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九年级中考专题复习《病句的辨识与修改》ppt课件

上传人:v****1 文档编号:294014 上传时间:2017-01-17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2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九年级中考专题复习《病句的辨识与修改》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2015届九年级中考专题复习《病句的辨识与修改》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2015届九年级中考专题复习《病句的辨识与修改》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2015届九年级中考专题复习《病句的辨识与修改》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2015届九年级中考专题复习《病句的辨识与修改》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届九年级中考专题复习《病句的辨识与修改》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届九年级中考专题复习《病句的辨识与修改》ppt课件(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节 病句的辨识与修改 体验与探究 1 (2011浙江义乌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 A理想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探索的水平。 B不努力学习,那怎么可能取得好成绩是可想而知的。 C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在教科书中学语文,还要在课堂外、 在生活中学语文。 D同学们写作文,要细心观察各种事物、各种现象,要有真情 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答案 C 解析 配不当, “ 应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 于探索的水平 ” 应改为 “ 应该培养学生善于探索、善于发现的能 力 ” ; 去掉 “ 是可想而知的 ” 并在 “ 成绩 ” 后加“ 呢 ” ; “ 切忌 ” 和 “ 不要 ”

2、 应去掉其一。 真题体验 2 (2011浙江嘉兴 )下面这段文字中画线句子各有一处语病,请 在原句上改正。 (4分 ) 5月 1日起, 刑法修正案 (八 ) 和修改后的 道路交通 安全法 正式施行。 通过这两个新规,对醉驾者起到了极大 的震慑作用。 据公安部交管局统计,截至 15日, 浙江共查处 酒后驾驶事件 1100起,较去年同期下降了一倍多 。不仅醉驾 数量大减,各地酒后驾车的数量也大大减少。 答案 (1)第句,缺少主语,删除 “ 通过 ” 两字。 (2)第 句,减少不能用倍数,把 “ 一倍 ” 改为 “ 一半 ” (或 “ 50%”、二分之 一 )。 解析 本题考查语病的辨析和修改。做这

3、类题目要掌握常见 的病句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前后矛盾 等。第句属于成分残缺,句子中缺少主语;第句属于用词 不当,减少不能用倍数来表示,应用分数。 3 (2011广东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 “ 拾荒老娘 ” 于化玲, 9年来孤身一人在城市独自拾荒,供儿子读书。(删 除 “ 独自 ” ) B他的晚年,仍然精力充沛,充满创作激情,留下了许多优秀作品。 (把 “ 他的晚年 ” 改为 “ 晚年的他 ” ) C由于长江流域连续干旱,导致洞庭湖、鄱阳湖水面大面积缩小,给人们 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大影响。 (删除 “ 给 ” ) D有人认为央视 “ 开心辞典

4、” 栏目将国学娱乐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和了解 国学。 (把 “ 研究和了解 ” 改为 “ 了解和研究 ” ) 答案 C 解析 此题考查病句的修改,涉及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有一定难度。 A 项中的 “ 孤身一人 ” 与 “ 独自 ” 重复,删除 “ 独自 ” 的修改是正确的; 应是 “ 他 ” ,不能是 “ 晚年,所以把 “ 他的晚年 ” 改为 “ 晚年的他 ” 是恰当的; 先 “ 了解 ” 后 “ 研究 ” ,符合人的认知规律,其修改也是正确的。 语,仅仅删去 “ 给 ” 不能解决问题, “ 人们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大影响 ” 还是个病 句。修改方法有两种:一是删去 “ 由于 ” ,让 “ 长江流

5、域连续干旱 ” 作主语;二 是删去 “ 由于 ” ,再删去 “ 给 ” ,同时把 “ 带来 ” 改为 “ 受到 ” ,形成两个分句,主 语分别是 “ 长江流域连续干旱 ” 和 “ 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 。 4.(2011四川资阳 )方明为了参加学校中国共产党成立 90周年的诵读红色经 典活动,托亚玲的妈妈在县图书馆借本长篇小说 红岩 。下面是他发给亚 玲妈妈的短信,阅读后完成后面题目。 (4分 ) 王阿姨,我是亚玲的好朋友方明。虽然没有与您见过面,但您的名字 我早已耳熟能详。我现在有一件事情要麻烦您:最近,为了中国共产 党成立 90周年,要求每个同学读一本歌颂革命先烈的课外书。我很想读一 读

6、红岩 这部小说,详细体察革命先烈的斗争历程,可我们学校图书室和 同学都无此书。不知你们图书馆有没有这本书。如果有,请亚玲同学带给 我;如果没有,必须及时告诉我。多谢您的帮助。 第句中 “ 耳熟能详 ” 这一词语使用不当,应改为 _。 第句成分残缺,应改为 _。 第句搭配不当,应改为 _。 第句不得体的词语是 _,应改为 _。 答案 熟悉 最近,学校为了中国共产党成立 90周年,要求每个 同学读一本歌颂革命先烈的课外书 我很想读一读 红岩 这部小说,详 细了解革命先烈的斗争历程。必须 “ 麻烦 ” 或 “ 烦劳 ” (改为 “ 请你 ” 也给 分 )(4分,每改正确一句 1分。 ) 解析 本题是

7、对语病的考查,因已经告诉了语病,降低了难度,只需对症 下药即可。复习时,要辨析用词错误,语法错误,逻辑错误,修饰不当,有 歧义等病因,掌握有效方法,根据表达需要修改病句。 5.(2011江苏连云港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三个句子都有语病,请把 它们找出来,加以改正。 (3分 ) 文化与修养共存,智慧与幸福同在。在很大程度上,人类 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以书籍的形式保存的。 一个真正的读者就 要通过读书来最大限度地享用这些成果的过程。一个人能否 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在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 惯。如果没有培养起对阅读从小的兴趣,就很难从阅读中体 会到快乐与幸福。 答案 (3分 ) 处,句式杂糅,删

8、去 “ 的过程 ” 。处,一面和 两面搭配不当,在 “ 养成 ” 前添加 “ 能否 ” ;或将 “ 能否 ” 删去。 处,语序不当,把 “ 从小 ” 调到 “ 培养 ” 前。 (每处 1分 )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和修改语病的能力,修改语病首先要明 确语病的类别,其次要掌握判别语病的方法:找主干,看是 否残缺,是否搭配不当。体会语意,看逻辑方面是否有问 题。看关联词等运用是否得当。 考点涵析 病句题主要考查考生在具体语境中辨识修改病句的能力。 1辨识句子的正误。 2从语段中寻找病句并进行改正。 3在具体语境中用符号修改其中的病句。 4几个病句选择修改。 5分析病句的错因。 整合与点拨 把握句子结

9、构,了解常见语病类型,掌握修改方法,是解答 病句修改题的应对策略。常见的语病类型有:用词不当、搭配不 当、句式杂糅、成分残缺或赘余、不合事理等。现结合具体病例 略作分析。 应考链接 (1)用词不当。主要有词性误用、词义不当、色彩不当、关联词语误用、 介词误用等几种情况。 典型例题 1: 这是一个多么感动的场面啊! 典型例题 2: 精装本与普及本的定价悬殊一半多。 典型例题 3: 前程机械公司抓技术革新,今年比去年产量翻了一番,成 本却下降了一倍。 典型例题 4: 他那身沾满污渍的劳动布单帽和半新的家做黄布褂都早已 湿透了。 典型例题 5: 北京奥组委日前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今年在 4月 15日

10、 起,举办第一届奥运歌曲征集活动 解析 这五个例句均存在词语误用的问题。例 1“感动 ” 是动词,此句 用为形容词,可改为 “ 感人 ” 。例 2“悬殊 ” 本是形容词,此句用为动词, 可改为 “ 相差 ” 。例 3“下降 ” 不能成倍,后面只能跟百分比或实际数量。 例 4中量词 “ 身 ” 可修饰 “ 黄布褂 ” ,但不能修饰 “ 单帽 ” ,应将 “ 身 ”改为 “ 顶 ” ,并在 “ 半新 ” 前加 “ 那件 ” 。例 5介词不当, “ 在 ” 应改为“ 从 ” ,或删 去 “ 在 ” 。 典型例题 6: 这种鼓吹有钱便是万能的说法简直是不刊之论。 典型例题 7: 小王经过三年的艰苦拼搏

11、,中考取得了优异的成就。 典型例题 8: 我们班上今天发生了不好的事变。 解析 这三个例句均存在词义不当的问题。例 6词义误解, “ 不 刊之论 ” 是不能更改、不可磨灭的言论,可改为 “ 极端错误 ” 等。例 7词义轻重不当, “ 成就 ” 词义过重,应改为 “ 成绩 ” 。例 8词义范围 不当, “ 事变 ” 应改为 “ 事件 ” 或 “ 事情 ” 。 典型例题 9: 要想大家都有高昂的斗志,我们应该做好煽动工作。 典型例题 10: 老大娘虽然一字不识,但她一进屋便敏锐地感觉 到:屋里弥漫着一氧化碳。 典型例题 11: 我们再次向全世界郑重地说明 “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 分割的一部分 ”

12、。 解析 色彩不当一般有三种情况:褒贬误用、语体不当、不合 语境。例 9“煽动 ” 是贬义词,此句误用,应改为 “ 鼓动 ” 。例10“一 氧化碳 ” 是专业术语,用于一字不识的老大娘是不恰当的,应改为 “ 煤气 ” 。例 11“说明 ” 不合庄重严肃的语境,应改为 “ 声明 ” 。 典型例题 12: 尽管遇到多大困难,我也要完成任务。 典型例题 13: 这次学术会,收获很大,时间并不长。 解析 关联词语误用一般有错用关联词语、滥用关联词语、缺 少关联词语、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关联词语搭配使用不当等情 况。例 12和例 13分别存在错用关联词语、缺少关联词语的问题。 例 12“尽管 ” 是转折连

13、词,此分句间是条件关系,应改为 “ 不管 ” 。 例 13两个分句之间明显存在转折关系,应加上 “ 虽然 但 是 ” 这一对关联词。 (2)搭配不当。主要有主谓语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附加成分 与中心语搭配不当、主语和宾语意义上搭配不当等几种情况。 典型例题 1: 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 典型例题 2: 青春之歌 这部小说出色地塑造了共产党员卢 嘉川、江华、林红等人的英雄事迹。 典型例题 3: 同学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典型例题 4: 秋天的北京是美丽的季节。 解析 例 1主谓搭配不当, “ 精神 ” 与 “ 浮现 ” 不能构成主谓关 系,可将 “ 精神 ” 改为 “

14、形象 ” 。例 2动宾搭配不当, “ 塑造 ”与 “ 事 迹 ” 不能构成谓宾关系,可将 “ 事迹 ” 改为 “ 形象 ” 。例 3附加成分 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 干干净净 ” 可以补充说明 “ 打扫 ” 的程度, 而 “ 整整齐齐 ” 不能与 “ 打扫 ” 搭配,可在 “ 干干净净 ” 后把“ 、 ” 改 成 “ , ” ,再加上 “ 把桌凳安放得 ” ,也可删去 “ 整整齐齐 ” 。例 4 是由于语序不当而造成主宾意义不当,应将 “ 秋天的北京 ” 改为 “ 北京的秋天 ” 。 (3)语序不当。语序是指句子各种成分的排列次序。汉语的各种句子成 分排列顺序是相对稳定的。不同的语序可能表达不

15、同的意义。语序 不当主要有四种:词序不当、主客体颠倒、句子成分顺序不当、分 句位置不当。 典型例题 1: 我们认真研究听取了大家的意见。 典型例题 2: 数学对于我不感兴趣。 典型例题 3: 故宫博物院最近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典型例题 4: 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 寻找着,他们在思考着。 解析 例 1词序不当。此例中 “ 研究听取 ” ,颠倒了承接的先后关 系,应改为 “ 听取研究 ” 。例 2主客体颠倒,此句中主体是 “ 我 ” ,客体 是 “ 数学 ” ,应改为 “ 我对于数学 ” 。例 3存在句子成分顺序不当的问 题,这类问题可能造成不同的限制关系,引起表意的差异。此句中 “ 文物 ” 究竟什么时候 “ 出土的 ” ?换原句表述,则为 “ 两千多年前 ” , 实际上不是,这就因语序不当导致了表意的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