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路 多元联动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29287434 上传时间:2018-01-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思路  多元联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创新思路  多元联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创新思路  多元联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创新思路  多元联动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创新思路  多元联动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创新思路 多元联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思路 多元联动(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新思路 多元联动创新思路 多元联动太仓市城厢镇是市委、市府所在地,也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镇区南邻上海嘉定,西接昆山、苏州。镇域面积 16.79 平方公里,下辖 4 个街道、6 个行政村、6 个涉农社区和 15 个城镇社区,常住人口 13.7 万,外来暂住人口近 6 万,总人口逾 19 万。近年来,城厢镇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解放思想,真抓实干,锐意进取,全镇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009 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66.91 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6.33 亿元。已荣获“创建全国文明镇先进镇” 、 “005015 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荣誉称号。城厢

2、镇是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古镇,人杰地灵,经济繁荣,人文荟萃,文化积淀深厚。城厢镇群众文化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文广局等部门的大力指导和支持下,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创新思路、多元联动,推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建设初步取得了一定成效。群众文化工作头绪众多,诸如阵地建设、队伍组织、人才培养、活动策划等,又面对普遍存在的乡镇公共文化服务经费紧缺、公共文化服务资源不足、公共文化服务人才有限等现状,如何积极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挖掘融合各方力量,有效推进基层文化工作的全面开展?古语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通过多年来积极探索实践,我们大胆拓展思路,放开手脚,借助社会方方面

3、面的力量,让群众文化事业大家来办,各方出力,多元联动,努力推动城乡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一、镇社区(村)联动首先,我们积极整合社区(村)文化人才资源,有机管理,发挥好他们的作用。全镇原有歌舞、戏曲、江南丝竹以及书画、文学等各类文艺团队几十支,活跃在大街小巷,田头宅旁。但多年来缺乏有效管理,呈一盘散沙状。015 年初,我们对全镇所有业余文体团队进行有效整合,制定了城厢镇业余文艺(体育)团队管理章程 ,经市民政部门社会组织备案、登记和颁证,并按属地管理的原则,将各业余文艺团队划归所属社区(村)管理,镇文化站负责活动安排,业务培训等,这样,社区(村)有了自己的文艺队伍,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有了抓手,各团

4、队也有了依托,有了主心骨,可利用社区(村)平台,开展排练、演出等各项业务活动,团队建设中一些具体问题也得到了解决和落实。文体骨干说,从此团队有了“娘家” ,感觉到了“家”的温暖。全镇 56 支业余文体团队经整合归属社区(村) 、镇二级管理后,工作有序,活动热情高涨,成效显著。有一位领导赞扬我们的做法是“将散落的珍珠串成串” 。再则,我们通过组织重大文化活动,全面带动社区、村文化工作的开展。近几年来,我们精心组织了“娄东之春”文化艺术节、农民文体节, “和谐之歌” 、 “正气之歌”等系列广场之歌,以及金仓湖风筝节、中国 太仓金仓湖国际自行车嘉年华等大型文化活动,社区、村都积极组织节目参演参赛,

5、“欢乐农家才艺秀” 、 “农民歌手卡拉OK 赛” 、 “农家巧手工艺品展” 、 “我爱家乡书画展”等等都是广大农民十分喜爱的活动。文化站还主动指导帮助有条件的社区、村举办文化节、文体节,说唱、歌舞、戏曲、电影、拳操等精彩纷呈。文化节办到家门口,群众可以不出远门、不掏腰包就享用了文化大餐,而且,不少文艺爱好者还从观众登台成了演员,既享受了文化,更参与了文化。城乡文化活动带来了欢乐,带来了和谐。有人说,如今是“不打麻将打腰鼓,跟着音乐学跳舞” ,社会风气焕然一新。为了加强镇、社区(村)文体工作一体化管理,我们建立了全镇文体工作管理网络,每个社区、村都指派一名干部任文体工作指导员,负责文体工作相关事

6、务,如工作联系、文件管理、活动安排、报表统计、信息通报等。文体站有活动通知,只要向各村、社区发出电子邮件,下面即可按章展开工作。文体指导员工作网络成了文化站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得力抓手,便捷、有效,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与赞扬。二、文企联动 改革开放以来,地方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不少企业实力雄厚了,他们也有意办文化。文化站抓住机遇,牵线搭桥,为企业创造办文化的机会与平台。首先,我们促成了 6 个业余文艺团队与企业签约联姻,企业为冠名的团队每年提供一定的活动经费及物资装备,联姻的文艺团队如鱼得水,积极创作,排练新节目,并参与企业文化活动,在对外演出活动中又以企业冠名团队出场。使之团队经费得到充实,企

7、业文化得到提高,文企双方达到共赢。我们还热情参与策划、组织为企业自办文化节、庆典活动,指导企业开展职工文化娱乐与读书活动。有几家较大型的企业,鼎力相助主动出资扶持全镇大型的文化活动,如“娄东之春”艺术节、自行车嘉年华等,几年来捷安特(中国)有限公司、欧亚马(太仓)自行车有限公司、之江国际城等企业每年赞助文化活动经费达 00 万元,为全镇文化事业的繁荣作了很大的贡献。社区、村所在区域的企业、单位也热情参与、扶持社区、村举办文化节,出资出力,提供方便,共唱和谐文化之歌。以前常说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 ,我们感觉现在是“经济搭台,文化唱戏” ,富裕起来的地方经济成了繁荣文化事业名副其实的基础,只是

8、政府及文化部门要善于因势利导而已。三、常规文化与特色文化联动重大节庆文化、假日文化、中心工作宣传等是基层的常规文化工作,我们并不以此为满足,为使群众文化活动更加红火,我们千方百计挖掘民间文化,全力扶持特色文化。太仓古称娄东,娄东文化源远流长,有厚重的文化积淀,特别是在书画方面,曾以“四王画” 、“娄东画派”名扬天下。为了传承历史,开创文化品牌,我们积极争创“书画之乡” 。创建工作列入镇政府人大工作报告和实事工程,搭建班子、下拨经费、健全制度、完善网络、举办活动,大力扶持镇区内书画骨干和爱好者搞创作、办展览。我们还在学校发展书画兴趣小组,培养青少年书画爱好与能力,特别是我镇硬笔书法成了全国有名的

9、“硬笔书法之乡” ,学生的硬笔书法在全国大赛屡获金银大奖,南郊小学成为江苏省书法特色学校。015 年,我镇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书画)之乡”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大型“娄东之春”文化艺术节成为轰动一时的群众文化活动,但前两届是由当时的县文化部门主办。停办二十多年后,005 年我镇主动挑起了恢复举办“娄东之春”文化艺术节的担子,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现已成功举办了三届,成为我镇的特色品牌活动,受到了地方政府及广大群众的好评。随着我镇“金仓湖”的兴建开发,如何提升金仓湖的大众知名度,拉动旅游经济的增长,旅游文化成了我们新的工作课题。金仓湖开放仅两年,文化站配合政府已举办了二

10、届中国 太仓金仓湖国际自行车嘉年华及“环保杯”风筝节、葡萄节、卡通节、音乐狂欢、中秋烟花晚会等多项活动。我站组织民间文艺团队展示演出,增强了活动吸引力与社会效果。今年的嘉年华活动中,我们还特别邀请了非洲、巴西及上海、南京、苏州等专业歌舞团前来演出,吸引了上万观众。近两年我市创办业余文艺团队“百团大展演”活动,我站不遗余力,克服人手少、经费紧等困难,组织全镇 34 支业余文艺团队下农村,进社区,入学校,到企业,在军营巡回演出。两年内各类演出、展示活动达 10 多场,放映公益电影 300 余场,观众累计 8 万多人次,镇文化站连年获市优秀组织奖。文化气息浓厚的娄东,历代名人辈出,仅文学界历史名人就

11、有王世贞、张浦、吴梅村等。接受了历史文化的熏陶,现今也有大量文学爱好者,如著名的小小说家凌鼎年等。为了给文学爱好者提供活动的平台,我站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成立了娄东文学社,创办了文学刊物,当时名城厢文艺 ,在众人的精心呵护下,一份油印的刊物走过了近三十个春秋,成了现在大家钟爱的南园 ,现今已是电子排版印刷,彩色封面,配有文体工作图片彩页。为了增加读者群,提高刊物的宣传效果,近两年来我们多次对刊物的栏目设置、版面安排、装帧设计等进行改革,特别增加了文体工作相关内容。为配合全国文物、非遗普查工作,今年专门编辑出刊了一期“城厢镇文化遗产专刊” ,介绍了镇区内文物、遗产和非遗,宣传了文化遗产保护知识,

12、受到多方面的关注、好评,读者群从原来的单仅文学爱好者扩展到党政干部、各界人士。四、文体联动 自 015 年起,体育工作并入文化站,镇文化站更名为镇文化体育站,人员没增,工作量翻番。针对这一变化,我们及时转变思路,采取文体联动的工作方法,搞文化活动时不忘体育工作,抓体育活动时不离文化元素。如举办“娄东之春”文化艺术节时增加太极拳、柔力球、健身操展示等群众体育健身活动,在举办自行车嘉年华中组织各业余文艺团队轮场进行优秀文艺节目大展演,在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月和全国“全民健身日”体育节期间,揉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让文化与体育活动融为一体,有机抓好了文化和体育两方面的工作。荣获 005015 年度全

13、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基层文化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党委政府的扶持,办文化需要民间行为与政府行为的联动。我镇党委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文化建设, “娄东之春”文化艺术节、书画之乡创建及许多大型文化活动都是在政府的重视、扶持下开展起来的,009 年初,镇人代会安排文体活动预算经费 100 万元,投资 1153 万元,面积达 5600 多平方米新的镇文体活动中心大楼已经封顶,今年可投入使用。文化如水,润物无声。从这一意义上说,文化工作者就是开沟挖渠、引水浇灌之人。文化工作任重而道远,永无止境,不能歇脚,不可停息,需要的是奋力攀登,不断创新,让文化之水浸润城乡大地,换来百花竞放万木春。 报告总结,调研报告,文化,娄东,工作,城厢镇,文体,团队,活动,文化活动,我们,文化站,之春,社区,全镇,金仓,文艺,我镇,联动,企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