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1000亩优质茶叶示范基地新建项目可研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29220473 上传时间:2018-01-22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2.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县1000亩优质茶叶示范基地新建项目可研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某县1000亩优质茶叶示范基地新建项目可研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某县1000亩优质茶叶示范基地新建项目可研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某县1000亩优质茶叶示范基地新建项目可研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某县1000亩优质茶叶示范基地新建项目可研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县1000亩优质茶叶示范基地新建项目可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县1000亩优质茶叶示范基地新建项目可研(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9年湖北省恩施州鹤峰县1000亩优质茶叶示范基地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 总 论1.1 项目单位基本情况1.1.1 概况项目单位名称:鹤峰县茶园茶叶专业合作社鹤峰县茶园茶叶专业合作社组建成立于2006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于2007年8月正式登记注册,现有注册资本金240万元,现有社员518户,其中:农民占社员总数的100%,专业合作社由邱德志任理事长,为法定代表人。该社组建成立后,组织机构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完善,达到了规范管理。专业合作社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坚持“民有、民管、民享”、“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平等互利”的原则,坚持质量第一,诚信为本,科学发展,规

2、范管理,带领广大农民为建设新农村,为农民增收走出路子。专业合作社现已建成示范基地茶园面积3000亩,辐射茶园面积5000亩。专业合作社机构健全,有财务部、收购部、加工部、营销部、服务部和产品研发中心,注册有“鹿台”牌茶叶商标。现有茶叶加工场980平方米,有检测室、审评室各一个,茶叶加工机械设备25台(套),年加工生产能力10000担。专业合作社现有管理人员及员工26人,其中:大专文化2人,高中以上文化20人,有 高级经营师1人,高级会计师1人,评茶师1人,政工师1人。1.1.2 财务状况茶园茶叶专业合作社截止2008年末,资产总额为487万元,其中:固定资产274万元,流动资产212万元,负债

3、总额为247万元,资产负债率50.7%,净资产为240万元。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509万元,净利润20万元,销售利润率3.92%。1.1.3 法定代表人基本情况法定代表人邱德志,现年29岁,大专文化,党员,恩施州青年联合会委员,2008年荣获第二届“湖北省新农村建设百业青年标兵”称号。该同志曾在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从事管理工作多年,有一定的经营管理能力,本着诚信、务实、创新、自强的经营理念为民办实事、求发展。经营中遵纪守法,无破产,无信贷欠资等不良记录。1.2 项目建设方案1.2.1 项目名称及建设地点项目名称:2009年湖北省恩施州鹤峰县1000亩优质茶叶示范基地新建项目。项目地点:鹤

4、峰县中营乡茶园村、白鹿村、金竹园村三个村。建设性质:农业种植1.2.2 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建设规模:在茶园村建标准化茶叶示范基地1000亩,同时辐射周边村发展茶叶面积3000亩。产品方案:引进优良品种(福鼎大白、平阳特早)实行标准化种植,实现年采优质鲜叶220吨,加工名优茶55吨。1.2.3 技术、设备、建筑物技术:基地建设地的茶农有丰富的茶叶栽培、管理经验,在项目实施中茶叶种植、加工技术主要依托鹤峰县茶叶局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指导,茶园管理技术主要依托鹤峰县植保站进行培训指导。加上本专业合作社内有从事茶叶种植加工几十年的高级经营师和评茶师及一批专业技术人员,拥有较强的技术力量,对项目实施提供了

5、技术保障。项目建设期:1年,即2009年8月至2010年4月。1.3 投资结构及资金来源投资结构:项目总投资265万元,其中:示范茶园基地建设250万元,流动资金15万元。资金来源:上述资金以争取各级财政补助扶持和企业自筹解决。其中:申请中央财政补助资金50万元,占总投资额的18.86%,地方财政配套资金25万元,占总投资的9.44%,企业自筹190万元,占总投资额71.7%。1.4 项目效益经济效益:项目建设地由于国土资源丰富,气候、环境等条件优良,加上茶叶品种改良,项目建成后每年可达到产量55吨(干品),可实现销售收入350万元,年均产品生产成本243万元,可实现利润107万元。通过项目实

6、施,基地农户每年可增加收入300万元,人平增收1800多元,辐射周边农户可增收100万元。同时可安置150人就业,年人平工资收入可达4500元左右,经济效益明显。生态效益:鹤峰是山区县,全县森林覆盖面达75%以上,由于有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条件,茶叶生长良好,是湖北省产茶大县,适宜茶叶种植的面积广,发展潜力大,建设标准示范茶园基地不仅可以为农民增收,重要的是能通过发展茶叶改变生态环境,保土保肥,保护生态平衡,生态效益显著。社会效益:项目建成后,将直接带动项目建设地600户农民,1600多农民直接受益,年人平增收1800元,辐射周边300多农户通过茶叶发展,每年增加收入100万元。同时可安置150人

7、就业,年人平工资收入可达4500元以上。通过项目实施,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缓解地方就业矛盾,增加农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积极作用,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1.5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本报告依据以下文件进行编制: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专业合作社法。2、农业部农财发200775号文件农业部关于印发2007年财政项目指南的通知。3、湖北省人民政府鄂政发200620号文件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供销合作社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文件指出:供销合作社的改革与发展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农

8、村合作经济体系,成为农村现代化流通的主要渠道,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引导者和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骨干力量。4、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鄂政发1997126号文件关于支持供销社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的通知。5、中共鹤峰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的决定(鹤政发2000001号)。6、鹤峰县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7、鹤峰县土壤普查报告。8、项目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气候等条件优势,确定以专业合作社+基地 +农户+市场的模式,以农民为主体,建设示范茶叶基地,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的农民专业经济实体,起到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动和拉动作用。1.6 综合评价我们对本项目具备的有利条件和可能出现的不利因素进行了认

9、真客观的分析,了解和论证,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合理真实的依据,为投资部门提供了真实客观的建议和参考。我们认为该项目的实施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有适合茶叶生长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优势,有较强的技术保障,有广阔的国际国内市场,有利于调整山区产业结构,项目实施可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农民增收致富起积极作用。鹤峰县是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县之一,是湖北省重点扶持县,通过项目实施可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形成优势产业,促进新农村建设和产业化发展,符合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和组建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方向要求,项目建设条件成熟,项目建设是可行的。第二章 背景及必要性2.1 项目建设背景2.

10、1.1 良好的政策背景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随着扩大内需的各项经济政策的逐步实施,把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放在主要地位,同时,广大消费者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日趋迫切,要求标准越来越高,作为农业综合开发的鹤峰县,有资源、环境优势、有独特的自然条件,生产出的农产品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多项优惠政策给农村经济发展创造了很多机遇和条件。该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农业发展,综合开发的政策,有利推动山区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新农村建设。我县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指出:持续推进“六大一强”战略,坚定不移走“工业富县、产业富民”的路子,加快重点产业建设,依托重点项目、

11、重点产业,大力发展板块经济和品牌经济,进一步构筑特色经济发展格局,加快县域经济转型和新农村建设。所以,建设示范茶叶基地项目具有良好的政策背景。2.1.2 具有优越的地理、自然条件鹤峰县地处湖北省西南部,属武陵山区腹地,属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海拔在1200米以下的低山、二高山占全县版图的60%以上。项目实施地位于鹤峰县城西北的中营乡,距县城15公里,鹤恩公路(省道)贯穿全境。境内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全年平均气温14,无霜期250天左右,年平均降雨量1500至1700毫米,境内土地肥沃,周边15公里内无工矿企业,无任何污染源,自然环境、气候条件优良,为茶叶生长提供了优越条件。2

12、.1.3 良好的市场前景鹤峰县是湖北产茶大县,面积、产量均位居全省首位。所产茶叶以内质优享誉国内外,全国大型茶叶精加工厂,茶商每年必须到鹤峰购买茶原料,进行拼配加工,达到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和价格。根据国内市场调查,对茶叶的需求量极大,仅东北市场年均需茶叶30万担以上,而且在南方地区的湖南、江西、福建等地的茶叶生产厂家每年都以鹤峰原料为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优质茶饮料的追求日趋迫切,对项目的建设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前景。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鹤峰县是湖北省西部山区贫困县,是国家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县之一,是湖北省重点扶持县,为了加快农业发展,使农民实现增收致富,实施该项目具有以下必要

13、性。2.2.1 经济作用该项目的建设实施,生产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对企业发展增加新的增长点,对山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收入水平,逐步解决“三农”问题具有很重要的作用。项目实施采取专业合作社+ 基地+ 农户+市场的模式,组织带动农民发展,实行订单农业,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加工,统一销售,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的经营格局,解决农民生产、加工无技术、产品无标准、销售无市场的难题,从而达到最佳经济效益。2.2.2 社会功能实施该项目,对山区农业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茶叶品质,解决农民就业,促进新农村建设,抓好农业综合开发起到影响、凝聚作用。2.2.3 生态功能通过项目实施,

14、对山区经济技术发展,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平衡,起到带动和促进作用。2.2.4 向传统农业扩散新技术我县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利用山区资源,建立以农民为主体的示范茶园基地,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使农民通过采用新技术,科学种植实现增加收益,提高山区农业生产水平,从而引导农民由传统的生产方式向科技化、标准化、规范化转变,这是扶持农民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通过项目的建设实施,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产业化建设进程,安置农民就业,其综合开发作用明显,融社会、经济、生态、综合开发功能于一体,项目建设是十分必要的。第三章 建设条件3.1 项目区概况3.1.1 建设地点选择1、选址原则:基

15、地选址本着适宜茶叶生产的气候、环境、土质等条件,便于管理,便于运输、加工、无环境污染的原则进行。茶叶示范基地选址在鹤峰县中营乡茶园村、白鹿村、金竹园村等三个村,600个农户,1600多农民。2、土地类型:系划归农民承包经营的集体土地和荒山。3、来源方式:合同种植方式,采取项目实施单位茶园茶叶专业合作社统一安排种植面积,专业合作社收购鲜叶的方式,并由专业合作社提供种苗和技术服务。4、基地建设面积:项目基地面积1000亩,其中:茶园村500亩,白鹿村200亩,金竹园村300亩。3.1.2 自然条件项目建设地气候温和,森林覆盖面高,周边15公里内无工矿企业,无污染源,年平均气温14,无霜期250天左

16、右,年平均降雨量1500至1700毫米,自然条件良好。3.1.3 社会经济状况项目建设地的主要经济状况,除粮食作物外,主要经济收入是茶叶,2008年农民年人平收入2100元。3.1.4 本行业及关联产业发展现状在项目建设地,由专业合作社已建茶叶基地3000亩,标准化种植程度不高,经济效益不显著,现有个体小型茶叶初制加工场6个,无法满足本地茶叶产量的加工生产能力,茶农卖茶难、加工难的矛盾突出,自项目实施单位茶园茶叶专业合作社组建成立后,建起了自己年加工能力达到10000担的加工厂后,矛盾基本得到缓解。3.2 项目建设条件优劣势分析3.2.1 政策、资源、市场、科技、基础设施条件政策:从党中央到地方为了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调整产业结构,制定了各项政策和措施,使农业开发项目从资金、政策各方面得到很多优惠,农民积极性高,为项目建设提供了良好条件。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