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本教研:基于幼儿园语言教学课例教研实践的策划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9394053 上传时间:2018-01-2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本教研:基于幼儿园语言教学课例教研实践的策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园本教研:基于幼儿园语言教学课例教研实践的策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园本教研:基于幼儿园语言教学课例教研实践的策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园本教研:基于幼儿园语言教学课例教研实践的策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园本教研:基于幼儿园语言教学课例教研实践的策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园本教研:基于幼儿园语言教学课例教研实践的策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本教研:基于幼儿园语言教学课例教研实践的策划(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东 山 县 教 师 进 修 学 校 幼 研 室教研 项目策划 暨活 动记录2012-2013 学年 上 学期 前 研讨背景:近二年,我县招聘了幼儿园新教师,她们专业学历集中,有朝气、项目负责人 董亚莉项目名称 园本教研策划基于幼儿园语言教学课例教研实践时 间2012 年 11 月 22 日 地 点实小附属幼儿园教研主题 在“幼儿文学作品”的欣赏中,怎样引导幼儿在充分的理解、体验的基础上表达表现和迁移拓展?执教教师实小附属幼儿园: 方锦婷 前何中心幼儿园 林 虹项目审批 期准备 活动指导、重点发教师、研讨话题 有激情,但课堂教学基本功欠指实,教学经验和实践技能有待加强。面对现状,我们以教师集体教

2、学现场中存在的困惑作为切入点,试图通过互动式课例为载体的园本教研。本学期,我们计划围绕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课例研讨,旨在帮助教师明确幼儿园语言教学的相关目标、内容、和相关教学策略,提高教师语言教学能力丰富学科素养。让教师们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品的语言教育价值,思考作品中能使幼儿获得哪些语言经验。通过互动式课例为体的园本教研,多道、促进教师与自我的对话,促使彼此的教育实践,如活动设计能力,课堂调控和点拔艺术、评价、与反馈,不断提升。 研讨主题:在“幼儿文学作品”的欣赏中,怎样引导幼儿在充分的理解、体验的基础上表达表现和迁移拓展?研讨内容: 1、教材分析分析、解读文学作品。2、教学策略方面-帮助幼儿加

3、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体验。 参与对象:2011 年、2012 年新教师、县中心教研组成员活动主持人:董亚莉研讨过程;第一阶段:活动一:解读作品,分析教材 对作品进行解读和处理,既是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也是老师的基本业务要求,本次教研活动我们改变以往老师面对开课前的选材,习惯从其他参考资料中来寻找活动设计,就个人分析、设计的形式,由幼研室、中心园新教师、县中心教研组成员开展了集体备课,特意从省编教师用书中精心选择了五篇较为经典的文学作品,如中班的讲述活动我爱我家、大班散文诗活动落叶秋天的雨、中班诗歌活动伞、大班故事活动漂流屋等,试图引起教师对省编教材的关注与兴趣。第二阶段:活动 指导、活动二

4、:人人课例实践、集体备课探讨教材之后,我们要求每位教师自主设计、个人增减、人人开课。一是为了营造行动研究的氛围,提供一个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思考空间;二是以大、中班组同类教师之间开课,教师依据自身特长与经验,从不同角度出发,对语言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反思,琢磨并验证。、活动安排表如下:时 间 听课地点 活动内容 执教者 听课人员 10 月 10 日康美中心园 中班语言:伞 罗舞燕 许娉婷、施敏慧、黄锦玲、方锦婷 故事:漂流屋 张淑芝 林虹、张丽萍、罗舞燕、叶梅10 月 11 日 宅山中心园 讲述:快乐的一家 方雯清 林虹、张丽萍、罗舞燕、叶梅10 月 12 日实小幼儿园 散文:秋天的雨 方锦婷 许娉

5、婷、施敏慧、黄锦玲、方锦婷 中班语言:伞 张丽萍10 月 16 日白埕中心园大班语言:漂流屋 林虹 张淑芝、叶梅、方雯清散文:秋天的雨 方锦婷11 月 22 日 实小幼儿园大班语言:漂流屋 林虹全县园本教研3、通过学习真实的课堂教学实践,教师与作品的对话,从“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助于寻找自身与他人的差距。活动过程第三阶段:活动三:再研教材、达成共识活动主题:如何加深幼儿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研讨活动目的: 1、在分析、解读文学作品的基础上围绕语言教学策略加深幼儿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2、以现场两个语言课例为指导,明确“体验和理解”在语言活动中的重要性。活动准备:在此之前,以备课组教研和个人

6、教研的形式,主要就文学作品的解读、挖掘和处理等方面开展了关于诗歌、童话等文学体裁的语言课例实践与研究活动。活动流程:一、现场课例展示好课引领1、大班语言故事 漂流屋 执教者:林虹 2、大班散文诗 秋天的雨 执教者:方锦婷主持人发言: 纲要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动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有效的活动设计,是教师各种能力的综合反映。承接上阶段的小组教研和个人语言课例研讨实践活动,加强教师对文学作品的分析、解读能力,本次活动主要围绕语言教学中“怎样帮助幼儿加深对文学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展开讨论,以现场语言课例为引领,感受体验和理解在语言活

7、动中的重要性,并在实践策略上达成一些共识。幼儿文学的种类很多,其中包括:诗歌、小说、故事、神话、童话、戏剧、电影等。下面我们先来品读一篇幼儿文学作品。 二、体验讨论主持人交待本次研讨主题在“幼儿文学作品”的欣赏中,怎样引导幼儿在充分的理解、体验的基础上表达表现和迁移拓展?首先现在请执教老师对今天的教学活动进行反思。请两位开课教师在“解读作品”的基础上介绍“通过哪些有效策略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1、执教教师反思: 林虹:在语言教学活动中幼儿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是活动目标之一,也是教学重点。没有让幼儿理解和体验到语言作品中的美和意境,那就不算一次成功的教学活动。在本次活动中我体会到了以下

8、几点。第一,要创设环境,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个引入成不成功对一节课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营造好了环境,能更形象直观地让幼儿理解作品中的画面。第二,细心准备教案,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引导孩子进入活动的意境。成功的一堂课必须要求教师有良好的组织语言的能力。这是一个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第三,准备好教具,例如挂图,贴图,实物等。在活动中,除了教师的语言技巧外,起到关键性作用的就是教具。幼儿喜欢直观地形象的能冲击视觉的东西。幼儿文学承载着一种文化,折射出一种人文精神,它往往没有精巧的修饰,没有严谨的逻辑,没有深藏的城府,而全然是一种大巧若拙,是一派最本真,最自然的生命感觉和意趣。幼儿文学最基本的艺术智慧

9、之一,就是在看似天真简单的故事中隐藏着深邃的意义,隐藏着关于人与自然,关于感恩与冷漠,关于奉献与索取,关于美好与丑陋。 方锦婷: 1、运用多媒体教学,帮助幼儿感受文学作品的意境美多媒体技术可以将静态、呆板的画面变成动态、生动的情景。一些比较抽象的、离幼儿生活经验较远的作品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2、运用背景音乐,帮助幼儿感受美、理解美。选择与幼儿文学作品相通的乐曲,把音乐与文学结合起来,以优美的旋律创设美妙的情境,渲染气氛,使幼儿耳听心动,更容易进入文学作品所描绘的情境。3、变单一性的问题为多样性问题。多样性的问题可以是同一答案的问题教师有多种思维定势。在散文秋天的雨教学活动中提问:你认

10、为散文的哪一段最美?朗诵你最喜欢的那一段给老师同伴听。 2、分组尝试对文学作品等进行体验并设计教学课例。 主持人:大家在设计课例时先分析一下作品,漂流屋作品阐述了什么道理?你觉得能用作品其中的哪些词语或语句表达含义?秋天的雨你觉得能用音乐或美术形式表现吗?怎么表现?还可以通过什么途径(如使用创设情境、教具、提问、分段交流、体验欣赏、互动、表演、仿编、迁移等)表现?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3、然后分组讨论,交流个人经验,大家综合意见推选两个小组代表发言。(主要目的是组织听课教师听诊语言领域的教学活动,让教师在听课中

11、寻找语言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围绕这些问题展开研讨。) 三、小组代表发言黄老师:实小附设园的方锦婷老师执教大班散文诗活动秋天的雨,方老师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向幼儿展现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秋天画卷,营造生动形象、诗情画意的动态画面,把孩子们带入了秋的美妙意境。林老师:课堂教学组织策略体现完整性,大部分教师对语言活动的教学组织已有比较清晰的课堂框架概念,基本上围绕活动引入欣赏文学作品理解作品内容提升领会作品寓意等环节而展开教学。但方老师地备课中对幼儿的分析、研究还不够深入,以致在教学过程中不会灵活应对幼儿的课堂表现。陈老师:教具体现生动、形象性,教师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结合作品的特点制作形象、

12、实用的教具,有背景图、磁贴图片、桌面教具等。这些教具美观、形象,有助于让幼儿更快、更深刻地理解作品,同时也提高幼儿的活动兴趣,保持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何老师:前何中心园的林虹老师执教大班故事活动漂流屋,林教师的教学组织语言富有感染力,讲述声情并茂,始终与作品的情感、意境相融合,注重感染幼儿,提升幼儿,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感悟作品。王老师:二节课例执教教师从教具的制作、活动设计的环节、组织形式及师幼间的互动环节上都做了精心的准备,教学目标明确、清晰,教学内容有机整合,教学环节层层递进,活动过程中老师能够面向全体幼儿,注重创造平等和谐的师幼的氛围,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体现了新的纲要精神、新的教育理念

13、,给与会教师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借鉴主持人:大家认为可以通过什么途径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表现。 朱萍萍:理解体验作品。在学习文学作品的基础上,教师还有必要进一步组织与作品内容认识的有关活动,帮助幼儿深入理解体验作品内涵,尤其是让幼儿切身地感受经历作品中所展示的情感心理和精神世界。 张老师:通过对话、动作表情再现文学作品,帮助幼儿加深理解体验作品内容。表演过程中,教师在旁边领诵故事,串连情节,扮演某个角色的幼儿则在角色台词需要时参与对话独白,其余幼儿可以随教师附诵故事。林艺珊:幼儿可以学习仿编诗歌,仿编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迁移作品经验的过程。课前教师可准备(或与幼

14、儿一起准备)一些实物、图片并丰富幼儿的相关经验,这些实物、图片或相关经验应能围绕故事主题诱发幼儿联想。方锦玲老师:不强调让幼儿机械记忆背诵文学作品内容,减轻幼儿短时记忆负担,以便他们将注意更多地投向学习过程的理解和思考。张老师:幼儿学习文学作品,需要通过聆听、诵读、阅读图画、观看动画等方式接受理解文学作品。重点放在幼儿的理解方面。根据作品的难易程度,或采用比较直观形象幻灯,或使用挂图,或配以桌面教具,辅助作品的教学;比较浅显易懂的作品,可以直接给幼儿朗读作品即可。 主持人:幼儿对美的理解需要成人去开发,去引导、去点拨。如果所提的问题是单一的、回忆式的或者是封闭式的,那就没有给幼儿更多的思考、想

15、象和选择的余地。那么,如何提问,提什么样的问题,才能为幼儿设置开放民主的探讨过程呢?蔡秀敏:问题可以是同一答案的问题教师有多种思维定势,如对“故事中有谁”这一问题,可能有多种语言表述。答案只有一个,但问法不同,要尽可能使幼儿学会多种疑问句式,从多种角度了解事物,开阔思路;陈老师:变回忆式的问题为启发式的问题。启发式的问题能开启幼儿的心智,使幼儿乐学好学,并能步步深入。如提出“故事中的人物做了这件事后,不好意思了,小朋友您能帮助他改正缺点吗?”、“谁能告诉他应该怎么做?”等一系列问题,这样的问题能改变幼儿消极被动地接受故事的状态,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郑老师:开放式的问题包括判断性、假设性和创造性问题。这些问题没有现成答案,不受故事语言和情节的限制。如漂流屋的判断性的问题:“你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他这样做对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