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东南部地理位置具有特殊的意义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29218710 上传时间:2018-01-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亚洲东南部地理位置具有特殊的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亚洲东南部地理位置具有特殊的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亚洲东南部地理位置具有特殊的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亚洲东南部地理位置具有特殊的意义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亚洲东南部地理位置具有特殊的意义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亚洲东南部地理位置具有特殊的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亚洲东南部地理位置具有特殊的意义(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亚洲东南部地理位置具有特殊的意义,一方面它是亚洲纬度东南亚最低的地区,是亚洲的赤道部分;另一方面它正扼亚澳之间的过渡地带,这在气候和生物界均有明显的反映;本区也是太平洋与印度洋的交汇地带.这种地理位置使东南亚具有湿热的气候,并形成繁茂的热带森林,是本区与其他区的根本差异。东南亚在构造地形上可分为两大单元,一是比较稳定的印度-马来地块,一是地壳变动比较活跃的新褶皱山地。具有赤道多雨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两种类型,自然植被以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林为主.可分为二个亚区。半球划分:位于东半球,跨南北半球。连接亚洲、大洋洲。经纬度位置: 92E140E ,10S2326N海陆位置:北邻亚洲、西临印度洋、东临太

2、平洋、南邻大洋洲地形气候地形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北部地势较高,山脉呈掌状向南展开。大河下游和河口为冲积平原。马来群岛地形崎岖,地势高峻,沿海有狭窄平原;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不稳定,火山地震活动非常强烈。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爪哇岛上多火山灰,土壤肥沃。 东南亚气候中南半岛大部分: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分旱雨两季;成因:东南季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风 , 受西南季风和东北季风交替控制 .马来群岛大部分: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成因:纬度低,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气流上升为主自然资源矿产资源:石油,锡热带经济作物:天然橡胶,油棕,椰子,蕉麻(马尼

3、拉麻)粮食作物:水稻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水稻)出口国。印度尼西亚是重要的石油出口国。出产石油较多的还有马来西亚和文莱。泰国、马来西亚等国的锡产量居世界前列。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都是橡胶生产大国。人口宗教东南亚是世界上人口比较稠密的地区之一。人口特点是人口稠密,多华人聚居。人口多分布在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区。东南亚各国都是多民族的国家,全区有 90 多个民族。人种以黄色人种为主。东南亚也是世界上外籍华人和华侨最集中的地区之一。港湾海峡金兰湾越南东南部的海湾,东南亚著名的天然港湾是位于富庆省南部海岸.港湾深入内陆 17公里,南北长 32 公里,宽约 16 公里,群山环抱,东面岛屿

4、屏蔽,面临深海,为天然良港.港湾由冲空山和凤凰山两半岛合抱成葫芦形的内外两个海湾. 内港金兰湾面积 60 平方公里,水深 16 米以下,湾口宽仅 1300 米,湾长 20 公里,宽 6 公里,可停泊大型航空母舰,战略地位重要。早在 1905 年,俄国舰只就曾在巴巍和金兰镇停泊. 金兰湾曾长期作为法国的海军基地。1941 年被日本侵略军占领。1965 年美国军队在金兰半岛上建立空军基地和其他军事设施。1975 年全国统一后,又辟为潜艇基地。马六甲海峡 马六甲海峡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印尼的苏门答腊岛之间,是连接中国南海和安达曼海的一条狭长水道,因而间接沟通了太平洋与印度洋。它因临近马来半岛上的

5、古代名城马六甲而得名。马六甲海峡是一条西北自东南向的狭长水道,长 1080东南亚及马六甲海峡公里,如果包括东部出口处的新加坡海峡,则全长 1185 公里。海峡呈喇叭形,西北端出口处宽 370 公里,东南部较窄,并分布有很多小岛,最窄处仅 37 公里.海峡底部平坦,主航道水深约 25150 米,由东南向西北递增,一般可供 20 万吨级的船舶出入。由于马六甲海峡地处赤道附近,风力微弱,峡道内总是风平浪静,再加上完善的航标系统,行船十分安全。马六甲海峡是欧洲,非洲,中东(西亚)及南亚地区通往东亚的一条主要海运通道,是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之间相互往来的海上枢纽,交通位置十分重要,有 东方的直布罗陀

6、 之称.据统计,每年通过海峡的船只约 5 万多艘,平均每天有 140 多艘船通过海峡,使马六甲海峡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峡之一.是东南亚联系南亚,西亚和非洲东部的必经之路,有“ 十字路口”,咽喉要道 之称由于日本每年从非洲和中东地区进口的 90%的石油,大量原料和出口商品都由此输送,海峡又被视为日本的“海上生命线” 。由于海峡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从 16 世纪起,先后被葡萄牙,荷兰,英国和日本占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马六甲海峡才归沿岸国家所有,2013 年,海峡归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三国共管。除马六甲海峡外,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还分布有一些海峡,但它们或者水浅多礁,或者位置

7、偏僻,缺乏助航导航设施,又多位于印度尼西亚的领海之内,国际航线因此极少通过,这就使马六甲海峡在很长时期内实际上成了沟通两大洋的唯一通道,使之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战略上都具有极大的重要性。尤其是自二十世纪 60 年代日本崛起为世界第三经济强国以及远东其他各国各地区得到迅速发展以来,东西方之间的贸易量大幅度上升,马六东南亚甲海峡的重要性因此更为突出,按其船舶通行的繁忙程度及其所载运的货物数量计算,仅次于英吉利海峡,在全世界 114 个具有国际意义的通航海峡中居第二位。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十字路口” 的位置,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新加坡依靠马六甲海峡,大力发展转口贸易,成为世界上重要的货物

8、集散地。东南亚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连接三洲(亚洲、非洲、大洋洲)、两大洋(太平洋和印度洋)。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长约 900 公里,最窄处仅 37 公里,是东北亚经东南亚通往欧洲、非洲的海上最短航线和必经通道,历来为兵家和商人必争之地。十字路口交叉点上的马六甲海峡,长 800 多公里,除海峡沿岸国两岸享有 12 海里领海和海峡内小岛至少也享有 12 海里领海外,其余为专属经济区;海峡沿岸国对海峡领海水域享有主权,对海峡专属经济区水域享有主权。马六甲是亚洲联系欧洲和中东洲地区的重要海运通道,控制着全球四分之一的海运贸易。按照统计,全球每年近一半的油轮都途经马六甲海峡。被日本人称为

9、“ 海上生命线。”在二十世纪 70 年代初,每年通过马六甲海峡的船舶有 4 万艘,其中日本 7 千东南亚艘,英国 6 千艘. 此后,海峡的航运又有了发展,20102013 年,每年的通航船舶已接近 10 万艘.尤其是船舶日趋大型化,自日本于 1966 年建造了世界上第 1 艘 15 万吨级巨轮“东京丸 ”以来,吨位更大的所谓超级油轮成批涌现,20102013 年,通过马六甲海峡的18 万吨级以上的超级油轮就多达 15001600 艘。如此繁忙的航行,再加上船舶的大型化,使马六甲海峡变得愈加狭窄了,从而增大了航行中的不安全因素。此外,马六甲海峡内还有不少浅滩,其中水深不足 23 米的就多达 37

10、 处,加上沉船,流沙,淤泥等使航道情况经常改变,更增大了发生事故的可能,对沿岸国家造成严重威胁。典型的如 1975 年发生了两起重大的油船搁浅或碰撞事故,共流失石油 8900 吨。1979 年一艘油轮与航空母舰相撞,又流失石油 1 万吨,每次都造成严重的污染。岛屿河流中南半岛本区地形结构东南亚比较特殊,山川大势多南北纵走,山川相间排列,半岛基部地势较高,地形结构如掌状。气候属大陆性热带季风气候,向南伸出的马来半岛为赤道多雨气候。全年多雨的马来半岛和中南半岛的多雨海岸为热带雨林景观,有干,湿季的中南半岛为热带季风林景观,雨量较少的内部平原和河谷为热带草原景观,中南半岛基部为山地混合林。北部湾和暹

11、罗湾等沿岸分布着红树林。岛屿区东南亚岛屿区又称马来群岛区,包括大巽他群岛,努沙登加拉群岛,马鲁古群岛和菲律宾群岛等.高峻的地形支离破碎,位于太平洋和地中海 -喜马拉雅造山带的火山地震带的会合带,火山,地震活动非常剧烈.大巽他群岛属海洋性赤道多雨气候;菲律宾群岛属海洋性热带季风气候,主要为热带雨林景观。湄公河湄公河(Mekong River),干流全长 4880 公里,是亚洲 最重要的跨国水系,世界第六大河流;主源为扎曲,发源于中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流经中国、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于越南胡志明市流入南海。流域除中国和缅甸外,均为湄公河委员会成员国。湄公河上游在中国境内,称为澜

12、沧江,下游三角洲在越南境内,因由越南流出南海有 9 个出海口,故越南称之为九龙江,总程度长 2139 公里。东南亚重要国际河流.源自中国境内澜沧江,流入中南半岛始称湄公河. 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注入南海 ,大致由西北流向东南. 总长 4180 公里,流域总面积 81.1 万平方公里.湄公河长 2668 公里,其中约 1200 公里为国界河,包括中缅,缅老,老泰各段界河;流域面积 63 万平方公里,年径流量 4633 亿立方米,居东南亚各河首位.印尼火山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东边的松巴哇岛北部,有一座坦博拉火山,它在 1815 年爆发时,释放的能量相当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国投在日本广

13、岛的那颗原子弹爆炸威力的 8000万倍,是人类目前所知道的最猛烈的火山爆发。马来群岛处于地壳运动活跃的地方,由于三大板块(太平洋板坦博拉火山(10 张)块、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彼此挤压,时常引发地震。在地壳隆起形成山地的同时,地下灼热的岩浆也顺地裂缝上涌,在地面喷发形成火山。1815 年 4 月 5 日,在印尼中部,以松巴哇岛为中心,方圆 1000 多千米范围内的居民都听到了一阵惊天动地的轰鸣声. 不久消息传开,位于松巴哇岛上的坦博拉火山爆发了. 爆发的火山伴着轰轰的巨响,不断向高空喷出大量的火山灰和气体,厚重的火山灰在以后 3天内将附近 480 千米范围内的天空完全遮黑.4 月 12 日中

14、午时分,在距火山几百千米以外的瓜哇岛,天空黑得几乎伸手不见五指.坦博拉火山直到 1815 年 7 月 15 日才停止喷射气体和火山灰.从火山口倾泻下来的熔岩流,在淹没了山脚下大片农田后,流入海中,激起冲天水雾.火山爆发时伴随的地震使海底地壳沉陷,引起了海啸,巨浪将位于火山旁的坦博拉镇吞没了。整个爆发过程中,火山上部失去了 700 亿吨山体,形成了一个直径达 6000 多米,深700 米的巨大火山口.火山喷出的火山灰总共有 600 亿吨之多,堆积厚度由近向远逐渐变薄,在距火山 400 千米的地方,火山灰仍有 22 厘米厚。2013 年,坦博拉火山高 2851 米,自 1913 年又有一次小规模喷发以来,这个创造了世界纪录的火山一直在沉睡之中,或许它在为下一次喷发积蓄着力量。因此,印度尼西亚又被称之为“火山国”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