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津县生态农业示范园(大雁养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lizhe****0001 文档编号:29754276 上传时间:2018-01-25 格式:DOC 页数:63 大小:2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夏津县生态农业示范园(大雁养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夏津县生态农业示范园(大雁养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夏津县生态农业示范园(大雁养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夏津县生态农业示范园(大雁养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夏津县生态农业示范园(大雁养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夏津县生态农业示范园(大雁养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夏津县生态农业示范园(大雁养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目 录第一章 概况 .1第二章 项目的必要性与市场分析 .7第三章 建设地址和建设规模 .15第四章 总图布置 .20第五章 高新技术内容和技术流程 .24第六章 原材料及燃料供应 .41第七章 生态环境保护及综合利用 .42第八章 节能分析 .45第九章 安全生产、劳动保护与卫生防疫 .46第十章 项目的组织管理和劳动定员 .48第十一章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49第十二章 项目招投标方案 .50第十三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53第十四章 财务评价 .56第十五章 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评价 .611第一章 概 况第一节 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山东省夏津县生态农业示范园建设项目2项目承办单位:山

2、东省夏津县田园牧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夏津田园牧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现有员工26人,其中高级工程师6人,是一家集产、学、研于一体的专业从事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民营企业,公司秉承“市 场为基础,科技为导向,资源为优势,合作为共赢”的经营理念,致力于走高科、高效、高稳之路,坚持先期示范,后续推广,由点及面的思路,实现带动农民走共同致富的最终目标。2010年,由夏津田园牧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北铺店村设立夏津县第一处生态农业观光示范园,成功打造了夏津县旅游新亮点。目前,公司已投资500万元完成生态农业研究所,3000只大雁养殖基地,30万只肉鸭散养基地,食用菌培养室,高产日本紫薯试验田,

3、麦麸蛋白研发基地等项目建设,并与山东农业大学、山东高端工程科技研究院、泰安泰山生物科技研究所结成合作发展伙伴,成为山东大学研究种苗示范基地,在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大中城市设立了农产品联系站,始终保障公司产品的产销通畅,实现生态、经济 、社会效益的多方共赢。3项目法人代表:24项目地址:夏津县苏留庄镇北铺店村5项目建设目标:建设以生态农业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运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以科学技术为支撑,以经济利益为中心,发展高产、高效、低耗、无污染、无公害的蔬菜、畜禽产品。加大农业科技投入,调整和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创建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坚持走持续发展的道路,改善生产条件、保护生态

4、环境,进行生态农业综合开发,将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结成完整的产业链条,进行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达到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的有机统一,使之成为集农业综合开发、生产经营、生态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农业示范园。6.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与规模项目总占地面积 1200 亩,主要建设无公害蔬菜基地、绿色养殖示范基地、生态农业示范园配套设施等。其中: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1000 亩。其中:良种蔬菜苗培育基地占地面积 120 亩,建设大棚 60 栋;特色蔬菜栽培基地 330 亩,建设单体大棚 180 栋;蔬菜种植示范基地 550 亩,建设拱棚 350 个。绿 色养殖示范基地

5、 200 亩,建设雁舍 100 个,项目投产后,达到年产法国灰雁 10 万只的养殖规模。生 态农业 示范园配套 设施包括:建设科研办公用房 1500平方米,建设主要道路 3000 米,次要道路 3000 米;建设沼气池800 立方米;以及给排水、电气设备、排灌系统(喷灌、滴灌)等。37、项目总投资:1.2 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10230 万元,流动资金 1770 万元。8项目实施期限项目计划建设施工期 3 年,从 2011 年 10 月到 2014 年 10 月。第二节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依据1、全国“十二五”现代 农业发展规划(2011 2015 年);2、国家生态农业科技发展“十二五”

6、专项规 划;3、2012 年扶持“ 菜篮子” 产品生产项目实 施指导意见;4、全国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 规划;5、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6、山东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 规划;7、德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8、夏津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9、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联合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与参数(第三版);10、其他有关法规文件;11、项目单位委托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合同及提供的基础材料。第三节 可行性研究范围本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建设无公害蔬菜、绿色养殖的农业生态4示范园为主要研究对象,对项目的场地选择,建设条件进行分析论证,选

7、择具有抗性的蔬菜良种和优质畜禽品种及种植养殖技术,并对项目的投资规模、财务数据进行详细分析,确保本项目顺利进行。具体内容有:1.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2.建设条件和规模;3.市场预测;4.生产技术方案;5.公用工程及生态、环保卫生、防疫;6.生产组织,劳动定员,技术培训;7.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8.财务效益分析等。第四节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单位:万元序号 项 目 单位 指标1 总投资 万元 120002 年销售收入 万元 39003 年总成本 万元 19764 年经营成本 万元 10355 年销售税金 万元 056 利润总额 万元 19247 财务内部收益率 % 14.128

8、 财务净现值 万元 25059 投资利润率 % 16.0310 投资回收期 年 7.97(含建设期 3 年)11 盈亏平衡点 % 32.85第五节 可行性研究报告结论1.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园是现代农业科技与农业生产的有机结合,在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并举的基础上,达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走农业产业化道路,向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方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为市场提供无公害农副产品,是符合当前国家和我省农业产业政策的。2.项目区环境条件好、气候适宜、雨量充沛、土地资源丰富,可充分发展多种农业项目。本项目从现代农业生态示范的角度,考虑各子项目的综合开发利用,使项目总体上产生良性循环,

9、变废为宝,并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保护了环境,有显著的生态效益。3.项目建成后,保证了夏津县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生态农业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示范园的建设可带动夏津县区域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使夏津县的环境质量得以改善,6真正做到对资源与生态环境的保护。4.本项目各子项均引进良种栽培和饲养,采用先进的耕作技术和饲养方法,依托科研院校不断更新,做到高投入、高效益,在调整生态生产模式的同时,发展深加工,形成产业化生产,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项目拟全面开发无公害、有机食品及畜牧良种,主要供应夏津县市场,进而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市场前景十分看好。5.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明显,财务评价指标均高

10、于一般农业项目,项目是可行的。7第二章 项目的必要性与市场分析第一节 项目建设背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发展农业,特别是现代化生态农业已成为党和政府的首要任务。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发展节约型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加快发展设施农业,推进蔬菜、水果等园艺作物标准化生产;提升畜牧业发展水平,提高畜牧业产值比重;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生态农业科技发展“十二五” 专项规划中指出, 农业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是农业可持续发展

11、的重要保障,也是建设现代农业和生态文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推进,我国农业发展正面临着资源紧缺与消耗加大的双重挑战, 对农业生态环境提出了迫切需求。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要以增加农民收入和农产品有效供给为核心,以优化结构、提升层次为重点,以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为保障,进一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十大产业体系建设,构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格局。8夏津县农业已经进入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的转型时期。经过 多年的调整,农业结构已渐趋合理,特色优势产业带和主导产品的区域布局日益明显,但无论是产业层次还是经营机制都不

12、能适应新形势要求,制约着经营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为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夏津县政府决定开展新一轮的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以推进规模化、集约化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层次和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第二节 项目的必要性生态农业是农业持续发展的生产模式。发展生态农业,进一步加强生态农业建设,既是保证农业持续、稳妥、健康发展,又是保证我国农业现代化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作了整体部署,确定农业的发展战略目标:增加农业投入,走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集约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人口资源、生态、经济和社

13、会发展的协调共进,形成良性循环,建设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同 时,国家“ 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强调,要把加强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要位置。随着人类进入 21 世纪,我国农业进入可持续发展热潮。从单纯的追求数量转向追求质量,从追求产量的增长转向追求综合效益的提高。全球的农产品消费市场普遍关注安全性,绿色食品、有9机食品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生产有机食品为特征的现代生态农业应运而生,未来人们对绿色无公害食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食品安全问题却成了我国农产品的“瓶颈” ,因此,发展生态农业、开发无公害绿色食品有其必要性和迫切性。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建立科学的农业生态模式,选择科技含量高的优良品种,生产无公害的粮食、果蔬、畜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已成当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对此,山东省提出,要围绕提高土地产出率和经济效益,利用生态学原理、遗传工程技术和先进耕作栽培技术,以生态农业为重点,搞好土地改良、水土涵养,为生态农业开辟新的发展途径。之后,在有关部门和专家多方论证的基础上,本着“ 政府组织与市场 运作、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增加农民收入和统筹发展、科技领先,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三统一”的原则 ,提出到 2020 年,基本建立起农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农业基础设施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