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普法经验交流体会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29537529 上传时间:2018-01-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信普法经验交流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微信普法经验交流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微信普法经验交流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微信普法经验交流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微信普法经验交流体会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微信普法经验交流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信普法经验交流体会(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微信普法经验交流体会微信普法经验交流体会运用“微信”进行法治宣传教育的实践与体会随着信息化社会的来临,个人通讯方式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正在悄然改变我们的生活。微信作为网络信息传播的手机聊天软件,具有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等多种功能,其传播速度可瞬间达到几何级增长。据网上数据显示,截至20*年12月,微信使用用户超过六亿人,已成为大众特别是年轻群体不可或缺的即时通讯工具。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指出,在政法工作中“要在继续发挥好传统媒体优势的同时,充分运用互联网,搭建与人民群众沟通交流、凝聚共识的新平台,不断加强政法宣传主渠道、主阵地建设”。孟建柱书记这一重要指

2、示充分肯定了微信等新媒体在政法宣传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为司法行政宣传工作指明了方向,如何利用微信等新媒体开展好、宣传好司法行政工作,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课题。20*年以来,*县司法局积极探索实践,以深入贯彻实施“六五”普法规划为契机,不断创新法治宣传方式方法,秉承“普及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的理念,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适时推出了“法治*”普法微信平台,在寓教于乐中把法律知识送到群众身边。一、微信普法取得的成效“法治*”普法微信平台创办于20*年5月。经过半年多时间的运行,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编辑和发布机制。截至20*年1月份,共发送微信45期,近10万人次浏览了图文消息,近20

3、*人次通过在线咨询解决了遇到的法律问题。关注人数还在不断第 2 页攀升,受众不仅为*县本地人,同时涵盖了北京、福建、江西、广州、西安、汉中等多个省市人群,在全国形成了较强的影响力,“法治*”普法微信在20*年度全国政法机关微信影响力排行榜中名列司法行政类第七。二、普法微信平台的主要作用微信作为新兴媒介,普法宣传效果作用明显。一是针对性强。“法治*”主要通过法治宣传、司法动态、互动服务三大板块,向全社会开展法治宣传、法律服务和发布司法工作动态信息。宣传内容主要涉及当前社会热点、法治观点、法律常识和解析国家新出台或准备出台的新法律法规、新政策及百姓日常生活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内容更新常态化,形式

4、多样化,每月编辑4期普法信息,既有文字信息,也包括各种漫画、图片以及音频视频类信息,具有覆盖面广、针对性强的特点。二是传播力强。微信平台不仅能够及时快捷地发布各类政务信息、普法宣传活动,而且有极强的传播力。在我局20*年开展“法治电影巡演”和“法治文艺演出”期间,我们通过微信发布活动消息,大量用户通过朋友圈转发,使这些消息在群众中迅速扩散,有的场次参与人数过万。同时,我们每期微信推送后,通过粉丝的转发使阅读量明显大于关注用户总数。三是互动性强。即时互动性是微信这类新媒体的显著特点。通过这种互动可以让双方迅速了解彼此意愿,增进了解,密切政民关系。我们在推送普法信息的同时,组织律师、法律工作者组成

5、在线法律咨询服务团队,及时解答网友通过微信进行的法律咨询,在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服务的同时,向群众宣传了司法行政工作,加深了群众对司法行政工作的理解,有效提高了群众对司法行政工作的满意度。第 3 页三、普法微信平台建设的经验做法在普法微信平台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秉持“普及法律知识,传播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精神”的理念,科学定位,服务群众,引导微信编写团队、法律服务团队、社会力量三线发力,共同办好普法微信。一是加强领导,提供保障。在普法微信建设初期,县局主要领导亲自推动微信的建立和推广工作,“法治*”没有采取服务外包形式,合理配置了县局现有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专业人才优势,抽调律师、法律专业人才组成

6、微信团队负责在线提供法律咨询服务,明确一名责任心强、电脑应用业务精、文字写作功底扎实的同志负责日常管理和微信发布,坚持每周一推送多图文普法微信,坚持内容原创,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媒体与活动互补充的方式进行宣传推广,同时对平台维护提供经费支持,把原创作品纳入新闻宣传工作奖励范畴,激发了团队干事创业热情,保障了普法微信平台的正常运转。二是清晰定位,贴近群众。以中青年干部群众为主要受众,以传播普及法律知识、传播法治文化、推广法治理念、提供法律服务为核心内容,工作动态等内容尽量减少,注重实用性和实效性。“法治*”固定普法栏目已扩展至15个,除网罗最新法治新闻与法律知识解析之外,还包含了文字、图片、视频

7、、互动答题游戏等多种形式和原创普法内容,在语言风格上严肃话题用语正式化,轻松话题用语化个性化、网络化,拉近与群众距离,便于群众理解接受。三是三线发力,丰富内容。内容是普法微信的生命力,每天从繁杂的法律信息中挑选出合适的内容在微信上推送,并非易事。在信息挑选方面,“法治*”遵从注重时效、贴近生活、便于理解等几方面的原则,坚持微信编写团队原创、法律服务团队提供案例、社会力量投稿来收集内容,让群众在第一时间知晓最新法律动态,了解关乎群众切第 4 页身利益的法律信息。四是互动为先,服务群众。降低身段,积极互动,解答群众法律问题,也是“法治*”普法微信的特色。为让群众的法律咨询能够的到及时回复,我们抽调

8、律师和具有较强法律功底的干部组成微信法律服务团队,分给他们客服号码,建立了法律服务团队QQ群,轮流值守接待群众法律咨询,遇到群众反映较为棘手的法律问题,值班客服将问题引入QQ群进行研究会商后再进行解答,为群众提供更为准确、专业的法律咨询服务,在前期接待的20*余名咨询群众中反馈满意度在95%以上,提高了“法治*”普法微信的公信力。四、普法微信建设的体会一是领导重视是前提。利用微信平台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是一种新兴的模式,要使常态化,需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勇于创新,既要在思想上提高认识,又要在精力上关心关注,还要在人力物力上投入保障,要把微信平台的运用作为法治宣传教育的重要举措来对待,要安排有一定责任

9、心、事业心、专业技能的同志担任维护员,定期组织发布。同时,建立微信编辑发布机制,成立运营团队,明确信息收集、编辑、审核责任人,确保普法微信高效运转。二是便民利民是根本。能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是获取用户关注的根本原因。为此在版块设计上要紧紧围绕民生需求,突出便民利民特点。结合司法行政工作实际推送便民法律信息、提供在线法律服务,将法律咨询、公证预约、法律援助预约等环节整合上线,对群众提出的相关问题涉及司法行政工作的要积极办理,不涉及的要耐心解答并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办理,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微”平台的大作用。三是内容鲜活是关键。普法微信的生命力在于推送的内容是否新颖、实用、有趣,必须坚持原创为主,要围绕中

10、心,紧密结合群众需求,将本地法治类信息、新闻作为重点,充分利用文字、图片、表情、链接、音第 5 页频、视频等多媒体表现手段,将信息鲜活的呈现在群众面前。四是积极推广是法宝。加强推广是官微迅速提高关注度的有效办法。普法微信诞生初期,群众知晓率低,为此要积极宣传推广。将普法微信宣传同各项司法行政工作相结合,如在开展户外普法活动中,利用宣传单和小礼品宣传微信平台。同时还积极开展专题推广活动,如开展系列微信有奖转发、有奖竞猜等活动,吸引群众关注,不断提高群众对普法微信平台的点击率和关注度。五是密切交流是动力。互动性是微信等新媒体流行的关键因素,对群众线上提出问题要尽快解答,充分听取用户对司法行政工作及微信平台的意见,及时回复办理结果,让群众主体地位切实发挥。积极组织各类线下活动,如邀请粉丝参加司法行政工作意见征求会、组织粉丝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等方式,切实提升群众的参与度和支持度,使微信平台不断发展壮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