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方案-措施方案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29457562 上传时间:2018-01-24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方案-措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方案-措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方案-措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方案-措施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方案-措施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方案-措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方案-措施方案(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方案/措施方案1总则1.1编制目的有效预防、及时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导和规范全市范围内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保障公众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1.2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管理办法、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方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方案、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方案、省突发公共

2、卫生事件应急方案以及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方案,制定本方案。1.3工作原则(1) 预防为主,常备不懈。提高全社会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意识,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做好人员、技术、物资和设备的应急储备工作。对各类可能引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信息及时进行分析、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各有关部门按照方案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第 2 页内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有关工作。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范围、性质和危害程度,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行分级管理。(3)依法规范,措施果断。各级人民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相关法

3、律、法规的规定,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立健全系统、规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制度,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可能引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事件做出快速反应,及时、有效开展监测、报告和处理工作。(4)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要充分尊重和依靠科学,要重视开展防范和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科研和培训,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提供科技保障。加强国内、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积极争取中央、省和国际社会的支持。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通力合作、资源共享,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广泛组织、动员公众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1.4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在本市范围内突然发生,造成或

4、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身心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社会安全等事件引起的严重影响公众身心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1.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为便于统一指挥和分级管理,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按照国家、本省方案的规定,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四级,即特别重大(级)、重大(级)、较大(级)和一般(级)。1.第 3 页5.1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肺鼠疫、肺炭疽在大、中城市发生并有扩散趋势,或肺鼠疫、肺炭疽疫情波及2个以上的省份,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发

5、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并有扩散趋势。涉及多个省份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并有扩散趋势。发生新传染病或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并有扩散趋势,或发现我国已消灭的传染病重新流行。发生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等丢失事件。周边以及与我国通航的国家和地区发生特大传染病疫情,并出现输入性病例,严重危及我国公共卫生安全的事件。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5.2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在一个县市区行政区域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6天)发生5例以上肺鼠疫、肺炭疽病例,或者相关联的疫情波及2个以上的县市区。发

6、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例。腺鼠疫发生流行,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多点连续发病20例以上,或流行范围波及2个以上市(州)。第 4 页霍乱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流行,1周内发病30例以上,或波及2个以上市(州),有扩散趋势。乙类、丙类传染病波及2个以上县市区,1周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2倍以上。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尚未造成扩散。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扩散到事件发生地的县市区以外地区。发生重大医源性感染事件。预防接种或群体预防性服药出现人员死亡。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10例以上死亡病例。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50人以

7、上,或死亡5人以上。境内外隐匿运输、邮寄烈性生物病原体、生物毒素造成我境内人员感染或死亡的。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或省卫生厅认定的其他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5.3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发生肺鼠疫、肺炭疽病例,一个平均潜伏期内病例数未超过5例,流行范围在一个县市区行政区域以内。腺鼠疫发生流行,在一个县市区行政区域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发病19例以下。霍乱在一个县市区行政区域内发生,1周内发病1029例,或波及2个以上县市区,或在本市市区首次发生。第 5 页一周内在一个县市区行政区域内,乙、丙类传染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倍以上。在一个

8、县市区行政区域内发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或出现死亡病例。预防接种或群体预防性服药出现群体性心因性反应或群体性不良反应。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49人,或死亡14人。一周内在一个县市区同一感染地点发生血吸虫病急性感染病例30人以上。省卫生厅或市卫生局认定的其他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5.4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霍乱在一个县(市区)行政区域内发生,1周内发病9例以下。一周内在一个县(市区)同一感染地点发生血吸虫病急性感染病例1129人。一次食物中毒人数3099人,未出现死亡病例。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人9以下,未出现死

9、亡病例。一周内在一个县市区行政区域内,乙、丙类传染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市卫生局或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1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第 6 页市政府统一领导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设立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市卫生局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主责部门,依照职责和本方案的规定,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负责组织、协调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并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向市政府提出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应急工作的建议。各县市区政府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根据需

10、要设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依照职责和本方案的规定,在同级政府统一领导下,负责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并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向同级政府提出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应急工作的建议。各级政府和政府有关部门、单位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切实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1.1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及其成员的职责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由市政府有关部门组成,在国家、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下,组织领导本市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负责本市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的

11、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做出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大决策、决定及需要采取的措施。指挥部成员单位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和应急处理需要确定。1.2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的组成及职责第 7 页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根据工作需要,设等若干工作组,承办指挥部交办的各项指令和任务。1.3县市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的组成和职责县市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由县市区政府有关部门组成,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协调和指挥。2日常管理机构及职责市卫生局设立卫生应急办公室,在市政府应急办公室的指导下,负责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日常管

12、理工作。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及军分区后勤部、武警市支队可参照市卫生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日常管理机构的设置及职责,结合各自实际情况,指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日常管理机构,负责本系统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的协调、管理工作。3专家咨询委员会及职责市卫生局负责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咨询委员会。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可根据本行政区域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需要,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专家咨询委员会。4应急处理专业技术机构及职责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专业技术机构,要结合单位职责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培训,提高相关技术水平和应急

13、处理能力;服从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指挥,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与报告第 8 页根据国家、省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规划,市卫生局负责建立和完善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与报告网络系统,各级医疗、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和出入境检疫机构负责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日常监测工作。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和完善本行政区域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与报告网络系统。3.1监测市卫生局要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和要求,结合本市实际,组织开展重点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动监测。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按照统一要求组织实施主动监测工作,并结合自身实际组织开展辖区内重点疾病和相关因素

14、的主动监测。市卫生局和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监测工作的管理和监督,保证监测质量。3.2预警本市及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提供的监测信息,按照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发展规律和特点,及时分析其对公众身心健康的危害程度、可能的发展趋势,及时做出预测,提出预防控制措施建议,报同级政府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市卫生局负责组织专业机构和专家咨询委员会对全市公共卫生信息进行分析,掌握我市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并对其发生发展趋势做出预测,及时评估其对公众身心健康的可能危害程度,根据需要向市政府提出相应级别的预警建议。第 9 页市政府根据市卫生局提出的建议,向全市发

15、布公共卫生事件预警。预警分为四个级别,依次采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特别严重、严重、较重和一般四个预警级别。预警的内容包括预警的级别、可能引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类别、性质、预期危害以及预警对象应采取的响应措施建议等。预警发布之后,各地各部门要做好相关应急技术、队伍与物资准备,加强对公众的健康教育与卫生宣传等工作。各应急处理专业技术机构应加强相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信息收集与报告工作。3.3报告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隐患,也有权向上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举报不履行或者不按照规定履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职责的部门、单位及个人。县级以

16、上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机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县级以上政府和检验检疫机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环境保护监测机构、教育机构等有关单位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责任报告单位。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和检疫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责任报告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责任报告单位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准确地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处置情况。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和终止4.1应急反应原则第 10 页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事发地的县级以上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做出相应级别应急反应。同时,要遵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结合实际情况和预防控制工作的需要,及时调整预警和反应级别,以有效控制事件,减少危害和影响。对事态和影响不断扩大的事件,应及时升高预警和反应级别;对范围局限、得到初步控制、不会进一步扩散的事件,应相应降低预警和反应级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