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总复习:专题突破(1)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明的演进》ppt课件

上传人:v****1 文档编号:295213 上传时间:2017-01-17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6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总复习:专题突破(1)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明的演进》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专题突破(1)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明的演进》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专题突破(1)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明的演进》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专题突破(1)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明的演进》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专题突破(1)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明的演进》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总复习:专题突破(1)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明的演进》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总复习:专题突破(1)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明的演进》ppt课件(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 (一 ) 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明的演进 专题 (一 ) 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明的演进 专 题 概 述 知识网络 专题概述 命题规律 要点整合 古代政治、经济文明是历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探求和反思古代政治、经济文明发展的特征和规律,有助于我们认识历代王朝治乱兴衰的得失,从而“以史为鉴”,用现代的眼光,理性地反思古代治国方针和政策。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揭示了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权力变化的特征;古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演变,揭示了自然经济的形成、发展和凋敝;政治中心、人口南迁以及统治者政策的调整,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专题 (一 ) 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明的演进 知 识 网 络 知

2、识网络 专题概述 命题规律 要点整合 专题 (一 ) 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明的演进 一 、 中国古代政权演进及其阶段特征 要 点 整 合 知识网络 专题概述 命题规律 要点整合 朝代 基本特征 夏、商、周 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春秋、战国 社会大变革和诸侯争霸 秦、汉 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三国、两晋、南北朝 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隋唐 繁荣与开放 辽、宋、夏、金 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元、明、清 繁盛与危机 专题 (一 ) 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明的演进 知识网络 专题概述 命题规律 要点整合 二、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1加强专制主义的措施 朝代 主要措施 秦朝 建立皇帝制度;在中央设丞相 (协助皇帝处

3、理政事 )、太尉 (军事 )和御史大夫(监察百官 );在地方推行郡县制;焚书坑儒 西汉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 颁布 “ 推恩令 ” , 削弱诸侯国势力;强化监察制度 隋唐 三省六部制 (三省: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 ) 元朝 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 明朝 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内阁;设立廷杖制度、厂卫制度;八股取士和文字狱 清朝 设立军机处 (皇权高度膨胀的产物 );大兴文字狱 专题 (一 ) 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明的演进 知识网络 专题概述 命题规律 要点整合 西周 秦朝 元朝 分封制 郡县制 行省制度 科举制 形成 (隋朝 ) 隋文帝 开始分科考试 隋炀帝 设进士科 完善 (

4、唐朝 ) 唐太宗 扩充国学规模 武则天 首创殿试和武举 唐玄宗 将诗赋作为考试内容 衰落 (明清 ) 八股取士 专题 (一 ) 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明的演进 知识网络 专题概述 命题规律 要点整合 秦朝 西汉 明朝 御史大夫 司隶校尉、 十三州部 (刺史 ) 东厂、西厂、锦衣卫 专题 (一 ) 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明的演进 【 历史感悟 】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内容可以宏观概括为:一个集中、两对矛盾、三大趋势和四个特征。 (1)一个集中:国家权力高度集中到皇帝手中。 (2)两对矛盾:中央政府与地方势力之间的矛盾;君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 (3)三大趋势: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中央权力

5、不断增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和地方机构不断完善,行政效率不断提高。 (4)四个特征:皇权至高无上、地方服从中央、思想控制不断强化、文化专制不断强化。 认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也对中国社会发展形成阻碍。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政权,都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作出过自己的贡献。 知识网络 专题概述 命题规律 要点整合 专题 (一 ) 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明的演进 三 、 古代经济 知识网络 专题概述 命题规律 要点整合 1农业 原始农耕 传说炎帝教人农耕,被称为 “ 神农氏 ” 半坡居民种植粟;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 春秋战国 铁犁、牛

6、耕使用与推广;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织 三国两晋 南北朝 围湖造田;兴修水利;江南地区麦稻兼作;岭南种植双季稻 唐朝 发明曲辕犁、筒车;江南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茶叶在江南农业中占重要地位 两宋时期 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改进;农田水利发展;引进占城稻,水稻逐渐跃居粮食产量首位 元朝 元世祖多次下令禁止把农田变为牧场,鼓励人民开荒种粮;编辑 农桑辑要 ,刊行全国 专题 (一 ) 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明的演进 知识网络 专题概述 命题规律 要点整合 原始 手工业 传说炎帝制作陶器 半坡、河姆渡居民使用陶器 商朝 青铜铸造业发达: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三国两晋 南北朝 丝织业:三国时期蜀锦有名;东晋时设立管

7、理丝织业的机构 冶炼技术:发明灌钢法 人们日常的生活用具:青瓷 唐朝 丝织业:花色品种多、技术高 两宋时期 煤开采量居世界第一;铁、铜等金属冶炼达到当时世界的最 高水平;中国被誉为 “ 瓷之国 ” 专题 (一 ) 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明的演进 知识网络 专题概述 命题规律 要点整合 原始商业 传说炎帝开辟集市,使人们互通有无 战国 出现商业城市;重农抑商开始 秦朝 统一车轨形制、货币、度量衡 西汉 开通丝绸之路 三国 建康城人口达百万;造船业发达;南方商人的船队远航到达波斯一带 唐朝 长安是国际性的大都市 两宋 城市商业繁荣;四川地区出现 “ 交子 ” (最早的纸币 );鼓励海外贸易,设置市舶

8、机构 明朝 海禁政策 清朝 闭关政策 专题 (一 ) 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明的演进 知识网络 专题概述 命题规律 要点整合 【 历史感悟 】 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古代商业的不断发展。古代商业经历了兴起、发展、繁荣的过程,对古代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1)场所的变化:开始主要在城市中进行,后来农村集市贸易逐渐发展。宋朝时打破市坊界限,出现了专业性的集市,并逐渐形成了新兴的工商业市镇。 (2)内容的变化:开始时以贩运、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经营统治者所需要的奢侈品为主要内容。以后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市场商品种类增多,行业分细,一般人民所需要的主要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商品在整

9、个流通领域地位提高。 专题 (一 ) 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明的演进 知识网络 专题概述 命题规律 要点整合 (3)媒介的变化:商品交换最原始的形态是物物交换,不存在交易的媒介。随着商品交换的内容和地域的扩大,出现了一般等价物。秦统一货币便利了商品交易的发展。由于货币不利于携带等弱点,北宋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 交子”,它的出现更是促进了商业上的贸易往来。 (4)生产关系的变化:商品开始时,一般都局限于流通领域,到明清时期才逐渐与生产、与自由的雇佣劳动相结合,商人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生产过程,如向小生产者预购、订货、当包买商,以至投资设厂、开设手工业作坊等。 通过分析历代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其对

10、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认识人民群众在生产斗争中的伟大作用具有重大意义。 专题 (一 ) 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明的演进 知识网络 专题概述 命题规律 要点整合 四 、 古代重要的盛世局面 朝代 名称 主要表现 西汉 “ 文景之治 ” 经济恢复,社会发展 唐朝 “ 贞观之治 ” (唐太宗 ) 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 “ 开元盛世 ” (唐玄宗 ) 政局稳定,经济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清朝 “ 康乾盛世 ” 经济迅速恢复,国力空前强盛 专题 (一 ) 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明的演进 知识网络 专题概述 命题规律 要点整合 【 历史感悟

11、 】 (1)施行仁政、重视民生、重用人才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所在。 (2)封建盛世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广大人民生活仍然艰苦。注意古代的重农政策与今天的“三农”政策是有本质区别的。 专题 (一 ) 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明的演进 知识网络 专题概述 命题规律 要点整合 五 、 古代重大经济政策与调整 朝代 重大政策 战国 商鞅变法:改革土地制度,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秦朝 统一车轨形制、货币、度量衡 西汉 开通丝绸之路 唐朝 减轻农民负担;改革财政、漕运制度 宋朝 引进占城稻;设立市舶机构,鼓励对外贸易 元朝 多次下令禁止把农田变为牧场,鼓励人民开荒种粮;编辑 农桑辑要 ,刊行全国 明朝 海禁政

12、策 清朝 闭关政策 专题 (一 ) 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明的演进 知识网络 专题概述 命题规律 要点整合 【 历史感悟 】 以男耕女织 、 精工细作为特征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古代中国的基本经济形态;重农抑商是历代经济发展的基本政策;重农抑商 、 海禁和闭关政策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 专题 (一 ) 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明的演进 知识网络 专题概述 命题规律 要点整合 六 、 经济重心的南移 1三国两晋南北朝 农业 围湖造田;兴修水利;江南地区麦稻兼作;岭南种植双季稻 手 工 业 织锦业 蜀锦:设立管理丝织业的机构,长江中下游迅速发展 冶铸业 灌钢法 制瓷业 青瓷成为人们日常的生活用

13、具 商业 建康城人口达百万;造船业发达;南方商人的船队远航到达波斯一带 专题 (一 ) 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明的演进 知识网络 专题概述 命题规律 要点整合 2唐朝时期 农业 水利 共修建了四十多处大型水利工程 新品种 蔬菜有许多新品种,从西域传入 作物 种植 江南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茶叶在江南农业中占重要地位 新工具 曲辕犁、筒车 手工业 丝织业 花色品种多,丝织技术高 陶瓷业 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 商业 长安是国际性的大都市 专题 (一 ) 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明的演进 知识网络 专题概述 命题规律 要点整合 3. 两宋时期 农业 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改进;农田水利发展;水稻逐渐跃居粮

14、食产量首位 手工业 煤开采量居世界第一;铁、铜等金属冶炼达到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中国被誉为 “ 瓷之国 ” 商业 出现了大量集市,逐渐形成城镇;四川地区出现了 “ 交子 ” ;鼓励海外贸易,设置市舶机构 专题 (一 ) 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明的演进 知识网络 专题概述 命题规律 要点整合 【 历史感悟 】 (1)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是经济发展的规律。这一转变过程开始于东汉末年、经历了魏晋南北朝、隋唐和辽、北宋、西夏战乱后,形成于南宋。 (2)经济重心南移的启示:经济发展需要科学技术、安定的社会环境和政府的政策。 专题 (一 ) 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明的演进 本专题考查内容包括历代王朝的统治政策、治乱兴衰;自然经济的形成、发展和凋敝,重大水利工程和城市发展,以及经济重心的南移等。重点有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经济结构及其特点;历史上和谐盛世局面、重大社会变革;农业耕作技术、水利工程、手工业、商业发展以及市民市井生活等。 命 题 规 律 知识网络 专题概述 命题规律 要点整合 专题 (一 ) 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明的演进 本专题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材料分析题和简答题等,主要是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重点是秦朝、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汉和明清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科举制度、汉唐盛世、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江南经济发展、丝绸之路以及古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