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有效供给将促进消费需求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9626956 上传时间:2018-01-2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有效供给将促进消费需求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提高有效供给将促进消费需求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提高有效供给将促进消费需求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提高有效供给将促进消费需求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提高有效供给将促进消费需求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提高有效供给将促进消费需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有效供给将促进消费需求(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提高有效供给将促进消费需求根据北京统计年鉴整理上述数据表明,居民消费是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由于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总体生活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比如,北京的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只有14.8平方米,而发达国家的同一指标值一般在30平方米以上),所以,从消费的角度看,居民消费还有很大的增长潜力。居民消费水平提高了,为满足居民消费需求而进行的生产才有发展的动力,经济也才有可能保持持续增长,因此,扩大消费需求是促进生产、保持经济增长的重要任务。二、如何扩大消费需求提起扩大消费需求,多数人会马上想到增加收入。确实,从理论上说,增加收入是提高消费水平的根本途径,但我们知道,收入决定消费是从长期来看的。在

2、短期内,消费数量的多少并不完全取决于收入,在收入水平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还受供给的影响,即短期内供给也会影响消费。比如说,一位妇女看中了商场一件标价300元的衣服,但想了想觉得300元的价格有点高,于是放弃了购买决定。她认为如果那件衣服卖150元的话,她就会立即购买。第二天,她偶然在另一家商场看到同类的衣服特价仅卖180元,于是立即购买。在上面的这个例子中,这位妇女在两次购物期间的收入并没有增加(因为仅相隔2天,可以假设她的收入没有增加),她在第二次做出购买决策完全是因为供给的变化,因为180元虽然比她期望的价格150元还高一些,但毕竟很接近了,正是因为180元的供给在那位妇女看来已基本接近她有

3、支付能力的需求(150元),所以她才决定购买。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上面的例子说明,对那位购买衣服的妇女而言,180元的供给比300元的供给“有效”。这个例子也典型地说明,在居民收入水平既定的前提下,“有效”供给能够促进消费。到底什么是有效供给,我们在下面进行简要解释。三、有效需求与有效供给有效需求是指购买者有支付能力的消费需求。1998年以来,针对国内总体需求不足的现实,中央开始实行扩大内需的政策,对有效需求的讨论和认识也随之不断深化。应该说,在扩大需求的问题上,6年多来我们已经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积极财政政策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从深层次进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过去的许多政策都是从需求角度进行

4、考虑的,无论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还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种种举措,都是如此。无庸置疑,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是扩大消费需求的根本途径,但居民平均收入水平不可能在短时期内达到我们所期望的高度,或者说,过多地从收入角度考虑扩大需求有失全面。以北京商品房价格和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统计数据为例,可对上述观点做一清晰的解释。表2 北京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储蓄统计年 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长幅度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增长幅度(%)城乡居民人均储蓄余额(元)11577.811.95274.31531509.612463.97.75880.111.538631.41388611.46496.310.546078

5、.8北京统计年鉴表2是北京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和储蓄统计数据,从表中可以看出,尽管收入在稳步提高,但目前的水平仍比较 提高有效供给将促进消费需求低。,北京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88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496.3元;从增长幅度看,均在10%左右。上述数据意味着,近3年来北京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年平均增加1000多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平均增加700多元。将城乡居民的上述收入水平和扩大消费需求的问题联系起来,我们就会发现仅从需求的角度考虑问题不足以真正扩大消费需求。目前,许多分析认为北京处于消费升级阶段,住房、汽车已成居民消费热点,也有不少人认为,从消费需求角度讲,住房、汽车已经成为北京

6、经济的新增长点。如何认识上述问题,我们觉得应做认真分析。统计数据显示,北京目前的商品住宅平均价格约为5000元,城镇居民住房人均使用面积为18.7平方米。假定一个普通3口之家要参照上述平均居住条件购买一套60平方米的新商品房,就需花费30万元人民币。按照前面表中的人均储蓄数据计算,这个家庭底的储蓄约为13.8万元(人均储蓄46078.8元3=138236.4元),还需要16.2万元。应该说,13.8万元的存款可能已经是普通家庭多年的积蓄,一下子倾囊而出,另外再承担16.2万元的债务,确实难以承受。所以,对于普通收入家庭来说,目前购买新的商品住宅有很大的经济压力(就是贷款也需要承担还本付息的压力

7、)。从上面的分析我们也可以看出,如果仅从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的角度着眼,扩大住房消费需求还需要时日,因为居民收入水平不可能在几年内有成倍式的增长。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我们觉得应从供给角度进行考虑,具体地说,就是增加有效供给。“有效供给”是指对应“有效需求”的那部分供给,或者说,与老百姓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应的供给就是“有效供给”。比如说,我们前面提到的180元的那件衣服对那位妇女而言就是“有效供给”。再比如说,北京现代目前生产的“伊兰特”轿车也是有效供给,因为相对于以前的“索那塔”而言,“伊兰特”的性价比、外观设计都更符合大众需求。应该说,有效供给的含义很广,适销对路的产品是有效供给,物美价廉的商品

8、也是有效供给,等等。四、为什么要从有效供给的角度考虑扩大消费需求我们认为,从供给角度考虑需求问题,至少有如下三方面理由:1、同时考虑供给和需求,更容易使二者趋于均衡。按照经济学理论,供给和需求都在围绕均衡价格变化。我们说需求不足,是因为大部分商品供过于求,产品积压严重。扩大需求的目的就是为了使需求和供给趋于平衡,达到新的均衡价格。如何使供给和需求趋于平衡,我们以前较多地从需求方面想办法,考虑供给相对较少。很显然,同时考虑供给和需求更容易改善供求结构,使二者达到新的均衡。这也就是我们从供给角度考虑扩大需求问题的主要原因。2、在现阶段,供给对经济波动的冲击效果更为明显。近年来,国外已有学者指出,供

9、给冲击(尤其是技术性供给冲击)是造成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联系实际来看,不难发现上述结论对我国也适用。以手机为例,现在大多数人购买(尤其是更换)手机并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收入在这几年有所增加,而是因为手机价格大幅度下降,可以说,手机市场的每一次波动都是由于手机的价格大幅下降所致。手机价格之所以下降,就是由于芯片的价格不断下降,而芯片价格下降就是因为制造芯片的新技术不断出现,或者说是由于芯片的“技术供给”增加。再以家用轿车为例,近几年家用轿车销售火爆,应该说,居民收入的增加确实是一方面的因素,但另一方面我们不难发现,汽车销售市场的每次波动也都与车价下调有关,这也是“供给冲击”作用的表现。透过上述现象

10、的表面,我们看到一条共同规律,“有效供给”是影响需求的重要因素。降价手机和降价汽车从本质上说都是有效供给,因为这些供给更接近大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前例180元的衣服、目前汽车市场上的“伊兰特”轿车等都是有效供给的典型事例。3、“供大于求”总体格局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与“有效供给”不足有关虽然从总体情况看,我国目前仍是“供大于求”的市场格局(北京也是如此),但细加分析就会发现,供给虽然很多,但有效供给却明显不足。比如说,现在北京的商品房很多,但普通老百姓能买得起的商品住宅却很少,也就是说,与老百姓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对应的“有效供给”很少。用一个图表示,可以示意如下:图1有效供给图1左边较大的实线圆形

11、图表示现实总供给,右边的小虚线圆形图表示有效需求(因为有效需求实际上无法统计,所以用虚线表示),意思是从供给一方看,供给很多,很充裕;但从需求一方看,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有效需求)明显不足。有效需求不足从表面看似乎仅仅是需求一方自己的事,实际上通过我们前面的分析已经知道,需求不足与供给也有很大关系,有效需求不足实际上也意味着有效供给不足。为了表示这一点,我们在总供给的大圆中画了一个很小的虚线圆形阴影图,用其代表有效供给。我们目前面临的问题就是这个虚线阴影图面积太小,本报告所要强调的也正是如何将其扩大,使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基本对等,通过增加有效供给来促进消费需求。五、如何从增加有效供给的角度促进消

12、费需求前面,我们曾以手机和小轿车为例,说明有效供给确实是我国现阶段促进居民消费需求的重要方面。下面,我们结合北京经济适用房的例子说明如何从增加有效供给的角度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经济适用房是近年来政府为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而实施的重要房改政策。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北京是全国各省市中房价最高的省市之一。北京市统计局的调查数据显示,上半年,北京市商品房平均价格超过5000元。前面我们已经计算过,购买一套60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商品房需要花费30万元。普通市民的收入消费水平如何呢?我们再算一笔粗账。北京统计年鉴的居民家庭收支调查数据显示,北京市城镇居民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886元,居民人

13、均消费性支出为11123.8元,这也就是说,初步估计,三口之家的普通居民家庭一年总收入约为4.2万元(13886元3),消费性支出约为3.3万元(11123.8元3),即使没有其他花费支出(实际上居民家庭的非消费性支出在不断增加,而且增长速度较快),最多也只能积攒0.9万元,要购买一套30万元的房子,大约要用二三十年的储蓄1。由此我们也不难看出,普通居民家庭的收入水平与目前的商品房价有着强烈反差。如何解决上述问题,从传统的思维角度考虑,就应设法增加居民的收入,通过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来促进他们的消费。但从近年来北京市城镇居民收入变化情况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长率一般在10%左右,按照前面提

14、到的普通居民家庭年收入4.2万元计算,普通居民家庭平均每年能比上年增加4200元收入,这仅相当于0.84平方米的商品房价。现在,我们从供给的角度进行考虑,如果每平方米的房价能下降100元,60平方米的总房价就能下降6000元。增加居民收入和降低房价哪个目标更容易实现,可能是后者(因为我国房地产行业目前仍属暴利行业2,利润空间很大),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政府才大力发展经济适用房建设,以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经济适用房政策效果如何?不必详述,房地产交易中心申请购买经济适用房的长蛇阵、各经济适用房楼花提前几年售馨的事实都是明证。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我们强调有效供给的作用,并不是要否定收入决定消费的

15、经典理论,而是指在收入增加相对平稳的较短时期或在经济发展的某些阶段,从供给角度考虑扩大需求的问题比直接从需求角度考虑作用更为明显,效果更好。在现阶段,增加有效供给能够促进消费需求,而不是创造消费需求。六、增加与中低收入群体支付能力相对应的有效供给由于不同收入群体的支付能力不同,所以有效供给实际上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即某件物品对甲消费者可能不是有效供给,但对乙消费者可能就是有效供给。比如说前面300元的衣服对月收入只有1000元的消费者来说,就不是有效供给,因为300元的价格几乎相当于该消费者 的月收入,远远超出了其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但如果一个消费者的月收入水平为6000元,那么300元的衣服对

16、他(她)而言就是有效供给,因为衣服的价格仅相当于其收入的 ,他(她)完全有能力购买这件衣服。联系北京的实际,我们认为应增加对应中低收入群体的有效供给。因为从现实情况看,高收入群体的衣食住行问题基本都已解决,而中低收入群体在上述四方面尤其是住、行两方面的条件总体来说还比较差,家用电脑、健身器材等反映生活水平的耐用消费品拥有率也明显低于高收入家庭(见表3)。表3 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耐用消费品拥有量项目全市平均水平低收入户中间收入户高收入户家用电脑(台)68.353.97178.4健身器材(套)10.94.19.715.3增加对应于中低收入群体的有效需求,不仅是因为这部分人的总体生活条件相对较差,更主要的还因为这部分人在城镇居民中占有较大比重,是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的消费主体。为了对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分布有大致的了解,我们利用近两年的城市住户调查资料作些分析。图2是、北京1000户被调查样本(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布图及相关统计数据。图2 1000户被调查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布图及相关统计数据家庭户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