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制和机制创新研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966419 上传时间:2017-07-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论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制和机制创新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毕业论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制和机制创新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毕业论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制和机制创新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毕业论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制和机制创新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毕业论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制和机制创新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制和机制创新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制和机制创新研究(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制和机制创新研究摘 要从横向内容上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致可分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开展的课堂内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工作部门开展的经常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我们主要研究后者,着眼于经常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纵向体制上来看,思想政治教育体制作为高等教育体制的组成部分,其体制是由国家的高等教育体制决定的,处于稳定的状态,体制创新主要应当由国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实施。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体制 机制当今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剧,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人才的竞争成为关键。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的素质决定着国家的竞争力。当

2、前,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期,多元文化的冲击、互联网等现代传媒的影响,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严峻挑战。本文着重研究和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体制和机制创新问题。体制和机制本来是管理学的一对概念范畴。人们通常认为,体制是指组织体系内的机构设置和权限划分,机制是指机构的具体实现和运作方式。体制和机制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国外有时也使用“组织结构”(organizational structure)、“管理结构”(management structure)和“组织报告关系”(organizational reporting relationship)等词语来表达。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运行过

3、程中各构成要素由于某种机理形成的因果联系和运转方式。它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现象的各个侧面和层次的整体性的功能及其规律,包括其运行所依据的原理和原则,运行过程的状况即运行中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和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之外的其他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把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引入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是为了揭示和再现思想政治教育复杂、生动的过程。因此,它的立论重点并不在于一般地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而是力图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动态运行过程的考察,对多因素、多变量的思想政治教育运动作一种整体的、动态的刻画,从而达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最优化控制的目的。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制和机制现

4、状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发端于建国初期。1952 年,教育部要求各高校建立政治工作制度,在学生中实行政治辅导员制度,并设立经常性的政治工作机构。 1各高校开始选拔品学兼优,又有一定组织能力的高年级学生担任政治辅导员,带领学生进行政治学习,组织党团活动,监督学习纪律,评定并发放人民助学金及国家补助补贴。随后高校开始设立一些专职辅导员岗位,一般每 100 名学生配备 1 名政治工作干部。 2历经多年的发展,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制和机制有了长足的进步。从体制上来看,基本形成了党委领导下的三级管理模式,在学校层面由党委学生工作部统管;在院系层面,由总支负责;最基层有班级和支部的设置。从机制上来

5、看,也积极探索了科学决策机制、目标管理机制、项目管理机制、有效动员机制、信息反馈机制、稳定预警机制等多种有效机制,不断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提高。但随着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和学生群体特征的变化,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制和机制还存在着很多不适应的地方。(一)体制上存在的主要问题1高等教育体制的分工模式制约了“全员育人”的实现高等教育体制决定了我国大学生培养被人为地分割为智育和德育,这集中体现在:在领导层面上,智育即教学工作往往由一位副校长分管,德育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或学生工作由一位党委副书记(有的兼任副校长)分管;在执行层面上,智育由教务部门执行,德育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和学

6、生工作部门执行,在德育内部,也被人为地分割为课堂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经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就导致学生培养无法在一个统一的思路和框架下进行。即使不少高校创设了各类沟通与合作机制,但体制上先天的分割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整体培养的问题。“全员育人”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的重要主题,文件颁布以后,各高校纷纷召开会议,推动“全员育人”格局的形成。但从目前来看,高校全员育人的平台相对缺乏,全员育人的氛围尚未形成。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或多或少存在着与德育脱钩的现象。现有的体制无法有效动员教师、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开展工作,“全员育人”只能流于形式。2思想政

7、治教育三级管理传输链条过长制约了教育效果从纵向上看,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三级管理模式事实上形成了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学生工作部门院系班年级(楼)四级链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信息和任务在层层传输的过程中存在比较严重的“耗散”现象。分管领导和学生工作部门往往重视教育理念和教育规划,院系和班年级(楼)往往更重视事务性工作任务的完成,这就导致学校的育人理念和德育内容在经过一条较长的传输链条后很难抵达学生层面,较为严重地制约了教育效果。3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的分工导致德育工作缺乏整体推进的动力从全国范围来看,只有少数高校实施的是“大学工”模式,即招生办、团委、武装部、心理咨询中心、就业指导中心由学生工作部(处

8、)统一管理,这种模式有利于德育工作的整体推进。但对于大部分院校而言,招生办、团委、就业指导中心等是学校层面独立的部门,少数院校甚至存在更为细化的分工。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部门独立制定工作计划,缺乏彼此协作整体推进德育工作的动力。尽管各高校都有一位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统一分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现有的分工体制决定了各部门还是依据自己的工作开展情况制定规划,推动部门职能范围内的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的合力还比较弱,有待调整和改进。(二)机制上存在的主要问题1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机制和规划机制尚未构建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向来被看作是一项软约束的工作,高校领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部门普遍感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很难

9、制定有效的目标和规划,导致工作计划性较弱。首先,学校的五年规划和年度工作要点中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内容往往都是务虚的;第二,随着学校分管领导或部门领导的变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点差异性非常大;第三,目标和规划务虚导致院系和基层辅导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缺乏明晰的目标概念和阶段概念。这些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高,有必要逐步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机制和规划机制,将工作落到实处。2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控制机制和质量评估机制尚不成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另一个问题是过程控制机制和质量评估机制还不成熟。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越来越重视过程控制和质量评估问题。思想政治教

10、育的考评也逐渐从工作任务的考评向质量评估转变,部分高校开始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估的指标体系。但从目前来看,这项工作还处在起步阶段。从过程控制来看,如果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划分为教育类工作和事务类工作,目前的过程控制机制能够保证事务类工作得到有效执行,但教育类工作的推进控制得不到很好的保证。从质量评估来说,从工作任务的考评转向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估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其关键在于全面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制创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一是思想教育的专业化,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列入了教学计划。二是思想政治

11、教育工作出现了经济资助、法律事务等一系列新的职能,导致学生事务中行政事务大量增加。三是全面素质教育实施以来,人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高校需要引导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全面和谐发展,高校内部必须加强德育与智育之间的合作,即加强学生事务部门与教务部门的合作、学生事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合作,形成全员育人的氛围。这些都对我国高校领导体制的变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导决策体制创新领导体制是一条连续的权力路径,从组织的高层扩展到基层,将组织中所有的成员连接起来,明确“我有问题去找谁”以及“我向谁负责”。对于领导体制的变革,我们提出三个方面的考虑:1从党委单一领导到党委领导下的

12、学生工作委员会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决策中枢系统(1)党委和行政明确分工。党委是学生事务的领导者和决策者,主要研究和学生事务相关的思想、方针、任务和政策等重要问题,制定总体规划与实施计划,定期分析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和德育工作状况。学校行政部门(院、系)是德育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和执行者,校长需要对德育和智育全面负责,协调好党务部门和行政部门的关系、学生事务部门和教务部门的关系。增加人才培养在院系工作考核中的比重,院长和系主任必须亲自过问学生工作。(2)部署与实施科学协调。学生事务与学术事务、党务部门与行政部门之间的配合与协调需要实现经常化,制度化和系统化。学生工作委员会是实现协调的途径之一,但需要将这一组

13、织做得更加规范和充实。校长和书记等学校主要领导要定期召集学生事务部门与学术事务部门的联席会,对一些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和统筹,对一些具体的工作进行部署和过程控制。(3)逐步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决策中枢系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决策中枢系统是指由具有决策权的领导者组成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导核心,并处于领导、指挥和决策的系统。中枢系统是行政决策体制的核心,其他构成系统都是在中枢系统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并为它服务。该系统应当由党委书记、分管党委副书记、分管副校长、学工部(处)长、研工部(处)长、团委书记以及分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心理健康教育、职业发展教育的副部(处)长组成。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工

14、作的关键环节,应当采取集体决策的方式,通过中枢系统集体会议表决,并对决策实施后果集体负责。2从经验决策到科学决策构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决策咨询系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咨询系统是指协助决策中枢系统进行正确决策的辅助性机构,由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学科的专家学者以及部分资深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组成。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咨询系统的类型来看,可以根据咨询机构或人员与中枢系统的关系疏密程度进行划分,分为主从紧密型、主顾松散型、自主开发型三类。主从紧密型是指隶属于高校党委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部门的研究机构,如学校政策研究室、学生工作系统设立的青年研究中心或大学生研究中心;主顾松散型是指受聘于学生思想政治教

15、育工作系统的兼职专家集团,如思想政治教育专家顾问委员会、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会、校内外相关专业院系等,自主开发型是指提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决策咨询有偿服务的机构或人员,这在国内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还不常见,但也是一个发展趋势。3从单一信息渠道到健全信息网络构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决策信息系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决策信息系统是由信息源、信息工作队伍、信息工作机构、信息传输手段、信息工作制度等要素组成的,具有信息收集、加工、存贮、传递功能的有机整体,是中枢系统的重要辅助系统。学校党委信息调研秘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信息工作人员院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信息工作人员辅导员(班级信息员)是现有高校思想政

16、治教育工作体制下常见的信息传输渠道。信息系统是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有效信息服务的系统,建立信息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科学决策,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信息系统是各类学生信息和工作信息与决策者、执行者之间的桥梁;对信息系统进行不断调整和改进,有利于提高信息处理的效率,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决策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执行体制创新随着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开展,尤其是完全学分制的推行,学生将不再严格归属于某一个院系或班级。这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组织结构模式带来了挑战,也为变革提供了契机。1横向上,在学校层面设立若干个学生工作职能中心在当前高校的机构设置中,承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的部门很多,虽然学生工作部、团委、就业指导中心等部门是学生事务机构的主体,但还有不少职能分散在“兼职部门”,职能的交叠以及因分管领导的不同和协调不够,严重影响了学生事务的专业化程度。可以尝试将学生工作部(处)、团委、招生办、教务处学籍管理科、就业指导中心、总务处宿舍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