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中考语文冲刺练课件:专题26-理解实词含义,掌握虚词用法(29页)

上传人:v****1 文档编号:293648 上传时间:2017-01-17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2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中考语文冲刺练课件:专题26-理解实词含义,掌握虚词用法(29页)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新课标】中考语文冲刺练课件:专题26-理解实词含义,掌握虚词用法(29页)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新课标】中考语文冲刺练课件:专题26-理解实词含义,掌握虚词用法(29页)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新课标】中考语文冲刺练课件:专题26-理解实词含义,掌握虚词用法(29页)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新课标】中考语文冲刺练课件:专题26-理解实词含义,掌握虚词用法(29页)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中考语文冲刺练课件:专题26-理解实词含义,掌握虚词用法(29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中考语文冲刺练课件:专题26-理解实词含义,掌握虚词用法(29页)(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专题 26 理解实词含义,掌握虚词用法 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考向 1准确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含义 准确地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常用义,包括辨别通假字及其本字的意思;理解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并比较其与今义的差别;准确地解释一词多义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辨别词类活用的语言现象,并结合语境解释其意义和用法等。 考点自主梳理 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解题方法 1字形分析法。汉字中的形声字占 80%以上,而形声字的形旁有表意功能。因此,通过对字形结构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探求字的意义。如“暮寝而思之” (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中的“寝”字

2、,从“宝盖儿 (宀 )”,状似房屋,表示和房屋里活动有关,如“寐”等。再如“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 江城子 密州出猎 )中的“酣”,从“酉”,它不同于“寝”“寐”等字,可见它的古义和“睡觉”无关,而是“酒醒”。 2语境探究法。 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中的“再”与“一”“三”相对使用,可见它不是指“又一次”,而是“第二次”。 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3结构分析法。对实词所在的句子作成分分析,对实词所在的词组作结构分析,同样可以帮助我们确认该词的意义。如“是进亦忧,退亦忧” ( 岳阳楼记 )中的“进”,它的反义词是“退”而不是“出”,可见它的意义不是“进去”

3、,而是前进,引申为“在朝廷做官”。再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奔”与“箭”所处位置相同,且都做宾语,那么就可断定“奔”也是名词,意思是“飞奔的马”。又如:“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 捕蛇者说 )(出:出产的东西;入:收入的东西 ),这是动词活用为名词。“将军披坚 (坚硬的铠甲 )执锐 (锐利的武器 )”( 陈涉世家 ),这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4成语助解法。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因此借用成语中的实词词义有时也能让我们“绝处逢生”。 如“赴汤蹈火”中的“汤”古义是“热水”的意思。与“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 送东阳马生序

4、)中的“汤”意义相同。又如“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中的“池”古义是“护城河”,与“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中的“池”意义相同。 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5联想推断法。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答试题中的实词词义。例如,“一士人善画和旦而过之。轴必坠地”,要求解释句中加点的词。依据 口技 “京中有善口技者”中的“善”当“擅长”讲, 木兰诗 中的“旦辞爷娘去,暮至黑山头”中“旦”当“早晨”讲,再结合语境,可以推断此处的“善”也是“擅长”的意思,“旦”也是“早晨”的意思。 6代入检验法。对于选择、判断类的词语解释题,最简单

5、的是将所给的义项放入各自的具体语境中去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之处的即为正确答案。 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考向 2掌握“之”“其”“以”“于”“而”等常考虚词用法 初中课本出现的常见文言虚词有“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等 18个,结合近年中考题型看,文言虚词的考查方向明确,主要从“意义”和“用法”两个角度考查,考试中经常考到的也就是“之”“其”“以”“于”“而”等几个,题型比较稳定,以四选一型的选择题形式为主导,很少以解释题出现的。常见的选择题题型有:(1)题干给出例句,要求从选项中找出与题干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或不同的

6、选项; (2)选择不同句子中相同的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异同; (3)选择不同的文言虚词,比较它们 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 (4)选项给出解释,选出正确的或错误的。 解题方法 1综合归纳法。我们要结合教材,逐个落实这 18个文言虚词,尤其是常考的那几个。综合归纳它们的各种义项和用法,掌握常用意义,了解特殊用法,绘制成图表,加强记忆,在阅读的具体语境中掌握具体意义,在考试过程中考生便能有本可循了。 2. 内外联动法。试题中大多有出自初中课本内的句子,这样我们就可以利用熟悉课文内文句的优势来帮助辨析课外语段中句子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017/1/17 该课

7、件由【语文公社】 3. 代入筛选法。当在具体语境中很难推断某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时,我们可以利用熟记的知识逐一代入筛选,文从字顺的即为正确用法。 4. 语境推断法。一般而言,需要判定的虚词的上下文语境完整,语句的整体意义实际上限制了某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因此考生也可根据具体的上下文来进行判断。 5词位句意法。一些虚词在句中不同的位置起不同的作用,比如“也”,句末助判断、陈述、疑问、感叹等语气,在句中一般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其”在句首一般是语气副词。因为“其”不能作主语;在句中动词后一般是代词,在名词代词后一般是语气副词。此外我们还可以根据句子的大意推断出虚词在 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

8、公社】 文中的用法和意义。如“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一句中“因”的意思,可以结合句子的意思“抄完后,赶紧跑去送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就能够广泛地阅读很多书”,确定“因”相当于连词“于是,就”,表承接关系。 6成语联想法。成语是简洁精辟的固定词组或短句,绝大多数源于古诗文。因此,其中许多虚词的含义与用法和文言文中的完全相同。根据这一特点,利用自己熟悉的成语来推断文言虚词的含义,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如 “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可用“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等成语来推断, 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9、 这里的“因”是介词“依照、根据”之意。又如“其始相助,后必相恶”中的“相”,我们可以用成语“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这一相同结构的成语来推断,这里的“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随堂热身反馈 基础集训 1 【 2012 广州 】 根据课本,解释下面文言文句子中加点的词。 。 (1) 闻之,欣然 规往 ( ) (2) 同舍生皆 被绮绣 ( ) (3) 每有 会意,便欣然忘食 ( ) (4)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 空游无所依 ( ) 计划 通“披” ,穿着 体会,领会 在空中 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 村中闻有此

10、人, 咸来问讯 ( ) (2) 而 或长烟一空 ( ) (3) 吾 日三省吾身 ( ) (4)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 ) (5)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 病矣 ( ) (6) 宅边有五柳树,因 以为 号焉 ( ) 都 有时 每天 即使 困苦不堪 把 作为 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3 【 201 1 烟台 】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 寒暑易节,始一 反焉 ( ) (2) 媵人持 汤沃灌,以衾拥覆 ( ) (3) 君将哀而 生之乎 ( ) (4) 吾妻之美我者, 私我也 ( ) “反”通“返”,往返 (返回 ) 热水 使 活下来 偏爱 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11、】4 【 2013 预测 】 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 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 得我而 为之。 A 加:虚夸 B 乡:通 “ 向 ” ,从前 C 得:通 “ 德 ” ,感激 D 为:做 A 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解析 加:益处 。 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5 【 2012 桂林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 。 (1) 躬耕 于南阳 ( ) (2) 还 于旧都 ( ) (3) 以

12、告先帝之灵 ( ) (4) 咨臣 以当世之事 ( ) 在 到 来 拿 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6 【 2012 梅州 】 下面句中加点的 “ 之 ” ,同 “ 无丝竹之乱耳 ” 中的 “ 之 ” 用法相同的是 ( ) A 何陋 之有 B 公与 之乘,战于长勺 C 予独爱莲 之出淤泥而不染 D 醉翁 之意不在酒 C 解析 曹刿; 的”的意思。 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7 【 2012 娄底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 “ 以 ” 与 “ 以中有足乐者 ” 中的 “ 以 ” 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B 无从致书 以观 C 以塞忠谏之路也 D

13、 以其境过清 D 解析 ”的意思; 顺承,来;因果。 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8 【 2012 眉山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陈胜、吴广 乃谋曰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 扶苏 以数谏故 此独 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C 不足 为外人道也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D 吴广以为 然父利其 然也 B 解析 乃:于是 , 就;竟然 。 以:因为 。 为:向;为了 , 表目的 。 然:正确;这样 。 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9 【 20 12 铜仁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以君之力 扶苏 以数谏故 B 河曲智叟笑而止 之曰 此则岳阳楼 之大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