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俄国人 是这样占领西伯利亚的

ldj****22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6.15KB
约9页
文档ID:29649836
俄国人 是这样占领西伯利亚的_第1页
1/9

俄国人 是这样占领西伯利亚的一、16 世纪末至 17 世纪沙俄侵占西伯利亚 1547 年 1 月 16 日,莫斯科公国大公伊凡四世(1530—1584)加冕即位,不满足大公称号,正式自称沙皇(1547—1584),从此莫斯科公国又称沙皇俄国,简称沙俄在沙皇向东扩张过程中,出身于俄国北方沿海农民的斯特罗加诺夫及其家族起到了急先锋的作用斯特罗加诺夫家族是 16—20 世纪初俄国最大的富商1558 年,斯特罗加诺夫取得沙皇政府的特许状,获得在卡马河、丘索沃耶河一带开拓殖民、发展盐铁业、经商以及招募“哥萨克”( 突厥语,意为“冒险者” 军人)组成军队来“保护” 其侵占的领地等特权1563 年,沙皇伊凡四世自称“全西伯利亚皇帝” 西伯利亚今泛指俄国境内介于乌拉尔山脉和太平洋之间的广大地区1547 年,斯特罗加诺夫家族的哥萨克军在托博尔河口,击败了西伯利亚汗国的统治者库楚姆汗1581 年,应斯特罗加诺夫家族的招募与出资,以叶尔马克为首领的哥萨克装备了一支由 840 人(其中哥萨克 540 人) 组成的西伯利亚远征军,乘船沿额尔齐斯河向东征掠,侵入西伯利亚西部,1582 年 11 月 4 日,俄军占领西伯利亚汗国首都西伯里(失必尔,今伊斯克尔),但遭到西伯利亚汗国各族人民游击战的反抗。

沙皇曾两次派兵增援1584 年,叶尔马克所率哥萨克军在额尔齐斯克遭遇库楚姆汗军队的激烈反击1585 年 8 月 6 日,叶尔马克哥萨克远征军的主力被歼,叶尔马克在败逃中淹死于额尔齐斯河,其余部被迫撤离西伯利亚但不久,俄军再度侵入西伯利亚,1587 年俄军建起托博尔斯克(鄂毕河与托博河交会处),作为侵占西伯利亚的军事、政治中心 1598 年,库楚姆汗被害,俄军基本实现对西伯利亚汗国的征服与侵占1604 年,沙皇军队建立了鄂木斯克 1613 年 1 月,贵族、商人、僧侣和哥萨克上层的代表,在缙绅会议上推举罗斯托夫总主教、菲拉列特之子米哈伊尔·罗曼诺夫 (1596—1645)为沙皇,由此开始了俄罗斯费多罗维奇·罗曼诺夫王朝(1613—1917)1632 年,沙俄国队又建雅库次克城堡 1639 年,沙俄军队到达鄂霍次克海岸1649 年,沙俄军队建立了鄂霍次克城堡[沙俄军队向西伯利亚当地居民(通古斯人)强征、掠夺毛皮实物税,尤其是珍贵毛皮 1682 年,彼得一世(1672—1725)被立为沙皇,但由其姊索菲娅 ·阿列克谢耶夫娜公主摄政1689 年,索菲娅摄政之权被推翻,由彼得一世亲政,史称“彼得大帝”。

1685 年 6 月、1686 年 7 月至 1687 年克,中国清朝政府军在雅克萨击败了东侵的沙俄军队保卫了中国领土1689 年 9 月 7 日,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该条约把俄国译作鄂罗斯,中国《元史》上译作兀鲁思、斡罗思)尼布楚条约在中俄之间第一次正式划定了东部边界该条约规定,“以流入黑龙江之绰尔纳河即鞑靼语所称乌伦穆河附近之格尔必齐河为两国之界格尔必齐河发源处为石大兴安岭,此岭直达于海,亦为两国之界:凡岭南一带土地及流入黑龙江大小诸川,应归中国管辖;其岭北一带土地及川流,应归俄国管辖……又流入黑龙江的额尔古纳河亦为两国之界;河以南诸地尽属中国,河以北诸地尽属俄国……俄人在雅克萨所建城障,应即尽行除毁俄民之居此者,应悉带其物用,尽数迁入俄境[4] (P282)尼布楚条约明确确定大兴安岭以南,额尔古纳河以南,包括库页岛均属中国领土而且 18 世纪初,约 1713 年,库页岛的阿伊努人就到中国清朝设在黑龙江口的衙门向清朝入贡清朝官吏“对(这些) 酋长都是表示欢迎的,给他们以品位和官职(清朝地方官),并以优厚的礼遇作为安抚的手段二、18—19 世纪沙俄向千岛群岛扩张 清军对俄军的雅克萨之战与尼布楚条约暂时挡住了沙俄军队对中国(清朝) 大兴安岭以南和黑龙江流域领土的侵略,沙俄侵略军转向东北,于 1697—1698 年侵占堪察加半岛。

1697年,沙俄哥萨克军在堪察加海岸伊齐亚河畔的一个部落,发现了前年从日本大阪驶往江户途中的船遇险而漂流来此被土著居民营救出来的日本船老大传兵卫,[3] (p8)并于 1701 年12 月把他送到莫斯科——圣彼得堡1702 年 1 月,沙皇彼得一世召见了传兵卫,从传兵卫口中得到许多有关日本的讯息彼得一世令传兵卫学习俄语,又让传兵卫向俄人传授日语1710 年,彼得一世命传兵卫接受东正教洗礼成为东正教徒,并改名为“加甫里尔”彼得一世利用传兵卫开设了日语学校这是有记载的俄国人与日本人最早的接触 自 1710 年以来的 20 多年中,俄国人从堪察加半岛东岸,先后获得 10 多名从日本因遇海上风暴漂流来的日本人,并将他们作为俄国人的日语教师和俄军侵入千岛群岛的引路人与翻译1736 年,沙俄在圣彼得堡科学院附设日语学校,其中不少教师是来自日本的遇险漂流者 1711 年 8 月,由 75 名哥萨克组成的俄军于堪察加半岛的洛帕特卡角首次乘船远征千岛群岛的占守岛和幌筵岛,并试图向当地居民阿伊努人征掠毛皮,但未取得预计目的,同年 9月返回堪察加半岛1713 年 4 月,沙俄军人科兹列夫斯基等从堪察加半岛侵入千岛群岛的幌筵岛,并从岛上掠回棉花、丝绸、麻织品、日本刀、金币和阿伊努人。

日本学者认为,科兹列夫斯基是第一个来到千岛群岛的俄国人,他记载下“幌筵岛上当时已有南岛的库里尔人带来锅、釜、器皿、刀剑、木棉和绢类,为了同温祢古丹等岛进行交易而驶往其处,并且还到堪察加换取海龙、狐狸等皮张”1736 年 12 月,沙皇政府命令雅库茨克统领雅科夫·艾尔琴大校为探险队长,组成由 500 名官兵,海员和地理绘图员的探险队,前往千岛群岛调查矿藏以及与日本建立贸易关系等事项,历经一年,但未获多少效果1721 年 5 月,受沙皇彼得一世派遣的天文、航海学者伊万·艾弗来诺夫等人,前往千岛群岛,曾到过国后岛、幌筵岛,7 月返回鄂霍次克艾弗来诺夫绘制了堪察加与千岛群岛地图,并称千岛为日本的岛屿该地图失落多年,于 1945 年为学界发现1738 年 7 月 26 日,以什潘别尔格为队长,由 63 名成员组成的俄国探险队,由堪察加半岛乘船航向千岛群岛,8 月 14 日,经过得抚岛,并绘制出所经岛屿的地图,画出了三十一个岛屿8 月 24 日,因担心冬季来临,返航回堪察加半岛第二年,即 1739 年 6 月,以什潘别尔格为队长,由四艘船组成的俄国探险队,由堪察加半岛向东南海域航行,试图寻找日本,6 月 27 日,他们见到了海岸,但并不知道他们所处位置在日本本州东北部外海。

6月 29 日,沙俄探险船中的两艘在今日本宫城县牡鹿群网地岛东南海面抛锚停泊一夜6 月30 日,沙俄探险船队航行至仙台湾,见到仙台湾岸日本陆地的情况7 月 2 日,沙俄探险船队返回网地岛西北海域暂泊期间,日本仙台藩曾派遣官员和佛教僧人前往沙俄探险船,并互赠物品,但因语言不通,交往颇不易仙台日本渔民数人,也曾到沙俄探险船,互换物品随后,沙俄探险船队从网地岛海域北返,经北海道、千岛群岛海域,回到鄂霍次克同年 11 月,探险船队向圣彼得堡政府呈送了该探险船队远航到达日本海岸的“报告”沙俄探险船队中的“圣加弗利尔号”,于 1739 年 6 月 25 日在航行中与该船队失散,它继续南下,于 6 月 29 日到达今千叶县南部海域,船员乘小舟登岸,向日本居民索取淡水7 月2 日,该探险船航行至今伊豆半岛下田海域,再次登陆索取淡水7 月 5 日,“圣加弗尔号”向北返航,于 9 月 2 日返抵鄂霍次克 沙俄探险船队到达千岛群岛等地,其重要活动之一是征收毛皮税,掠取当地居民的贵重毛皮与此同时,1754 年前后,俄国人已以得抚岛为据点,与日本人进行贸易活动1767 年,沙俄哥萨克已在择捉岛掠取毛皮税他们(俄国人) 已确切知道自占守岛到色丹岛、松前岛等 22 个千岛群岛的岛屿位置。

1771 年,择捉岛、得抚岛、磨堪留岛、罗处和岛上的原居民反抗沙俄掠夺者,杀死其 21人,另有 18 人逃回堪察加半岛1788 年,沙俄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曾命令博物学家拉克斯曼进行俄、日贸易以及设法掌握千岛群岛为达此目的,沙俄政府将其在千岛群岛获得的三名日本人遇险漂流者派往北海道根室,就俄、日通商贸易与松前藩主进行商谈沙俄政府还把处以流刑的俄国罪犯 38 人以及 20 名猎人安置到得抚岛,为沙俄掌握该岛效力1801 年,日本幕府在择捉岛的纱那设立守备衙门,并开通色丹岛到国后岛的航船,是年,日本幕府派官吏前往得抚岛,要求俄国人离去,禁止当地居民与俄国人交往与贸易,并在岛上树立“天长地久大日本属岛”的标注1802 年,日本在色丹岛建立哨所1803 年,国后岛有 15 个渔场,而 1799 年以来,在该岛谋生居民由 320 人增至 534 人[3] (p14)1805 年,择捉岛上的俄国人均已离去1806 年秋,俄美公司下属福斯托夫中尉的远征队从鄂霍次克起航,到达时属中国(清朝 )领土的库页岛,夺占了日本人在该岛久春古丹的据点 1807年 4 月 25 日,俄国远征队的船又到择捉岛,俘获日本守备人员数人,掠取物资,然后返回鄂霍次克。

1811 年夏,俄国海军少校戈洛弗宁所率“黛安娜号”测量船测量了千岛群岛中的罗处和岛、宇志知岛,计吐夷岛、新知岛、知理保以岛、磨堪留岛、得抚岛西岸、择捉岛东岸和北岸等地,并于 7 月 5 日到达国后岛泊港,补给粮食和淡水[3] (p16)期间,俄、日双方在国后岛发生冲突,戈洛弗宁等数名俄人被日军扣押,“黛安娜号”副船长里科尔德被迫返回鄂霍次克次年(1812 年)8 月 27 日,里科尔德又率船队到达国后岛泊港,并以俄国所俘获的日本人作为交换,要求日方交还戈洛弗宁等俄人,但未达目的直至 1813 年 5 月 26 日,里科尔德第三次前来泊港,几经交涉,里科尔德才将戈洛弗宁等 8 人领回 日俄在千岛群岛地区的接触、交往与争夺,直至 1813 年,俄国鄂霍次克长官通过里科尔德致函日本,首次向日本提出希望日俄之间划定边界以及在边境开展集市贸易之事而日本德川幕府则实行锁国政策,不愿通商贸易关于日俄边界,幕府主张日本达到择捉岛,俄国达到新知岛,择捉与新知之间的岛屿定为空岛,不准居民居住这样,得抚岛和知理以岛便是“空岛”幕府认为,漂流民的遣返可在得抚岛进行[3] (p18)但事后日、俄双方未能随即就划界问题进行联系与会谈。

1828 年,获得沙皇政府给予专营权的俄美公司,将大约百名卡吉克阿留申人移居得抚岛,为公司猎取海兽,以获珍贵皮毛1837 年,俄美公司将在鄂霍次克获得的数名遇难救起的日本漂流民送往择捉岛1843 年又将 8 名日本漂流民送往择捉岛1845 年,又有俄国船来到择捉岛,再次试图与日本进行通商贸易等事宜的商谈,但未获得积极结果在美国海军准将培理(1794—1858)于 1853—1854 年 2 月两次率舰打开日本锁国的形势下, 1854 年 12月 21 日,俄国全权代表普佳金(又译普提雅廷) 与幕府交涉员简井政宪、川路圣谟在下田签署了《日俄友好条约》,该条约的第二条规定:“今后日本国与俄国之边界在择捉岛和得抚岛之间择捉岛全部属于日本,得抚岛全部及其以北之库里尔群岛(即千岛群岛)” 属于俄国[3] (p20)该条约于 1856 年 11 月 10 日互换了批准书日本学者认为,“于是,多年来日俄两国间一直悬而来决的千岛群岛的边界已经划定,两国纠纷遂告结束[3] (p20)但事实纠纷并未结束 日、俄在争夺千岛群岛的同时,还暗中争夺着属于中国(清朝) 疆土一部分的库页岛包括库页岛的乌苏里江以东地区是中国清政府“采捕参珠之地”和供八旗使用的“围猎山场”,归吉林将军属下的宁古塔副都统、三姓副都统以及珲春协统直接管辖。

[6] (p202)然而,1803年,沙皇政府却赋予俄美公司的创建者,第一个沙俄环球探险队队长列扎诺夫的使命之一便是“。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