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工作总结

上传人:lizhe****0001 文档编号:29279070 上传时间:2018-01-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工作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工作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工作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工作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工作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工作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工作总结(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工作总结20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一年,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以故宫博物院为基地,团结全国广大文物保护科技工作者,充分调动和发挥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协会进行学术交流的主渠道作用,以世界文化遗产、古建筑大修为契机,开展多学科、多领域的研究,解决文物保护特别是古建科技保护中的实际问题,努力把协会办成科技工作者之家。充分发挥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跨行业、跨部门的优势,集多学科科技工作者的才智,与本领域和外系统进行通力合作开展工作。现将 20年主要情况汇报如下:一、顺利召开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完成理事会换届选举中国文物保护技术

2、协会自 2002 年 7 月召开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并成功换届以来,第四届理事会在 20年正式任满到期,依据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章程,经我会常务理事会研究,并报请中国科协获得批准后,20年9 月 4 日,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本次会议应到会员代表 104 人,实到 77 人,超过总数的 2/3,分别推选自全国各地的文物保护单位与机构。会议首先由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秘书长李化元同志受第四届理事会委托向大会做第四届理事会的工作报告,工作报告的题目为推动文物保护技术科学发展,增强协会服务能力,全面开创文物保护事业新局面,报告从做好协会的基础性工作

3、,建好文保科技工作者之家;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加强文保科技人才培养;与有实力的研究机构联合开展科研工作,推进文物保护技术的繁荣与发展;开展国际交流,共同筹备成立亚洲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四个方面向大会报告了第四届理事会五年来的工作情况。随后,第四届理事会副秘书长郭兴宽同志受第四届理事会委托向大会作了章程修改报告,并与第四届理事会工作报告一并提交大会进行审议。之后,代表们对第四届理事会提交的工作报告、章程修改报告分组进行了审议,在此过程中代表们就报告的内容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并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最后,大会对于第四届理事会提请审议的工作报告、章程修改报告的决议及新修改后的章程,经到会代表举手全票通过。本

4、次代表大会的另一个主要内容就是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的改选工作,选举结束后,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的理事名单、常务理事名单、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均顺利产生。最后,按照协会新章程的精神,新一届理事会向一批德高望重、为协会做出了突出贡献的老专家颁发了顾问委员会委员的聘书。会后,我会按照中国科协规定及时汇报了本次会议及换届选举的情况,并按要求在民政部办理了相关登记备案手续。以此为契机,我会将充分发挥民主作用,进一步完善、健全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制度。二、学术交流活动1.召开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五次学术年会以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对话为主题的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五

5、次学术年会于 9 月 6 日在六朝古都南京召开。本次学术年会到会代表达 150 余人,共收到论文近 100 篇,涉及金属、漆木器、丝织品、纸张,陶瓷、石质类等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修复技术,石窟壁画、古建筑、古遗址等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修复技术以及文物分析研究等众多方面。会议开幕式在华东饭店报告厅举行,刚刚在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上当选协会理事长的李化元先生首先致词,之后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先生代表承办此次会议的东道主向各位会议代表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并简要介绍了江苏省尤其是南京博物院文物保护的工作及成就。开幕式最后由中国科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协会前理事长陆寿麟先生致词,他从文物的价值体现、

6、传统工艺的科学性、东方文物保护的理念及其科学性等几方面阐述了本次会议主题传统工艺及现代科技的对话的主题思想。随后,大会进入主题发言阶段,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先生、北京中卫康隆科技有限公司朱一青先生、南京博物院朱一帆先生分别以在江苏的实践、石质文物科技保护与环境评价、室外铁炮文物自然表面的探讨研究为题向大会作了精彩的主题发言。开幕式结束后,会议按照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与不可移动的文物保护的主题分为两组进行专题报告与讨论,可移动文物保护组由潘路先生与魏象先生主持,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组则由铁付德与袁传勋先生主持,三十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文物保护工作者在会上进行了主题发言。 2.协办第三次东亚文化遗产保护研讨会

7、多年来,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一直以科学发展观为建立一套东方文物保护技术理念、原则和方法,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文物保护技术科学体系而不懈努力。东亚各国地域相邻,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相近,文化遗产也有很多共同之处。多年来,首先由中、日、韩三国发起组织的东亚文化遗产保护研讨会,前两次分别在中国、日本举行,今年 11 月 1-2 日,此会议在韩国首都首尔召开,我会作为协办单位参与组织举办了此次会议,此次研讨会有 350 名代表参加,有 103 篇论文以大会演讲和海报展示的形式发表,中国有 79 位代表参加会议,9 篇高水平的论文在大会演讲,内容涵盖了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论述、文物保护评价体系、土遗址、石质

8、文物、金属文物、丝织品、漆竹木器、油饰彩画等方面保护的论述,得到多方好评。会议期间,经中国、韩国、日本文物保护技术协会(保存科学会)的 16 位代表认真磋商发起成立东亚文化遗产保护学会(The Society for Conserv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in East Asia),希望通过东亚文化遗产保护学会的努力,尽快建立起具有东方特色的文化遗产保护的科学思路与理念,制定科学的技术路线,促进东方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健康地发展。另外,为了把握好古建筑修缮保护过程中的理念、原则和方法,更有效的保持古建筑的原真性和科学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古建筑修

9、缮保护方法和评价体系,我会将于 20年 12 月 5-6 日与故宫博物院联合召开古建筑修缮保护理念、原则与方法学术论坛。三、以故宫为基地开展规范研究工作故宫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文物保护单位,面临着恢复康乾盛世,进行古建大修的形势,对砖、石、木、瓦、彩画、红墙等需要解决的问题必然不少,对于最小干预原则的落实,工艺、材料的选择标准以及如何规范操作等我们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与教育部有机硅化合物及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及故宫博物院的合作进一步深入,正采取以研究课题或单个项目共同研究的方式进行,首先以室外金属文物修复保护为切入点,在材料、工艺、使用效果诸方面形成一套规范的保护体系,并逐步

10、推进到对砖石、建筑彩绘、红墙涂料等项目中去。与此同时,我们还与北京中卫康隆纳米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探索合作方式,拟从文物的侵蚀和损伤调查入手,进行腐蚀机理研究,建立保护行为的评价机制。四、学术书籍的出版在协会学术交流、科学研究的同时,我会 20年也进一步加大了对学术书籍的编辑出版工作的力度。我会于 20年 3 月出版了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四次学术年会论文集,获得了行业内部专家学者的好评,并提供给中意文物保护培训班的学员们作为参考书籍,获得很好的反响。本年度内我会开始着手整理文物保护技术这一套 90 年代出版的文物保护经典手册,并与时俱进的增加近年来出现的新的成熟技术与保护方法,目前此书正在紧张的编辑整理之中,争取让其成为文物保护行业内的经典技术手册。同时,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五次学术年会论文集编委会也已经成立,目前该书的书稿正在评审中,并有望在 2008 年第一季度出版发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