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潭印月导游词(精选篇)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29278320 上传时间:2018-01-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潭印月导游词(精选篇)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三潭印月导游词(精选篇)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三潭印月导游词(精选篇)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潭印月导游词(精选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潭印月导游词(精选篇)(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潭印月导游词三潭印月导游词各位团友,大家好。现在我们弃船登岸,来到了西湖十景之一的三潭印月。前面我们介绍过,水光潋滟的西湖上有三座绿岛,她们都有动听的名字,分别叫湖心亭、阮公墩和三潭印月。这三潭印月又名小瀛洲,就是海上仙山的意思。小瀛洲是湖中三岛中最大的一个岛屿,它的面积约为 7 万平方米,其中水域面积为 60%。南北两部分由九曲桥相联结,东西两侧则以土堤来连贯,从空中俯瞰,恰似一个绿色的 田 字,呈现大湖围小湖、岛中套小岛的景色。它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运用中国园林的借景手法和多变奇巧的布景艺术,成为西湖中风景最优美的地方之一。各位团友,这美丽的三潭印月岛并非自然形成,而是多少年来,人

2、们用古典造林手法建设起来的一个园林艺术精品。最早,这里是人工堆叠而成的水上陆地,吴越时这里被辟建为水心保宁寺。明朝万历三十五年(1607 年),当时的钱塘县令聂心汤,别出心裁地想在西湖建造一个放生地,就利用水心保宁寺的遗址,用西湖的淤泥筑起了这个湖中之岛,又在岛外修了条环形堤埂,使它形成了 岛中有岛,湖中有湖 的格局,作为放生之所。清朝雍正五年(1727 年),当时的浙江总督李卫在此苦心经营,大兴土木,建亭台楼阁,植奇花异草,使小瀛洲成为一处多姿多彩的江南水上园林。当时的西湖十八景之一 鱼沼秋蓉 就在此地。民国时期,由于政府腐败无能,对小瀛洲长期不加整治,亭阁颓废,堤岸沉陷,花木荒芜,一派萧条

3、,小瀛洲几乎成为一个荒岛。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拨款对三潭印月进行了七大规模的改造,使它重现昔日风采,在空间变化、组景层、建设布局和花木配置方面都显得匠心独运、巧夺天工。今天的三潭印月由大量景物构成几个景区,而每个景区都自成一体,又互为衬托,有机结合。可以说小瀛洲是西湖中的一个 大盆景 。好,下面就让我们开始游览,细细欣赏这大盆景吧!请大家先看上面这块匾额: 小瀛洲 。它是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所书写。而这座歇山式敞轩是小瀛洲上的主要园林建筑。它原是清朝时期大官僚彭玉麟退省处,称为 彭公祠 ,辛亥革命后被改作 浙江先贤祠 ,奉祀明末清初四位有强烈民族意识的浙江籍学者黄宗羲、齐周华、吕留良、

4、杭世骏。现在的建筑是 1959 年改建的。穿过先贤祠,来到了九曲桥。这三潭印月岛上的九曲桥,有九转三十个弯,为全岛的中轴曲线。当我们在迂回多变的九曲桥上行走时,就会发现岛上湖中的美妙景致仿佛成了立体的画,流动的诗,使你有步移景换,小中见大的感觉,体会到这里美景层丰实,游程突然延长,千变万化,出奇制胜。大家请看这块大石头,这是一块有名的太湖石。有人称其为 九狮石 ,上面似有九只狮子,仔细辨认一下,就会发现这九只狮子有的形似,有的神似。各位团友,请看这别具一格的三角亭,它造型别致,名为开亭,取自佛教开放生之意,同时也点出了早先此地是放生地的原意。再看左边,这个四角亭被称为 亭亭亭 ,取明代聂大年诗

5、 三塔亭亭引碧流, ,之句。这开亭和亭亭亭一高一矮,一东一西,相互呼应,互为衬托,选址精心,营造奇巧,十分讲究与自然的结合,是三潭印月岛上不可缺少的一组景观。各位团友,现在我们来到了三潭印月的中心绿洲,这里的景观主要由粉墙、漏窗、竹径组成。请看这一截横列于两段曲桥之间的矮墙,中间有个圆洞门,上书 竹径通幽 四个字,落款是康有为。这粉墙内外景致各异,墙外翠竹千竿曲径通幽,墙内游者济济,俨然两处天地。墙上构图精美的漏窗,起到了内外互相渗透的作用。透过圆洞门两边的漏窗可见墙外竹影婆娑,清幽恬静,一条小径消失在竹林远处,使人感到 庭园深深深几许 。而回头一览这三潭印月岛中之湖,亭台倒影,尽在水中,奇花异草,映碧叠翠。假山曲桥,一静一动,虚虚实实,相映成趣,又是一幅生动的水景画。以上是我为大家整理好的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