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煤油冷却器的设计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29216865 上传时间:2018-01-22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煤油冷却器的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煤油冷却器的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煤油冷却器的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煤油冷却器的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煤油冷却器的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煤油冷却器的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煤油冷却器的设计(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东莞理工学院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 煤油冷却器的设计 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 班级: 12 高材 2班 学号: 4 姓名: 何俊 指导教师: 邵友元 时间: 2015 年 6月 - 1 -目录一.任务书-2-1.1.题目 1.2.任务及操作条件 1.3.列管式换热器的选择与核算 二.概 述.-3-2.1.换热器概述 2.2.固定管板式换热器2.3.设计背景及设计要求 三.热量设计-5- 3.1.初选换热器的类型 3.2.管程安排(流动空间的选择)及流速确定3.3.确定物性数据3.4.计算总传热系数3.5.计算传热面积四. 机械结构设计.-9-4.1.管径和管内流速4.2.管程数和传热管数4

2、.3.平均传热温差校正及壳程数4.4.壳程内径及换热管选型汇总4.4.折流板4.6.接管4.7.壁厚的确定、封头4.8.管板4.9.换热管4.10.分程隔板4.11拉杆4.12.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4.13.防冲板或导流筒的选择、鞍式支座的示意图(BI 型)4.14.膨胀节的设定讨论五. 换热器核算.-21-5.1.热量核算5.2.压力降核算六.管束振动.-25- 6.1.换热器的振动6.2.流体诱发换热器管束振动机理6.3.换热器管束振动的计算6.4.振动的防止与有效利用七. 设计结果表汇.-28- 八.参考文献.-29- 附: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之心得体会-30- 2 -一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

3、书1.1.题目煤油冷却器的设计 1.2.任务及操作条件1.2.1处理能力:8 万吨/年煤油1.2.2.设备形式:列管式换热器1.2.3.操作条件(1) 煤油:入口温度 140,出口温度 40(2) 冷却介质:自来水,入口温度 30,出口温度 40(3) 允许压强降:不大于 100kPa(4) 煤油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密度 825kg/m3,黏度 7.1510-4Pa.s,比热容2.22kJ/(kg.),导热系数 0.14W/(m.)(5) 每年按 330天计,每天 24小时连续运行1.3.列管式换热器的选择与核算1.3.1.传热计算1.3.2.管、壳程流体阻力计算1.3.3.管板厚度计算1.

4、3.4.U形膨胀节计算(浮头式换热器除外)1.3.5.管束振动1.3.6.管壳式换热器零部件结构1.4.绘制换热器装配图(见 A1图纸另附)二.概述2.1.换热器概述换热器是化工、炼油工业中普遍应用的典型的工艺设备。在化工厂,换热器的费用约占总费用的 10%20%,在炼油厂约占总费用 35%40%。换热器在其他部门如动力、原子能、冶金、食品、交通、环保、家电等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设计和选择得到使用、高效的换热器对降低设备的造价和操作费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不同温度的流体间传递热能的装置称为热交换器,即简称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 3 -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换热器的类型按传热方式的不

5、同可分为:混合式、蓄热式和间壁式。其中间壁式换热器应用最广泛,如表 2-1所示。表 2-1 传热器的结构分类类型 特点刚性结构 用于管壳温差较小的情况(一般50) ,管间不能清洗固定管式 带膨胀节 有一定的温度补偿能力,壳程只能承受低压力浮头式 管内外均能承受高压,可用于高温高压场合U型管式 管内外均能承受高压,管内清洗及检修困难外填料函 管间容易泄露,不宜处理易挥发、易爆炸及压力较高的介质填料函式 内填料函 密封性能差,只能用于压差较小的场合釜式 壳体上部有个蒸发空间用于再沸、蒸煮列管式双套管式 结构比较复杂,主要用于高温高压场合和固定床反应器中套管式 能逆流操作,用于传热面积较小的冷却器、

6、冷凝器或预热器沉浸式 用于管内流体的冷却、冷凝或管外流体的加热管壳式螺旋管式 喷淋式 只用于管内流体的冷却或冷凝板式 拆洗方便,传热面能调整,主要用于粘性较大的液体间换热螺旋板式 可进行严格的逆流操作,有自洁的作用,可用做回收低温热能伞板式 结构紧凑,拆洗方便,通道较小、易堵,要求流体干净间壁式板面式板壳式 板束类似于管束,可抽出清洗检修,压力不能太高混合式 适用于允许换热流体之间直接接触蓄热式 换热过程分阶段交替进行,适用于从高温炉气中回收热能的场合2.2.固定管板式因设计需要,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固定管板式即两端管板和壳体连结成一体,因此它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的优点。但是由于

7、壳程不易检修和清洗,因此壳方流体应是较为洁净且不易结垢的物料。当两流体的温度差较大时,应考虑热补偿。有具有补偿圈(或称膨胀节)的固定板式换热器,即在外壳的适当部位焊上一个补偿圈,当外壳和管束的热膨胀程度不同时,补偿圈发生弹性变形(拉伸或压缩) ,以适应外壳和管束的不同的热膨胀程度。这种热补偿方法简单,但不宜用于两流体温度差太大(不大于 70)和壳方流体压强过高(一般不高于 600kPa)的场合。- 4 -1-挡板 2-补偿圈 3-放气嘴图 2.2.1.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示意图2.3设计背景及设计要求2.3.1.设计背景在化工、石油、动力、制冷、食品等行业中广泛地使用各种换热器,且他们是上述这些

8、行业的通用设备,并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化工厂,换热器的费用约占总费用的 10%-20%,在炼油厂约占总费用的 35%-40%。随着我国工业的不断发展,对能源利用、开发和节约的要求不断提高,因而对换热器的要求也日益加强。换热器的设计、制造、结构改进及传热机理的研究十分的活跃。一些新型的换热器相继问世。随着换热器在工业生产中地位和作用不同,换热器的类型也多种多样,不同类型的换热器自然有各自不同的优缺点与性能;所以在换热器的设计中,首先应根据工艺要求选择使用的类型,然后计算换热所需传热面积,并确定换热器的结构尺寸。2.3.2.设计要求完善的换热器在设计和选型时应满足以下各项基本要求:(1)合理地实

9、现所规定的工艺条件:可以从:增大传热系数提高平均温差妥善布置传热面等三个方面具体着手。(2)安全可靠换热器是压力容器,在进行强度、刚度、温差应力以及疲劳寿命计算时,应遵循我国钢制石油化工压力容器设计规定和钢制管壳式换热器设计规定等有关规定与标准。(3)有利于安装操作与维修直立设备的安装费往往低于水平或倾斜的设备。设备与部件应便于运输与拆卸,在厂房移动时不会受到楼梯、梁、柱的妨碍,根据需要可添置气、液排放口,检查孔与敷设保温层。(4)经济合理评价换热器的最终指标是:在一定时间内(通常 1年内的)固定费用(设备的购置费、安装费等)与操作费(动力费、清洗费、维修费)等的总和为最小。在设计或选型时,如

10、果有几种换热器都能完成生产任务的需要,这一标准就尤为重要了。三.热量设计- 5 -3.1.初选换热器的类型两流体的温度变化情况如下:(1)煤油:入口温度 140,出口温度 40;(2)冷却介质:自来水,入口温度 30,出口温度 40;该换热器用循环冷却自来水进行冷却,冬季操作时,其进口温度会降低,考虑到这一因素,估计所需换热器的管壁温度和壳体温度之差较大,需考虑热膨胀的影响,相应地进行热膨胀的补偿,故而初步确定选用带有膨胀节的管板式换热器。3.2.管程安排(流动空间的选择)及流速确定已知两流体允许压强降不大于 100kPa;两流体分别为煤油和自来水。与煤油相比,水的对流传热系数一般较大。由于循

11、环冷却水较易结垢,若其流速太低,将会加快污垢增长速度,使换热器的热流量下降,考虑到散热降温方面的因素,应使循环自来水走管程,而使煤油走壳程。表 3-2.列管式换热器内的适宜流速范围 流速/(m/s)流体种类管程 壳程一般液体 0.53 0.51.5易结垢液体 1 0.5气体 530 315表 3-3.不同粘度液体的流速(以普通钢壁为例)液体粘度/mPas 1500 1500500 500100 10035 351 1最大流速/(m/s) 0.6 0.75 1.1 1.5 1.8 2.4由上表,我们初步选用 252.5 的碳钢管,管内流速取 ui=0.5m/s。3.3.确定物性数据定性温度:对于

12、一般气体和水等低黏度流体,其定性温度可取流体进出口温度的平均值。壳程流体(煤油)的定性温度为:T= =90 2401管程流体(水)的定性温度为:t= 。35在定性温度下,分别查取管程和壳程流体(冷却水和煤油)的物性参数,见下表:密度/(/m3) 比热容/(kJ/kg) 粘度/(Pas)导热系数/(W/m)Comment 微微微微1: 公式参见化学工业出版社的化工原理(第四版) 142页Comment 微微微微2: 公式参见化学工业出版社的化工原理(第四版) 146页- 6 -煤油 825 2.22 7.1510-4 0.14水(35) 994 4.18 7.2510-4 0.6263.4.计算

13、总传热系数3.4.1.煤油的流量已知要求处理能力为 8万吨煤油每年(每年按 330天计,每天 24小时连续运行) ,则煤油的流量为:=80000t/(330*24)=10101kg/h1mq热流体的质量流量,kg/h;3.4.2.热流量由以上的计算结果以及题目已知,代入下面的式子,有:Q= )(21Tcqphm=10101kg/h2.22kJ/ kg(140-40) =W3.4.3.平均传热温差计算两流体的平均传热温差 暂时按单壳程、多管程计算。逆流时,我们有煤油:14040水: 4030从而,= 39.1逆mt3041ln)()(而此时,我们有:P= 9.12tTR= 03412t式子中:热

14、流体(煤油)的进出口温度,K 或;,冷流体(自来水)的进出口温度,K 或;21t,由图 4-19(参见天津大学出版社的化工原理(上册修订版) 233 页)可查得:=0.820.8,所以,修正后的传热温度差为:= =39.10.82=32.1mt逆Comment 微微微微3: 公式参见化学工业出版社的化工原理(第四版) 18页Comment 微微微微4: 公式参见化学工业出版社的化工原理(第四版) 28页- 7 -3.4.4.冷却水流量由以上的计算结果以及已知条件,很容易算得:= = =53646.5 kg/h2mq)(1tCQpc)( 30-486*295冷流体的质量流量,kg/h;3.4.5.总传热系数 K总传热系数的经验值见表 3-4,有关手册中也列有其他情况下的总传热系数经验值,可供设计时参考。选择时,除要考虑流体的物性和操作条件外,还应考虑换热器的类型。表 3-4 总传热系数的选择管程 壳程 总传热系数/W/(m 3)水(流速为0.91.5m/s)水冷水冷水冷水盐水有机溶剂轻有机物 0.5mPas中有机物=0.51mPas重有机物 1mPas水(流速为 1m/s)水水溶液 2mPas水溶液 2mPas有机物 0.5mPas有机物 =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