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中考古文翻译复习ppt课件

上传人:v****1 文档编号:293524 上传时间:2017-01-17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3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中考古文翻译复习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苏教版】中考古文翻译复习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苏教版】中考古文翻译复习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苏教版】中考古文翻译复习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苏教版】中考古文翻译复习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中考古文翻译复习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中考古文翻译复习ppt课件(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中考古文翻译复习 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6、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曰 何陋之有? 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就出名了;水不在于深,有龙(居住)就灵验了。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苔藓痕迹碧绿长上石阶,草色青葱映入竹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学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诵读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也没有官府的

2、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作者给他的陋室作铭,是要借陋室表达一种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以山水作类比,引出陋室。 以不高、不深衬 陋 ,以 仙 龙 衬托 德 ,以 名 灵 衬托 馨 ,暗示虽陋室而不陋。陋室因主人的 德馨 而 馨 ,这是陋室生辉的光点所在。 这就点明了短文的主旨。 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这是一联工整的对句。这个对句描写陋室的自然环境优美,烘托陋室不陋。 2017/1/17 该

3、课件由【语文公社】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这也是一联工整的对句,写室中往来人物不俗,衬托陋室不陋。 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这四句写陋室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衬托陋室不陋。 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曰 何陋之有? 总结全文。先以 诸葛庐 子云亭 作类比,反映了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境界,暗示陋室不陋。 然后又引用孔子的话 (君子居之, )何陋之有 画龙点睛,总结全文,与篇首的 惟吾德馨 遥相呼应,有力地表现了作者甘居陋室,不以为陋的高尚情操。 引用典故和孔子的话,对起首的比兴和 斯是

4、陋室,惟吾德馨 都是极好的佐证。 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陋室的特点。 一是自然环境清幽。 上 入 二字,比拟生动。而且一 绿 一 青 ,色彩清丽,生意盎然。陋室的自然环境,显得别致幽雅,宛若 世外桃源 。 二是交往人物不俗。既然 谈笑 的 往来 的都是鸿儒学者,陋室主人的德才自然可想而知。这是以好衬好的映衬手法。 三是生活情趣高雅。 调素琴,阅金经 ,从正面说,是写实,表现室主人的从容淡静;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从反面写,是虚写,表现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总之,作者描写室中之景、室中之人、室中之事,目的都在于表明 惟吾德馨 , 暗示陋室不陋 。这也就为下文 何

5、陋之有 的结论提供了事实依据。 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朗读效果 本文句式整齐,骈散结合, 通篇协韵,音调和谐,节奏明快,读起来琅琅上口,充满了音乐美。 文中的精警名句,如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脍炙人口,流传百世而不衰,显示了它永久的艺术魅力。 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7、 小石潭记 (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从小山岗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见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

6、 (我 )心里很喜欢它。砍伐竹子,开出道路,往下见到一个小水潭,潭水特别清澈透明。(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覆盖着、缠绕着、摇动着、连缀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全文共 5段。 第 发现小石潭的经过,描绘潭的概貌。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这一句交代小石潭的方位和发现它的缘由。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 这一句写发现小潭, 水尤清洌 。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这一句写 潭底 。 青树

7、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这 句 写潭周围的树木。 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整段文字全都是围绕着 “ 石 ”的特点来写潭的。 先用水声、水色从侧面烘托:水声清脆;水色清洌,正由于它是个 石 潭。 接着从正面落墨,写出石潭中石头的种种形状和姿态。 然后又就树木的长势从旁描绘 石 : 蒙 覆盖着, 络 一缠绕着, 摇 晃动着, 缀 连结着,树木的种种姿态,正说明它是长在石上的。 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2)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石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

8、有似的。阳光向下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人逗乐。 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第 2段,写潭水、游鱼。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佩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这一段既写了鱼,又写了水; 明写了鱼,暗写了水。 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是分别从游鱼、阳光、影子等各个角度去点染的。 整段文字没有一个 水 字,但没有一处不在写水。正面写鱼,侧面写水;写的是鱼,见的是水。 先写鱼的游, 空游 两字, 突出了水之清 ,清到了透明的程度,鱼儿在水里游,竟像是在空

9、中没有凭依似的。 继而写鱼的影,借日光来显示,这是从感觉的 另一个角度来写水之清。 太阳照下来,鱼儿的影子都落在了潭底的石头上。鱼、石、影全都清清楚楚,足见水是多么清澈透明。 这 段也写了鱼展现出 生动的画面 。先写鱼呆呆地 动不动,潭底石上印着清晰的鱼影儿,这是 静止 的画面;再写鱼儿飞快地窜往远处,一会儿游过来,一会儿游过去,非常活跃,这是 活动 的画面;最后用 拟人 的手法,说鱼儿 似与游者相乐 ,妙趣横生。 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3)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虎差互,不可知其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小溪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水流像长蛇爬行那样弯

10、曲,或现或隐。那石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相互交错,不知道溪水的源头。 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第 3段,写潭水的来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这一段 写潭水的来源,突出溪水的曲折、悠远。 虽只有三言两语,却刻画入微,给人鲜明生动的印象。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 形象的比喻 。 斗折 写的是溪身,这是 静止 的; 蛇行 写的是溪水,这是 流动 的。一动一静,各具特色。 犬牙差互 写的是 两岸的形状 。潭是 石 潭,岸是 石 岸,特征突出。 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4)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1、。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坐在小石潭上,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包围着,寂静无人,使人心神凄凉,寒透骨节,寂静极了,幽深极了。因为那种环境太凄清,不能久留,就记下这番景致离开了。 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第 4段,写潭上四周景色给人的感觉。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写小石潭周围的环境,突出 凄 清 悄怆 之感。 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5)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已,曰奉壹。 一同去游览的人: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我带着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

12、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第 5段,记下同游者的姓名。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这一段相当于附录。如果仅就一篇游记看,到上一段就可以结束。 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总说 本文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意 渲染 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 气氛 , 抒发 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 心绪 。 本文按 游览的先后顺序 来描写景物。 先 承 永州八记 中的上一篇 钴铒潭西小丘记 ,点明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看见竹林,听到水声,便 伐竹取道 ,见到小石潭。 接着 描写石潭的概貌,

13、抓住石潭形状的特点来描绘,着重写石。 再接着 写潭中之景,着意描写鱼和水,动静结合,写近处所见。 然后写 溪流水源,写远望之景。 最后写 潭上的气氛,借景写情,抒写了作者悄怆悲凉的心绪。条理清晰,毫不散乱。 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8、 与朱元思书 (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风停了,烟雾也消散尽净,天空和群山呈现出一样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飘荡,任船所至(观赏景物)。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山异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美景。 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第 1段,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揽胜景,开启下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以对句发端,从大处着笔, 勾勒出这幅山水画卷的整个形势气象 ,使人觉得天光山色宛然在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