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清一中2013学年高中政治 32《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923517 上传时间:2017-07-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临清一中2013学年高中政治 32《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山东省临清一中2013学年高中政治 32《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山东省临清一中2013学年高中政治 32《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山东省临清一中2013学年高中政治 32《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山东省临清一中2013学年高中政治 32《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省临清一中2013学年高中政治 32《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临清一中2013学年高中政治 32《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山东省临清一中 2013 学年高中政治 3.2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 4一、教材分析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 3 课第 2 框的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2能力目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基本特征的学习,培养学生鉴别理论是非的能力,进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分析和解决生活实践中的问题。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和基本的观点,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科学探

2、索精神和革命批判精神。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难点:实践的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四、学情分析这一框题的内容比较枯燥,在教学中主要以引导为主,通过学生的回答来概括课本的知识点,在重难点部分着重细讲,巩固和加强知识点。五、教学方法1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课前预习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

3、延伸拓展学案。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全班分为四组,教室内教学。七、课时安排:1 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2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教师: 学习这些内容让我们了解到,哲学对社会的巨大作用,特别是我们要找到一个时代的真正哲学,那样,才能让哲学真正发挥它的功效。那么,现在我们找到了这个时代的真正哲学了吗?在我们中国,经过几代人的探索和实践,我们终于找到了对中国近现代社会起促进作用的真正哲学,它就是-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明确学习目标。(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探究一:哲学

4、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板书)探究活动-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 18 页虚线材料并回答材料中的问题:多媒体展示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会产生于 19 世纪中叶?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代表发言。教师归纳: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三大基础(板书)(1)阶级基础(板书)19 世纪,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如: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这些工人运动最后都以失败告终,革命者们在总结经验时得出一个教训:没有科学理论作指导。因此,那个时代确确实实需要一个科学的理论,而马克思主义恰恰顺应的这一需要,从而,马克思主义成为了无产阶级革命有力的思想武器,其

5、次,19 世纪的自然科学也取得了重要成就,(2)自然科学基础(板书)细胞学说(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生物进化论(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世界统一于物质)这三大发现成为了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实证。(3)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和黑格尔的辩证法) (板书)费尔巴哈在唯物主义上的成就和黑格尔在辩证法的成就,都是当时相当成熟的理论,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它们,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理论上成为了最先进的哲学。-探究二:社会的进步,自然科学的发展,思维理论的成熟,都集中在 19 世纪,这些客观条件都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再加上马克思和恩格斯,艰苦卓绝的努力,

6、哲学- 3 -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了!这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真正的哲学!由此我们产生第二个问题:为什么产生于 19 世纪中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至今仍然没有过时?同学们的回答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发展。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代表发言。教师总结: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板书)(1)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板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有哪些局限性?只强调世界是(什么)物质的,但这个世界是怎么样的没有做出科学的回答。如事例:这是一辆自行车。自行车是

7、物质的,但并没有说明这辆自行车有什么用?所以仅知道这是一辆自行车而不知道它有什么用,是毫无实用意义,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来需要了解的是这辆自行车有什么用,即,这个世界是怎么样的。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局限性:只研究了世界是怎么样的,但在回答这个世界是什么时则陷入了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是,这个世界是联系的,这个世界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这个世界是充满矛盾的。但为什么会这样,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哲学对此回答则陷入了唯心主义,认为这些都是上帝(客观精神)或主观决定的。事例:自行车是运动的,为什么会运动?因为人的驱动,人又是谁来驱动?是上帝赋予人这一能力。马克思主义哲学打破了两着的局限性,在正确

8、回答了世界是什么的基础上,也回答了世界是怎么样的,而且与人们的实践活动相结合。(2)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板书)有些人在自然观上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但在社会历史的发展上则陷入了唯心主义。如:有人承认水是客观存在的,水也是运动着的,但法国军队为什么能称雄欧洲?他却认为这是由拿破仑的个人意志决定的,社会运动为什么有朝代更替?有人认为这是上帝安排的。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坚持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而且也运用唯物辩证的观点正确揭示人类社会产生发展的规律和原因。 (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和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规律)同时清楚地看到,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实践。这些都是

9、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重要特点。(3)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板书)师:通过学习历史我们了解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中,实践也让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4 -对于它的科学性,我们应从两方面理解:一方面,它是从实践中产生的,它是在总结工人运动的革命实践中产生的,所以它是从实践中来的,第二方面,它是经过了充分的实践检验的,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正确指导下,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并走向成功,中国也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正确指导下,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并正确地指导中国人民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以,它是科学的。对于它的革

10、命性,也应从两方面理解,其一是,它的产生就是为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成功而产生的。如三大工人运动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科学理论作为指导,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指引革命走向成功的有力思想性武器。其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对以往哲学的革命性的否定。如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性地否定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等。综述,这两大特征都是以往哲学所不能有的。-探究三:师: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今天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又有了新的理论成果,而且这些理论成果也是被实践证明了,那么,大家所知道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有哪些?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代表发言。师:我们概况有以下四点:3马克思主

11、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板书)(1)毛泽东思想及其精髓(2)邓小平理论(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4)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课堂实录)(五)发导学案、布置。在第一单元中,我们已经学习了哲学的基本知识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怎样产生的,从第四课开始,我们就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的内容。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

12、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九、板书设计二、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 5 -1 诞生的三大基础(1)阶级基础 -无产阶级(2)自然科学基础-三大发现(3)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和黑格尔的辩证法)2 基本特征(1)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2)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在理论成果(1)毛泽东思想及其精髓(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十、教学反思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教学重点内容。本节课时间 45 分钟,其中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检查预习 5 分钟,合作探究 10 分钟,教师归纳讲解 10 分钟,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5 分钟左右,其余环节 10 分钟,能够完成教学内容。十一、学案设计(见下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技术指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