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室内设计关怀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9332828 上传时间:2018-01-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论文室内设计关怀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毕业论文室内设计关怀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毕业论文室内设计关怀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毕业论文室内设计关怀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室内设计关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室内设计关怀(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关怀“心理需求”在室内设计中的必要性摘要:室内设计发展至今旱已突破了原有艺术设计专业范围的界定,成为了一门涉及环境心理学、美学、工程技术等于一体的综合学科门类。其中住宅室内设计是与人们日常生活联系最紧密的部分,本文从分析探讨心理需求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必要性入手,探索如运用环境心理学和形式美原理等知识进行现代室内空间设计的问题。美键词:室内、空间、环境、心理、需求、室内设计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和相应的标准,运用各项物质技术、学及其心理学原理,构建功能合理,舒适典雅,满足使用者物质和精神双重需求的室内环境。它是建筑的延伸和完善,是在建筑空间雏形之上的再创作,是为了创造更适宜居住和使用

2、的入居环境而存在的艺术。以人为本是进行室内设计的终极目标,由于室内设计的目的是为“人”服务的,设计师需要始终把“人”放在设计的第一位,所以室内设计也必须以“人性”因素为最重要出发点,这就要求应该把室内设计理论同人类心理学结合起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探讨这一边缘性学科室内环境心理学,并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同时也把室内设计理论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1心理需求是更高层次的需求我们将人类在生存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欲望和要求称之为需求。根据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类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自尊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这种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的需求概念,基本上概括了人类从物

3、质需求到精神需求的全部内容。人类的需求与空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正是对于安全的需求促使人类创建安全的庇护场所建筑;另一方面,人类的行为以及任何一个等级的心理需求的实现都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造环境中完成的。在现实社会中,人们甚至把建筑空间“房子”作为自我实现的象征。需求性是任何创造活动的动因,满足了需求性也代表着创造活动的实现,因此对于需求性的理解、分析和满足是室内设计师必须要做的工作。对于室内设计师而言,要理解室内空间的功能要求并不困难,但是要在设计的过程中恰当满足各种心理需求功能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理想的室内设计是一个能给予人视觉上和心理上,乃至行为上更具享受性的空间环境。良好的室

4、内空间环境所提供的氛围不仅仅作用于人的外在,更重要的在于它勿庸置疑的影响着人的心理,进而左右着人们的行为。人们总是以他们获得的环境信息来对环境做出反映,而人们在现实世界里的行为,不仅取决于这一环境的客观性质,更取决于他主观对环境的认识。所以室内设计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环境对使用者的心理影响的问题就显得愈发的重要。所谓环境空间对人的心理影响是指包括感觉、感知、记忆、思维而言的,对环境认识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环境的反映过程,它包括感觉、感知、记忆、思维等过程;对环境情绪过程是人对环境情感上的反映及对该环境所持的态度,如喜欢、厌恶、恐惧,紧张等等。人的知觉具有整体性,人在室内所感知的东西不仅仅是空间界面

5、,而且还能感知到超出这些媒介元素以外的某种气氛、意境和风格,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于人的感受。从功能性的角度来看可以说好用的就是美的,而从审美的角度来看,能够引起人们心理共鸣的空间才会是美的。室内设计是一种艺术创作的活动,艺术创作活动始终是包含“情感”的因素在里面的。设计师和其他的艺术创作者一样,都应努力通过作品传达一种情感信息。成功的作品是能够恰当地表现这种信息而且又能够被观赏者准确接收到这种信息。2关于空间功能与心理的关系我们知道,人的基本需求有心理和生理两个方面,人对功能的要求不仅是人的物理和生理需求,还存在着心理需求,室内设计的宗旨是要重新组织和创造出各种适合人活动的合理空间,不能只追求物质

6、功能的设计,而忽视了精神功能的设计。室内空间的大小、里外、比例、质感、形式等都直接影响到使用者的情绪,室内环境设计必须要根据人的各种不同心理需求,提供相应的空间场所,以满足人们所需要的心理空间。人对环境空间的心理需求与行为是有其特征可寻的,其特征也是我们进行设计和把握的基本条件。2、1 领地意识与交际尺度:常言道“促膝”方可“谈心”这是对距离和尺度与心理关系的表述。领域意识原本是动物在繁衍生息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行为方式,而作为高等动物的人也承继了这一本性。人的领域行为就是个人或团体,针对一个明确的空间所作的一种标志性的或保护性的行为或态度模式,人在生活、生产、娱乐等活动中,也总是力求其活动不被外

7、界干扰或妨碍,不同的活动有其必须的生理和心理范围与领域,人们不希望轻易地被外来的事物所干扰。人际接触要根据不同的接触对象和不同的交流场所,在距离上各有差异。赫尔以动物的行为研究为基础,提出了人际距离的概念,根据人际关系的密切程度、行为特征来确定人际距离,分为:密切距离、个人距离、社会距离和公众距离。对于不同环境、性别、职业和文化程度等因素,人际距离也会有所不同。比如当人们处于其个人熟悉或不熟悉的环境中时,个人的空间距离会有非常明显的变化,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中,当人们感到其个人领域空间受到严重的侵犯时,人们往往通过向窗外看以避免目光的接触,来维持心理上的个人领域空间。四类人际距离的尺度分别是:亲密

8、距离(0045m。如家庭中温柔、舒适地爱抚等)、个人距离 (O45130m ,如朋友谈话、就餐等 )、社会距离(130375m。如朋友、同事间的日常交谈)以及公共巨离(375m,如集会、演讲等)。通过以上关于人的领域性与人际距离的论述,可见领域性与人际距离对室内空间的大小和组织有着明确的规律性。2、2 私密性与尽端趋向:常言道“曲径”方可“通幽”是对私密性与人的尽端趋向心态的形象说明。私密性是作为个体的人对空间最起码的要求,只有维持个人的私密性,才能保证单体的完整个性,是作为个体的人被尊重、有自由的基本表现。私密性空间是通过一系列外界特质环境所限定出来的。如果说领域性主要在于空间范围,则私密性

9、更涉及在相应空间范围内,包括视线、声音等方面的隔绝处理。此外,人们还有一种尽端趋向心理,比如到餐厅就餐时,人们都喜欢选择靠里面的座位,回避离门口和流动空间近的位置。在住宅设计中,卧室等私密空间也都安排在靠尽头的位置,这些现象都是符合“私密心理”与“尽端趋向”的心理需求的。2、3 寻找依靠的安全感:在建筑风水学里面讲“背山面水”为吉,而山最好为马蹄形的窝状。其实这都是由“怕后不安”心理所导致的对安全感的需要,在室内空间中,人们一样需要寻找有依靠的安全感。人们在大型室内空间中通常更愿意选择有所“依托”的空间位置,例如在火车站和地铁车站的候车厅或站台上,愿意停留在后面有墙面或柱子的附近,适当地与人流

10、通道保持距离。因为在墙柱边的人们从心理上感觉到有所“依托” ,更具安全感。因此在室内空间设计时,常通过墙体、家具、等进行必要的实体界面划分,为人创造更多可依托的安全感。2、4空间形状对心理影响:由界面围合而成的不同室内空间,其形状特征常会让其中的人们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宽而大的空间给人以空旷感。窄而高的空间给人以渺小的被挤压感,窄而长的空间有进深感,弧形会给人带流动感觉,方形则让人有一种庄重稳定的感觉,异型会给人神秘奇怪的感觉等等。比如哥特式的尖顶教堂给人以上升的指向感,罗马式教堂的穹顶式空间就给人宽厚的天宇感。 3、形式因素与心理反应人对室内设计要素的认知和感觉,是通过人的视觉、听觉、肤觉与

11、嗅觉对室内的界面、家具、陈设、色彩、灯光等外在因素的感知来实现的。在设计中注重对这些物质要素的把握,关注人的认知和感觉特性,是创造出优秀的室内设计的前提条件。这里主要是视觉对形式的感受,关键是对形式美法则的把握与运用。不管是造型、色彩、灯光还是绿化设计都要服从这一法则。才能通过对视觉的满足从而实现对心理的作用。3、1 秩序感:秩序感是形式美法则的主要形式,而人对秩序感的需求是一种本能,人们天生就有这么一种根深蒂固的思维倾向。贡布里希在秩序感一书中说:“有一种秩序感的存在,它表现在所有设计风格中,而且,我们相信他的根在人类的生物遗传之中。 ”人本能的渴望秩序,秩序存在于自然生态中,生物界从形态、

12、结构到活动规律,处处体现着秩序。我们生活在一定的秩序中,感受着秩序、欣赏着秩序、也调整着秩序,人的结构和运动存在于秩序之中,由此产生的秩序感深深积淀在视觉心理之中,秩序感是适宜人类、调节心理的形式之本。室内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于混乱中创造一种秩序性,这种秩序使我们的生活更舒适、安全。在纷繁无序的世界中,人们在不断地寻找心灵上的秩序;在单调乏味、重复的生活中又追求着变化。人具有适应秩序、感知秩序的本能,还有来自对生活中秩序感的判断和选择的多样性要求。艺术设计就是在现实秩序难以令人满意的情况下,借助艺术创造的秩序感来调节实现一种平衡。现代室内设计在表现方式上更多的体现为对形式上的设计,设计的多样性也表

13、现为形式的变化,形式美是室内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导致人的心理变化的主要诱因。人们希望在平凡而单调,繁杂而喧闹的生存环境中得到心理上的调节,重新建立新的人为秩序来补偿视听缺憾。在单调与复杂之间寻找一种适度关系,使之更适合于人,更符合人心理上的需求。秩序化在表现形式上的具体方法是将对象结构简化和规律化,在多种秩序关系中寻找适度变化的基本规律。把图形按照一定的节奏与韵律有规律的排列会给人带来秩序感,也是创造形式美感的主要方法。室内设计中的节奏与韵律,实际上是设计师赋予了室内空间环境“音乐”般的艺术感染力。节奏音乐的术语,指:“音的强弱交替的某种规律按周期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韵律是:“诗歌中的

14、声韵和格律。是诗歌形式美的重要方面。 ”借用在艺术设计中,节奏和韵律通常是互相交融的。通过曲线和有节奏的重复产生的韵律感,节奏不等同于重复,因为节奏具有动感,是时间和空间形式的交融,而重复只是对形态的把握,没有时间的概念;同时,节奏强调了个体差异,是在变化中寻找规律;重复是一种简单、直接、枯燥的秩序,节奏是一种欢快、徐缓的秩序。室内设计中的节奏是以它的使用功能为前提的,功能决定了节奏的主题。韵律是节奏的较高形态,在表现变化的方式上,节奏和韵律是不同的,节奏的序列是规则的,韵律是一种不规则的序列编排,它“充满了流动和各种运动的感觉,这种不规则的序列,能造成令人意想不到的感染力。由此可见,节奏的秩

15、序感要比韵律强,但就艺术感染力而言却有弱与韵律。室内设计是一个与环境和空间交互的设计活动,因此要借助连续的视觉在运动中认识空间组合和环境的个性。无论是对节奏还是对韵律的运用都要从一个人进入室内空间开始,并与他在室内的大致活动顺序相一致这样就会产生一定的心理效应。节奏和韵律是有首尾关系的,有前奏、高潮、低落和收尾,因此观察顺序的安排是理解韵律的前提。在一个室内空间环境中尽量要有一个“中心” ,维持一个主题,只有同一种韵律。人对秩序感的需求是一种本能,而对变化的需求则是另一种本能。统一是差异面与对立面的有规律结合,变化统一原则是审美的基本原则。对比与统一讲求的是设计形式中所有因素的综合问题,它们是

16、对立的矛盾关系。对比是强调物质形态的丰富多样性,而统一是要求物质形态应具有整体协调感。对比即相互比较,从而突出物质形态间的差异性、对抗性因素、例如大与小、多与少、远与近、垂直于水平、上与下、疏与密、曲与直、强与弱等,利用这种方法,可以使物质形态有变化、给人以生动、活泼、突出、个性鲜明的感受,并可轻易达到强调或突出重点的目的。统一是强调物质形态的共同性、一致性,产生物质形态的整体和安定感。使对比趋于统一的过程,则为调和。调和是在不同的物质形态中,寻找形态的共同性因素,驱使物质形态无论是部分与部分之间,或部分与整体之间都能相互协调,而达到统一与和谐的美感。在室内设计中活动中,运用对比与统一这一矛盾关系,是把握和创造不同心理感受条件的主要入手点。视觉信息与空间设计的关键在于对人的潜意识的关注,人是可以自我暗示的在很多时候人虽然无法通过很准确的语言描述出对空间设计的看法,但是感觉已经在他意识中有了结果。因此,我们在把握某一空间的设计时尽量能够把握人们被这些信息所影响的因素,并很好地运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