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论文_区域经济发展论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9394102 上传时间:2018-01-2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经济学论文_区域经济发展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区域经济学论文_区域经济发展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区域经济学论文_区域经济发展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区域经济学论文_区域经济发展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区域经济学论文_区域经济发展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域经济学论文_区域经济发展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经济学论文_区域经济发展论文(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论文对推动国内产业转移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考专 业:区域经济开发与管理姓 名:武宁宁准考证号:011013100749身份证号:41092319900801242X联系电话:15188820039是否申请学位: 是 目录摘要 .11.国内产业转移的趋势和特征 .12.国内产业转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 产业转移滞后现象比较严重 .22.2 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22.3 环境资源压力加剧 .33.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科学内涵 .33.1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目标 .33.2 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其主要问题 .33.2.1 地区间发展极不平衡 .43.2.2 区域之

2、间的利益磨擦和冲突 .43.2.3 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制约 .43.3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路径的思考 .43.3.1 推动区域之间企业的合作 .43.3.2 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宏观调控 .53.4 完善法律法规 .54.推动国内产业转移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思考 .54.1 科学统筹规划国内产业转移 .54.2 营造有利于推动国内产业转移的环境 .64.3 坚持促进区域经济合作 .64.4 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6参考文献: .81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协调问题日益突出。这一问题的出现对不同区域之间的分工协作产生了一定得影响。本文对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

3、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产业转移是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重要途径。在分析国内产业转移的趋势和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目前国内产业转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推动国内产业转移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思考。关键词:国内;产业转移;区域经济;协调发展1.国内产业转移的趋势和特征经过改革开放三十二年的发展,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一个快速增长期。然而,在经济快速增长时,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区域分化明显,各区域之间的经济差距也在逐渐拉大,表现较为显著的就是各区域产业结构的分化严重。国内产业转移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脚步。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区域协调发展高度重视。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

4、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东中西部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和收入差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要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温家宝总理2011年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要“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为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指明了方向。推动国内产业转移,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有利于将中西部地区的资源、能源、劳动力、市场等方面的优势,与东部沿海地区的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的优势有效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促进东中西部地区的经

5、济和社会发展。 “十二五”时期是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国内产业转移是实现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迫切需要。为此,积极引导中国的产业转移,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重要课题。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大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政治问题。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深入探讨制约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各种因素并提相应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出发,通过分析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思路。产业转移是在市场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些产业通过生产要素的流动,从一个地

6、区转移到另一个地区的经济行为和过程,是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利用得天独厚的政策和区位优势,2抓住港澳台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大量承接和发展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加工业,技术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呈快速发展态势,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而且成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国内产业转移的总体趋势和特征是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趋势将继续得到加强,东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的规模不断扩大。随着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省份向中西部地区欠发达省份转移,东部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传统制造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中部和西部一些省份的工业能力明显增强。并呈现

7、以下趋势与特征:一是在经济区域之间的“大梯度转移” (即东部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如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区位选择规模情况;二是在各行政省份之间的“小梯度”转移(即东部发达地区向东部欠发达地区转移) 。如广东省,在产业转移方面,提出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共建产业转移园,在 20082012年安排竞争性扶持资金 500亿元,推动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粤东、粤西、粤北转移,实现“提升珠三角,带动东西北” , “产业转移”战略正推动广东走向经济转型发展之路。三是在一体化经济区域内的转移(即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经济圈内部的资本流动) 。在被转移的产业类型上,既有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又有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

8、集型产业的转移。2.国内产业转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1 产业转移滞后现象比较严重中国区域产业转移中存在严重的滞后现象。根据有关统计资料,从全国范围来看,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逐步推进,至 2008年中国所有地区都脱离了最原始的以第一产业为主导的产业格局,进入了以第二或第三产业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在东部地区,北京、上海、海南已进入以第三产业为主导产业的经济增长态势,而在中部和西部地区除了西藏自治区以外,各省均是第二产业为主导产业。说明中国真正进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省市很少。北京 2010年第三产业的 GDP是 10 330.5亿元、上海是 9 618.31亿元、海南是 946.25亿元、西藏自治区

9、的是 275.41亿元。这说明,以第三产业为先导产业且第三产业国内生产总值超过千亿的在全国只有北京和上海这两个大都市。以东部地区为例,北京 1994年的第三产业 GDP就超过了第二产业的 GDP,上海则是在1999年进入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产业格局的。这充分说明中国区域产业转移存在产业滞后问题。2.2 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一方面,经过多年的发展,中西部大多数省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已有较大改善,但因运输周期长、运输成本高等因素,对吸引和承接产业转移有一定影响。另一方面,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软环境方面,中西部地区也面临一些问题:如政府办事效率不高、行政行为不够规范、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相关服务体系不完善,金融、财

10、务、咨询、3信息、技术服务等较为落后,特别是在当地融资难问题比较突出,使一些外来投资者可能面临政府扶持有限、资金来源单一、融资成本过高和企业后续发展资金严重不足的困难;产业承接地缺乏技术、营销、管理和商务等各类人才。并且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不足,多年来一直徘徊在 1%以下;高科技人才不足且流失严重,科研成果难以实现产业化并形成现实生产力;整个社会也未能形成保护创新的良好氛围,由于企业的法人实体与市场主体地位不明确,从而削弱了企业技术创新的利益驱动机制和风险意识。2.3 环境资源压力加剧一些转移出去的产业对承接地产生了新的污染,影响当地的可持续发展。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是一个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区

11、域。由于长期过度开发,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沙尘暴等自然灾害严重,而且给其他地区的生态环境也带来了较大影响。目前,在东部沿海地区发达省份转移出去的产业中,大多数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也有一部分产业是因为受到环保政策的限制而转移出来的。虽然中西部地区的地方政府也强调有选择地引进产业,但从现实情况看,也存在盲目选择和受到不良政绩观的影响,承接了一些高污染产业。这些产业对中西部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更加关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问题,在系统分析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基础、资源状况、环境容量的前提下,制定并实施一些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以

12、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增强中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3.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科学内涵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原则,其必要性已成为全国上下的一致 共识。但如何才能科学地理解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并在这一科学内涵的引领下,指导制定和实施科学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和规划,这依然需要我们加以认真的思考和厘清。 3.1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目标当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目标定位于缩小区域之间发展水平的差距,工作的重点也集中在迅速提升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上。而落后地区为了迅速提升本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工作重点自然而然地集中在了提升本区域 GDP的增长速度上。一个区域

13、的 GDP增长速度的提升主要依赖本区域的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外需(包括国内其他区域对本区域产品与服务的需求和对外出口)。其中,投资需求对本区域 GDP增长的作用在短期内是最明显的,因此,落后地区的政府自然便 将工作的重点放到了对外招商引资的工作上。事实上,这些投资项目很难真正从本区域的实际出 发,仅仅是由于政府给予的特殊优惠而吸引过来的投资,因此这种优势难以持续。再加上各区域的投资常常会4在同一时间段集中于一些共同的热点,致使区域之间在一些热点行业上形成过度竞争的格局,其结果必然是落后地区缺乏优势,原来流入的资本逐渐退出,经济发展水平依然无法真正得到改观。3.2 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其主要问题 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主要是处理好东部和中西部的关系、沿海和内地的关系。自改革开放后、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战略发生了转变、坚持全面实施邓小平关于“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 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以发挥优势、加快全国经济整体增长为目标的“非均衡发展”战略。3.2.1 地区间发展极不平衡 一直以来,我国经济的发展极为不平衡,东部经济发达,中西部发展落后。统筹城乡发展、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是一项带有全局意义的重大体制攻坚任务,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十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