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导学案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29247254 上传时间:2018-01-23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1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导学案(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节 动物的行为研究 导学案出品人:方春艳 郭金凤 审核人:史为民学习目标1、初步学会观察法研究一种常见小动物的行为。2、知道可以用观察法和实验法来研究动物的行为。重点: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难点:实验法与观察法的区别与联系学习过程:活动一:1、阅读新闻材料:美国科罗拉多大学贝科夫博士是动物行为研究的专家,他目睹四只喜鹊在为一位死去的同伴举办“葬礼”。 他描述“葬礼”的场景:一只喜鹊发现了同伴死去了,它飞走了,取来了一些草叶,“献”在“遗体”旁。一会儿,又有一只喜鹊以同样的方式“献”上“花圈”;最后,四只喜鹊静静地“默哀”几分钟,然后,一只一只地黯然离去。问题:(1)喜鹊举行“葬礼”时,

2、贝克夫在做什么?(2) 喜鹊举行“葬礼”后,贝克夫在做什么?(3)他是否改变喜鹊自由自在的生活条件?对动物的生活及行为施加了外界影响吗?2、(自主学习一)请同学们阅读 P33昆虫研究,完成下面问题:法国科学家 对昆虫研究,主要用 法,为什么?(用笔在案例中勾出)该研究描述了 ?活动二:1、“现代行为研究之父”奥地利科学家劳仑斯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提问:(1)小野雁出壳后首先接触的是哪个?是哪个喂养小雁并保护他们?小雁学习的对象是哪个?(2)劳仑斯对小野雁是否有影响?有怎样的影响?(3)该实验研究为了说明什么问题?(自主学习二)2、请同学们阅读 P33蜜蜂色觉研究和银鸥幼雏求食行为研究,并完

3、成下面问题。(1)奥地利科学家 对蜜蜂色觉研究,主要采用 法,为什么?(用笔在案例中勾出)说明了 。(2)英国科学家 对银鸥幼雏求食行为研究,主要采用法,为什么?(用笔在案例中勾出)说明了 。活动三:请同学们阅读 P35后相互讨论后完成交流讨论。完成下面的表格。观察法 实验法主要目标 ( )生物行为 说明生物行为方法程序 借助( )直接观察 ( )处理后再观察区别材料处理 对动物( )施加影响 对动物施加影响联系 ( )法以( )法为基础质疑点拨:1、观察法和实验法本质的区别 。(举例说明)2、 是能单独使用,而 离不开 。练习巩固:1、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是采取( )A、观察法和文献法 B

4、、统计法和推理法C、观察法和实验法 D、所有方法综合使用2、下列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中,属于实验法的( )A、A、用摄影机拍摄猎豹的动物,研究猎豹追击猎物的方法B、B、用望远镜观察大猩猩的活动 C、C、大熊猫繁殖基地用闭路电视研究大熊猫的生产过程D、用声波干扰水中活动的海豚,观察到海豚对声波反应敏感程度3、阅读 P35小资料,请回答:材料一主要采用 法,该研究说明 。材料二主要采用 法,该研究说明 。扩展思维: 我们为什么要去研究动物的行为?请同学来谈谈你的收获(讨论交流)课后作业:P36 思考与练习 1第十五章 动物的动物运动第一节 运动的方式时间:8.28 出品人:郭金凤 方春艳 审核人:史

5、卫民一、教学目标1、说出动物运动的主要方式;2、说明动物运动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的适应;3、学会利用各种媒体收集资料的方法;4、观察动物的不同运动方式,提高观察生物运动现象的能力。二、教学重点不同环境中动物的运动方式。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运动方式与环境相一致;2、如何理解运动的意义。三、教学方法观察、讨论、思考、练习四、知识链接:1、动物的运动方式1、水中运动的方式:游泳为主 (漂浮)2、陆地运动的方式:行走 爬行 奔跑 跳跃3、空中运动的方式:飞行为主 (滑翔)2、动物运动的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3、动物运动的意义1、有利于个体生存2、有利于种族繁衍五、导学过程:学生学校情况学生来自农村,动物的

6、运动方式有不少直接经验,本节只要稍加说明就可以了。教学过程标题 收集动物运动方式的资料 收集资料整理资料讨论 1、举例说出哪些动物的活动范围比较广泛?多数学生认为鸟类和哺乳类动物。2、动物的运动方式与它们的生活环境(如水、陆地、空中)有什么关系?相适应。水中生活的动物一般以游泳为主,陆地上动物以行走、爬行、奔跑、跳跃为主,动物在空中以飞行运动为主。3、说出动物与人造的运动机器(如飞机、汽车、轮船)的运动有什么异同?现代的各种交通工具,均需要在一定的工作条件下才能工作,若在崇山峻岭或沼泽中则无法工作。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动物,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其运动器官和体形都进化得适应某种恶劣环境,并有着惊

7、人的运动速度。动物运动需要氧化分解有机物,利用有机物中贮存的能量;人造机器的运动也需要能量,这些能量来源于燃料。4、举例说明动物的运动有什么意义?可以主动改变自己身体的位置,有利于寻找和摄取食物,有利于迁移到适宜自身生活的环境中,有利于有效躲避天敌的危害。标题 观察几种动物的运动 4目的要求材料器具方法步骤1、蜗牛是怎样运动的?以足部肌肉伸长的部分固定在物体表面,足的其余部分伸展而前进。2、为什么龟、鳖等动物在陆地上的运动速度较慢?四肢不发达,不能完全将身体抬离地面。讨论3、当猫、狗、鹿、马等哺乳动物漫步行走时,四肢是如何变化的?当缓慢跑动时,四肢是如何变化的?当快速奔跑时,四肢变化又有什么特

8、点?一条腿举起而离开地面时,它就不再承担体重,身体重心落在其余三条腿组成的三角形内。漫步行走时,前后肢交替前伸和后推;缓慢跑动时,这种交替加快;快速奔跑时,交替更为加快,甚至跨步时脚不着地而身体腾起。4、想一想,青蛙、袋鼠等善于跳跃的动物,它们的身体结构有哪些特点与这种运动方式相适应?青蛙的后腿较长,能跳到自身长度的 12 倍;袋鼠的后肢很发达,能够连续跳跃,最多能跳到自身长度的 5 倍远。“动物在空中的运动方式”的教学 以列举鸟类、昆虫和蝙蝠等实例为主,引导学生将有关的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认识,尤其是运动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的适应,以及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适应。六、布置作业:课堂作业 (讲评) P9

9、 思考与练习 1、2、3 题 .布置作业 同步练习册七、学生反思:第十五章 动物的动物运动第二节 动物运动的形成 导学案时间:9.9 出品人:郭金凤 方春艳 审核人:史卫民一、学习目标: 1、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2、理解运动是怎样产生的。二、学习重点:1、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2、理解运动是怎样产生的。三、学习难点:1、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2、理解运动是怎样产生的。四、导学过程:(一 )、运动的方式:动物常见的运动方式有哪些?你还知道动物的哪些运动方式?(二、)运动的基础: 1、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 、 和 组成。2、骨连结有三种形式:

10、 、 、 。其中 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3、在自己的身体上指出人体的主要关节来。4、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 、 和 。 5、为什么关节能够既牢固又灵活?6 骨骼肌包括 和 两部分。骨骼肌两端是白色的 ,由其附着在相邻的骨上;中间较粗的是 。五、知识链接:运动的实现:观察 2.2-20 屈肘和伸肘动作图1、请你做一个屈肘和伸肘的动作,观察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收缩和舒张情况: 屈肘时,肱二头肌( )肱三头肌( ) 伸肘时,肱二头肌( )肱三头肌 ( )。 2、由以上的情况,你想一想运动是怎样产生的?六、视野拓展:1、小明的下肢瘫痪,肌肉并萎缩,你想可能的原因是什么?2、我们学校李老师得了关节炎,非常疼痛

11、并且行走困难,你知道原因是什么吗?我的发现:我的疑问?七、达标检测1、在人的运动中,骨起 作用,关节起 作用,骨骼肌起 作用。2、人体内,使骨骼肌产生收缩的是:( )A 机械刺激 B 电流刺激 C 神经传导的兴奋 D 大脑的意识3、同一骨骼肌的肌腱分别固定在:( )A 同一块骨上 B 两块骨上 C 多块骨上 D 至少相邻的两块骨上4、小林直臂提取一桶水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分别处于什么状态?手臂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又分别处于什么状态?A 同时收缩 B 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C 同时舒张 D 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八、布置作业:同步练习册九、学生反思:16 章 第一节 先天性行

12、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导学案时间:9.20 出品人:郭金凤 方春艳 审核人:史卫民一、 学习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能够):1、举例说出动物各种各样的行为。2、能够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二、 重点与难点:1、动物先天性行为的特点及意义。三、 导学过程:探究一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1、阅读“ 斑马的条纹”小资料,试着思考问题:斑马身上的条纹漂亮而雅致,是同类之间相互识别的主要标记之一,更主要的则是形成适应环境的保护色,作为保障其生存的一个重要防卫手段。在开阔的草原和沙漠地带,这种黑褐色与白色相间的条纹,在阳光或月光照射下,反射光线各不相同,起着模糊或分散其体型轮廓的作用,展眼望去,很难与

13、周围环境分辨开来。这种不易暴露目标的保护作用,对动物本身是十分有利的。近年来的研究还认为,斑马身上的条纹可以分散和削弱草原上的刺刺蝇的注意力,是防止被它们叮咬的一种手段,这种昆虫是传播睡眠病的媒介,它们经常咬马、羚羊和其他单色动物,却很少威胁斑马的生活。这种保护色是长期适应环境和自然选择而逐渐形成的,因为历史上也曾出现过一些条纹不明显的斑马,由于目标明显,所以易于暴露在天敌面前,遭到捕杀,最后灭绝,在漫长的生物演化过程中逐渐被淘汰了。(1)通过阅读你认为斑马有哪些保护自己的行为?怎么得来的?(2 )斑马的这些自我保护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吗?(3 )你能否总结出先天性行为的特点?还能举出其他的例

14、子来吗?2、对比阅读第二份小资料,思考问题:资料一:澳大利亚树林中有 2 种鹦鹉,一为卡拉鹦鹉,一为紫鹦鹉。两者都住在树洞中,有时在同一树洞中住着两种鹦鹉。平时它们相安无事,但在孵卵时就要争夺地盘发生冲突,紫鹦鹉比卡拉大,争夺的结果总是卡拉弃卵而逃,于是紫鹦鹉就把自己所产的卵和卡拉所产的卵一同孵育。经紫鹦鹉孵育出来的幼卡拉有些行为仍是卡拉的行为,有些行为却变成了紫鹦鹉的行为了。小卡拉发出的求食声仍是卡拉式的,但紫鹦鹉母亲居然乐于给它哺食。卡拉长大离巢后,在受惊时发出的声音仍是卡拉式的惊叫声,但在呼喊同伴时,却完全是紫鹦鹉的呼叫声。它飞翔的姿势也完全成了紫鹦鹉式的(扇翅缓慢而幅度大,不像卡拉那样扇动快而幅度小)。它的食性也变得和紫鹦鹉的食性一样。资料二: (1 )阅读资料一,请你列举出卡拉鹦鹉哪些行为没有改变?哪些行为发生了改变?(2 )你认为卡拉鹦鹉的以上行为哪些属于先天性行为,哪些属于学习行为?(3 )你能否总结出学习行为的特点?学习行为是不是必须以先天性行为为基础?(4 )学习行为对动物维持生存有什么意义?(5 )观察资料二的两幅图片,你能发现什么规律?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