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政局工作总结

上传人:lizhe****0001 文档编号:29335489 上传时间:2018-01-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民政局工作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市民政局工作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市民政局工作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市民政局工作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市民政局工作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市民政局工作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民政局工作总结(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市民政局三年工作总结20年,全市民政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现代大民政建设的总体目标,着力在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三社联动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各项工作推进有力,成效明显。一、养老服务业发展实现多点突破一是加强养老政策规划指导。编制实施了全省首个市区和八个县(市)的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编制完成全省首个养老服务业发展规划,出台市养老机构公建民营实施暂行办法,发布全市养老护理员工资指导价,全市养老服务政策规划体系初步建成。二是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各地相继启动 1 所公办示范性养老机构建设,市老年特护

2、中心、松阳县养老服务中心、遂昌县养老中心等项目基本建成,市本级怡福家园项目正式动工建设,顺利完成项目建设与运营管理一体化服务采购,是全省养老机构公建民营模式的新突破,实现项目建设和运营无缝对接;加快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设,启动农村敬老院三年改造转型行动。20年全市新增机构养老床位 2103 张,累计机构养老床位 15209 张,每千名老人拥有机构养老床位 32.8 张;全市新增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 394 个,累计建成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 1246 个,覆盖 100%的城市社区和 69%的农村社区。三是借力发展养老服务业。市政府与省民政厅签订全省首个厅市养老服务业发展专项合作协议,2

3、0年争取省级养老服务业发展资金 1.12 亿元;通过前期积极申报和主动对接,遂昌县被列为省级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市颐养院、云和县和平老年护理康复中心被列为省级养医结合示范点;成立市养老服务促进会,连续三年召开全市养老服务业发展工作推进会,市政协首次对我市养老机构建设进行专题议政,形成全市合力共推养老服务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与市人民医院、浙江省唯康为老服务发展中心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围绕市颐养院的运营和管理展开深度合作;组织两批全市养老机构管理骨干,赴台湾双连安养中心进行养老服务业务培训。二、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健全一是完成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平台建设。围绕八大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的社

4、会救助体系建设目标,全市各地均成立“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并完成全省首个市县一体的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平台建设项目的政府采购,平台计划于 2016 年 4 月正式运行,将整合民政内部和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实现互联互通和实时比对。二是统一全市临时救助政策。分别在景宁县、云和县开展临时救助和救急难工作试点,并在试点的基础上,出台市临时救助实施办法,统一规范了全市临时救助的办理程序、工作机制、救助标准和救助资金管理等内容,进一步拓宽救助范围,填补了全市临时救助在政策上的空白。截至 20年底,全市安排临时救助预算资金 920.09 万元,共对 5.13 万名本地居民、外来务工人员进行临时救助,支

5、出救助金额 3597.39 万元。三是提高各类救助水平。严格实行全市统一的低保“六制度、一流程、一办法”规范操作流程,及时调整低保标准,完善长效监督机制。20年全市城乡低保标准增幅达 10.2%、18.4%,享受低保人数 7.52 万人,占比 2.86%,全年支出低保金 1.87 亿元;出台市支宁返丽人员固定生活补助政策实施办法,给予符合条件的支宁返丽人员每人每月 203 元的固定生活补助,并建立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完善医疗救助制度,扩大医疗救助病种,逐步实现医疗救助从补缺型向普惠型转变。全市安排医疗救助资金 1.16 亿元,人均筹资标准达到 38 元,居全省首位,全年支出 9494.95 万元

6、。三、“三社联动”发展稳步推进一是深入推进基层社区服务与治理。以“直接选举”方式,完成全市 96 个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完成率 100%,直选比例比上届提高 92.5个百分点;全市建成农村社区服务中心 115 个,圆满完成“十二五”建设目标任务;扎实有序推进“两约”修订工作,全市 2725 个村、97 个城市社区全部完成修订工作,完成率 100%;通过实地察看、现场观摩、分县讨论、集中座谈等方式,完成“互动、互学、互助”对口见学第一阶段任务,深入总结和学习莲都区在城乡社区建设、“三社联动”、“民宿、乡愁文化与农村社区的结合”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二是培育扶持社会组织发展。开展行业

7、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等四类社会组织的直接登记工作,降低准入门槛,全市已直接登记社会组织 81 家;制定出台市社区社会组织备案管理暂行办法,全市已备案社区社会组织 239 家;大力扶持培育具有引领示范效应的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其中市公益救援促进会、市蓝天救援队和市心理健康服务社等三家公益性社会组织积极参与里东山体滑坡抢险救援,发挥了较大作用;进一步扩大社会组织登记评估面,将等级评估与政府购买服务相挂钩,明确获得 3A 及以上等级的社会组织可优先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截至20年底,全市共有 227 家社会组织获得评估等级;实现市、县两级社会组织服务平台全覆

8、盖,全市街道级以上的社会组织服务平台共 15 个,均已投入实体化运作。三是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出台全市首个社会工作方面的指导性政策文件市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办法(试行);首次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举办全市首期社会工作师考前辅导培训班;举办全市首期社会工作骨干人才研修班,组织全市 60 名骨干人才赴上海复旦大学进修;加强社会工作师考试宣传,本年度全市新增考生报名 153 人,50 人通过考试,报考率及通过率均创下历史新高。四、民政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推进一是推进法治民政建设。以“学党章、守纪律、讲规矩”主题教育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为契机,推进作风建设;与各处室、下属单位负责

9、人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进一步落实责任;启动惠农资金的专题督查,开展下属单位内部审计,起草一岗双责的报告工作,推进阳光民政建设;启动行政许可审批信息化建设,提升便民服务水平,7 项行政许可事项均已开通网上审批功能,开通率 100%。二是推进高效民政建设。修订完善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着重突出民政工作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及创新点;制定出台市民政局工作差错责任追究制度、市民政局会议制度、关于修正和规范局机关行文管理的通知等局内部规章制度,进一步推进“高效民政”建设,减少工作差错,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三是推进专业民政建设。以民政讲坛为学习交流平台,邀请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院长朱新力、新华社浙江分社

10、编委王小川等专家为民政干部职工授课,进一步强化法治意识,转变工作理念,增强业务能力。民政讲坛被评为 20年度全市机关党组织优秀学习品牌。五、基础社会服务水平逐步提高1、社会福利工作。一是儿童福利保障。开展首期儿童福利督导员骨干培训暨儿童福利工作推进会;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建立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的意见,成为全省首个将留守儿童纳入保障范围的地市;作为全省唯一的地级市入选全省“添翼计划”试点,为评估、筛选出的 20 名贫困家庭残疾儿童提供集中养育康复服务,12 月 7 日,组织承办全省“添翼计划”项目总结推广暨儿童福利与慈善事业促进工作年终分析会;以市万地爱心儿童福利院为平台,代养全市 018 周岁

11、机构供养的孤残儿童 63 名。二是福利彩票销售。全市福彩年度销量达 4.87 亿元,创下历史新高,总销量同比增长 9.86%,增幅位居全省第二,是全省首个完成省定销量考核任务的地级市,筹集公益金 1.26 亿元。其中,青田县福利彩票销量达 1.02 亿元,销量首次突破亿元。三是福利企业管理。联合市国税、地税、残联等部门制定出台市福利企业监督检查工作制度;20年全市福利企业 73 家,同比减少 15 家,安置残疾职工 1986 人,安置比率 36.5%;全市福利企业实现利润总额 2.15 亿元,同比增长 29.71%;退减免税5646 万元,同比下降 25.86%;残疾职工月人均工资 2319

12、元,同比增长2.48%。四是强化防灾救灾水平。开展避灾安置场所建设,推进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全市共整合改建避灾安置场所 205 个,乡镇级避灾安置场所覆盖率达 95%,村级覆盖率达 40%,乡镇级避灾安置场所标示牌达到 100%,村(居)避灾安置场所标示牌达到 50%;积极应对“灿鸿”、“苏迪罗”、里东村“11.13”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特别是在里东村“11.13”山体滑坡救灾中,全市民政系统齐心协力保障灾民生活和救援工作,统筹协调民间救援力量,共有蓝天救援队、义乌市民间紧急救援协会、市户外应急救援队等 26 家民间专业救援组织730 余人次参与救援。2、社会事务工作。一是区划地名工作。修订出

13、台市地名管理办法,组织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宣传和数据录入转换工作; 建立地名预登记制度,进一步规范、完善地名登记和审批流程。20年度,全市共办理地名命名105 件、门牌 43107 块、门牌证(门牌清单)53459 本;为 63 条街路安装 557块符合地名标志(GB17733-2008)国家标准的新型路牌。开展地名文化进社区主题活动,开展地名文化遗产普查,完善名录,全市共有 3 个千年古县、4 个千年古镇、11 个千年古村落参与地名文化遗产申报。开展界线联检和平安边界建设工作,完成 1 条市级界线、3 条县级界线和 1 个县级交会点的联检任务,全市全年界线毗邻乡镇平安边界协议签订率达 10

14、0%。二是殡葬改革工作。明确落实今年青山白化治理目标任务,并对各地“六边”治理重点线路进行抽查检查;首次在全市 9 个县(市、区)设立清明节祭扫观察点、首次向广大市民发布绿色文明低碳祭扫倡议书、首次向党员干部发布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短信提示、首次设立清明祭扫免费接送公交。20年度,全市共有农村公益性公墓 1500 余处,行政村覆盖率近 60%;共植树 20 余万株,绿化遮挡坟墓12000 余穴,坟墓治理率近 80%,治理合格率近 65%;全市火化区共火化遗体16641 具,火化率 100%,实现殡仪服务 0 投诉;各地重点推动骨灰安放跟踪管理,加大对空坟的整治力度,有力地遏制乱埋乱建势头,确保新坟

15、零增长。三是婚姻、收养登记。、松阳等地积极开展创建国家 3A 级婚姻登记机关申报工作;建立全市婚姻家庭辅导工作志愿者队伍;8 月 27 日起,除办理涉台和 9个国家的公证事项外,取消出具(无)婚姻登记记录证明事项。20年度,全市共办理结婚登记 20889 对、离婚登记 5816 对、收养登记 335 件,其中涉外结婚登记 847 对、离婚登记 106 对。四是救助管理工作。开展“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工作,进一步加大主动救助力度。20年度,全市共救助陷入困境的生活无着人员 1598 人,共收治精神病人和残障人员 285 人;帮助 34 名精神障碍患者找到家人,帮助 2 名危重病人挽回生命;累计护

16、送返乡 49 次,全年未发生造成负面影响的救助管理责任事件。3、双拥优抚安置工作。一是双拥工作。扎实开展全国“双拥模范城”两连冠创建活动,下发市级单位、驻丽部队双拥工作考核办法的通知,明确双拥考核办法、考核标准量化;在春节、八一等重大节日期间开展慰问驻丽部队活动。二是优抚工作。按时足额发放优抚对象各类定补、抚恤资金;通过政务公开栏等形式向社会公开优抚安置工作的各项规定和政策;将烈士纪念设施纳入当地相应的管理保护体系;组织开展“9.30”烈士纪念日敬献花蓝活动,做好抗战胜利 70 周年纪念活动,并开展抗战胜利 70 周年纪念章和抗战老战士一次性生活补助金的发放,发放纪念章 39 枚,生活补助金近 20 万元。三是安置工作。全市全年接收 20年秋季第一批退役士兵 821 人,符合政府安排工作退役士兵 76 人;下发进一步加强退士兵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