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水力发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29284193 上传时间:2018-01-23 格式:DOC 页数:64 大小:3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X水力发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XXX水力发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XXX水力发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XXX水力发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XXX水力发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X水力发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X水力发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力发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1前 言*水力发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21.0 总则1.1 评价目的*水力发电站工程的建成,有利于当地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环境改善,同时也将对环境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因此,评价工作应全面考虑该工程对影响区域环境的各种影响,包括有利和不利影响。其评价目的是:(1)调查查清和客观反映该工程影响区域的环境现状,由于工程已经完工,并投入运行,因此影响为结合现状调查开展。通过对该工程在运行期而产生对评价区域内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预测与评价。(2)由于该工程施工期已结束,主要分析评价运行期中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生 态环境影响,以及水土保持等方

2、面提出合理可行的控制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与对策,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减少因工程造成的负面影响。(3)对建设项目在运行期环境管理提出实施计划,并为城市建设和环境规划提供辅助信息和科学依据。1.2 评价原则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及地方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政策,本次评价的原则如下:(1)保护区域生物多样性原则;(2)促进地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原则;(3)坚持以预防为主、治理与保护、建设与管理并重的原则。*水力发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31.3 编制依据1.3.1 法律、法规及条例:*1.3.2 技术规范:*1.3.3 技术文件:*1.4 评价标准1.4.1 环境质量标准根据工程所在区域环境功能调查,经*环

3、境保护局确认,现采用以下标准进行本次评价:(1)地表水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 标准值列于表 1.4-1。表 1.4-1 地表水 环境质量评价标准单位:mg/L ,pH 值除外项目 pH 石油类 COD BOD5GB3838-2002类标 准 值 69 0.05 15 3(2)工程坝址所在地位于农村,其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类标准,标准值列于表 1.4-2。表 1.4-2 声环境评价 标准值类别 适用区域 昼间 夜间 标准来源1 居住区 55 45 GB3096-2008 中类2 厂界 55 45 GB12348-2008 中类(3)

4、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一级标准, 标准值列于表 1.4-3。*水力发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4表 1.4-3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标准 单位:mg/m 3污 染 物 名 称 SO2 TSP NO2日 平 均 0.05 0.12 0.08GB 3095-1996中 一 级 浓 度 限 值 1 小 时 平 均 0.15 - 0.12(4)对于尚无评价标准的环境因子进行预测评价分析时,拟按下列不同情况分析。可以转换评价标准时,用转换法,如工程对局地气候的影响,转作为对适宜的气候条件进行评价。相关学科有公认的有关阈值,用阈值法。对于既无评价标准又不能转换的影响因子进行评价时,可采用与

5、现状比较利弊及类比法进行分析。1.4.2 污染物排放标准废水排放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有关污染物及其浓度限值详见表 1.4-4。表 1.4-4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单位: mg/L(pH 除外)项目 pH BOD5 COD 石油类 氨氮 SSGB8978-1996 一级标准 69 20 100 5 15 701.4.3 其它环境标准(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02、GBZ 2-2002);(2)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2001)。1.5 评价工作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 (HJ/T2.4-95)和 环境影响评

6、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中评价工作的分级依据,即 综合考虑主要环境要素的阈值,及其变化范围、工程影响范围、 评价区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敏感性,以及生态环境影响是否超越了项目所在区域的生态负荷或环境容量等,并结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利水电工程(HJ/T88-2003)中有关要求,确定 该工程各专题的*水力发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5评价等级见表 1.6-1。表 1.6-1 专题评价等 级划分专 题 依 据 评价等级生 态环境 工程位置位于*镇集镇,不在*自然保护区范围内,属 *国家风景名胜规划区范围 三级大气 电站运行中没有废气排放 三级从简水质 对库区附近水体无影响 三级

7、从简噪声 对附近居民影响很小 三级从简1.6 评价范围及时段根据水利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和实践经验,结合该工程周围的自然环境特征,本次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及时段确定为: (1)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电站、电站周围(坝址至电站回水末端,距坝里程 8km)、电 站下游影响河段(电 站下游 1500m 受工程影响的区域)。评价时段主要为电站运行期。(2)水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溪和*尾水流域电站回水末端上游 500m 至坝址下游 1500m。评价时段主要为电站运行期。1.7 环境影响因子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1.7.1 环境影响因子识别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

8、)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利水电工程(HJ/T88-2003 )的要求,结合该工程的功能、特性和工程影响地区的环境特点,主要选出下列环境因子,进行环境影响识别。(1)自然环境:局地气候:温度、湿度;水文:流速、流量;泥沙:冲刷、淤积;*水力发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6水质:水温、悬浮物、有机质、有毒有害物 质、营养物;陆生生物:野生脊椎动物、珍稀动物、森林、经济林、珍稀植物;水生生物:鱼类、珍稀水生生物;环境地质:库岸稳定、土地浸没。(2)社会环境:人群健康:自然疫源性疾病、介水传染疾病、虫媒传染病、地方性疾病;社区:生产资源、就业条件、经济收入; 景观与文物:自然景观。1.7.2 评价因子筛选水

9、电站的调节运行,将改变*溪的水文情势,必将对坝上游、下游的生态与环境因子产生影响。通过影响识别,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确定水环境、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为该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局地气候、环境地质、泥沙、土地利用、人群健康、自然景观、社会 经济等为一般 评价因子。1.8 环境保护目标(1)水环境:保护目标为库区及坝下河段水体,其水环境质量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 不致因工程的兴建破坏各河段原有的水体功能; (2)环境空气:保护目标为运营期周围敏感点(居民生活区),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级标准。(3)生物资源:主要保护对象是珍稀、濒危的陆生、水生生

10、物和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生物资源,以及保持区域原有生态系统完整性。(4)人群健康:保护对象为与工程有关的居民、工作人员。达到国家卫生部门对相关疾病(包括传染病、地方病、流行病等)预防控制指标及*水力发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7公众健康指标。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详见表 1.5-2。表 1.5-2 主要环境保 护目标环境要素 保护对象 保护目标 影响因素陆生生物 生物多样性 大坝阻隔及回水水生生物 生物多样性 减水河段生态环境生态系统完整性 生物多样性 淹没、大坝阻隔水环境 坝区及坝址下游河段 满足 GB3838-2002类标准 水文情势改变社会经济 坝址周围居民点 居民生活质量不降低 蓄水、

11、工程发电1.9 评价内容与评价重点1.9.1 评价内容根据工程的规模、性质,以及对工程所在区域的环境现状和工程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本次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对地表水环境、生态环境、水土流失等主要环境影响因子进行较详细分析与评价;同时,对局部气候、环境地质、水文、泥沙、人群健康、文物与景观、社会经济等一般评价因子进行简要分析评价。在上述分析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同类水电工程的运行实践,分析设计采取的环保措施与对策;提出环境管理机构的设置要求和环境监测计划的具体内容;分析工程的环保措施投资及其运行费用,对其进行经济损益分析;调查统计有关区域公众对该水电工程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最后从环保角度论证该工程建设

12、的选址可行性,提出综合评价结论。1.9.2 评价重点该项目的评价重点为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措施等对环境的影响。*水力发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82.0 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2.1 工程基本概况2.1.1 建设项目名称:*水力发电站2.1.2 建设地点:*村二组建成后的*水力发电站位于*镇。*镇位于*,地处车道上*景区要冲,前临*溪河道,背靠*山,区位优势十分明显,距*市区 56Km。幅员面积 182Km2,耕地面积 24842 亩,林地面积74103 亩,辖 4 个村, 29 个农业社,总人口 10954 人。最高海拔 2251m,最低海拔 760m。电站设计水头 20m,

13、引用流量 3.9m3/s,取水口上游集雨面积 134Km2,拦水坝总长 40.6m,前池容积为 402m2,前池正常水位808.460m,最高水位 809.030m。引水渠全长 1040m,校核洪水位791.67m,设计 洪水位 790.87m。装机容量 640kW,多年平均年发电量305 万 kWh,是一座以 发电为主的小(二)型水利枢纽工程。工程地理位置详见附图一。2.1.3 建设性质:新建工程(补办环评)。2.1.4 总投资:228 万元。2.2 流域规划概况*年平均降雨量 1185mm,境内有河流 56 条,其中 50km2 以上的有 18 条,年平均水资源总量 15.9 亿 m3,无

14、过境水。截止 2006 年底,有各类水利工程 4251 处,蓄引提水能力 22398 万 m3。其中:中型水库 3座,总库容 13700 万 m3,有效库容 9720 万 m3;小(一)型水库 11 座,总*水力发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9库容 3533 万 m3;小(二)型水库 57 座,总库容 1283 万 m3;山平塘 2987口,总库容 1242 万 m3;引水堰 809 条,引水能力 2954 万 m3;机电提灌站 436 台/384 处,提水能力 811 万 m3;水力发电厂 74 处,装机容量87725kw。有热矿水多处,允许开采量 1000 m3/d。为充分利用水力资源,发展地方经济

15、,该工程的建设对促进*镇经济发展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2.3 评价区域土地利用现状详见第 4 章“对土地资 源的影响预测评价” 。2.4 工程开发任务*2.5 工程等别及设计洪水标准2.5.1 工程等别电站设计水头 20m,引用流量 3.9 m3/s,取水口上游集雨面积134Km2,拦 水坝总长 40.6m,前池容积为 402m2,前池正常水位808.460m,最高水位 809.030m。引水渠全长 1040m,校核洪水位791.67m 设计洪水位 790.87m。电站装机容量 640kW,根据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山区丘陵部分)SDJ12-78 及补充规定,确定该工程项目为四等(小(二)型)工程。主要建筑物(拦河坝、输水渠道、前池、压力管道、主厂房、升压站、防洪墙等) 为 4 级,次要建筑物(进厂公路等)和临时建筑物(坝与厂房的施工导流、临时公路等)为 5 级。2.5.2 洪水标准该流域的洪水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