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议和区分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29659807 上传时间:2018-01-2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党的议和区分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党的议和区分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党的议和区分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党的议和区分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党的议和区分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党的议和区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的议和区分(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一、关于党的几大和党的几届几中全党的几大,是指党的全国代表大;党的几届几中全,是指党的中央全。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的有关规定,党的全国代表大一般每五年召开一次,我们通常简称为“XX 大” 。比如我们所说的“十六大” ,就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的简称。党的全国代表大是党的最高权力机关。党的全国代表大选举产生的中央委员,就是我们平时简称的“中央” 、 “党中央”或“中共中央” 。在全国代表大闭期间,中央委员执行全国代表大的决议,领导党的全部工作,对外代表中国共产党。党的第几次全国代表大选举产生的中央委员,就是第几届中央委员。现任中央委员是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选举产生的,所以称为“第十六届

2、中央委员” 。党的中央委员一般每年召开一次全体议。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全”或“中央全” 。一般来说,每一届中央委员总共召开五至六次全体议,分别简称为“一中全” 、 “二中全” 、“三中全” 、 “四中全” 、 “五中全”等。 “XX 届 X 中全” ,就是这样产生的。比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三次全体议”的简称。每次党的全国代表大和每届中央全的主题是各不相同的。一般来说,每一次党的全国代表大要选举新一届的中央委员2,并就当时面临的主要政治经济问题进行研究。通常党的总书记在上作政治报告。每一届中央全的第一次议,主要是选举新的中央领导班子,包括选举中央政治局等。其他

3、每年一届的中央全,通常都是研究当时的重要问题。举例来说。党的十六大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十六届二中全,主要是审议通过拟向十届全国人大一次议推荐的国家机构领导人员人选建议名单和拟向全国政协十届一次议推荐的全国政协领导人员人选建议名单,并审议通过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意见 。十六届三中全,主要是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 。十六届四中全,主要是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

4、设的决定 。十六届五中全,主要是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十六届六中全,主要是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3二、关于全国“”“”是“全国人民代表大”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议”的简称。每年3月份“”先后召开全体议一次,每5年称为一届,每年议称 X 届 X 次议。 “”召开的意义在于:将“”代表从人民中得来的信息和要求进行收集及整理,传达给党中央,“”代表是代表着广大选民的一种利益的,代表着选民在召开期间,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选民们自己的意见和要求。 地方每年召开的人大和政协也称为,通常召开的时间比全国“”时间要早。(1) 、的由

5、来1949 年成立的一届全国政协,选举产生了中央政府,直至 1954年第一届人 大开幕。而全国“”形成自 1959 年,在三届政协召开一天后,二届人大也同时召开,政协委员列席人代听取政府工作报告。此后,四届政协对应三届人大,而全国政协比全国人大提前 1 至 2 天开幕。 “文革”中,全国政协停止,全国人大则在1975 年恢复一届(四届),因此,自 1978 年起,全国人大与全国政协届次完全同步。全国在 3 月召开的惯例,则始于 1985 年。此前,议时间从年初,到年中,到年末,历年均有不同。以五届全国人大、政协议为例,一次议是在 2 月,二次议在 6 月,三次议在 8 月,四次和五次议则安排在

6、 11 月。而自 1998 年九届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召开至现在,每年全国政协均在 3 月 3 日、全国人大均在 3 月 5 日开幕。人大议事规则的写法则是“第一季度” 。4之所以选择在 3 月,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中心主任蔡定剑解释说,原因之一,是有元旦和春节个假期,而春节一般不是 1 月,便是2 月。期,也是自 1998 年起相对固定,除了涉及换届选举的一次议一般为个星期(14/15 天)外,历年“”的时间一般控制在 10 至 12 天左右。1.人民代表大:人民代表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权力机关。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县、自治县、

7、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代表大;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全国人民代表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议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各人民团体、各界人士共同建立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它是由中国共产党、八个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主要社团体、各民族、各宗教、各界以及台港澳同胞和归国侨胞等 34 个方面的代表人士组成。议主要内容一大 1921 年 上 海 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

8、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 。第一次全国代表大的召开,宣告5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二大 1922 年 上 海 1、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 。现阶段的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是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2、 二大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意义。3、 瞿秋白在其中最早提出“统一战线”的概念4、 中共二大之后,党中央领导中国人民走上

9、了为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而斗争的新征途。三大 1923 年 广 州 1、 党的三大召开,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同时保持共产党在组织上、政治上的独立性。2、 1924 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形成了新三民主义(国共合作基础) ,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四大 1925 年 上 海 1、 大的中心议题是:如何加强党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的领导,以及在宣传工作、组织工作和群众工作方面如何迎接大革命的高潮。2、 四大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6题。3、 四大的缺点和不足是:虽然提出了领导权的问题

10、,但对于如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的方针,只讲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而完全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提出了农民是革命同盟军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4、 大明确将资产阶级分为买办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五大 1927 年 武 汉 1、 大的主要任务是接受共产国际执委第七次扩大议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案,纠正陈独秀的机主义错误,并决定党的重大方针政策;2、五大虽然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但对争夺革命领导权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改造武汉国民党、改造武汉国民政府、组织和扩大党对革命武装的领导等问题,均未做出切合实际的回答。大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实质和危害也缺

11、乏深刻的认识。五大实际上并未解决挽救时局的问题。六大 1928 年 莫斯科 1、 大肯定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的社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确定:革命的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的中心任务:工农民主专政的实现和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力量:工农阶级;革命的前途:社会主义;革命的形势:个高潮之间,新的高潮即将到来。2、 批评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和王明的左倾盲动主义,提出加强当的无产阶级基础。3、中共六大制定的路线基本是正确的,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7积极作用,但这次议也存在着缺点,即对中间阶级的作用,反动势力内部的矛盾缺乏正确的估计和政策,特别是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仍

12、旧把城市工作放在全党工作的中心,这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消极的影响。七大 1945 年 延 安 1、 大对毛泽东思想作了科学的概括和阐述,从而使其作为一个科学的概念被正式确定下来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这是七大做出的历史性贡献。2、 大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八大 1956 年 北 京 1、大讨论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 、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 、 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 。大正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

13、,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2、 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确立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上来。任务: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3、八大是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议主要8确定了以下几个方面内容:提出了国内主要矛盾的新结论,作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坚持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

14、强调加强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着重提出了执政党的建设问题,重申了党反对个人突出,反对对个人歌功颂德的方针。4、 陈云提出改善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的方法:以国家集体经营为主体,以个人经营为补充;以计划生产为主体,以在国家许可的范围内的自由生产为补充;以国家市场为主体,以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为补充(“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 。九大 1969 年 北 京 1、 议讨论并通过了林彪代表党中央作的政治报告和中国共产党章程 。其中党章把林彪作为“毛泽东同志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写入总纲。2、 九大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使 1966 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在思想上、

15、政治上、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十大 1973 年 北 京 十大的召开,继续了九大的“左”倾的错误。十一大 1977 年 北 京 1、 大总结了同“四人帮”的斗争,宣告“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重申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任务。2、 党的十一大召开,虽然宣告“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但仍然9肯定“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直到 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才将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从而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十二大 1982 年 北 京 1、 明确规定了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制定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步骤,提出建设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高度精神文明,制定了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方针,强调要把党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2、 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做了重要补充: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3、 邓小平在这次大上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