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发展与园区建设的思考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29340558 上传时间:2018-01-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业集群发展与园区建设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产业集群发展与园区建设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产业集群发展与园区建设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产业集群发展与园区建设的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产业集群发展与园区建设的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产业集群发展与园区建设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集群发展与园区建设的思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产业集群发展与园区建设的思考欠发达地区作为一个特定的相对区域,其基本经济就是区域竞争力的弱势。青海属欠发达地区,要提升区域竞争力,加速工业化进程,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必须寻找一种有效的发展模式或发展道路,它不仅能够优化配置区域内自身的资源要素,而且能够吸纳更多的区域外要素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转化。那么青海发展模式或发展道路是什么?这就是产业集群在青海的具体应用形式-园区发展。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产业集群逐步取代以大批量标准化生产为主要特点的福特制模式。凭借其强大的成本优势、市场优势、创新优势和扩张优势,产业集群成为新时期组织工业化的一种新型而有效的空间组织形式,成为欠发达地区快速提升

2、区域竞争力,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一种新型而有效的发展道路。如果说经济全球化是一个自发的市场机制起着主导作用的过程,那么区域经济一体化则是一个政府起主导作用下的积极参与区域乃至全球竞争和分工的进程。在这一过程中,资源要素在更大的范围内迅速流动,使欠发达地区在更广阔的区域和空间获取更多的生产要素成为可能。欠发达地区如何积极对接、良性互动,充分利用发达地区的辐射效应、扩散效应,迅速提升区域竞争力,这无疑又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几十年来许多国家和产业中的企业通过积聚方式所产生的竞争力,以抗衡大企业因规模经济所形成的竞争优势,工业园区是多样的,但不论工业园区的形式如何,它实际是众多实现工业化途径或进程中的一

3、种。处于工业化初始阶段的青海实现跨越式发展,在于要同时完成基本实现工业化和大力推进信息化的双重任务。这就决定了青海跨越式发展不能像一些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和地区,而只能选择有一定历史跨度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十六大报告) 。一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突出了科学技术的先导作用,这是发挥后发优势的关键。二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突出了经济增长方式的优化,这是发挥后发优势的核心。三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突出了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人本地位,这是后发优势的根本。一一一一、产业集群在推动

4、青海新型工业化中的作用机理1、产业集群在化解青海经济总量小、投资能力不足矛盾方面的作用机理。首先,由于集群内部复杂而强大的企业间联系,使得该地区内一个企业或部门的增长,带动区内相关企业和部门的增长。其次,随着集群规模的增大,其集聚效应不断增强,对区外企业和投资者的吸引力不断增加,新的中间投入的使用者、生产商和供应商不断加入,这些反过来又将导致新的加入者和更强的专业化,形成强大的累积效应,促使集群化的良性循环发展。此外,在集群化的过程中,群内企业会不断从周围地区就近获取原材料、劳动力等方面的供给,集群化的深入发展还会导致产业集群规模不断扩大,在空间上不断拓展,其扩散作用将带动越来越多的区域加快发

5、展。2、产业集群在形成企业竞合关系、提高青海资源配置效率方面的作用机理。青海企业特征是规模普遍小,产业层次低,融资渠道少,缺乏竞争力。产业经济学认为,改变这种状况的路径在于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资本优势、技术优势扩大单个企业的生产规模,形成寡头垄断或近似的寡头垄断来占领市场。青海经济总量小,资本和人才相对匮乏,加上知识贫困的固有特征,短期内要在这一条路径上有较大作为极为困难。二是通过联合协作方式扩大产业规模,利用整体竞争优势抗衡实力雄厚的大企业,逐步抢占市场份额。这种路径不受单个厂商资本、技术条件的约束,不受行业进入退出壁垒的影响,对青海更具有可操作性,这种路径的有效实现方式就是产业集群。产业集群

6、的网络化优势在于把大小不等的各厂商和各类机构联成一个有效的网络,各厂商只是该产业集群网络中的一个节点,面对市2场的首先是产业集群本身,其次才是各具体企业。3、产业集群在促进要素导入、增强青海竞争力方面的作用机理。产业集群的前提是开放型发展,通过要素的流动实现关联产业集中化,形成产业聚集平台,有利于改变青海开放程度低的状况,有利于各类生产要素特别是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的导入。产业集群的发展使区域按劳动分工理论形成专业化产业区,有利于提高产业竞争力。集群通过绝对优势、比较优势、要素禀赋或规模经济形成专业化产业区,使大量企业集中于一个主要产业,以生产经营性企业为主,同时包括关联类、依附类、生产

7、性和非生产性基础设施,通过劳动分工,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产业集群战略能放大“乘数效应”,带动区域经济发展。集群战略强调企业在本地的“根植性”,在发展形式上,不仅强调大企业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而且尤其重视中小企业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中小企业相对于大企业不易发生区位移植,更具有地方“根植性”,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而且避免了过去一些专业化地区产业和区域经济相脱离的“二元制”结构,即专业化大企业和区域经济关联度很小的情况发生。4、产业集群在克服青海知识贫困、推动技术进步、促进产业持续发展方面的作用机理。首先,产业集群有利于增强产业的有效需求与供给。集群内相关产品众多,不仅降低了顾客对产品的搜

8、寻成本和交易成本,而且增加了作为买方力量的议价能力,降低了交易费用,使集群利用整体力量通过共谋或串谋的方式形成产业集团,容易增强政治力量,获得政策支持。其次,产业集群有利于产业的持续创新。集群依靠本地企业与关联企业间、企业与支撑机构间集聚形成“区域创新系统”,形成一个由完善的、发达的供应商、有经验、挑剔的客户群、有垂直、水平联系的众多企业和各个支撑机构之间共同作用的综合体,形成知识和技术创新极其有效的扩散系统。再次,产业集群有利于产业形成共同进化机制,克服产业衰退。产业的发展通常要受产品生命周期的约束,而产业集群是由众多企业构成,通过协同效应,形成类似于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共同进化机制,企业

9、容易通过收购兼并、战略联盟、业务整合,实现价值链活动的空间分工,使产业不断升级换代,继续维持价值链活动中的高附加值环节,从而延缓产业衰老,或尽早实现产业转型,维持产业的持续发展。5、产业在加快青海农村工业化、实现工业化与城市化良性互动方面的作用机理。发展经济学理论表明,工业化与城市化是紧密相关、互为支撑的,工业是城市化的首要驱动力,工业的发展带来了产业集群、人口聚集,必然推进城市诞生、变迁和繁荣,而城市化又为产业栖息创造条件,提供环境和市场,从而推动工业化向横向扩展和向纵向延伸。推进农村工业化是加快青海工业化、城市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一一一,实现农村工业化的途径有多种,便捷可行的是引导农民就地创办

10、小企业,促使农民就地转化为产业工人。这一路径已经在浙江、江苏等先发展地区得到了充分的印证。但青海农村创办小企业面临着资金、技术、设备、管理和人才等问题,可谓困难重重。而产业集群中技术溢出和衍生企业的便利性能够促进新企业不断产生,公共服务部门的职业培训、技术支持有效地弥补了农村企业的先天不足,地方政府的积极参与可以不断改善本地基础设施条件与经济发展环境。可以说,产业集群是促进农村工业化的重要途径。二、工业园区是青海实现产业集群的基本载体(一一一一)青海工业园区发展现状我省自 1992 年开始先后建立了园区。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青海生物科技产业园、甘河工业区、格尔木昆仑经济开发区等四个园区。 “十

11、五”期间园区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招商引资和软环境建设的力度,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据商务部关于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2004 年投资环境综合评价情况的通报 ,中西部 15个国家级开发区综合评价结果:我省园区综合指数为 12 名;综合经济实力为 15 名;基础3设施配套能力为 15 名;经营成本情况为 7 名;人力资源及供给为 15 名;社会及环境情况为 10 名;技术创新环境为 10 名;体制建设情况为 10 名;发展与效率为 9 名。-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投资环境有了较大改善。我省四个园区规划总面积 48.44平方公里,规划用地已全部形成开发用地,90%的用地已完成各类项目建设或正在建设

12、。基本实现“七通一平” 具备了引进大工业的条件。-园区发展势头良好,实现了较快经济增长。目前园区累计批准入驻企业 442 户,其中格尔木昆仑经济开发区 182 户、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 146 户、青海生物科技产业园 90 户、甘河工业区 24 户。入驻企业注册资金 28.33 亿元,从业人员达 1.05 万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61 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 48 亿元。-园区外向型经济取得初步发展。四个园区共批准引进境外资金项目 13 个,投资总额9918 万美元,合同外资 9454 万美元。目前园区已经吸引了包括加拿大、德国、台湾、香港等地的投资商和省外的投资商,省外企业占入园企业的比重达

13、 70%。初步形成了包括机械加工、纺织、生物制品、藏药、特色资源开发、食品和精细化工等产业在内的生产体系。(二)工业园区是政府推进工业化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依托工业园区,加快产业集聚,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是青海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综合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工业园区是新时期工业化的一种有效形式。工业化是一个国家由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化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进程的必经阶段。在新经济条件背景下,工业化的组织方式正在实现以下转变:从割裂区域经济活动的整体性,企图通过某一所谓的主导产业发展来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转到重视产业联系,注意产业协调发展和跨部门整体的发展;从政

14、府管理的视角,转到企业发展的视角;从片面强调硬环境转向发展软环境,逐步重视区域创新环境的培养;在发展政策上,已从国家和区域内部的视角,转向从地方和全球相互作用的视角;从游离的企业个体,转向地方产业集群;从片面强调培育大集团,转向促进大中小企业形成生命共同体。在这一转变中,因工业园区作为众多相互关联的企业相关机构的栖息地,政府职能改革和制度创新的示范基地,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过程中流动资本的黏合区,地方产业集群的载体,中小企业的孵化地,世界各地大都把工业园区作为适应这种工业生产方式和组织方式转变的载体,工业园区日益成为新的经济条件下工业化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另一方面,工业园区还是政府推进工业化进程

15、的较好着力点。在工业园区建设中,政府把这一块区域分割出来作为体制和机制创新的窗口,进行一系列的体制革新和制度创新,实现园区发展软环境的优化;把这一块区域作为政府掌握的资源的集中投入之地,通过市场手段和行政手段相结合的办法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园区发展硬环境的优化。因此工业园区成为政府推进工业化进程和参与区域竞争的一个着力点。(三)工业园区是产业集群的主要载体产业集群在空间上的表现形式是相关产业和支撑机构在地理上的集中,因而,产业集群形成和产业集群效应得到发挥的第一个条件就是产业在地理上的聚集性。工业园区就是政府通过优化经济发展的软环境和硬环境,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和鼓励大量企业进驻和发

16、展,使工业园区内单位土地面积上的产出远远高于非工业园区,这样就为形成产业集群和发挥产业集群效应准备了条件。另外要使包括成本优势、市场优势、创新优势、扩张优势等方面的内容在内的产业集群效应得以有效发挥,还应具备一些条件,例如,形成产业配套,产业之间有着密切的物质和技术联系;企业间信息交流渠道畅通,企业间形成良好的信任和合作关系;形成有利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环境;形成被广泛认可的价值观和理念,从而构建区域文化。而工业园区恰恰有利于这些条件的形成。政府组建班子,有针对性地按照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的发展规律,对工业园区进行整体规划和科学管理,在企4业引进上就考虑到产业的配套和企业的联系;通过设立中介机构和提供各种交流场所、交流机会,规范企业的竞争与合作的秩序,增强企业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设立研发机构,通过政策激励,推动企业联合技术创新;把园区当作社区来经营,加强工业园区文化建设从我国工业园区建设的经验来看,大部分工业园区都能按照这样的规律去培育和发展,在政府的作用下,工业园区有利于产业向产业集群的方向发展,工业园区是形成集群的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