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考化学教材梳理:第13讲《溶液的组成及溶解度》ppt课件

上传人:v****1 文档编号:292701 上传时间:2017-01-17 格式:PPT 页数:90 大小:9.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中考化学教材梳理:第13讲《溶液的组成及溶解度》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教材梳理:第13讲《溶液的组成及溶解度》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教材梳理:第13讲《溶液的组成及溶解度》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教材梳理:第13讲《溶液的组成及溶解度》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教材梳理:第13讲《溶液的组成及溶解度》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中考化学教材梳理:第13讲《溶液的组成及溶解度》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中考化学教材梳理:第13讲《溶液的组成及溶解度》ppt课件(9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单元 溶 液 第 13讲 溶液的组成及溶解度 考点一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1 溶液及其组成 定 义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 均一 的、 稳定 的 混合物 特 征 均一 性、 稳定 性 组 成 由 溶质 和 溶剂 组成 质量关系 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 体积关系 溶液的体积不一定等于溶质体积与溶剂体积之和 根据名称判断,如碘酒中碘是 溶质 ,酒精是 溶剂 ; 若是固体或气体与液体形成的溶液,一般将固体或气体看作 溶质 ,液体看作 溶剂 ; 若是由两种液体组成的溶液,一般把量多的看作 溶剂 ; 溶质和溶剂的确定 由水和其他物质形成的溶液,不论水量的多少,水都作为溶剂 2.

2、溶液与浊液 项 目 溶 液 悬浊液 乳浊液 分散 在水 里的 物质 溶解性 状态 溶 不溶 不溶 固、液、气 固 液 分散在水里的粒子 分子或离子 许多分子的集合体 许多分子的集合体 现 象 透明且均一 浑浊、不均一 浑浊、不均一 久置现象 不变 (稳定 ) 沉淀 分层 (不稳定 ) 应 用 动植物摄取营养一定通过溶液才能吸收 可湿性粉剂农药 医疗、农业、生产 相同点 都是混合物 3. 乳化现象和乳化剂 为了增强水对油等有机物的溶解性,可以往水中加洗涤剂或肥皂使油珠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 的液滴,从而使油和水不再分层,所形成的乳浊液稳定性增强,这种现象称为 乳化 。常用的乳化剂有洗洁精、肥皂等,

3、乳化剂所起的作用叫 乳化 作用。 考点二 溶解时的热现象 定 义 举 例 吸热 一些溶质溶解于水后,整个过程中溶液温度降低 硝酸铵 放热 一些溶质溶解于水后,整个过程中溶液温度升高 氢氧化钠 热现象不明显 多数溶解于水后,整个过程中溶液温度不变 氯化钠 温馨提示: 物质溶解在水中有两种过程。一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分子中扩散的过程,这一过程吸收热量。二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结合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的过程,这一过程放出热量。如果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溶液的温度降低,反之溶液温度升高,如果吸热和放热量大致相等,则溶液温度没有明显的变化。 考点三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 饱

4、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比较 2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 温馨提示: 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 如熟石灰 ,通过改变温度进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 转化时,升温可以使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降温可以使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3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溶液 “ 浓 ”“ 稀 ”的关系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浓溶液与稀溶液 区别 含义不同 溶液是否饱和取决于溶质在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里是否达到最大限度 溶液浓与稀取决于溶质在一定量的溶液里含量的多少 温度影响 受温度影响,必须指明温度 与温度无关 关系 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与溶液的浓和稀没有必然的关系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

5、液不一定是稀溶液;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对于同种溶质,在一定温度时,饱和溶液要比不饱和溶液浓 考点四 溶解度 1 概念:在 一定温度 下,某固态物质在 100 _ g 溶剂里达到 饱和 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2 影响因素 内因: 溶质、溶剂 的性质。 外因: 温度 。 记忆技巧: 考点五 溶解度曲线及其意义 1 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曲线是物质的溶解度随 温度 变化的曲线。 2 溶解度曲线表示的意义 ( 如下图所示 ) 意 义 图 例 点 曲线上的点表示该点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 两曲线的交点 (:两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相等 线 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如 面 曲线

6、下面的各点,表示溶液为 不饱和溶液 曲线上面的各点:表示 饱和 溶液且有未溶晶体。如 不饱和溶液,对于 考点六 结晶及其应用 1 结晶的方法及适用范围 结晶方法 适用范围 举 例 蒸发 结晶 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 的物质 氯化钠 冷却 热饱和溶液 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 的物质 硝酸钾 2 结晶的应用 结晶常用于分离可溶性固 体混合物。 如右图所示: ( 1) 当 m 中含有少量 n 时,可用 降温结晶 ( 冷却热饱和溶液 ) 法分离出 m 。 ( 2) 当 n 中含有少量 m 时,可用 恒温蒸发 法分离出n 。 例 1 ( 20 15 天津 ) 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

7、,可以得到 溶液的是 ( ) A 面粉 B 泥土 C 蔗糖 D 汽油 解析: 本题考查溶液的形成。蔗糖溶于水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面粉和泥土放入水中,振荡,得到的是悬浊液,静置后,面粉和泥土还会形成沉淀,和水分离;汽油难溶于水,振荡后可以形成乳浊液,但静置后会分层,油滴在水中分散得也不均一,所以不是溶液。 答案: C 例 2 ( 20 15 济宁 ) 物质在水中溶解是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着热量变化,因此,不同物质溶于水所得溶液的温度有所不同。下列物质溶于水,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 ) A B N 固体 C N aC l 固体 D 浓 析: 本题考查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

8、热现象。收的热量大于放出的热量,所以溶液温度明显降低; N 固体和浓 N aC l 固体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没有明显变化。 答案: A 方法总结: 对于常见物质溶于水时的热现象应识记,如溶于水时放热的物质有 “ 一酸一碱 ” ,即浓硫酸和氢氧化钠;溶于水时吸热的有硝酸铵。 例 3 ( 20 15 郴州 ) 下列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 ) A 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 用稀硫酸除铁锈 C 用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 D 用盐酸除去水垢 解析: 本题考查乳化作用。用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利用洗洁精的乳化作用把油污分散成细小的油滴,从而使其随水流漂走。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利用的是汽油将油污溶解;用

9、稀硫酸除铁锈、用盐酸除水垢都是利用的化学反应。 答案: C 例 4 ( 20 15 漳州 ) 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氯化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B 10 时, 65 g 氯化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 5 分溶解后将温度升高到 40 ,得到 70 C 50 g 水中加入 20 g 氯化钾充分溶解,形成氯化钾饱和溶液 D 40 时,氯化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40% 解析: 本题考查溶解度曲线的意义、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及溶质的质量分数。由溶解度曲线可知,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降低温度才有可能使接近饱和的氯化钾溶液变为饱和溶

10、液;可设 10 时, 65 . 5 g 氯化钾饱和溶液中含氯化钾的质量为 x ,则 65 . 5 g x 13 1 g 31 g ,解得 x 15 . 5 g ,溶剂水的质量为 65 . 5 g 15 . 5 g 50 g ,则 40 时, 50 g 水最多只能溶解 20 g 氯化钾,再加入 5 g 氯化钾只能溶解 20 g 15 . 5 g 4. 5 g ,形成 70 g 氯化钾的饱和溶液;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必须指明温度, 50 g 水中加入 20 g 氯化钾溶液,充分溶解,当温度不高于 40 时,形成的是饱和溶液,高于 40 时形成的则是不饱和溶液; 40 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 40 g

11、,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0 g 40 g 10 0 % 28 . 6 % 。 答案: B 例 5 ( 20 15 张掖 ) 20 时,取下表中的四种物质各 20 g ,分别加入到 10 0 g 水中充分溶解后,有固体剩余的是( ) 常见物质的溶解度 ( 20 ) 物质名称 氯酸钾 硝酸钾 氯化钠 蔗糖 溶解度 /g 7. 4 31 . 6 36 . 0 20 3. 9 A. 氯酸钾 B 硝酸钾 C 氯化钠 D 蔗糖 解析: 本题考查固体物质溶解的意义。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氯酸钾 20 的溶解度为 7. 4 g ,即 20 时 10 0 g 水中最多溶解 7. 4 g 氯酸钾,所以 20

12、时, 20 g 氯酸钾加入到 10 0 g 水中充分溶解后,只能溶解7. 4 g ,所以有固体剩余。硝酸钾、氯化钠和蔗糖,在20 时将它们放在水里都能全部溶解,没有固体剩余。 答案: A 1 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 A 面粉 B 冰块 C 花生油 D 蔗糖 答案: D 2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蔗糖溶解的过程就是在水分子作用下,蔗糖分子均匀分散到水分子中的过程 B 搅拌和升温能加快溶解,是因为加快了分子的运动速率 C 用汽油清洗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了乳化作用 D 室温下,向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适量硝酸钾固体能形成硝酸钾饱和溶液 答案: C 3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

13、是 ( ) A 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B 物质的溶解过程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C 配制溶液时,搅拌可以增大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D 6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1 10 g ,其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11 21 答案: B 4 ( 双选 ) A 、 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时, A 和 B 的溶解度相等 B 时, A 和 B 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时两者仍是饱和溶液 C 时,在 A 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水, A 的溶解度变小 D 时,在 100 g 水中加入 40 g A ,可形成不饱和溶液 答案: 5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 1) 时,甲的溶解度 乙的溶解度 ( 填 “ ” 、“ ” 或 “ ” ) 。 ( 2) 时,向 50 g 水中加入 50 g 乙物质,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75 _ g 。 ( 3) 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 ,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 甲乙丙 。 ( 4) 若固体乙中含有少量的甲,可用 蒸发结晶 方法提纯乙 ( 填 “ 蒸发结晶 ” 或 “ 降温结晶 ” ) 。 6 下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