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语文试卷评析及2013年复习建议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941934 上传时间:2017-07-28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高考语文试卷评析及2013年复习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2年高考语文试卷评析及2013年复习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2年高考语文试卷评析及2013年复习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12年高考语文试卷评析及2013年复习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12年高考语文试卷评析及2013年复习建议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高考语文试卷评析及2013年复习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高考语文试卷评析及2013年复习建议(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 年高考语文试卷评析及 2013 年复习建议 朱建军2012 年我省高考,已是第二年采用全国课标卷。因此,了解 2012 年全国课标卷的命题特点和我省考生答卷情况,将有利于我们 2013 年的语文高考备考。一、2012 年全国课标卷总体评价2012 年全国课标卷,试卷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和2012 年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命题,总体看来稳中有新,体现新课改理念;既具有时代特色,又符合教学实际;试题难度适中,有较好的区分度。1.稳中有新,体现课改理念。2012 年全国课标卷依据“考试大纲”命题,对必考部分的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四大块内容和选考部分的

2、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内容进行了考查,所考查的知识点、能力层级与考试大纲完全一致。就课标卷本身而言,连续几年格局不变,板块设置、题型分布、考点安排、赋分情况都基本一致,体现了新课标卷的连续性与稳定性。全卷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考查,引导语文教学回归根本,突出强调语文能力和素养,与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并且要具体落实的目标一致。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试卷在保持承继稳定的前提下,不着痕迹地追求着创新。比如第 16 小题,该题是试卷的一大亮点:一是背景材料的新颖性,突破了以往图文等背景材料的定势,借鉴了文综史料分析题的形式;二是材料与命题组合的创新性,表现在提供的材料与后文三处补写句子

3、语意的内在联系上。既考查了考生对语段的阅读和概括能力,又考查了考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考点具有综合性。2.试题平和,难度略有下降。与 2011 年全国课标卷(平均分 97.94 分,难度 0.65)相比,2012 年全国课标卷(平均分 99.13 分,难度 0.66)难度略有下降。全卷除第 5、6、13 三个小题难度稍高外,试题难易适度。如古代诗歌阅读选取了宋代晏几道的词思远人,内容为古代诗歌常见的“思乡怀远类”题材,内容好懂,情感也易把握。又如选考部分连续 6 年都是考查小说阅读和人物传记阅读,小说阅读内容为老舍先生的短篇小说马裤先生,选材难度略低于 11 年全国课标卷;人物传记阅读谢希德的

4、诚与真选自王增藩的谢希德传,内容通俗易懂,4 个小题的答案均可从文中找到,难度偏易。3. 关注现实,洋溢时代气息。2012 年全国课标卷体现了对现实的高度关注,语言材料紧扣时代的脉搏,洋溢着浓郁的时代气息。如 “现代文阅读”选文摘编自吕乃基的行进于世界3 的技术,内容涉及“科技黑箱”的有关知识,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感;又如写作,今年仍是新材料作文,材料故事性强,可概括为修船工行善、船主感恩。材料表面看好像与时政热点无关,实际上它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可联系举手救起女童的吴菊萍,俯身抱起小悦悦的陈贤妹,车祸瞬间勇救学生的“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因此,这则材料不仅能考查出学生的写作综合能力

5、,同时也能考查学生对社会、对人生的关注程度。这就提醒考生要关心现实,紧跟时代步伐,而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做一个在象牙塔中坐井观天的脱离实际的“书虫”。二、全省考生总体表现分析1.全省考生在知识维度上的表现表 1 2012 年高考语文试卷各知识点得分情况古代诗文阅读内容项目现代文(论述类文章)阅读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题量 3 4 2 1 1/1 5 1分值 9 19 11 6 25 20 60平均分5.17 8.20 7.63 2.24 15.55/18.93 13 44.62得分率57.44% 43.16% 69.36% 37.3

6、3% 62.2%/75.72% 65% 74.37%从表 1 可以看出,2012 年高考语文试卷所考查的知识点均在“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规定的范围之内,试卷客观合理地考查了相应的知识点。从各知识点的得分情况来看,2012 年高考语文试卷“现代文(论述类文章)阅读”、“文言文阅读”、“名篇名句默写”三个知识点得分率相对较低,可见学生阅读论述类文章和古代诗文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名篇名句默写的识记也需进一步加强。2.全省考生在能力维度上的表现表 2 2012 年高考语文试卷各种能力层级得分率情况能力层级项目识记 A 理解 B 分析综合 C 鉴赏评价 D 表达应用 E探究 F题量 3 4 8 4

7、 6 1题号 10 1、4、72、3、5、6、11(2)/12(1) (2)(3)8、9、11(1)(3)13、14、15、16、17、1811(4)/12(4)分值 6 16 18/29 22 80 8平均分2.24 8.82 8.35/16.89 14.40 57.62 5/6.6得分率37.33% 55.13% 46.39%/58.24% 65.45% 72.03% 62.5%/82.5%从表 2 可以看出,2012 年高考语文试卷全卷能力层级的分布比较适当。从各种能力层级的得分情况来看,学生的“鉴赏评价”能力、“表达应用”能力和“探究”能力相应较强,而“识记”能力、“理解”能力和“分析

8、综合”能力相对欠缺一些,有待进一步提高。三、考生答卷情况分析及复习建议第一大题“现代文阅读”(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3 个小题,每小题 3分,共 9 分。选文摘编自吕乃基的行进于世界 3 的技术 ,内容涉及“科技黑箱”的有关知识。试题的设置均为选择不正确的选项;考点的设置具有阶梯性,由易到难;答案和文章的对应点也体现了由前到后、先局部后整体的循序渐进原则。虽然选文有难度,但试题难度接近考生实际水平,得分率较去年(43.11)有较大提升。答题情况平均得分 5.17 分,得分率 57.44%,得分率在六个大题中排倒数第二。小题号 答案 分值 平均 分 难度 区分 度1 小题 C 3 1.62 0.

9、54 12 小题 B 3 1.92 0.64 13 小题 D 3 1.64 0.55 1整体上看,第一大题难度为 0.57,难度系数略大。考生该题得分率较低的原因,一方面是选文论述意味虽然较强,但与考纲中所述“一般论述类文章”相比,更像科技说明文,这一变化使考生有些不适应;另一方面恐怕与学生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的训练不到位,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较弱有关。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 级。参考答案:C(原文第一段中说“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则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而 C 项则表述为“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对科学知识进行了修正 ”,把“选择”改为“修正”,偷换了概念,不符合文

10、意。)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 级。参考答案:B(原文第二段中说“知识正是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而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如今,计算机天才、黑客的年龄越来越小,神童不断出现,每一代新科技黑箱的出现,就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的崛起与赶超提供了机会”,而 B 项却说“知识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这是现在计算机天才、黑客和神童不断出现的根本原因”,说法过于绝对。)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 级。参考答案:D原文最后一段中说“由于使用者不必从头学起即可操作科技黑箱,于是就可能发生对科技黑箱的滥用。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科技

11、黑箱无疑会使得双刃剑的哪一刃都变得更为锋利”,而 D 项则强加因果, “科技黑箱”“发生滥用的现象”只是“科技这把双刃剑”的“ 一刃”(“弊”),怎能说“哪一刃都变得更加锋利”?复习建议下面是全国课标卷(20072009 年叫宁夏海南卷)对“现代文阅读”(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部分考查的题号、题型和考查点分布图:考查点题号题型 2007 年 2008 年 2009 年 2010 年 2011 年 2012 年1客观 概念 概念 理解 概念归纳要点 概念2客观“文学创作”(文学)理解分析“变形”(艺术) 理解“诗与歌词”(文学) 理解“书法”(艺术)理解“诗经”(文学)筛选信息“科技黑箱”(科技)

12、筛选信息3客观理解分析 分析 推断理解分析理解分析分析概括从上面的统计我们可以看出,全国课标卷对“现代文阅读”部分的考查内容主要涉及美学和文学方面的“一般论述类文章”(只有 2012 年考查内容涉及科技方面,疑似“科技说明文”);考查的题型和知识点相对稳定,主要考查对文中重要概念、句子的理解,信息的筛选整合,内容要点的概括,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等。因此,我们 2013 年高考“现代文阅读”部分复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树立整体观念。首先要通读全文,标好段落,并借助每段关键句理解该段内容,进而把握文意;其次要根据“一般论述类文章 ”的文体特点,注意把握文中的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着重分

13、析文本观点的科学性、逻辑的严密性和语言的准确性等特点。(2)坚持“三字方针”:一“读”(题干选肢,审清题意),二“找”(即“对题读文”,找出选肢在原文中的位置范围),三 “比”(比较选肢和原文信息有无漏、衍、换等“陷阱”如偷换概念、说法绝对、以偏概全、无中生有、夸大其词、因果混乱、混淆时间、答非所问等)。第二大题“古代诗文阅读”。该题分“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三个分题,共 7 个小题,36 分。平均得分 18.07 分,得分率50.19,得分率在六个大题中排倒数第一。(一)“文言文阅读”。4 个小题,共 19 分。文段选自宋史萧燧传,继续保持全国课标卷从“二十四史”中选人

14、物传记的思路。文段阅读难度适中,选材、考点、题型较为稳定,4 小题实词的考查更为科学,更贴近中学教学重点;5、6 小题分别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和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两题设答巧妙,有很好的区分度;第 7 小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注重实词的考查,“内治”和“与”两个关键词的设置很好,兼顾到高中生的实际水平。答题情况平均得分 8.20 分,得分率 43.16%,得分率较低。小题号 答案 分值 平均 分 难度 区分 度4 小题 D 3 1.71 0.57 15 小题 C 3 0.46 0.15 0.566 小题 A 3 0.54 0.18 0.667 小题 10 5.49 0.5

15、5 0.47整体上看,“文言文阅读”难度为 0.43,难度系数较大,尤其是第 5、6 小题难度分别为 0.15、0.18,难度系数过大。考生得分率较低的原因,一方面是部分学生文言文基础较差,文言知识积累欠缺,读不懂文本以致失分;一方面是第 5、6 小题的设答具有一定的隐蔽性,第 7 小题翻译的句子有较冷僻的词语如 “浇浮”(刻薄虚浮)和涉及古代文化常识如“路”(行政区域)、“旧治”(原任职的地方)等的词语,以致学生对句意的理解出现偏差。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 级。参考答案:D(该题考查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现象,结合语境,D 项“阙”通“缺”,“缺少,空缺”

16、意。) 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 级。参考答案:C(表明萧燧品性正直,其时他还未担任主考官,故不能表明他“恪尽职守”;表明萧燧为官节俭;表明萧燧关心百姓疾苦。排除即选 C 项)6.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 级。参考答案:A(A 项张冠李戴,原文是“其亲党”,即秦桧的亲党,而非秦桧“与其亲党”一起。)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 级。参考答案:(1)如今有德才和无德才的人混杂一道,风俗浇薄虚浮,兵力未强,财力未富,应当卧薪尝胆以求国内安定太平。译出大意给 3 分;“杂糅”(“混杂一道”“混在一起”“杂处”等)、“内治”(内:国家,内部;治:安定太平,治理得好。)两处,每译对一处给 1 分。(2)萧燧说:“东部西部不属同路,按说不该给粮食,但哪能忍心对原管辖地区不管不问呢?”译出大意给 3 分;“与”(只要有“给”的意思皆可)、“坐视”(“不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