杰被抛弃,推向社会边缘。

金圣叹的批评之中说 ‘一副才调无处摆划, 一块气力无处出脱’是好汉们的悲剧所在 ” “而好汉们没有机会为朝廷所用, 没有机会赴疆场施展本领抱负 金圣叹所叹息的 ‘是谁之过也’ 这就是所谓的 ‘乱3 自上生’的大悲剧的来由 ”①是朝朽,社会黑暗的由来好汉们不为正道社会所用, 可以分析为以下两种发展途径 一是受到冤屈,失去正途发展的机会;二是被野心者设计入彀前种情况继续发展,便会让好汉们脱离正道社会,被正道社会逼上梁山第二种情况,好汉们被梁山上的野心者诱骗上梁山,即“梁山逼上” 林冲多次受到迫害便是活佛也忍不了,最终脱离正道社会史进烧了史家庄之后,为了“不把父母遗体便玷污了” ,②坚持不落草卢俊义是当地有名望的财主, 他是极不愿落草的, 但走投无路, 只得上梁山 还有朱仝、呼延灼、徐宁等,他们或是被朝廷逼迫或是梁山逼迫纷纷走上梁山而并非他们自觉自愿的走上梁山 他们不愿落草是因这不是正道, 正是对梁山持否定态度的表现 他们仍然对正道社会报有极大希望, 灵魂深处仍忠于他们心目中的合法政权宋朝廷, 忠于正道社会的 “正” 他们也知道自己是有罪的, 宋江为俘获的官兵解其缚时常说 “不敢背负朝廷” 、 “误犯大罪” 、 “借水泊避难,只待朝廷赦罪招安。

”③梁山好汉们忠于皇帝,忠于朝廷但好汉们一方面和封建王朝作斗争,一方面又寄希望于皇帝的招安因此,只要朝廷、皇帝招安,梁山好汉们是会接受的二、梁山队伍的发展、壮大,导致其性质的改变,逐步趋向主流社会,为招安奠定基础梁山由弱到强, 直至转衰的过程是其自身由外到内, 形式到本质的改变过程,逐步实现招安1. 梁山官兵数量的剧增,使其自身具有的正道社会伦理道德观4 念、政治、思想影响梁山性质梁山的成长、壮大的发展轨迹、阶段性的变化,在打破祝家庄之后是一个关键的转变 山头的重要性明显下降 而官兵的连续被裹胁上山为发展主轴孙立以“未受屈”的军官带了大队人马上山,此后不断裹胁一流将才上山:徐宁、凌振、呼延灼、关胜、索超 ,, 以及他们的副将, 直到卢俊义上山, 一百零八人聚齐 大批官兵加入梁山,数量上占了优势, 超过梁山原有的盗匪出身的人数, 这就影响梁山团体性质的变化官兵上梁山之前就是在正道社会成长生活, 所接受的是正道社会的思想、意识、文化、伦理价值体系他们是受统治阶级文化思想教育或影响长大的, 头脑之中, 灵魂深处始终打下统治阶级意志的烙印官兵也是由宋朝廷教育、培养、训练的,其政治色彩更鲜明——为大宋政权的维护巩固服务的。

官兵来自正道社会, 而正道社会失去凝聚力(失去公正、公道,黑白不分,混淆是非等)所以他们从正道社会飘逸出来, 走向社会另一端 由于这部分人骨子里深受正道社会的正统思想文化伦理道德价值的毒害, 大批的这部分人上梁山将会改变梁山的性质,有意的或无意识的就像一塘污水中注入清水,不断的注入水,污水终究是冲淡变清的因此,梁山的团体就会与正道社会一样清白,当正道社会创造条件时,有了招安机会,他们心中的招安之心就会萌动,像春笋一样破土而出2. 大批官兵聚集梁山, 用正道社会的伦理价值体系、 思想文化意识漂白梁山原有的山头习气、匪气、使梁山向正道社会发展5 大批官军招降上梁山成为梁山的队伍的一部分, 他们与梁山队伍相融的过程中,起到了影响梁山原有队伍的性质,二者经历、思想、意识、 生活习惯等不同, 但同处一个山头, 相互交往, 共同融洽相处,在这是与非、正与邪、黑与白的冲突磨合过程中,由于成批官兵、社会精华分子在数量上, 在文化程度上、 心计方面大都超过原梁山的大老粗(原梁山好汉大都是武官、社会流浪汉,接受教育机会不多)显然这些官兵、 精华分子潜移默化的教育着影响着梁山的盗匪们 军官在上梁山时, 其手下部将并未都跟随上梁山, 而这样的军官在梁山必然由梁山原有的盗匪作其部将。

这些部将受到官军的调教, 自然会受到来自正道社会的方方面面的教育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漂白山头匪性,而使其更具正道社会性梁山在攻打祝家庄之后, 宋江把扈三娘嫁给王英, 树立一个典范,从此梁山好汉不再是晁盖、 柴进那种不娶妻室, 终日只是打熬筋骨的单身贵族, 而是梁山成立了家庭 接着就是在成批官兵带着妻室上山的新的演进阶段了 官兵是封建社会的中坚分子,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结构的组成基石, 二者合起来其实已充分具备了所谓正道社会的伦理规范与价值体系了 因此, 梁山泊也具备了所谓正道社会的伦理规范与价值体系, 也就是梁山泊逐步向正道社会靠拢, 为今后的招安垫了底大批军官及其家庭、 社会精英上梁山, 对梁山各方面都带来正道社会的影响,逐渐冲淡盗匪集团的草莽性、江湖气梁山黑社会性淡化也意味着正道社会意识的燃烧与旺盛, 意味着梁山盗匪走向正道社6 会3. 梁山事业壮大,人事改组,分工具体化,形成了正道社会性质的政权组织形式这是梁山泊团体向正道社会靠拢的一种表现晁盖中箭死后, 宋江暂时做了梁山泊主, 即进行了第三次人事改组, 其最大特点就是新上山的军官依过去两次的例子——新上山的头领获重用,而占据了重要位置。

山寨共分六寨,除水军之外,前后左右四寨都以军官领先或为主体 (如前寨是李应领先, 但其下有两位军官与鲁智深,后寨是柴进领先,其下有四位军官) ,中寨忠义堂宋江、吴用、公孙胜之后是花荣、秦明两位军官这时候梁山泊的体质又进一步发生变化, 而且是具有所谓正道社会的优势, 把军官的各种优点(武艺高强、职业化作战、有正规带兵经验 ,, )带进了梁山泊这些宋江帝王气质的证明, 改造革命团体的体质, 使之所谓正道化而去其山头气、江湖气宋江完成了梁山泊集团改造, 改变其体质的艰巨工程, 聚齐一百零八个头领之后, 又对梁山集团的人事与权力形式编排, 组成了一个正道社会形式的政府组织机构——梁山团体职务分配形成“微型政府” 职务分派是任何一个具有规模的团体所必须进行的, 尤其是梁山泊发展壮大的分属各种不同专业的一百零八人 最后一次梁山泊团体职务分派, 是继前面三次改编之后, 具有终结式地往革命交战团体的军政府形式发展的意义分派内容详细、各依马军、步军、水军、机密、打探声息、钱粮、监造 ,, 以致于公文、印信、医疗、房舍、军7 器等专业,形成一个如《水浒传》书中所形容的,真可图王霸业的军事性的“微型政府”形式。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 “微型政府”虽小, 但已具备正道社会的政府脏腑, 显然是以政权的组织形式向正道社会迈进了一步一言以蔽之,梁山团体的形成、发展、壮大的过程,就是梁山体质改变的过程,山头主义、江湖气,草莽气漂白的过程,向正道社会一步步靠近的过程三、梁山集团的壮大,正道社会的解体,双方力量的抗衡,导致招安的出现梁山队伍成长壮大的过程是其与正道社会争夺人才、 军马、 武装力量的过程,发展到与政府相抗衡的过程 《水浒传》多次描写政府军队对梁山的围剿,但均以失败告终这时的梁山与政府对抗,仅仅是处于防御阶段,是力量不足,无法向政府进攻的表现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梁山力量的壮大,梁山斗争规模扩大了,由防御战转为进攻战攻城夺县,用集体的武装力量摧毁县、州、府政权,用集体的武装力量消灭祝家庄和曾头市这类恶霸地主势力, 真实地反映梁山集团的壮大并与政府相抗衡的现实梁山的壮大,也就是政府力量的衰减正道社会的解体:1. 栋梁被腐蚀——社会开始解体像高俅无德无才的标准小人掌握了京师禁军的人事大权, 以私害公,公报私仇,闲置人才,优秀军官逐一被迫离开本职,像林冲、史进遭迫害离开本职走上梁山 这是社会解体的第一步 先从国家政8 府的栋梁开始蛀蚀。

2. 社会基石的松动——社会进一步解体大厦栋梁遭蛀蚀是中上阶层社会的解体, 而栋梁之下还有大厦的基石——广大的社会中下层也进行另一种情形的解体 州级官吏到地方官吏刑狱不公, 营私舞弊, 腐烂 如武松孟州接触的施恩、 张督监戴宗、宋江、朱仝、雷横等官吏与匪相通,使社会更加黑暗,社会上出现黑店,江湖上开着人肉包子店地方基层吏逐步偏离正道社会,封建地主阶级中的部分中坚分子开始偏离正道社会晁盖身为保正,竟为了一笔不义之财可以立即勾结江湖朋友犯下杀头之罪 史进也是地方地主,私通盗匪,放火烧了史家庄,流落江湖,最终梁山落草这些都意味着封建国家的统治阶级逐渐瓦解3. 正道社会主体力量上梁山——社会大规模的解体祝家庄被摧毁、 成批官兵被裹胁上山、 攫取大名府一等才俊卢俊义的大阵仗 性质上是梁山泊对正道社会的主体力量 (农村庄园联防体系、朝廷重要军官集团,社会才俊员外)进行有计划、有步骤与有意志力的正面攻击 这是所谓正道社会之中的一个主要部分完全崩溃瓦解而被梁山泊所吞噬正道社会的分解,也意味着宋政权的瓦解,力量削减童贯、高俅多次败于梁山泊,梁山泊冲州撞府,攻打村庄屡屡得手,便是朝廷衰微,梁山壮大的事实梁山的日益壮大,大宋政权的逐渐衰微,二者形成对峙局面。

统治者没有能力镇压、 消灭造反的梁山集团, 无可奈何情况下只好采取妥协、让步的处理方法梁山自己的壮大,有资本与统治者讲条件,9 讨价还价这为梁山招安创造了条件,最终实现招安四、梁山好汉们 “只反贪官,不反皇帝” ,④“替天行道”1. 梁山好汉们是忠于大宋朝廷,忠于皇帝(天子)的梁山好汉们反抗谁呢 ?他们“深切痛恨的是贪官污吏 , 土。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