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44.信息技术教学中互动策略的研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29354867 上传时间:2018-01-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844.信息技术教学中互动策略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4844.信息技术教学中互动策略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4844.信息技术教学中互动策略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4844.信息技术教学中互动策略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4844.信息技术教学中互动策略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4844.信息技术教学中互动策略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844.信息技术教学中互动策略的研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信息技术教学中互动策略的实践研究【摘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互动策略的研究表明,以互动式教学让学生避免被动地接受教师信息,主动地根据先前已有的知识基础,有选择性地、批判性地感知外在信息,学习建构新知识,教学效果非常好。本文列举了三个研究中较成功的互动教学策略,并以教学案例辅以说明。【关键词】信息技术 互动策略 实践研究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以来,信息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地发展。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从传统的计算机领域扩展到一切与信息有关的各个领域,教学目的从传统的学会软件应用发展到“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这就要求教学方法也必须在原有基础上得到相应地发展和丰富。笔者通过在课堂上的实践研究发现,在信息技术

2、教学中合理使用互动式教学,能让学生避免被动地接受教师信息,主动地根据先前已有的知识基础,有选择性地、批判性地感知外在信息,从而学习建构新知识,其教学效果非常好。以下是在研究中三个较成功的互动教学策略,并以教学案例辅以说明。一、课堂辩论互动策略课堂辩论的形式比较容易形成互动氛围,但如果是为了“互动”而“辩论”则失去了这种互动方式的内涵。这里所说的课堂辩论,是以辩论为形式,互动为方法,学生围绕辩题,以自己的亲历、所闻、所感阐述观点,教师作为辩论组织者,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让全体辩论者,即学生,构建出新的知识体系。案例一:信息技术基础6.3.3 做个有自我保护意识的文明网民辩

3、题:当电脑上出现网络上的不良信息时,应该如何面对?正方观点:马上关闭电脑,自我反省一小时,然后写深刻检查,主 动向老师承认错误,保证以后不再发生同样的事情,并热情邀请父母监督检查。反方观点:既然出现在我的电脑上,说明有一定缘分。都说是“ 不良信息”,且让我作为“反面教材”仔细研究一下不良到何种地步,为防中毒,我先戴上口罩。辩论实施:(1)分组:学生自 选正、反方观点,并按照选定的观点重新就座。(2)辩论:学生根据自己的 亲历、所闻、所感展开辩论。教师不对学生的论点进行评判,只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辩论过 程中,允 许学生改变观 点,加入 对方阵营。(3)总结:可以由学生 总结,也可以由教师总结、补

4、充。总结的结论要有大多数同学认可,但不必要求所有人意见一致。案例分析:此章节的主要内容是“网络道德”的相关知识。教学中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学生会觉得2老生常谈,也难以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做一个文明网民的重要性,教学和教育的效果都不会理想。而将敏感话题设为辩题进行辩论,利用互动教学的形式,则能有效避免学生陷入被动灌输,有利于知识体系的自主构建。辩论互动策略中, “辩题”是基础。辩题不但要让学生有感发,有话说,还要说起来没完没了。所以在设计辩题时,一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二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在这个案例中,辩题就结合了学生在上网过程遇到的实际问题,并且也考虑到了现阶段网络信息的实际状况,即良莠不齐。如

5、果辩题改为“如何做个有自我保护意识的文明网民”或“怎样才算有自我保护意识的文明网民” ,学生就会陷于泛泛而谈,甚至无话可谈。辩论互动策略中, “正反方观点”是引导。它可以设计得比较偏激甚至荒谬,这不仅仅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也是为了双方都有辩驳对方的空间,也有利于辩论的最终结论趋向合理。在这个案例中,用了趣味性的语言阐述正反方观点,既符合了青少年的心理状况,也能让对方一眼看出其错漏之处,促发了学生的辩论欲望,降低了辩论的难度,为辩论的顺利实施作好了准备。辩论互动策略中, “辩论实施”是关键。要利用“辩论”的形式发挥互动式教学的真谛,教师在组织实施辩论的过程,既不能表明自己的观点,也不能点评学生的

6、发言,不然就是空有“辩论”之形而无“互动”之实了。教师的任务只是维护课堂纪律和激励学生发言。我在实施在这个案例的过程中,主要任务就是寻找因害羞而只敢在座位上小声反驳对方的同学,鼓励他起立大声表明自己的观点,而当有学生被驳得哑口无言时,我则赞扬他观点的可取之处,并“好心地提醒”他是否愿意改变观点,加入对方阵营。总之,辩论中一定要给学生以充分的发言空间和自主意识。辩论互动策略中,辩论只是方式,目的是让学生自主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在这个案例中,有“在上网时遇到不良信息”这种经历的学生很多,学生对这种遭遇的态度有愤慨、无奈、无所谓等,不一而足。但经过深入讨论后,学生会考虑,为什么会有不良信息(因为有不良

7、的人) ,怎样减少不良信息(不良的人少了,不良信息就少了) ,我该怎么做(不做不良的人,防备不良的人) 。学生在辩论中通过对各自经历的讲述、各自观点的阐述,学生之间做到了信息、情感的沟通与交流;在辩论中,学生能看到“如何做个有自我保护意识的文明网民”的主流意识,在对各种观点扬弃的基础上,最终形成对这一问题的完备的知识和观点体系。二、任务驱动互动策略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信息技术软件应用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设定某一任务(如制作某一主题网站) ,指导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学习各种软件应用方法(如 FrontPage的各种功能) ,最终完成任务,学会知识。而此处作为互动策略之一的任务驱动,则与传统意

8、义上的任务驱动教学法不同,学生不是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新知识,而是在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中,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来完成新任务。在此过程中,学生不断完善、修正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找到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构建自主知识体系。案例二:算法与程序设计2.3.3 循环结构任务:打印如图 1 的菱形互动教学过程:(1)教师给出任 务,并请学生思考、交流、讨论,给出程序。图 13(2)有学生给出 【程序 1】:Print *Print *Print *Print *Print *Print *Print *Print *Print *(3)请其他学生 评判【程序 1】,并说明理由。有同学认为

9、:该程序有点“ 傻”,缺乏“ 技术含量”。也有同学认为:如果要打印的图形比较大, 图形的行数与“ *”的个数较多的话,用这种思路就难以完成程序。(4)教师总结学生的意 见,并引导学生研究绘出图形的关键“要素” ,并对【程序 1】进行修正,逐一体现这些“ 要素” 。(5)学生经过第二次思考、交流、 讨论,教 师参与帮助,认定绘出图形的关键“要素”包括每一行的起始位置、图形的行数、每一行“*” 的个数。(6)教师请学生根据 讨论的结果对【程序 1】进行修正。有学生给出【程序 2】,解决“ 每一行的起始位置” 这一要素:Print Tab(5);*Print Tab(4);*Print Tab(3)

10、;*Print Tab(2);*Print Tab(1);*Print Tab(2);*Print Tab(3);*Print Tab(4);*Print Tab(5);*(7)教师请其他学生 评判【程序 2】,并说明理由。学生的共识是反复使用 Print语句,非常麻烦。有学生联系教材上等腰三角形的打印思路,想到用“ 嵌套循环”的方法。给出不完整的【程序 3】For i = 1 To 9Print Tab(?);For j = 1 To ?Print *;Next jNext i(8)教师总结学生的意 见,并进一步表明,下面的任务就是找到 i值与起始位置、 “*”的个数之间的关系。即如表 1:

11、i 1 2 3 4 5 6 7 8 94起始位置 5 4 3 2 1 2 3 4 5“*”的个数 1 3 5 7 9 7 5 3 1(9)学生研究表 1,发现很难找到他们之间的关系。其困难之处在于起始位置和“ *”的个数都是对称变化,而 i值不是。但 i值是可以自由设定的,那么,能否让 i值也对称呢?有学生考虑让 i值的范围为-4,4,则 Abs(i)为一组对称的数列。如表 2:Abs(i) 4 3 2 1 0 1 2 3 4起始位置 5 4 3 2 1 2 3 4 5“*”的个数 1 3 5 7 9 7 5 3 1(10)在表 2 的基 础上,学生很容易找到 i值与起始位置之间的关系:起始位

12、置 = Abs(i)+1这样, 【程序 3】可以完善为【程序 4】:For i = -4 To 4Print Tab(Abs(i)+1);For j = 1 To ?Print *;Next jNext i但此时仍旧看不出 i值与“*” 的个数(即内循环次数)之 间的关系。(11)在教师的帮助下,借助另一组单纯的对称数(n),来找两者的关系。如表 3:Abs(i) 4 3 2 1 0 1 2 3 4“*”的个数 1 3 5 7 9 7 5 3 1n 1 2 3 4 5 4 3 2 1这样可以看出,“*”的个数 = 2 * n 1 , n = 5 - Abs(i)所以, “*”的个数式= 2 *

13、 (5 Abs(i)) 1(12)完成程序:For i = -4 To 4Print Tab(Abs(i)+1);For j = 1 To 2 * (5 Abs(i)) 1Print *;Next jNext i案例分析:本案例中的任务是一道理解上比较困难的题目,如果只是教师讲解,教学效果一般,如果放手让学生摸索,很多学生会无功而返。而采用任务驱动互动策略,集全体师生的智慧,随时互通信息,相互提高,相互补充,寻求最完善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则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案例中,正是不断有学生提出方案,又不断有学生提出修正意见,才能让全体学生一起迈向解决问题的成功之岸。整个过程是学生自主思考的过程,是对

14、以往知识综合运用的过程,也是学生之间信息、情感的交流过程。5在任务驱动互动策略中,任务既是触发学生研究的动力,又是学生研究方向的引导。在本案例中,看似只研究了一个任务(打印菱形) ,但实际上,在第(4)、(7)、(8)等步骤中,教师又给出了一些小的任务,明确了研究的方向,为最终形成正确的程序思路奠定了基础。在任务驱动互动策略中,教师的引导作用是很重要的,但教师又不能过于引导。缺乏教师的引导,学生可能进入误区而难以自拔;教师过分引导,又会阻碍学生的自主研究。所以,教师如何把握引导的“度” ,是任务驱动互动策略成功运用的关键。在本案例中,当学生的思路畅通时,教师只作信息的接收者和复述者。而当学生陷

15、入很大的困境,或研究方向出现混乱时,教师才给出一点提示(如第(4)、(11)等步骤) 。提示的情况视学生研究的情况而定,换句话说,学生的研究情况决定了教师的授课内容。这种师生互动,既保证了教学进程的顺利进行,也让学生充分发挥了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力。在本案例实施后,有学生并没有限于课堂上的结论,而是继续思考并向我提出了新的思路,他认为用内层 For-next 循环来控制“*”的个数也比较麻烦,而改用 String()函数就简洁得多,他给出的程序是:For i = -4 To 4Print Tab(Abs(i) + 1);String(2 * (5 - Abs(i) - 1, *)Next i这个

16、程序完全出乎我的意料,让我惊喜不已。如果不是用任务驱动互动策略进行教学,学生就只会限于教师所讲的内容,缺乏了主动思考,就不会有这样“超越教师”的效果。三、论文调查互动策略同前面两种直接的以语言为载体的互动不同,论文调查互动策略多以文字形式进行互动。它指的是学生撰写观点论文或调查报告,并将论文、报告进行相互交流,产生新的知识与观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经历了自我知识梳理、二次学习、重立观念的过程,可能时间较长,需要延伸到课后,但它的影响却是长远和深刻的。案例三:信息技术基础1.1 信息及其特征观点论文:电脑是什么?论文要求:(1)字数不少于 500 字;(2)将你的论文 给别人看,听别人的意见;(3)看别人的论 文,告诉作者你的意见,并推荐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