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诗歌意象的契合相通之处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29284074 上传时间:2018-01-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方诗歌意象的契合相通之处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西方诗歌意象的契合相通之处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西方诗歌意象的契合相通之处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西方诗歌意象的契合相通之处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西方诗歌意象的契合相通之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方诗歌意象的契合相通之处(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西方诗歌意象的契合相通之处中西方诗歌意象的契合相通之处摘要: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深厚积淀形成的典型意象以及古代诗学中的意象理论,对世界诗歌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无论是英国的意象派,还是此后美国诗人伊兹拉庞德发起的“意象派运动” ,无不受到中国古典意象理论的影响。中西方不同的哲学、文化背景,决定了西方现代意象诗学与中国古代意象诗学的不同特征,两种意象理论在交流中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关键词:中国古典诗歌;意象派;诗歌意象;异同在中西方漫长的诗歌发展历程中,意象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诗歌美学范畴。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深厚积淀形成的典型意象以及古代诗学中的意象理论,对世界诗歌的

2、发展产生了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无论是英国的意象派,还是此后美国诗人庞德发起的“意象派运动” ,无不受到中国古典意象理论的影响。中西方不同的哲学、文化背景,决定了西方现代意象诗学与中国古代意象诗学的不同特征,两种意象理论在交流中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注重意象是中国古典诗歌固有的传统,中国古典意象理论和中国诗歌对美国意象派的产生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美国诗人埃温说:“到如今,不考虑中国诗的影响,美国诗就无法想象。这种影响已成为美国诗传统的一部分。 ”这种影响使得美国意象派诗歌中的意象与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具有相通之处。 1。主客契合交融美国意象派诗歌中的意象与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

3、的实质都在于主观情意与客观景物契合交融,创造出“象外之意” 。在中国,意象这一概念的古义是“表意之象” ,是指用来表达某种抽象的观念和哲理的艺术形象。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以“神用象通,情变所孕”揭示了意象创造的真谛,即诗人在创造活动中“心物交融” , “情景交触” ,达到内意与外象契合交融的境界。意象派诗歌运动领袖庞德给意象下的定义是“一刹那间所表现出来的理性和情感的复合物”。关于复合物,庞德在关于意象主义中对这一概念进行了扩展:意象可以有两种。意象可以在大脑中升起,那么意象就是“主观的” 。或许外界的因素影响大脑;如果如此,它们被吸收进大脑熔化了,转化了,又以与它们不同的一个意象出现。其次,意象

4、可以是“客观的” 。拽住某些外部场景或行为的情感,事实上把意象带进了头脑;而那个漩涡(中心)又去掉枝叶,只剩那些本质的、主要的、或戏剧性的特点,于是意象仿佛像是那外部的原物似的出现了。他还强调,意象“不仅仅是思路,它是漩涡一般的或集结一起的溶化了的思想,而且充满了能量”。对此,我们可以作出如下解释:“意象”是一种复合体,它内在包含着作家对生活理性的认识和感情的体验,这种认识和体验是构成“意”的两个因素,它们纠合在一起,相互交融,在“一刹那间”通过“象” (形象)来呈现。2。意象叠加并置意象叠加是中国诗歌的典型特征,然而这个术语却是庞德创造的。中国古诗常将多个意象并置和叠加,类似电影蒙太奇的表现

5、手法,如贺铸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等。这不只是一个意象连着一个意象的简单衔接,而是一种极富启示性的艺术创造,其容量已大于单个意象之和。中国古诗的这种特点是与汉语语言特征密切相关的。一方面,汉语是典型的意合语言,词与词、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靠上下文暗示和推理,往往省略介词、连词等连接词,有时甚至省略动词,只是一个一个名词的罗列。另一方面,汉语句子组织较灵活,没有时、性、数、格的限制,可以灵活表现意象的时空关系、主宾关系。许多意象派诗人就曾模仿汉语诗歌的这一特点进行创作,如庞德在诗章第 49 章中就有这样几行诗:Rain;empty river;a voyage。(雨,荒江,旅人。

6、)Fire from frozen cloud,heavy rain in the twilight。(冻云,闪电,豪雨,暮天。 )Under the cabin roofwas one lantern。(小舟中孤灯。 )The reeds are heavy;bent;(芦苇沉重,低垂。 )And the bamboos speak as ifweeping。(竹林萧萧,似在泣诉。 )虽然由于英语语言特征的限制,诗中未能完全摆脱动词和介词。但庞德在诗中力图减少连接性词语,将多个名词并置,构成全方位的立体感,读起来与我们极其熟悉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颇为相似。这种意象的

7、叠用,恰恰是意象派诗人从中国古诗中借用来的。3。语言简洁凝练中国古典诗歌与美国意象派诗歌,在意象表现形式上都强调语言精炼简洁、意象鲜明、结构简短、音韵和谐。中国古诗具有含蓄凝练的效果,往往在短短诗行内蕴含无穷丰富之韵意。清朝诗人李西涯提出“作诗不用闲言助字,自然意象具足。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仅用20 个字刻画了一位独自垂钓的老翁绝世独立、飘然出世的形象。再如唐朝诗人温庭筠的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可分解为代表十种景物的十个名词。十个字的组合构成意象的组合,写出早行的辛苦与早行人的羁旅愁思,充分体现了诗歌意象的简洁凝练。语言的精炼简洁也是意象派诗人的追

8、求目标,意象派将“绝对不用无助于表现的词语”作为创作的三项规则之一。意象派诗人反对冗词赘语,相信凝炼是诗歌的灵魂。庞德曾说:“与其写万卷书,不如一生只写一个意象”,足见其对意象的重视程度。庞德的地铁车站 ,初用 20 行写成,半年后删改为 15 行,一年后凝炼为仅有的两行: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一般地呈现)Petals on awet,black bough。(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这首诗被视为意象派诗歌的经典之作,它以高度浓缩的意象表现了那种飘忽不定的易逝感以及阴暗与明亮比照的鲜明印象。注释赵毅衡:美

9、国新诗运动中的中国热 , 读书1983 年第 9期。彼德琼斯:意象派诗选序 ,裘小龙译,漓江出版社,1986 年,第 152 页。庞德:关于意象主义 ,潞潞主编准则与尺度外国著名诗人文论 ,北京出版社,2003 年,第211212 页。顾祖钊:文学原理新释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年,第 76 页。1112 陈良运:诗学诗观诗美 ,江西高校出版社,1991 年,第 9598 页。王国维:人间词话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年,第 26 页。李顺春:略论中国古典诗歌与英美意象派诗歌中的意象 ,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0 年第 3 期。伍蠡甫:现代西方文论选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年,第 276 页。1314 殷国明:20 世纪中西文艺理论交流史论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年,第 142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