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民收入现状及对策的调查报告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29279959 上传时间:2018-01-2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农民收入现状及对策的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关于农民收入现状及对策的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关于农民收入现状及对策的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关于农民收入现状及对策的调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关于农民收入现状及对策的调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农民收入现状及对策的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农民收入现状及对策的调查报告(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农民收入现状及对策的调查报告关于农民收入现状及对策的调查报告加快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是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问题和中心任务 ,也是农业、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 WTO 的加入,农民增收缓慢已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改善和农村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究竟农民收入现状如何,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症结何在?以及怎样应对入世带来的挑战和 ss 机遇?0 年 4 月份开始,我所在市政府组织专门力量,历时个月的时间,深入全市 10 个镇处、50 个村庄和 500 个农户,采取听汇报、入户调查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全市农民收入现状进行了认真调节器查,有关情况如下。一、农民收入现状近几年来,市委、市

2、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采取得力措施,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确保了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据统计,001 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 3308 元,比上年增加 95 元,增长 9.8%。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 106 元,比上年增加 16 元,增长 10.4%;人均家庭经营收入1944 元,比上年增加 169 元,增长 8.7%人均转移性收入及财产性收入 15 元,与上年持平。其主要特点是:1、全市农民收入呈恢复性增长。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在连续三年下滑的情况下,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有所反弹。1998 年农民人

3、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14.,年 6.6%,000 年 6.3%,001 年反弹明显,达到9.8%。全市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方面,一是非农收入增长较快。据对 10 个镇处、50 个村庄、500 个农户抽样调查来看,001 年 500 个农户非农获得的收入为 171.5%万元,人均农民非农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达到 30.5%,比上年增长 6.%。其中外出劳务收入增长迅猛,总收入达 15.万元,占农民非农收入的 73.1%,外出劳务人均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达到.3%。二是畜牧收入占农民家庭收入的比重增加。据抽查 500 农户调查统计,001 年 500 个农户畜牧业收入 137.8万元,占家庭收入的

4、 3.7%,比上年增长 17.5%,人均畜牧业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达到 4.5%。三是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进一步扩大。据抽查的 500 个农户调查统计,001 年 500 个农户家庭经营二、三产业收入 8.1 万元,比上年增长 5.3%,人均家庭经营二、三产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为 5.1%。 、民内部收入差距逐步拉大。据调查,由于自然环境、劳动者素质和产业结构调整差异等原因,造成农民低、高收入农户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据 500 个农户抽样调查统计,001 年以从事粮食种植业为主的农户 164 户,占调查总户数 3.8%,家庭人均纯收入 198 元;以从事果业生产为主,兼种粮食作物的农户

5、 151 户,占调查总户数 30.%,家庭人均纯收入 431元;以从事疏菜生产为主,兼种粮食作物的农户 116 户,占调查总户数 3.%,家庭人均收入 405 元;以从事养殖业为主,兼种粮食作物的农户 33 户,占调查总户数 6.7%,家庭人均纯收入 310 元;以从事二、三产业为主的农户 36 户,占调查总户数 7.%,家庭人均纯收入 513 元。再从他们的收入结构来看,同是第一产业,收入不同。低收入户生产结构比较单一,主要从事粮食种植业;高收入户的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得较为合理,粮经比例适当,产出效益较高。据500 个农户抽样调查统计,001 年低收入户一产人均民入 113 元;中等收入户一产

6、人均收入 818 元,是低收入户的.5 倍;高收入户一产人均收入 3495 元,是低收入户的 3.1 倍.3、农民人均消费水平喜忧参半。据 500 个农户调查统计来看,001 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 189元,比上年增加 64 元,增长 14%。生产费用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近三分之一,达到 9.6%;生产消费支出占农民家庭总支出近三分之二,达到 6.6%;缴纳各种税费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 4.67%;食品、衣着和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占生活消费的 50.3%,其中食品支出比上年减少 10.6%;衣着消费支出比上年减少.51%。用于居住消费、医疗保健、文化教育和交通通迅等项目的消费继续呈上升趋势。居住消费支

7、出、医疗消费支出、文化教育消费支出、交通通讯消费支出分别比上年增长.6%、3.5%、5.6%和 8%。二、 制约当前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通过调查来看,我市农民收入虽有一定增长,但随着我国加入 WTO,下步农民收入仍面临许多制约因素。1、农产品价格指数持续下跌。随着农产品供给能力的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供求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造成农产品区域性、结构性过剩,价格持续走低,出理农产品卖难、增产不增收,甚至增产减收的现象,造成农业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逐年减少,直接影响农民人均农业收入。据500 户居民家庭调查看,1997 年人均出售农产品收入 118.4 元,到001 年下降为 777 元,下降了 34

8、.5%,这相当于每个农民比 1997 年少获农产品现金收入 405.4 元,相当于 70 万农村人口减少收入.84亿元。即使如此,我国主要农产品的价格还高于国际农产品市场价格 0%40%之间,特别是我国入世后,将面临国外优质、价廉农产品的冲击。在国际和国内农产品供大于求且价格持续下滑的情况下,农民增加农业收入的可能性越来越少。 、农业生产成本连年上升。由于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制度,随之出现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模式。这种模式制约了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和现代劳动手段的推广应用,导致土地生产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降低,很多农产品生产费用居高不下,农业平均利润率连年下

9、跌,造成了农民“增投不增收” 、 “增产不增收” ,严重影响了农民收入的提高。据农业部门统计,1997001 年,全市农业生产总费用支出由 103.8 亿元增加到 149.8 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为 11.1%。而同期我市农民收入年均增长幅度为 9.8%,费用增幅远远高于农民收入增幅。仅以小麦为例,据调查来看,001 年小麦亩产成本 55.03 元,较上年增加 8.8%,较 1999 年增加 13.%。分项来看,001 年小麦亩(亩产 400 公斤)费用 188 元,比上年增长4.8%,其中种子、农药、化肥、排灌、收耕费分别为 15 元、5 元、80 元、5 元和 63 元,分别比上年增加 10

10、.%、3.3%、7%、0%和53.8%。3、业结构调整不到位。通过调查来看,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除了农产品价格下跌、生产成本上升等客观原因外,农户农业结构调整不到位是目前影响农民增收最重要的因素。仅以农业内部结构调整为例,据调查,在生产条件大致相同的前提下,群众种植粮食,每亩纯收入约 400 元;种植牧草,每亩纯收入约 800 元;种植每亩纯收入约 500 元;林业育苗,每亩纯收入约 4000 元;大棚蔬菜,每亩纯收入约 8000 元。同是一亩地,最低收入和最高收入相差了 19 倍,这说明了农民增收困难的重要原因在于农业结构不合理。尽管近几年,市委、市政府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出发,非常重视农业

11、结构调整,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结构调整滞后问题反映仍较明显,仍与国际、国内市场要求不适应。通过调查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因信息闭塞,对市场需求不摸底,不知道种什么好,种什么能够挣钱,农民对市场的变化感到束手无策,农民和基层干部存在观望、畏难和埋怨情绪。同时,各村、户在结构调整过程中,大而全、小而全,产业选择趋同、结构层次较低现象比较普通,再加上资金不足,水利设施老化等诸多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4、小城镇发展滞后。改革开放以来,市委,市政府加愉小城镇发展步伐,使我市小城镇建设具规模,已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据统计,1978001 年,全市人口城镇化率从

12、 13.4%上升到 30.3%,有近一半的农业转移人口被城镇吸纳。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小城镇的发展仍滞后于工业化的非农化,小城镇发展仍显缓慢和滞后。小城镇发展滞后使得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吸呐能力不足,影响了农业收入的提高。通过调查来看,农民增收困难,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农民太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多。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市菜有农村劳动力 35.8 万个,从事第一产业的 1.7 万个,仍有农村富余劳动力 8 万多个需要转移。从增加农民收入的角度看,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可通过让一部分农民转向经营非农产业和进行劳务输出,使这部分农民收入有所增加,并带动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同时,把一部分农民转出后,可

13、相对增加农村人口的人均农业资源占有量,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使经营农户收入增加。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 90 年代后,实践表明 ,农民进入乡镇企业或外出务工,始终是农民收入增长的一个重要来源。据统计部门统计,今年一季度,农村闲散劳动力走出去向二、三产业转移,扩大了农民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亮点。据调查百户农民,外出从来人员 3 人,同比增长 77.8%,收入为 4304 元,同比增长 85%,其中从第三产业得到的收入为 6460 元,同比增长80.1%。5、农业标准化水平低。随着 WTO 的加入和市场准入制度的建立, “绿色壁垒”的加高,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严格。由于我市农业档准化体系、农

14、产品评价体系与国际标准不配套、不完善,农业监测建设滞后,我市农产品无标生产现象严重,造成部分农产品药、肥残留超标,重金属、有害微生物及其它有害物质污染严重,使我市具有优势的农产品出口屡次被拒收、扣留、退货或索赔,严重影响了我市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据调查,今年 14 月份,我市农产品出口创汇额 5757 万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 16.3%,仅这一项农民减少收入 7500 余万元。三、下一步农民增收的对策建议确保农民民入稳步增长,是农业、农村工作的主要目标。面对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新的形势,要增加农民收入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拓宽思路,采取综合措施,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总的要:

15、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进一步加快城市化进程,全面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具体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搞好农业结构调整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也是我市农业适应入世挑战的客观要求。目前,国内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农产品的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价格 0%70%。入世后,随着关税的降低,国陆军廉价优质农产品将大量涌入我国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将面临巨大的冲击。与此相反,我市劳动密集型农副产品加工业和一些农产品如:蔬菜、果品、畜产品等生产成本低、价格大大低于国陆军市场价格,在国

16、际上则有较强的竞争力,是我市的一大优势。因此,在具体的结构调整中,我们应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民展畜牧业为轴心,以扩蔬菜、优果品为主线,以发展经济林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原则,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区域布局结构,全面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一要把加快畜牧业发展作为全市产业结构调整的总抓手,做大做强。畜牧业是实现农产品转达化增值,促进种植业,带动加工业,拉动消费的中轴产业。目前,我市畜牧业发展与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据统计,我市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 38%,而我省经济发展较好的诸城市所占的比重为 50%,世界中等以上发达国家所占的比重为 60%70%。特别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肉、奶、蛋需求量的增加,发展的空间和潜巨大。同时,大力发展畜牧业,有利于农业结构调整,有利于粮食转化增值,也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和健康水平的提高。调查分析表明,把发展畜牧业作为农业结构的轴心产业来抓,是十分必要的一是要在民展猪、鸡、羊养殖的同时,农村出了展奶牛生产,尽快扩大奶牛饲养规模,加快奶牛品种改良步伐,进一步壮大奶牛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