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解说词)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9391984 上传时间:2018-01-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哈佛大学(解说词)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哈佛大学(解说词)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哈佛大学(解说词)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哈佛大学(解说词)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哈佛大学(解说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哈佛大学(解说词)(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哈佛大学(上集)十五世纪末,哥伦布发现了大西洋航道,悄然打开了欧洲通往美洲的水上走廊。之后的一百年,五月花号帆船载着一批批英国移民抵达美洲大陆,他们在这块荒地上新手开垦出自己的家园新英格兰。经过历史的数度冲刷,美国历史上的第一座城市波士顿拔地而起。英国移民带来了典型 的英国文化,他们试图把牛津和剑桥的古典式教育移植到这里。1636 年哈佛大学的前身剑桥学院在波士顿成立。一位年轻人注定要成为哈佛永远的领路人。他为创立之初的剑桥学院捐出了一半的财产和所有藏书。他就是约翰哈佛。而学院也无以复加的接纳了他。为了纪念这位卓越的年轻人,剑桥学院更名为哈佛学院。1780 年就在美国建国后的第四年,已走过 1

2、44 年光阴的哈佛学院,晋升为哈佛大学。这一切,被形象的称之为“先有哈佛,后有美国” 。时光的机器在查尔斯河上刻下历史的波纹。19 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慢慢的从内战废墟中崛起,工业革命正处于全盛时期,经济的大发展使科学知识和技术人员炙手可热。而此时,已有 230 年历史的哈佛,却没有了往日的光芒。学院仅有 3 名教授照本宣科,只讲授法律原则。1869 年化学家艾略特出任哈佛第二十一任校长,他在治校章程中提到,人类的希望了决于那些知识先驱者的思维。他们所思考的事情可能超过一般人几年几代人甚至几个世纪。在艾略特的领导和推动下,哈佛大学在美国大学中率先实行选修课制度,同时大幅度提高教授的年薪。经过改

3、革优秀人才迅速往聚。学生的潜能浮出水面,研究的视角立体伸张。艾略特校长重新点亮的哈佛大学的生命之光。沟通中美两国关系,叱咤政治舞台的国际关系学家基辛格博士就是哈佛的毕业生。早在哈佛求学之时,基辛格就是导师认定为知识能量与行动俱佳的人才。临近毕业爱才心切的导师四处奔走,以期让基辛格留校任教。哈佛表示不能接受毕业后直接留校任教的学生。面对这一决定,基辛格博士坦然接受,他知道哈佛之所以是哈佛,正因如此。哈佛认为教授首先应当是一个学者,能够享受挑战和创新的乐趣,而且成与他人进行很有说服力的交流。拒绝平庸的哈佛实行的是社会契约式的教授终身制。不晋升即辞退的递补原则,让很多教授感觉到危机四伏。1977 年

4、基辛格卸任国务卿,此时他向哈佛申请重返学校担任教授,但只研究不上课,无奈被第二次拒绝了。哈佛表示不能接受不履行授课职责的教授。社会契约式的教授终身制有力的印证了哈佛生命力的所在。 “学生一代接着一代,如同海水一浪接着一浪的冲击着陆地。有时是静静的,有时则带着狂风暴雨的怒吼。不论我们认为人的历史是单调的还是狂骤的,有两件事物总是新鲜的,这就是青春和对知识的追求。 ”这是哈佛大学第二十五任校长鲍克在第 340 届毕业典礼上的一段话。而由鲍克校长亲自设置的核心课程至今仍是哈佛的特色。核心课程是每一位新生在一年级必须修完的通史课程。之后才能升到二年级,确定专业。而名为第一夜的音乐课正是核心课程的一部分

5、。相伴激情迸发的艺术家,第一夜呈现的是大师生平轶事,日记片断和当年的录音资料。百年前的乐早已泛黄,但依旧张扬着顽强的生命力。而掩映在城市喧嚣中的哈佛课堂,则随时上演一个多世纪前永恒的音乐瞬间。核心课程就是这样魅力无穷,他的终极目标是让每一位学生的智力技巧和思维习惯趋于多元,充满灵气。如今核心课程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美国大学所采用。成立于 1936 年的肯尼迪政府学院,最初的名字叫公共行政学院。上世纪 60 年代,肯尼迪总统被刺后,学院以他的名字重新命名。肯尼迪政府学院虽然年轻,肯尼迪政府学院却成就斐然。这个政治家的摇篮,培育出了两位美国总统以及多个国家的总统政府委员。亲历哈佛校园,眼前总能浮现出百

6、家争鸣式的辩论。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在哈佛体验着彼此陌生的思维方式。这在些须尼迪政府学院得到了强有力的张扬。国为这里 40%的学生来自美国之外,称得上是哈佛最国际化的学院。眼前的这位约瑟夫奈教授在担任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之前,曾是克林顿政府的助理国防部长和国家情报委员会主席。其实在哈佛的每个学院里会发现很多曾经在美国政府部门担任要职的人物。这种又官又学的经历使他们在授业解惑时更切合实际。经久不衰的传统使哈佛大学与美国政界以及司法界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这里走出的精英,决策着美国的社会政治和经济走向。由此,哈佛被称作美国政府的思想库。当年肯尼迪遴先的总统班子几乎是清一色的哈佛毕业生。也正是包括肯

7、尼迪在内的这套哈佛班底,让尼克松在 1960 年的竞选中一败涂地。八年后,尼克松东山再起,当选了美国总统。上任后,鉴于上次竞选的失败经历,他始终不愿征用哈佛的毕业生。1972 年,尼克松因水门事件被迫辞职,负责审查此案的参议院调查委员会主席、顾问、司法部长检察官都来自于哈佛法学院。就连尼克松本人的首席律师也是哈佛法学院的毕业生。哈佛法学院对美国社会的影响由此可鉴。哈佛法学院创立于 1817 年,虽然比大学部建校晚近 200 年,但仍然是美国最古老的法学院。哈佛法学院为美国及至全世界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律师。虽然法学院和美国政府的关系甚密,但二者一直互相尊重,又保持一定的距离。政府从不干预学院内的学

8、术研究,学生和教授的教和学都享有绝对的自由。在这里任职的教授也大都是法律界极富成名的人物。杰出的毕业生更成为哈佛法学院至尊地位的有力见证。人们渴望经过洗礼的智慧,因为他历久弥坚。这里是哈佛法学院的图书馆,它就像上了发条的时钟,忠实的纪录下哈佛的历史变迁。每年哈佛大学都会迎来全世界数百名访问学者,他们会在哈佛各学院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有的还担任课座教授。如此神奇的经历可能会让很多人感到措手不及。不吝赐教的这位教授就是大名鼎鼎的默顿。与其说他是高不可攀的大师,不如说他是和蔼亲切的学者。而在默顿教授的记忆中,站在斯德歌尔摩颁奖台的那一刻,早已凝固成永恒的瞬间。哈佛人在探求新知的路上默默耕耘,是他们让

9、哈佛历久常新。哈佛人在尊重科学的理念上,开拓未来,是他们让哈佛与时俱进,今天哈佛的年轻学子又延续着哈佛不败的帝国神话。哈佛大学(下集)这是一座多民族多文化汇合的红色城堡。他的空气弥漫着荣耀与梦想,不同国度的人们在这座哈佛园里总能找到归属感。哈佛吸引着每一个需要真知的探索者,改变着每一个踌躇满志的年轻人。置身于哈佛这个高度国际化的家园,不问年龄,不问国籍,只要优秀就能投入哈佛的怀抱。哈佛大学录取率低至 10%,使哈佛能够优中选优,录了到世界范围内最好的生源。面学业成绩优秀只是被哈佛录取的基本前提。充满活力的青春随时都能找到欢唱的理由,然而精妙入微的一段音乐却能如此轻易叩开每个人的心扉。大学是研究

10、学问,追求真理的地方,更是培养学生品性的地方。校园里上千个学生团体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充满生机的校园生态环境。 沿着时间的坐标回望,环绕在校园里的上千个学生社团,以及名目繁多的讲座、演出和展览,则让哈佛的校园生活越发的熠熠生辉。学术的殿堂不分国界。早在二十世纪初就有一位学者为把中国介绍给西方世界而倾尽一生。而要说到哈佛与中国的渊源,恐怕还要再往前追溯将近三百年。饱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霜雨雪,修葺一新的哈佛大学燕京学院呈现出生机盎然的繁荣景象。对于中国的研究,燕京学院构成了美国大学中最具分量的学术派别。在哈佛曾有一位执着的美国人用尽毕生精力来传播中国文化。二站之后更是单枪匹马的开创了美国的现代中国研究领

11、域。显赫的成就让他最终问鼎美国汉学界。他就是哈佛的汉学泰斗费正清。走进费正清的人生世界,你便能触摸到那般炽热的中国情结。当年费正清和同为汉学研究专家的太太费尔玛正是皇城根下盟定爱情宣言,缔结了一辈子的中国情缘。守望三个世纪的光阴,翻阅哈佛古往今来的捐赠史。感人至深的一幕幕再次上演。这座造型别致的小教堂就是由哈佛商学院 1959 届的学生捐资建成,因而取名为 1959 教堂。教堂的每个角落无不散发出校友对母校的感念。在美国,所有的私立大学无一例外的依靠校友和各大财团、基金会的捐赠持续发展。其实要办一所大学并不难,在短时间内为一所大学筹募资也不难,然而持续三百多年痴心不改,倾尽全力默默的守望着这片

12、精神家园,则让人不得不肃然起敬。这种生生不息的精神,恐怕才是哈佛博大精深的根源之所在。徜徉在哈佛校园,几乎每一幢建筑的背后都蕴含着一个动人的故事。威德纳纪念图书馆是哈佛大学的总图书馆。他承载着人们无限的怀念。出身于富豪家庭的威德纳 1907 年毕业于哈佛大学。毕业后的第五年,威德纳和父母一道登上了泰坦尼克号,和电影里描述的一样,这次航程让这个幸福的家庭梦断大西洋,母亲登上了逃命的小舟,威德纳和父亲却永远的留在了冰冷的北大西洋海底。感念儿子对哈佛大学的热爱,死里逃生的母亲倾其所有,捐资兴建了威德纳图书馆。图书馆落成的那一天,母亲又将威德纳的生前藏书一并捐出。并要求入学的考生一定要通过游泳考试。那

13、片吞噬老人全部感情的大西洋若能感应这一切必将流下忏悔的眼泪。1953 年至 1971 年,在普西校长的主持下,哈佛大学筹得资金 8.25 亿美元。2003 年,哈佛大学利用捐赠资金在股票市场上进行筹资,利润高达 48 亿美元,捐赠资金总额猛增至 192亿美元。漫步在查尔斯河畔,残章断片的回忆恢复成他原来的模样。创办于 1908 年的哈佛商学院从一开始就确立了培养领袖的目标。毫不夸张的说,哈佛商学院的一举一动,影响着美国甚至世界的经济走向,他的一言一行牵动着商业领域的潮起潮落。身处于融合了保守与进步的波士顿,哈佛既温文尔雅又勇于承担风险。无论是组建自己的公司,还是发展国家工业,亦或在华尔街投资,

14、哈佛商学院的毕业生悄然改变着世界经济的格局。独特的视角构成了强大的校友 ,其中包括我国高盛集团董事长,强生集团的执行总裁,大都会 ABC 公司执行总裁,纽约市市长,他们都来自哈佛商学院。而这些被誉为全球经济界呼风唤雨的人物,在搏击商海大潮的同时,也不忘返回母校与新一代的哈佛人分享实战经验。这些珍贵的财富让许多大学都望尘莫及。秉承哈佛历来的招生精神,哈佛商学院录取学生同样严格。每年多达 6000 人的申请人,最后只能招收 800 名姣姣者。这里的教师都富有创造力,又真正懂商业,在事实和理论基础上的引导归纳是哈佛商学院的教育模式。商学院的教学经验和所用的教材都被供奉为世界商科教育的典范。由商学院教

15、师跟踪公司运作,写出的成功或失败的商业管理案例,让学生掌握了颇为难得的第一手材料。如今哈佛商学院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商务案例制作机构。世界上销售的超过 80%的案例都出自哈佛商学院。然而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即使是对商学院的学生,哈佛的案例资料也不是免费的。平均每个学生在完成学业的时候,用来购买案例资料的费用,大抵在 2000 美元。哈佛商学院独创的案例教学法,为学生日后成为商业领袖提供了可能。哈佛商学院的学生在两年的学习中平均要分析 800 个案例。这种高密度的案例分析训练,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归纳和推理的能力。这样才能在浩繁材料的基础上总结出规律所在。在哈佛,中途辍学而后创造奇迹的学生大有人

16、在。其中有一个人的名字如雷贯耳,他就是美国首富比尔盖茨。当比尔盖茨还是学生的时候就因为忙于创建微软而中途退学,尽管微软大功告成,但哈佛并不支持学生中途辍学开办公司。学校认为,学生不离开学校也能成为创业者。革故鼎新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大概每三十年,哈佛会对学校的教学内容进行一次根本性的教学调整。而目前的基础课程是上世纪 70 年代设置的。哈佛大学在艺术和科学方面的研究可谓广博而精湛。眼前的这座博物馆叫玻璃花博物馆,它收藏的是用玻璃制作的各种植物模型。在这个由玻璃和植物组成的世界里,艺术的完美和科学的精准得到了完美的统一,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珍贵收藏。在哈佛大学白色的行政大楼前,耸立着学校最早的捐赠者约翰哈佛的铜像,也是极富魅力的艺术品。而铜像底座上的三行字,却是世人皆知的哈佛三大谎言,其一,铜像并非根据哈佛本人的真实相貌建造,其二,约翰哈佛只是大学的捐赠者,而不是底座上写的创建者。其三,哈佛的建校时间是 1636 年,而不是铜像上写的 1638 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