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9593313 上传时间:2018-01-2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为进一步推动我市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加快建设现代中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年)的通知(x办发*x号)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x年)的通知(*政办*x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基础上,以建设养生*为抓手,加强政策引导,创新体制机制,挖掘市场潜力,鼓励多元投资,拉动服务需求,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加快构建全市中医药健康服务

2、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中医药健康服务需求,不断提升中医药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二)发展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以中医药养生保健、基本医疗、健康养老、慢性病调理、健康旅游、中药产业、居家健康服务等为主要业态,内涵丰富、结构合理、分工明确的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中医药健康服务成为我市健康服务业的优势领域,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医药健康服务提供能力大幅提升,相关技术和产品研发、制造、流通与消费规模不断壮大,中药产业上规模、创品牌,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中药企业。积极打造1个集中医药医疗、保健、教育、科研、产业、文化六位一体共同发展的省级中医药健康服务中心

3、,全市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居全省领先地位。二、重点任务一)养生*建设。争创省级中医养生保健示范区。依托我市丰富的中医药自然资源及文化资源,大力推进养生*建设,积极创建省级中医养生保健示范区。依托高校、医院、企业、协会,积极开发养生食品、花茶、药酒、药膳、针灸、推拿、药石、导引等养生产品与养生方法。开发集中医健康监测、咨询评估、养生调理、跟踪管理于一体的智能化中医健康服务产品。构建养生文化产业体系。充分挖掘道家养生、华佗五禽戏养生以及民间养生秘方,整理传统中医养生保健资料,出版中华药都系列养生文化丛书。构建有中华药都特色的养生文化体系,主导或参与中医药健康服务领域有关标准的制定,大力宣传养生*品

4、牌。推广五禽戏、太极拳、易筋经、八段锦、六字诀等中医传统养生健身运动,全面推进五禽戏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加大养生*对外宣传力度,每年举办1次养生美食节或药膳大赛,每年举办至少1期养生文化学术讲座或论坛。构建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体系。积极推进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发展,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各类中医养生保健机构。指导和监督各类中医药健康服务机构按照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技术规范和标准提供服务。加快推广互联网+技术在中医药健康服务领域的应用,鼓励和支持建设全市中医药健康体质档案数据库。鼓励全市中医医疗机构、养生保健机构、旅游服务企业、养生保健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实行连锁经营、统一管理,促进中医养生保健产

5、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以慢性病管理为重点,以治未病为核心,加强中医药健康服务,探索建立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为一体的中医健康保健模式。专栏1 养生*建设项目中医养生保健示范区建设项目以华佗中医院为龙头,整合区域内医疗机构、中医养生保健机构、生态旅游服务企业、养生保健产品生产和经营企业等资源,提供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全方位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力争创建成为省级中医养生保健示范区。中医治未病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在全市二级以上中医医院设立治未病中心,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设立治未病科,将中医体质辨识纳入医院体检项目,提供规范的中医健康干预服务。药都养生文化系列丛书编纂项目鼓励文化旅游、文联、大专院

6、校、医疗机构等单位,搜集道家养生、华佗五禽戏养生、长寿老人养生经验,编纂系列养生丛书,扩大*养生品牌知名度。智能化中医健康服务产品开发项目开发集中医健康监测、咨询评估、养生调理、跟踪管理于一体的智能化中医健康服务产品。二)中医医疗服务。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建立包括市级中医院-县区中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覆盖全市城乡、中医特色突出、服务功能完善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85%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具有中医药服务能力。放开规划限制,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中医医院、开办中医门诊部、中医诊所(含中医坐堂医诊所)。创新中医医院发展模式

7、。开展集团化和托管试点,积极参与省中医医疗联合体和中医专科联盟建设,实施县乡村中医药服务一体化管理,将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和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纳入县区中医院五统一管理(统一机构设置、统一人员调配、统一技术服务、统一饮片配送、统一业务管理),提供中医药基本医疗和健康服务。开展三名(名院、名科、名医)建设。把蒙城县中医院、华佗中医院创建为全省知名三甲中医院,利辛县中医院、涡阳县中医院创建为三级中医院。积极创建优势突出、疗效显著的国家级、省级、市级重点中医专科(专病),在全市建设2个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创建2个全国重点中医专科(专病),新建10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专病)和12个市级中医重点专科(

8、专病),着力培养国家级、省级、市级名中医。开展名师带徒工作。培养10名省级、20名市级名中医。专栏2 中医医疗服务建设项目名院建设项目在现有基础上,组建特色突出、专科优势明显的市级中医院。蒙城县中医院、华佗中医院创建为三甲中医院,涡阳县、利辛县中医院创建为三级中医院。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85%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具有中医药服务能力。大力支持民营中医医疗机构发展,积极引进中医医疗机构,对新建民营中医医疗机构给予资金、政策支持。名科建设项目在全市建设2个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创建2个全国重点中医专科(专病),新建10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专病)和12个市级中医重点专科(专病)。名医

9、培养项目邀请国医大师和全国名老中医定期来亳坐诊、带徒,省、市级名中医广泛开展名师带徒工作。培养10名省级、20名市级名中医。中医馆建设项目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在全市建设32个中医馆,提供规范化中医药服务。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市创建项目争取2018年前建成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市。三)中医特色康复。支持公立中医医院发挥中医药特色,拓展服务领域,开展慢性病管理、残疾人康复、工伤康复等服务。支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中医医院合作开展中医康复技术服务,推动中医医院与大型康复机构开展中西医结合康复技术合作。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各类中医康复机构。专栏3 中医特色康复建设项目康复医院建设项目新建1所

10、康复医院。中医医院康复科建设项目三级中医医院建设康复中心,二级中医医院和有条件的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妇幼保健院建设康复科;支持我市各级中医医院与省内外大型康复机构开展中西医结合康复技术合作。社区、养老机构康复中心建设项目中医医院与社区、养老机构合作开展康复中心建设。以派出医务人员、设立医务室等方式,与残疾人康复中心、工伤康复中心、民政康复机构、特殊教育学校等机构合作,开展具有中医特色的康复服务。开展在家康复试点工作。四)中医药健康养老。发展中医药特色养老机构。鼓励新建以中医药健康养老为主的护理院、疗养院。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置以老年病、慢性病防治为主的中医诊室。推动中医医院与老年护理院、康复疗养

11、机构等开展合作。促进中医药与养老服务结合。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开设老年病科,增加老年病床数量,开展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康复护理,为老年人就医提供优先优惠服务。鼓励中医医院或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办或与养老机构联办中医养老院。支持养老机构开展融合中医特色健康管理的老年人养生保健、医疗、康复、护理服务。有条件的中医医院开展社区和居家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上门诊视、健康查体、保健咨询等服务。促进中医药与养老产业相结合。将中医药健康养老产业纳入养老服务产业发展规划,引导相关企业开发针对老年人的中医诊疗设备、健身产品、中成药等产品,打造一批融中医医疗养生

12、、健身休闲、文化旅游为一体的特色鲜明、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养老基地。专栏4 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试点项目中医医养结合试点项目在蒙城县中医院开展医养结合试点,并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探索中医药健康养老的模式和运行机制。民营中医养老院、护理院引进项目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兴办中医养老院、护理院,鼓励其他医疗机构开展中医医养结合试点。至少引进1家民营中医养老院或护理院。五)中医药文化和健康旅游。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发掘*中医药文化资源,建设以华佗医学为特色的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创作并宣传科学准确、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中医药文化科普创意产品和文化精品。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将中医药知识纳入学校教育教学中

13、医药机构要定期开展社会开放日活动,让群众参与体质辨识、砭石、针灸、推拿、导引、中药识别等体验活动。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依托华佗中医药博物馆、中药材交易中心,加快推进中医药产业与旅游产业、农林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中医药特色旅游线路。打造以华佗镇华佗故居、十八里镇中药材种植旅游基地、十河镇芍花基地为中心的中医药特色旅游小镇,鼓励药企建设具有旅游功能的药用植物园,形成一批与中药科技农业、名贵中药材种植、田园风情生态休闲旅游结合的养生体验和观赏基地。大力开发中医药特色旅游商品,打造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健康旅游服务品牌。每年举办1次中医药发展论坛、中医院院长论坛,加强中医药文化交流。专栏5 中医药文化和健康旅

14、游建设项目中医药养生旅游线路项目整修华佗镇小华庄华佗故居,打造华佗故居华佗纪念馆中药材交易中心药用植物园(中药材种植基地)郑店子养生体验区特色中药材购物街精品旅游线路。中医药养生一条街建设项目推动北关历史街区保护开发,打造融养生保健、药膳、保健产品购物于一体的养生体验街。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项目做好华祖庵国家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工作,新创建1个省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中医药文化宣传项目市卫生计生委每年举办1次中医药科普宣传周、1次中医药知识技能竞赛,组织2次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编制名老中医医学经验集3部,出版中医药文化科普著作1部,编印1部青少年中医药知识读本,并纳入学校教育

15、教学在重点地段设立中医药文化宣传专栏,加强中医药文化和知识宣传。六)中药产业发展。实施现代中药产业提升计划,促进传统交易方式向现代化交易方式的转变。形成三大中心:即中药材大宗交易中心、中药材价格形成中心和中药材商品等级分类标准示范中心。培育中药商贸流通六大市场:即中药材专业市场、中药材种子种苗市场、保健品市场、植物香料市场、制药机械市场、药包材市场。打造全国中药产业九大基地:即中药材种植基地、中药材进出口基地、中药饮片及提取物生产基地、中成药制造基地、中药保健品生产基地、植物香料生产基地、中药科技研发基地、中药科技人才培养基地、中药材检测及中药材产品标准制定基地。稳步发展中药材种植,全市种植面

16、积稳定在120万亩左右,种植业总产值40亿元。鼓励本地中药生产企业走出*,在道地药材产地设立种植基地。全市中药材种植业总产值、中药商贸流通业、中药工业总产值、进出口额继续居全国前列,销售过亿元的中成药品种数达到10个,新增中成药注册品种300个,保健品注册品种50个,5个中成药品种进入国内基本药物目录。专栏6 中药产业发展项目道地药材综合开发与利用项目建设以*为中心的*北大宗中药材种植基地。中药资源监测、检测及平台信息化建设项目建设省级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中心及1-2个中药资源动态监测站;设立国家级第三方中药材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和中药资源监测信息平台,提供中药质量检测认证服务、中药资源和中药材市场动态监测信息。七)对外交流和服务贸易。发展中医药国际贸易。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战略,大力发展中医药国际贸易。积极鼓励中药材经营企业增加出口品种,扩大出口范围,争取更大出口份额。鼓励有条件的中医药企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