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民政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工作计划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9676379 上传时间:2018-01-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县民政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工作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县民政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工作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县民政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工作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县民政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工作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县民政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工作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县民政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工作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民政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工作计划(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县民政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工作计划民政工作由社会保障、基层政权建设和社会行政管理三大部份组成。随着社会的发展,民政工作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任务越来越重。做好民政工作,对完善社会组织结构、调整社会关系、缓解社会矛盾、实施社会服务、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回顾“十五”,展望“十一五”,树立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民政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富民强县作出民政部门积极的贡献。一、“十五”期间我县民政事业发展情况 “十五”时期,我县民政工作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积极进取,关注民生,为民解困,圆满完成了“十五”计划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

2、)整体推进,完善制度,社会救助体系有了新的发展。 救灾工作,四年多来战胜了全县大大小小的洪涝、冰雹、干旱等各种自然灾害,抓好了灾区倒房户的重建工作,累计下拨救灾款609万元,下发棉被4315床、棉衣4600件、蚊帐3250床。20*年还下拨60万元支援农村无房户建房200栋,发放特困户救助证8502个,救助410户1653户,发放救助金70万元。 城市低保工作,低保工作稳步推进,坚持分类施保,属地管理和动态管理原则,20*20*年累计保障*户、*人次,共发放低保金*万元。 五保供养工作,全县五保对象*人(集中供养841人,分散供养12804人,幼保640人),敬老院*所(乡镇敬老院*所,县光荣

3、院*所)。费改税后,经争取上级支持,上级财政转移支付五保经费实行封闭运行,出台了一部五保供养规范性文件*县五保供养暂行办法,进一步基本解决了五保老人的生活问题。 优抚安置工作,我县各类优抚对象*人,常年参军约*人,需安置的退役军人、转业士官约*余人。县建立健全了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开展了创建双拥模范县活动,春节、“八一”期间拥军优属活动蓬勃开展。义务兵家属、在乡复员军人、伤残军人优待工作依规落实,全县各类固定补助优抚经费按国家政策足额及时发放到位,重点优抚对象生活难、住房难、医疗难问题都得到妥善解决。20*20*年共接收退伍军人、转业士官2073人,应安置的526名对象已有522人得到了妥善安置

4、。 (二)基层民主建设进一步加强。 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推进社区建设,是巩固基层政权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20*年,全县顺利完成了第五次村委会换届选举,目前,第三次村委会换届选举已全面铺开,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在基层落实,村级财务全面清理、审计和公开,村委会班子建设得到加强。社区建设有新的发展。20*年3月我县撤消原来的*个居委会,新成立*个社区居委会,并进行了首届选举,形成新一届社区居委会领导班子。 (三)社会行政事务管理进一步规范。 一是婚姻、收养登记依法依规。20*20*年10月全县婚姻登记坚持了乡镇民政所长负责制的集中登记,共办理结婚登记23561对

5、,离婚登记977对,收养登记11例,合格率99.98%;20*年10月1日起全县婚姻登记集中在县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办理,共办理婚姻登记17254对,合格率100%,20*年获省婚姻登记先进单位。 二是殡改力度加大。逐年一至两次全县范围大规模殡改宣传,摧毁了易俗河镇花果山10余处棺材生产销售点,查处20多处非法土葬,20*20*年共火化遗体1110具,科学文明的殡葬习俗开始形成。 三是行政区划、地名管理卓见成效。于20*年初结束了历时五年的县界勘定;出版了*县政区图,结束了有县无图的历史;县城区街道、广场命名方案已审定,经县人民政府批准,由县地名委员会公布。 (四)面临机遇,需求多样,民政事业发展

6、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 一是民政经费短缺。由于财政困难,民政经费没有按每年5%的比例递增,县“217”科目抗灾救灾备用金每年20万元没有列入财政预算,复员军人医疗补助费、退伍军人、转业士官待安置期间的生活费、城镇义务兵优待金等诸多按政策、法规应拨到位的资金未到位。财政累积欠拨民政经费多达600多万元,致使社会救助体系难以健全和完善,保障范围小、标准低。 二是五保供养标准偏低,分散供养的五保口粮难以到位。费改税以及取消农业税后,五保户口粮无税可抵,分散供养五保对象的口粮难以到位。 三是退伍安置更难,企业无安置载体,行政、事业单位人员饱和,年需安置人员有增无减,加上自谋职业观念淡薄,经济补偿安置缺

7、资金,退伍安置工作面临很大压力。 四是低保工作任务艰巨。水泥厂、瓷厂、航运公司和粮食单位等一批企业单位改制滞后,据初步调查有近3000户1万余名贫困职工和居民急待给予低保保障,按国家政策应保尽保,所需资金数额巨大,无疑给县财政新增困难。 五是按国家政策设立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迫在眉睫,苦于无办公场所、办公经费而没有启动。 六是基层民政干部人员配备少,年龄大,文化低,兼职多,异动频繁,制约了民政事业的长足发展。二、“十一五”期间我县民政事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统筹城乡民政发展,认真践行维护民权,解决民生的民

8、政工作理念,依法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权益,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大力推进民政事业社会化,为我县各项事业的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具体目标 1、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1) 全面贯彻执行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兴建集救助站、募办、低保局于一体的民政综合大楼,改变现在救助站无办公用房、办公设施、办公经费的困窘局面。 (2)健全和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坚持动态管理、属地管理的基础上,实行低保申报、审核、审批“三公开”和低保年审制度,认真落实“应保尽保”,确保低保工作公开、公平、公正。 (3)加快敬老院

9、建设步伐,将分水乡、白石乡、排头乡、中路铺镇、云湖桥镇和梅林桥镇等11所敬老院改扩建成高标准敬老院,每个老人一套间,购置统一的床被、桌椅等生活用品,完善院内设施、强化内部管理,大力发展院办经济,提高供养水平。敬老院改扩建后,全县集中供养五保老人1100人以上。 (4)兴建老年公寓。在县光荣院内利用现有场地,兴建一栋老年公寓,向社会公开,有偿服务,可入住100位老人。 (5) 成立老年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设学习室、娱乐室、健身房、医务室、心理咨询室等,让老年人有自己的活动空间,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2、建立和完善依法行政、管理和服务相结合的社会行政管理体制 (1) 加强婚姻登记管理,建

10、设程序化办公、自动化验证的婚姻登记网络体系。第一全面实现办公自动化,投资100万,购置微机、扫描仪、打印机、复印机、系统软件,婚姻档案输入和扫描入电脑,并与全国联网,系统自动审查婚姻的合法性,如是否到达法定年龄、是否重婚等。婚姻档案微机管理,查阅方便,管理安全。第二,扩大办公场所,设立婚姻登记大厅、协议离婚室、婚姻调解室、照相室、微机室和档案室,实现一条龙服务,方便快捷。 (2)加大殡改力度。启动*县*陵园建设,在*镇金桥村建立火葬场1个、公墓区1个,规划用地1200亩,总投资6000万元。建立一支殡葬管理执法队伍,建立和完善殡改领导机构和信息网络,搞好舆论导向,不断提高火化率。(3)加强社会

11、治安综合治理。将综治工作融汇到民政工作每个细项之中,将综治目标管理责任制与民政工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和民政办事公开制度、办事纪律结合起来,落实到各股室局院办所和乡镇民政所,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并积极主动参加县委、政府组织的“双走”、“双联”等工作。健全局规章制度,强化内部管理,严格依法行政。 3、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提高社区居委会服务水平 依据居委会组织法搞好社区居委会的选举工作,大力完善社区居委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建立社区服务网络。“十一五”期间,规划投入资金1.8亿元,着重从*镇*个社区着手,每个社区建办公楼1栋、社区办公综合大楼1栋,大力兴办社区服务业,逐步形成多种经济成分和多种经营方式并存、行业结构与服务门类齐全、服务水平较高的社区服务体系。 (三)保障机制 1、加强领导,局成立“十一五”规划领导小组,由局行政一把手任组长,加强对“十一五”期间民政工作的指导和督促。 2、加强民政队伍建设,提高自身素质,注重培养一批能干、肯干、业务水平高、自身素质好的民政干部,用好民政经费,管好民政工作,做好民政事业。 3、积极向中央、省、市争取资金,缓解县财政紧张对民政事业发展的制约,确保“十一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圆满完成。20*年5月10日 *县民政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