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07.论文-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职能体系建设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29354866 上传时间:2018-01-2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607.论文-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职能体系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4607.论文-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职能体系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4607.论文-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职能体系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4607.论文-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职能体系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4607.论文-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职能体系建设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4607.论文-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职能体系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607.论文-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职能体系建设(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转 变 政 府 职 能 , 推 进 农 村 公 共 文 化 服 务 体 系 建 设以赤峰地区为例内容摘要:2006 年,赤峰市常住人口 438.53 万人,农业人口353.9 万人,占 总人口比重的 80.7%1。转变政府职能,特别是有针对性的服 务农村,成 为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 谐赤峰的必然趋势。近年来 ,赤峰市农 村公共文化服务事 业发展较快,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应该 从完善 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加大重大文化工程 实施力度、充分挖掘优秀民族民 间文化资源、提高 农村公共文化单位的服务能力、加快 农 村文化服务人才队 伍建设、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 等方面推 进农村公共文化服 务体系的构建

2、与发展。关键词: 农村 转变职能 公共文化服务 赤峰引 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靠政府引导,政府要更好地发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引导作用,就必须提升政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导能力 2。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政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规划者、组织者、引领者,制度的供给者、服务的保障者、利益的协调者。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党中央2国务院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真正的小康必须是全面的小康,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的小

3、康。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赤峰市逐步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需开拓思路,从多方面、多角度的进行发展,从而促进赤峰地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全面建设小康步伐。、 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概念政府公共服务体系主要是指以政府为主导、以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为主要任务、以全体社会成员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为基本目标的一系列制度安排,这些制度安排主要表现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与体制创新。内容包括提供公共基础设施,创造就业岗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福利体系,促进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发展;也包括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发布公共信息等。涵盖市场难以有效提供的公共物品、自

4、然垄断和外部经济等。其中,党的十七大把“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作为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提出要“ 坚 持把 发展公益性文化事 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因此,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逐渐提上日程,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也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3二、 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要求完善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农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产品与公共文化服务,维护和保障农民的基本文化权利,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基本要求 3。这是执政为民理念的重要体现,是建设服务

5、型政府的需要,更是各级政府部门应尽的职责和义务。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以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为出发点,以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为目的,以政府为主导,加快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营高效、服务优质、覆盖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充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使农村文化建设在提高农民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促进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三、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主要任务及意义3.1 建设农村文化服务体系的主要任务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主要任务是:完善

6、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加大重大文化工程实施力度,充分挖掘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提高农村公共文化单位的服务能力,加快农村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等。43.2 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义完善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基本要求。这是执政为民理念的重要体现,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需要,更是各级政府部门应尽的职责和义务。加快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反映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意愿,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于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广大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

7、具有重大意义。四、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途径4.1 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加大政府投入,加强旗县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建设,发展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努力使旗县、乡镇、村文化基础设施相对完备,公共文化服务切实加强。赤峰市政府在建设大型公共文化设施的同时,加大力度完善基层文化服务设施,形成了社区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老百姓充分享受到公共文化福利。赤峰市政府对基础设施加大投入力度,着重解决公共文化设施“ 建而不用 ”、“挪作他用”的问题 。红山区 72 家驻区单位和 12 所中小学的体育设施,在节假日免费向市民开放,并免费开放了 47 家公厕和区内所辖公园,全市健身人口达 187

8、 万。5目前,全市施建设了该市历史上最大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博物馆,现以投入使用。敖汉旗文化馆楼建成使用;右旗文化综合楼基本完工;林西县文化综合楼在建。近年,赤峰文化部门不断加大了赤峰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扩建了 14 个旗县区文化馆、图书馆,总建筑面积近 2 万平方米。同时,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让农民在自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文化福利。翁牛特旗梧桐花镇利用互联网办起的“农民学习吧” ,可以上网、借书,全天免费向农民开放;巴林右旗的“流动书屋” 被农牧民称赞为“干旱草原的及时雨 ”,目前, “流动书屋”覆盖巴林右旗大板镇 37个嘎查村、51 个中心,受益 5000 多户;去年全市农村牧区公益电

9、影放映场次补贴 185 万元,建成宁城、克旗、元宝山 3 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中心。 “文化组团、各方参与、政府补贴、群众看戏”的办法,有效解决了农村牧区文艺演出少、农牧民看戏难的问题。敖汉旗乌兰牧骑成立 40 年来,走遍全旗的每一个村落,把戏剧、歌舞、小品、曲艺等综合性文艺节目送到牧民家门口。赤峰市专业团体每年下乡演出 1600 余场,为全市农民送去文化大餐。4.2 加大重大文化工程实施力度,增加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总量。实施重大文化工程,是政府提供公益性文化服务的重要内容。一是实施文化共享工程。以数字资源建设为核心,以基层服务网点建设为重点,以多种传播方式为手段,以共建共享为基本6途径 4,

10、加快进度,加快速度,基本形成资源丰富、技术先进、服务便捷、覆盖城乡的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并努力实现“村村通” 。例如赤峰市地区在内蒙古自治区的统一领导下,落实“远程教育服务网”,覆盖全市所有行政村及嘎查,行政村及嘎查都配备相应的配套设施,同时组织农民党员、种养殖大户定期收看远程教育课程,内容丰富,不仅使农民党员更多的学习和了解党最新动态及党的基本知识,也使村民及时的补充自己的种养殖技术,加大培训力度,从而增加农民收入,切实做到农村公共文化共享。二是实施送书下乡工程。内蒙古从 1998 年开始在农村牧区建立草原书屋,目前建成的每个草原书屋都配备 1688 册图书、100 种音像制品和 30 种报刊

11、,基本可以满足周边农牧民读书需要。其中,汉文书屋有 936 个、蒙文书屋有 464 个,各书屋配备的出版物品种、数量都超出了新闻出版总署规定的不少于 1500 种图书的标准。截至目前,赤峰市已经在 12 个旗县区建成 1010 个草原书屋,基本解决了农牧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草原书屋覆盖全市 50%的行政村及嘎查,让更多的农牧民体会到了文化惠民。4.3 充分挖掘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着力发展农村特色文化,利用各种节庆日尤其是民族传统节日,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为基层农民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服务。高度重视保护和发展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7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

12、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5。赤峰市在民族民间音乐、民族民间舞蹈、民族民间风情、 传统手工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丰富。同时,注重挖掘人文资源,打造农村特色文化。培养和激励“乡土艺术家” ,让他 们在发展 农村文化方面成为“ 领头雁”,实现“一人带一户,一户带一片,一片带一村,一村带一镇”的格局,使得出现很多的特色文化户、特色文化村。目前,赤峰市已有 2 个项目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24 个项目被列为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 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8 人被列为第一批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4.4 提高农

13、村公共文化单位的服务能力。按照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区别对待,分类指导,试点先行,逐步推开,深化旗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劳动、人事、分配等方面的内部改革,建立健全竞争、激励、约束机制和岗位目标责任制,全面实行聘用制和劳动合同制。旗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要面向农村、面向基层。继续落实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向未成年人等特殊社会群体开放的政策措施努力做到公共文化设施共建共享。在国家方针政策的指导下,赤峰市在提高农村公共文化单位的服务能力上,逐步加大力度,进一步完善农村公共文化单位的服务能力,使农村公共文化共享。84.5 加快农村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机构从业人员培训,实施从业

14、资格制度。立足农村,注重发挥农村文化骨干、文化能人、文化名人的积极作用,加强农村业余演出队、业余电影放映队、文化中心户、草原书屋、农村义务文化管理员等业余队伍的培训,形成一支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专兼职公共文化队伍。鼓励农民自办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户、文化室、图书室,支持农民兴办农民书社、电影放映队,大力扶持民间职业剧团和农村业余剧团,促进农民自办文化的健康发展。4.6 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公共服务社会化主要是指将原来由政府承担的一些公共服务职能,大量地转移给非政府组织和私人部门,即从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完全由政府部门或国有提供转变为政府利用社会的力量由社会自治或半自治组织以及私营企业向公众提

15、供公共服务和产品,一些私营部门、独立机构,社会自治、半自治组织等社会组织都将成为公共物品及服务的提供者,为提供相同的公共物品和服务展开竞争。政府通过对社会力量的组织、利用和管理,实现公共管理和服务的社会化,以便在不增加政府规模和开支的情况下改善公共服务,提高行政效率。公共服务社会化可以使许多非政府机构加入到公共服务和产品的提供队伍中来,这样原先由政府承担的很大一部分公共管理职能转移出去,政府可以部分地甚至完全地从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专心于政策的制9定和执行、市场经济秩序的维护、基础设施的建设,真正做到“掌舵,而不是划桨”,为 公众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服务。这也是实现“小政府、大社会” 的前提。

16、要实现公共服务社会化,政府必须广泛采用授权或分权的方式,将社会服务与管理的权限通过参与或民主的方式下放给社会中的一些组织,授权并运用政策鼓励社会中介组织、社区或私营机构承担一些公共服务事业和产品。随着社会结构的变迁,社会多元利益格局的形成,市民社会的成长,大力培育、发展和规范社会中介组织,推进公共服务社会化,建立社会自我管理机制,将成为政府社会管理模式改革的实践取向之一,亦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环节。结语不断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努力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对于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鉴于此,赤峰市地区要抓住这一机遇,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职能体系建设,真正做到文化共享,加快构建和谐社会进程。10参考文献:1赤峰统计年鉴M. 中国统计出版,2006:9102张淑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府责任J.济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