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中考文言文阅读(27)《记承天寺夜游》ppt复习课件

上传人:v****1 文档编号:292207 上传时间:2017-01-16 格式:PPT 页数:8 大小:2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中考文言文阅读(27)《记承天寺夜游》ppt复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北师大版】中考文言文阅读(27)《记承天寺夜游》ppt复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北师大版】中考文言文阅读(27)《记承天寺夜游》ppt复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北师大版】中考文言文阅读(27)《记承天寺夜游》ppt复习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北师大版】中考文言文阅读(27)《记承天寺夜游》ppt复习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中考文言文阅读(27)《记承天寺夜游》ppt复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中考文言文阅读(27)《记承天寺夜游》ppt复习课件(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二十七、记承天寺夜游 知识梳理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点明时间、地点、人物以及“夜游”的起因)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 横,盖竹柏影也。 (运用比喻的方法描绘出承天寺的月夜美景)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两个反问句引人深思,暗含作者自嘲、自矜、自解、自慰的复杂情感) 【全文中心】 本文是一篇小品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全文仅八十余字,描绘了在承天寺夜游时看到的月下美景,同时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文章风格清丽、冷峻,而

2、又不乏洒脱。 1. 词语解释 (1)月色入 户 户: (2)欣然 起行 欣然: (3)念 无与为乐者 念: 门 高兴的样子 考虑,想到 (4)遂 至承天寺 寻 张怀民 遂: 寻: (5)怀民亦未 寝 寝: (6)相 与 步于中庭相 与: 步: (7)但 少 闲人 如吾人者耳 但: 闲人: 寻找 于是,就 散步 共同、一起 睡觉 指不热衷于名利,能够 从容流连光景的人 只是 2. 句子翻译 (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念无与为乐者。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看到月光照进门来就高兴地起身走出去。 想到没有与我一同游乐的人。 庭中像充满水,澄澈透明,其中水藻和荇菜纵

3、横交错, 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 3. 句子朗读节奏 (1)念 无与为乐者,遂 至承天寺 寻张怀民 (2)怀民 亦 未寝,相与 步于 中庭 (3)水中 藻、荇交横,盖 竹柏影也 / / / / / / / / / 4. 文意理解 ( 1)请分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写月色的千古名句的妙处。 示例:作者在描写月色时用了隐喻的手法,以水喻月,隐去了比喻的本体,不着一个月字。先写月色,“积水空明”,一泓积水清澈透明,可以推想月色之清;然后写水中之物,“藻、荇交横”,纵横交错,摇曳生姿,可以推想出月色之明;最后点出“盖竹柏影也”,可以推想月色之浓。夜游因月而起,处处扣月;写月又不浓墨重彩,而是轻点几笔,境界全出;写月,不明写而从竹柏影入手,作者无疑是咏月的高手。 ( 2)文章篇末的议论表露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或感情? 表现出作者豪放旷达的人生态度,也隐含着被贬后内心的悲凉与自慰。 “闲人”,即清闲的人,这里并非是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而是包含着复杂的意味。“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 (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作者称自己为“闲人”,说说其中包含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