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导学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941874 上传时间:2017-07-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导学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1、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导学案执笔:于超一、教材研究(另辟蹊径)课文记叙了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偶然并相处的生活片段,表现了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结的品质,以及他关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二、学情分析(学生基础)四年级的孩子对爱因斯坦都知道一些,但不一定了解,特别是他的一些生活小事。课前可让学生搜集一些有关爱因斯坦的资料,对他有更多的了解。这样,在教学时学生就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全面的了解爱因斯坦。三、目标点击(简洁明确)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一面面”、“只好”造句。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4感悟爱

2、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不拘小节的品质和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了解两人成为好朋友的经过。四 、 重 点 筛 选 ( 知 识 点 、 训 练 点 )1、 注 意 “撮 ”的 声 母 , “踱 ”的 韵 母 和 “蓄 ”的 声 调2、生字新词:裹、蓬乱、蓄、纳闷、一塌糊涂、衣衫不整、趿拉、踱步、温柔、手把手3、形近字:(蓄、畜) 、 (纳、呐) 、 (蓬、逢)4、 多 音 字 : 撮 cu ( 撮 合 ) zu( 一 撮 毛 ) 冲 chng( 冲 刺 ) ch ng( 冲 劲 )5、 词 语 理 解纳 闷 : 因 为 疑 惑 而 发 闷沉 思 : 深 思温 柔 : 温 和 柔 顺一 塌

3、 糊 涂 : 乱 到 不 可 收 拾冷 不 丁 :冷 不 防趿 拉 : 把 鞋 后 帮 踩 在 脚 后 跟 下衣 衫 不 整 : 形 容 人 的 衣 着 非 常 乱6、 近 义 词 : 沉 思 思 考 照 顾 照 料 要 领 要 点7、 反 义 词 : 兴 奋 沮 丧 衣 衫 不 整 衣 冠 楚 楚8、字词推敲,句段解读21) 、嘿!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小女孩这么想。童话故事里的人,是作者创作童话时经过独特想象描写出来的,异于常人,借以引发儿童的好奇心,激发儿童的想象力。爱因斯坦只顾忙于研究,衣着穿戴无暇顾及,只见他的衣服又肥又大,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居然还趿拉着

4、卧室里穿的拖鞋,岂不是令小女孩觉得奇怪、好笑?所以,她看到爱因斯坦以后,就自然联想到了童话故事书里的人物。这一联想十分贴合小女孩的年龄特点,富有童趣。2) 、女孩直纳闷:连个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能是最伟大的人呢?这句话写出了爱因斯坦第一次碰到小女孩后给小女孩留下的印象:邋遢,不修边幅,连自己的衣服也穿不整齐,因此在小女孩的心目中只是个再普通不过的人,怎么会和最伟大的人联系起来呢?强烈的疑惑在撞击着小女孩的心灵。3) 、 “噢,他只讲对了一半,我是爱因斯坦,但并不伟大。 ”这句话是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第二次碰面时对小女孩的对话,从中体现出爱因斯坦的回答机智、幽默。可以看出爱因斯坦不以伟人自居、平易

5、近人、谦逊可亲的高贵品质。五 、 课 外 拓 展 ( 主 题 化 、 生 活 化 )走进爱因斯坦爱因斯坦(18791955) ,德国犹太人,后来加入美国籍。他是世界上伟大的科学家,是相对论的重要创始人,这个理论修正了从牛顿以来对空间、时间、引力三者互相割裂的看法,从而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1879 年 3 月 14 日生于德国的乌尔姆,1955 年 4 月 18 日卒于美国的普林斯顿。 爱因斯坦 1900 年毕业于瑞士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毕业后即失业。在朋友的帮助下,才在瑞士联邦专利局找到工作。1905 年获苏黎世大学博士学位。1909 年任苏黎世大学理论物理学副教授,1911年任布拉格大学

6、教授,两年后任德国威廉皇家物理研究所所长、柏林大学教授,当选为普鲁士科学院院士。1932 年受希特勒迫害离开德国,1933 年 10 月定居美国。爱因斯坦在物理学的许多领域都有贡献,比如研究毛细现象、阐明布朗运动、建立狭义相对论并推广为广义相对论、提出光的量子概念,并以量子理论完满地解释光电效应、辐射过程、固体比热,发展了量子统计。并于 1921 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收集爱因斯坦的名言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成功努力工作懂得休息少谈空话。 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了解名人故事爱因斯坦的小故事 3187

7、9 年 3 月 14 日,爱因斯坦出生于德国东部的乌尔姆,犹太血统。他的父亲海尔曼爱因斯坦很有数学天赋,但父母没钱供他上学,只好弃学经商,爱因斯坦的母亲保里诺 爱因斯坦是富有粮商的女儿,很有音乐天赋。年幼时,爱因斯坦就开始学习音乐,六岁开始练习拉小提琴,音乐几乎成了爱因斯坦的第二职业 ,小提琴终身陪伴着他。在爱因斯坦上学之前,他父亲给了他一个罗盘(指北针),罗盘的指针总要指着南北极,使小爱因斯坦研究和着迷了很久,直到成年,他都还记得这件使他印象深刻的事。另一次经历给他的印象也很深刻。在上学几年后,他领到一本欧几里德几何学课本,书中论证得无可置疑的许多公理,使他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以至于无法按照

8、课程进度学习,而是一口气就将它学完。 爱因斯坦和牛顿一样并不早慧,他到 3 岁还不会说话,在整个学习期间也无神童的表现,甚至在教师眼里显得平庸迟钝,他主要是对教师的呆板教学方法感到不满,而具有很强的独立自主、勤奋自学的探索能力。他在中学时代就自学了包括微积分在内的基础数学及某些理论物理知识,进入大学后,他经常缺课,独自修读了经典理论物理,研究了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爱因斯坦不拘成见,勇于创新。怀疑一切 的信条始终贯穿他的整个科学生涯。当然,爱因斯坦的杰出科学成就来之于他坚持不懈的毅力。一次,有个青年人请教爱因斯坦成功的秘诀,爱因斯坦给他写下了一个公式:AX YZ。他解释说,A 代表成功,X 代表你

9、付出的努力和劳动, Y 代表你对所研究问题的兴趣,而 Z 表示少说空话,要谦虚谨慎。爱因斯坦有句名言:科学研究好像钻木板,有人喜欢钻薄的,而我喜欢钻厚的。印象爱因斯坦曾为一对年轻朋友证婚。几年后,那对夫妇带小儿子来看他。孩子看了爱因斯坦一眼就嚎啕大哭起来,弄得这对夫妇很难为情。幽默的爱因斯坦却摸着孩子的头,高兴地说“你是第一个肯当面说出对我的印象的人。”用得着吗?一天,爱因斯坦在纽约的街道上遇见一位朋友。“爱因斯坦先生,”这位朋友说,“你似乎有必要添置一件新大衣了。瞧瞧,你身上这件多旧呀!”“这有什么关系?反正在纽约谁也不认识我。”爱因斯坦回答说。几年后,他们又偶然相遇。这时,爱因斯坦已成为一

10、个著名的物理学家,但还穿着那件大衣。他的朋友又不厌其烦地劝他去换件新大衣。“何必呢!每个人都已经认识我了。 ”迷路4一天,斯顿高级研究所主任办公室的电话骤然响了起来,女秘书拿起话筒,听到电话里的声音:“你能否告诉我,爱因斯坦博士住在哪儿?”秘书回答,她不能奉告,因为要尊重爱因斯坦博士的意愿,他不愿自己的住处受到打扰。这时电话里的声音降低到近乎耳语般地说“请你不要告诉任何人,我就是爱因斯坦,我正要回家,可是找不到家了。”原来,爱因斯坦参加科学讨论会回来,路上一心思考着讨论的问题,不知不觉地迷了路。妙解相对论有一次,群众包围了爱因斯坦的住宅,要他用“最简单的话”解释清楚他的“相对论”,当时,全世界

11、大概只有几个高明的科学家看得懂他关于“相对论”的著作。爱因斯坦走出住宅,对大家说:“比方这么说你同你最亲爱的人坐在火炉边,一个钟头过去了,你觉得好像只过五分钟;反过来,你一个人孤孤单单地坐在热气逼人的火炉边,只过了五分钟,但你却好像坐了一小时,唔,这就是相对论。”职业模特儿一头乱蓬蓬的白发,一张布满皱纹的脸。一撮横七竖八翘起的胡子,一双浅棕色陷入深思的眼睛这是艺术家为我们留下的爱因斯坦的形象。爱因斯坦性情温和,心地善良,从来不忍心拒绝摄影师、画家、雕塑家的请求。然而,要应付络绎不绝的艺术家,摆出他们所需要的各种姿态实在花费了他的很多时间。有一次,一位萍水相逢的客人问及他的职业时,他毫不思考地回

12、答道:“职业模特儿! ”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 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石瓦片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孔子说:“你不该在路当中玩,挡住我们的车! ”。 孩子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看这是什么? ”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摆的一座城。孩子又说:“您说,应该是城给车让路还是车给城让路呢?” 孔子被问住了。 孔子觉得这孩子很懂得礼貌,便问:“你叫什么?几岁啦?” 孩子说:“我叫项橐,7 岁!”孔子对学生们说: “项橐 7 岁懂礼,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学识渊博,但从不自满。他周游列国时,在去晋国的路上,遇见一个七

13、岁的孩子拦路,要他回答两个问题才让路。其一是:鹅的叫声为什么大。孔子答道:鹅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孩子说:青蛙的脖子很5短,为什么叫声也很大呢?孔子无言以对。他惭愧地对学生说,我不如他,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心灵随笔本篇课文,我围绕“课文中爱因斯坦是一个怎样的人”这样一个问题展开教学,让学生走进文本,自学感悟,发表看法;去体会为什么爱因斯坦是一位伟大的人,从而去寻找在我们普通人身上是否也能发现伟大之处呢?六、课堂流程 第一课时一、诵读积累:名言: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二、明确目标,教师引领(读名言,情感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伟人爱因斯坦,有

14、谁知道爱因斯坦?简介爱因斯坦。2、读课题,从题目上看,我们可以知道这是一篇写什么的课文?你看到这个题目,想到些什么?3、那就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去读一读课文吧!三、自主学习、多元选择(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一撮(zu) 、裹(gu)住、趿(t)拉、踱(du)步、要(y o)领、一塌(t )糊涂” 。正确书写“蓄、裹、鞋 ”,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衣衫不整、一塌糊涂、趿拉、纳闷、冷不丁等词语。 ”2、再读课文,说说课文按照什么顺序,讲述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 3、小女孩几次与爱因斯坦相遇?各用一个词语简单的概括,并说说每一次相遇给小女孩留下了什么印象

15、?四、合作探究、帮扶训练(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 )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他们几次见面?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思考他们每次见面有什么不同?2、全班交流:1940 年地一天下午,一个 12 岁地小姑娘边走边玩,一下子撞上了迎面而来的一位老人第二天,女孩又遇上了那老人。第三天下午,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待放学回家的小姑娘。3、读以上这三句话,并小组合作探究:他们三次见面有什么不同之处?从中你发现了什么?4、根据以上内容对课文进行分段课文按“相撞相遇相邀相处”的顺序可以分为四段五、分享提升,穿插巩固(全班个性赛读课文)请同学们分别演爱因斯坦、小女孩、父亲、母亲,朗读文中的人物对话,其他

16、6同学读课文的其他部分六、达标测评,反馈矫正1.完成达标基础部分内容。2.对子互批。3.反馈指导。第二课时一、诵读积累: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了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了什么。二、教师引领,明确目标(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2、父亲告诉女孩爱因斯坦是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人,女孩纳闷什么?让我们一起来细细地品读课文吧!三、自主学习,多元选择1、仔细默读课文,抓住人物的细节描写(如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说说爱因斯坦是个怎样的人?小女孩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2、通过课文和课外你对爱因斯坦的了解,你觉得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说说你的理由。 3、课后积累有关爱因斯坦的名言或阅读爱因斯坦的相关故事。四、合作探究,帮扶训练1、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爱因斯坦的伟大或者普通的,在读书的过程中可以把自己的体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