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题及答案(鲁教版八年级上)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29272955 上传时间:2018-01-23 格式:DOC 页数:109 大小:1.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题及答案(鲁教版八年级上)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鲁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题及答案(鲁教版八年级上)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鲁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题及答案(鲁教版八年级上)_第3页
第3页 / 共109页
鲁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题及答案(鲁教版八年级上)_第4页
第4页 / 共109页
鲁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题及答案(鲁教版八年级上)_第5页
第5页 / 共1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鲁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题及答案(鲁教版八年级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题及答案(鲁教版八年级上)(10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课云南的歌会同步练习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蹲 j( ) 酬 h( ) p( )喻 x( )微 忌 hu( ) chn( )朴x k b 1 . c o m2本文是一篇极富情趣的_。在“歌会”的 大标题下,描绘了三个 场合中唱歌的情景,依次是_、_、_,三个场合各有侧重,分别侧重写了_、_、_,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3阅读下面的选段,回答后面的问题。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

2、(1)你认为从描写的笔法看这是中国画中的水墨画还是工笔画?来源:Z#xx#k.Com(2)这里是一段人物的 描写,写了人物的面容 、 、 。(3)你认为这段描写好在哪里?(4)把它与课文后面练习二第二段文字进行比较,你更喜欢那一段文字?说说理由。4品读“山路漫歌” 部分,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1) “山路漫歌”这个片断几乎没有写所唱的歌,写了些什么内容? (2)作者描写景物运用了哪些手法 ?请你说说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3)作者为什么要写赶马女孩“嗓子通常并没有经过训练,有的还发哑带沙” 。5应用迁移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作答。听民歌听过民歌。陕北信天游、陇东花儿、江南田歌、闽北山歌。w w

3、w .x k b 1.c o m从小听的是闽北山歌。曲调很简单,旋律似乎只有一句。这一句翻来覆去地唱,翻来覆去地唱。只在每句的结尾略加不同的装饰音,以与 下一句相区别。那时,常有一个老翁,走在弯弯的崎岖长路上,他一边赶着牛,一边豁开嗓子扯出一首首山歌。没有应和,没有对答。老人的嗓子孤独、苍老、悲凉。有时他根本发不出音。老人走在牛群的背后,唱得再也唱不下去了,就沉默。老人是终日与牛群为伴的牛倌。那时,我听不懂老人唱的山歌,因为隔得太远,老人又豁了牙,吐字不清。但我至今闭上眼睛,还能清晰地浮现出一条长路上的一群牛,一个老翁,一首首拖音很长的山歌。后来参加山场劳动,穿蓑衣、挂柴刀、扛长锄去山上,开始

4、近距离地听到男女对 唱的山歌。男的女的两拨人,往往分得很开,往往是隔着一条山岙,这边望得见那边的人,那边望得见这边的人。第一个音是这样发出的,有人觉得要唱了,就停下手中的活儿,把箬笠往脑后掀了掀,吸一口气,然后扬脖仰头。 “哎” ,这个哎字由低往高,高到一定音阶,然后平滑着延伸, “哎” ,然后波动,上挑,收尾。接下的句子是“妹呀”什么什么的。这是典型的中青年唱的山歌,底气十足、穿透力强,同时也是粗野的、质朴的。山中的人并不指望什么爱情,但是他们唱的却是纯粹的爱歌。如果认真地听他们彼此间的对唱,还真的唱得情深意长。与老人们的山歌相比,年轻人的山歌欢快、短促,更加明快也充满向往。年轻人是对着异性

5、唱,老人则是对着大山与天空唱。时间继续往后推移,就听到了乐清的著名山歌对鸟 。 对鸟的旋律要比闽北山歌复杂、华丽得多,而且歌词也来得更加富有情趣和圆熟。与闽北相比,乐清的山没有那里的深,没有那里的高,也没有那里的大,但人也因此而复杂了许多,山歌也因此而华丽了些,想来并非没有道理。如今听民歌,是听磁带上、音响中的民歌,流畅,华彩,大白菜上扎红绸,早已没有了那种质朴。从歌星那猩红的嘴唇间和花花绿绿的 MTV中唱出, “民歌”已不再是民歌了。(1)文中写了作者几次听民歌的经历?分别听的什么?来源:学.科.网 Z.X.X.K(2)文章写听民歌的经历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文章结构有何特点?(3)第段中,作者

6、说“听不懂老人唱的山歌” ,为什么至今闭上眼睛,还能清晰地浮现出老人唱山歌的情景?(4)第段中所描绘的唱山歌的情景与课文中的哪一个场面相似?(5)第段画线句子中说“想来并非没有道理” ,有什么道理?(6)第段中画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7)纵观全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 踞 和 譬熹讳 淳2散文 山野对歌 山路漫歌 村寨传歌 唱歌人 唱歌的环境 唱歌的场面3 (1)工笔画。 (2)肖像牙齿衣饰(3)细腻真实,笔触细致,如在眼前。(4)可以从内容、写法、运用修辞等方面去回答,答案不求统一。4 (1)由呈贡进城时一路的美景;赶马女孩子的歌唱。 (2)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调动多种感觉器

7、官,绘形、绘声、绘色,全方位多角度进行描写;作者运用动静结合、声色相融的手法,使这幅立体自然画卷真得是美不胜收。渲染气氛。 (3)欲扬先抑,突出赶马女孩歌声的淳朴本色美。来源:学.科.网 Z.X.X.K5 (1)四次:从小听老翁唱山歌;参加山场劳动时,听男女对唱的山歌;听乐清的著名山歌对鸟 ;如今听磁带上、音响中的民歌。 (2)按时间顺序写的。先总后分。(3)让我至今怀想的不是老人唱的山歌本身,而是我童年的岁月以及那朴实无华的氛围。(4)与课文中描绘的山野对歌的场面相似。 (5)闽北的山深、山高,受外界的影响少,因此人也单纯一些,山歌也朴实,而乐清与闽北相比,受外界的影响多一些,所以人也复杂了

8、许多,山歌也华丽了些,这是有道理的。 (6)比喻,把磁带、音响中的民歌比喻成扎红绸的大白菜。 (7)表现了作者对朴实无 华的民歌的怀想与赞美。第 2 课端午的鸭蛋同步练 习一、积累与运用1.给加点的字注音。系百索子( ) 门楣( ) 红苋菜( )络子( ) 腌( ) 车胤( )2.解释词语。曾经沧海难为水:_与有荣焉:_囊萤映雪:_ _ 肃然起敬:_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明其妙的道道。 _改_每逢有人问起我的藉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_改_ _用酒或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 _改_城皇庙的老道士 还是我的寄名干爹。 _

9、改_4.本文的作者是_,江苏高邮人。全文隐隐贯穿着这样一条思路:_。文章流露出_。5.修改下列病句,每句只改一处。卫生保洁工作做得好不好,是 一个班优良班风的体现。这个文化站由于多次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少年,受到上级领 导的表彰。通过看这部电影,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会议通过并讨论了他的建议。6.仿照例句,再写出三个你对“语文”理解的比喻句。例句: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仿句:语文是_ ,让人_;语文是_,让人_;语文是_ _,让人_。二、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一)A.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

10、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 。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B.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

11、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 。文不长,录如 下: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C.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 ,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12、!7.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每段内容。第段:x k b 1 . c o m第段:8.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9.文中画线的句子分别体现本文语言的什么特点?A 处:B 处:C 处:10.“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一句中, “吱”字可以去掉吗?为什么?11.袁枚是_代诗人、诗论家,文中引用他的文章说明了什么?12.文段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怎样的思想感情?w w w .x k b 1.c o m13.从语段的语言运用上,你得到了什么启发?(二)水乡茶居(节选)杨羽仪在广东水乡,茶居是一大特色。每个村庄,百步之内,必有一茶居。这些茶居,不像广州的大茶楼,可容数百人;每一小“居” ,

13、约莫只容七八张四方桌,20 来个茶客。倘若人来多了,茶居主人也不心慌, 临河水榭处,湾泊着三两画舫,每舫四椅一茶几,舫中品茶,也颇有味 。茶居的建筑古朴雅致,小巧玲珑,多是一大半临河,一小半倚着岸边,地板和河面留着一个涨落潮的落差位,近年的茶居在建筑上有较大的变化,多用混凝土水榭式结构,也有砖木结构的,而我却偏好竹寮茶居。它用竹子做骨架,金字屋顶上,覆盖着竹蓑衣或松树皮,临河四周也是松树皮编成的女墙,可凭栏品茗,八面来风,即便三伏天,这茶居也是一片清凉的世界。茶居的名字,旧时多用“发记茶居” “昌源茶室”之类字号。现在,水乡人也讲斯文,常常可见“望江楼” “临江茶室” “清心茶座”等雅号。旧时

14、的水乡茶室,多备“一盅两件” 。所谓“一盅” ,便是一只铁嘴茶壶配一个瓦茶盅。壶里多放粗枝大叶,茶叶味涩而没有香气,仅可冲洗肠胃而已。所谓“两件” ,多是粗糙的大件松糕、芋头糕、萝卜糕之类,虽然不怎样好吃,却也可以填肚子,干粗活的水乡人颇觉实惠。现时,水乡人品茗,是越来越讲究了。茶居里再也不见粗枝大叶,铁嘴壶也被淘汰,换上雪白的瓷壶。柜台上陈列着十多种名茶,洞庭君山、云南普洱、西湖龙井、英德红茶偶有一两种大众化的,也至少是茉莉花茶和荔枝红了。至于那“两件” ,也绝非粗品,而时兴“干蒸烧卖” “透明鲜虾饺” “蛋黄鱼饼” “牛肉精丸”之类,倘要填肚子,也很少吃糕,而多取“荷叶糯米鸡”了。在那“史无前例”的年月,因为爱莲说的作者是士大夫,于是“糯米鸡”外面的荷叶也被取消了,糯米饭中裹的也不是鸡肉而变成猪肉,“糯米鸡”变成了“裸裸糯米猪” 。现在,水乡茶居的糯米鸡,不但恢复了传统的荷叶包裹,而且糯米饭里头的确裹着鸡肉,还拌以虾米、冬菇、云耳等珍品,色香味均属上品,百啖不厌。水乡人饮茶,又叫“叹”茶。那个“叹”字,是广州方言,含有“品味”和“享受”之意。不论“叹”早茶或晚茶,水乡人都把它作为一种享受。他们一天辛勤劳作,各自在为新生活奔忙,带着一天的劳累和溽热,有暇“叹”一盅茶,去去心火,便是紧张生活的一种缓冲。我认为“叹”茶的兴味,未必比酒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