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六十五中学六年级(语文)导学案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29754930 上传时间:2018-01-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哈六十五中学六年级(语文)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哈六十五中学六年级(语文)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哈六十五中学六年级(语文)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哈六十五中学六年级(语文)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哈六十五中学六年级(语文)导学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哈六十五中学六年级(语文)导学案第 小组 组号: 姓名:课题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授课时间学习目标1、学习并运用正确的朗读方法,诵读课文。2、分析比喻的含义,体味比喻说理的生动形象性和说服力。3、联系生活实际,正确的感悟雄健精神对我们的现实意义。学习过程 学习提示【 知 识 链 接 】1、 走近作者:李大钊就是我们熟悉的一位革命先驱者,他字守常,河北乐亭人,是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24岁时留学日本,参加过讨伐袁世凯运动,27 岁回国,担任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兼图书馆主任,和陈独秀一起编进步刊物新青年 ,以后又领导了“五四”运动。1927 年被反动军阀张作霖杀害,年仅

2、38 岁。李大钊的小品散文有一种惊世骇俗,气冲霄汉,坎镗的神韵,是他进行推翻旧世界的洪迈精神的反映,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就是一篇具有强烈的鼓动性和充满乐观精神的雄文。 2、课文背景:此文写于 20 世纪 20 年代。1923 年,发生了中国历史上一件惨案“二七”惨案,当时,有一部分五四运动期间一度觉醒的知识分子又陷于迷惘之中,他们有一腔爱国热血,却看不到中国的希望,不知所措地叹息、彷徨,而李大钊等革命先驱者则已找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之光,已经全身心地投入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之中,李大钊正是在这件事后写下了这篇文章的。在这篇文章中,李大钊告诉人们,不要为面前的困难吓倒,有困

3、难,但更有希望;与困难作斗争,趣味无穷。他企望动员更多的人投身于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使救国的事业变成全民的事业。【基 础 在 线 】1、 注音:逼狭 崎岖 阻抑 回环曲折 亦复如是2、解词:逼狭: 崎岖:阻抑: 回环曲折: 亦复如是: 了解作者,根据时代背景,理解在特定的背景下中华民族的“雄健的精神”。生字词,查找工具书,理解词义,准确记忆。学习过程 学习提示【整 体 感 知 】1、 当时我们面临怎样“艰难的国运”呢?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2 、课文中:“雄健的精神”是什么精神?这种精神在文中有非常形象的比喻,找一找,是哪一句?3、文中最显著的特色是比喻说理,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达了作者

4、什么样的情怀?4、结合文中语句,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是什么样的趣味?5、这篇文章第二、三两段都说到两种境界,语意的重点在哪一方面?第三段同第二段相比,语意的重点又有什么不同?【拓 展 延 伸 】今天的中华民族,国运昌盛,联系国际形式来想想,我们还需要“雄健的国民”吗?【课 堂 小 结 】【今 日 作 业 】常规作业:钢楷 1 页 整理导学案必做作业:生词 1 个三遍 解词一遍预习导学案结合时代背景,谈国运如何之艰难抓住文中比喻性的语句,体会雄健的精神结合比喻的作用,谈这种写法的好处。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想想怎样才能体会到这种趣味,在考虑是什么样的趣味。明确两种境界各是什么,再看侧重点。联系生活实际,正确的感悟雄健精神对我们的现实意义。选做作业:名师点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