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初二历史下册导学案(全册)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29248481 上传时间:2018-01-23 格式:DOC 页数:59 大小:3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初二历史下册导学案(全册)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人教版八年级初二历史下册导学案(全册)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人教版八年级初二历史下册导学案(全册)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人教版八年级初二历史下册导学案(全册)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人教版八年级初二历史下册导学案(全册)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初二历史下册导学案(全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初二历史下册导学案(全册)(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八年级历史第 1 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导学案出品人:刘杨 审核: 课型:新授 时间:2011 年 2 月 21 日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开国大典的过程、新中国成立的伟大的历史意义、西藏和平解放的过程和意义。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学习,真正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真正含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3: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活动,使学生学会合作谈论历史资料,并从中概括知识要点,表述历史事实的能力。【学习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开国大典教学难点: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含义【知识链接】1、革命圣地西柏坡西柏坡坐落在位于太行

2、山中的平山县,距石家庄 90 公里。自 1948 年 5 月至次年 3 月间,这里成为当时中国革命的领导中心,大决战期间人民解放军的最高统帅部。从这里,中国共产党走出深山,走向全国胜利,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建。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于 1949 年 3 月 5 日至 13 日在此召开,这次会议上,毛泽东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十天后,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离开西柏坡,于 3 月 25 日进驻北京香山。2、西藏的往昔和平解放 50 多年来,西藏发生了以往任何时代都无法比拟的巨大变化,告别了贫穷落后、封闭停滞的封建农奴制,走向了不断发展进步、文明开放的现代人民民主社会。西藏在当代的变化,

3、彻底改变了极少数封建农奴主垄断西藏政治权力和物质文化资源的局面,全体人民成了管理西藏社会的主人,成为社会物质文化财富的创造者和享受者,人民的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 30 年来,西藏社会迅速改变了长期封闭的状态,经济建设突飞猛进,人民生活大大改善,社会事业空前发展,呈现出全面进步的态势。我想告诉世人,新中国彻底废除了民族压迫和歧视,各民族一律平等,西藏的民族特性和优秀传统文化,在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下得到充分尊重和大力保护,并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被赋予了反映人民群众新生活和社会进步新需要的时代内容,在科学的继承中得到了弘扬和发展。西藏人民从自己亲身的经历中,感受到今天幸福生活在

4、五十六个民族共同组成的祖国大家庭中是无上的福祉。而十四世达赖及其追随者作为旧西藏极少数封建农奴主利益阶层的代表,也就是曾经宣称“政教合一制度永远不改”的那些人,一直打着民族、宗教旗号,装扮成西藏人民利益的代表,却从来没有做过一件有利于藏族人民的好事。他们长期美化、顽固坚持封建农奴制度,根本不以人民的利益为念,上世纪 50年代末发动了旨在分裂祖国的武装叛乱,60 年代又重组叛乱武装,对边境地区进行了长达 10 年之久的军事袭扰;70 年代借助西方广播,制造和散布大量的谣言,挑唆民族矛盾,鼓吹暴力对抗;80 年代末一手制造拉萨骚乱事件。十四 世达赖出卖祖国、出卖人民,数典忘祖,长期在宗教的外衣掩护

5、下从事政治分裂活动,甚至在宗教法会这样的庄严场合也要编造“西藏从来就是一个独立国家”的谎言。近年来,十四世达赖口口声声表示放弃“”暴力活动,可惜他说的和做的完全不一致。“314”事件这一达赖集团有计划、有预谋、有组织的制造分裂、祸害人民的活动,向世人再一次展示了达赖“和平”、“非暴力”的虚伪性。这次事件时间虽不长,但完全可以称之为人权的灾难,听命于达赖的那些不法僧尼根本没有一点佛教徒的操行,鼓动少数的不法之徒到处殴打各族群众、沿街砸毁车辆、四处放火烧掉民房,肆意抢劫公众财物,甚至残忍地把人烧死,砍死,在这次事件中受害的不仅有执法人员,还有无辜群众,包括藏族、汉族、回族等,尤其是对在现场表明身份

6、,实行人道主义救护的医务人员进行残害,更是违背文明社会的起码准则。颠覆人道主义,祸害西藏人民,这就是达赖集团干的事情。 【学法指导】课前收集关于国旗、国歌、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知识并在课上向同学们介绍。自学课文找到重要事件,时间,意义等。注意欣赏图片,分析文献资料。小组内交流探讨。【导学过程】X一、学生完成,在书上标划,有问题小组内交流A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时间: 2、地点: 3、内容:(1) 通过了 ,起到 的作用(2) 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 ,选举 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3) 决定以 为国旗,以 为代国歌, 以 为首都并改名为 ,采用 纪年。(4) 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 4

7、、意义: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B、 开国大典1、时间 年 月 日2、过程:(1) 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2)升 奏 新课标第一网(3)举行 和群众游行 3、国内意义:开辟了 中国结束了 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 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 , 成为国家的 国际意义:壮大了 、 和 的力量。鼓舞了世界 和 争取解放的斗争。C、西藏和平解放1、时间: 年,2、过程:中央人民政府一面 ,一面力争 1951 年 4 月,西藏地方政府派 率代表团与中央人民政府达成 西藏的协议。3、意义:西藏和平解放,标志 二、合作探究 1、自学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有关内容,在课本上标注出相关的内容

8、,并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后派代表发言。思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为什么?2、阅读课本第 3 页“人民英勇纪念碑碑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一千八百四十年”各指什么时期?“三年以来”的人民解放战争中涌现出无数的革命先烈,请举出三个著名的人物。3、介绍开国大典的知识点,分析 54 门礼炮和 28 响的特殊含义。归纳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国内和国际)。议一议,如何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4、阅读 “西藏和平解放”的内容,介绍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重要人物和意义。 结合小字资料探究:西藏为什么在新中国成立两年左右的时间里才解放?为什么中央

9、政府最终采取了和平方式,而不是采用武力手段来解决?5、本课中我存在的疑问:三、学习小结:本科学习了三件大事,请归纳总结如下:四、【达标检测】1.在 1949 年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被选为主席的是a.毛泽东 b.刘少奇 c.宋庆龄 d.张澜2.1954 年以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哪个机关的职权a.党中央 b.国务院 c.中央军委 d.全国人大3.下列哪一项不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决定a.以“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b.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c.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 d.采用公元纪年4.新中国第一任总理兼外交部长是a.周恩来 b.陈毅 c.黄炎培 d.李

10、济深5.下列各项,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是a.抗日战争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西藏和平解放 d.抗美援朝胜利6.1951 年,代表西藏地方政府到北京签定和平解放西藏协议的代表是a.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 b. 阿沛阿旺晋美 c. 十四世达赖喇嘛 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这个“新”主要是指a.国家的名称变了 b.国家独立自主了 c.中国的社会性质变了 d.人民的生活改善了 【 布置作业】记忆重要知识点,完成导学案八年级历史第 2 课最可爱的人导学案出品人:米晓振 审核: 课型:新授 时间:2011 年 2 月 23【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 1.

11、掌握抗美援朝的背景、过程、结果和抗美援朝胜利的意义。2.了解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的事迹。2、能力目标:通过对抗美援朝战争胜利意义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3、德育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习志愿军战士英勇不屈、乐观向上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学习重点与难点】本课重点:抗美援朝战争的经过。本课难点:中国政府派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知识链接】1、历史上的类似事件日本在 1894 年发动了对朝鲜的战争,进而以朝鲜为跳板,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2、战争的两个阶段从 1950 年 10 月 25 日 1951 年 6 月 10 日 , 为 抗 美 援 朝 战 争 第 一 阶 段 。这 个 阶

12、段 , 中 国 人 民 志 愿 军 和 朝 鲜 人 民 军 采 取 以 运 动 战 为 主 , 与 部 分 阵 地战 、 游 击 战 相 结 合 的 方 针 , 连 续 进 行 了 五 次 战 略 性 战 役 。 其 特 点 是 : 战 役规 模 的 夜 间 作 战 和 很 少 有 战 役 间 隙 的 连 续 作 战 , 攻 防 转 换 频 繁 , 战 局 变 化 急剧 。第 一 次 战 役 : 10 月 25 日 , 志 愿 军 发 起 战 役 , 以 1 个 军 的 主 力 配 合 朝 鲜 人民 军 在 东 线 进 行 阻 击 , 集 中 5 个 军 另 1 个 师 于 西 线 给 “联

13、合 国 军 ”以 突 然性 打 击 , 将 其 从 鸭 绿 江 边 驱 逐 到 清 川 江 以 南 , 挫 败 了 “联 合 国 军 ”企 图 在感 恩 节 (11 月 23 日 )前 占 领 全 朝 鲜 的 计 划 , 初 步 稳 定 了 朝 鲜 战 局 。 第 一 次战 役 志 愿 军 共 歼 敌 15000 多 人 。第 二 次 战 役 : 1950 年 11 月 7 日 至 12 月 24 日 , 在 朝 鲜 人 民 军 配 合 下 , 将 美国 为 首 的 “联 合 国 军 ”及 其 指 挥 的 韩 国 国 军 诱 至 预 定 战 场 后 , 对 其 突 然 发 起反 击 的 战 役

14、 , 是 扭 转 朝 鲜 战 局 的 一 次 战 役 。 11 月 24 日 , “联 合 国 军 ”发起 旨 在 圣 诞 节 结 束 朝 鲜 战 争 的 总 攻 势 。 志 愿 军 按 预 定 计 划 , 将 “联 合 国 军 ”诱 至 预 定 地 区 后 , 立 即 发 起 反 击 , 给 以 出 其 不 意 的 打 击 。 “联 合 国 军 ”兵败 于 西 部 战 线 的 清 川 江 两 岸 和 东 部 战 线 的 长 津 湖 畔 , 被 迫 弃 平 壤 、 元 山 ,分 从 陆 路 、 海 路 退 至 “三 八 线 ”以 南 。 第 二 次 战 役 志 愿 军 共 歼 敌 36000 多人 。 第 三 次 战 役 : 1950 年 12 月 31 日 至 1951 年 1 月 8 日 , 为 打 破 美 国 政 府“先 停 火 , 后 谈 判 ”, 争 取 喘 息 时 间 , 卷 土 重 来 的 阴 谋 , 突 破 “三 八 线 ”,对 美 国 为 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